一年級《四季》教學反思(精選11篇)
在當今社會生活中,我們要有一流的教學能力,反思自己,必須要讓自己抽身出來看事件或者場景,看一段歷程當中的自己。那么你有了解過反思嗎?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一年級《四季》教學反思,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一年級《四季》教學反思 1
《四季》以兒歌的形式,通過四季代表性事物的描述,表現了春、夏、秋、冬不同的景色。詩采用擬人的手法排比的形式,語言親切生動、文字優美,讀來瑯瑯上口。四幅插圖色彩艷麗,是一篇適合朗讀且體現新課標合作學習為主的,培養學生初步閱讀能力、自主學習能力的教材。它能喚起學生對生活的感受。同時四幅插圖色彩明麗形象生動,便于學生觀察和想象。本節課我有兩點感覺不錯:
一、導入自然
講課開始時,我采用出示優美的秋天的景色圖片,配樂朗誦的形式:聽,這悠揚的笛聲;看,那滿山遍野充滿了紅色和金色,這里簡直成了花的海洋、火的`世界。瞧,那一棵棵高大的白樺樹,在藍天的映襯下,顯得更加挺拔。
金燦燦的葉子隨風擺動,那一片片楓葉在陽光的照耀下顯得更加耀眼。瞧,那鮮紅的山楂多么可愛!葉子紅了,果實也熟了。那一串串水晶似的紫葡萄,更是惹人喜愛。還有這不知名的果實也掛滿了枝頭。這不,就連那小小的蘑菇也被這迷人的景色吸引了。一陣風吹來,一片片金色的葉子慢慢地飄落下來。來引導學生回答問題,看了畫面上的景色你們想說點什么呢?你們知道這是什么季節嗎?
二、在游戲中識字
做游戲識字,也是孩子們非常喜歡的識字方式。我首先用多媒體課件出示能夠明顯體現四季特征的事物的帶字圖片(柳樹、荷葉、菊花、梅花、雪人、草芽、谷穗、桃花、橘子、麥苗、楊梅等),讓認識的學生上來說說這些事物是屬于哪個季節的。再出示生字卡片,學生認讀卡片上的生字。并提醒學生注意讀準字音。還重點學習了多音字“地”的讀音和不同用法。
然后再開小火車認字讀:每個同學和每個生字打個招呼,先開小火車讀,適當給予評價,以鼓掌鼓勵為主。再記憶比賽:以課件的形式快速出示生字,一次四個,看誰記得準,讀得好。孩子們都高高舉手,搶著認字。
最后進行擴詞比賽:以四人小組為單位,對每個生字進行擴詞練習,重點用“尖、說、彎、春”擴詞。目的是在平時的教學中,讓孩子們注重詞匯的積累,為今后的寫話打下基礎。
這節課就這樣,在愉快、高興、搶答中很快地度過了。孩子們各個都學得不亦樂乎。我心里也充滿了喜悅。
一年級《四季》教學反思 2
在課文《四季》的教學過程中,我啟發學生思考:“為什么草芽是尖尖的?”這時有位同學舉手站起來,卻沒有直接回答這個問題,而是出乎意料地提出了另一個問題:“老師,小草為什么只對小鳥說話?”在教學設計過程當中我曾經準備了許多出現意外情況后如何處理的預案,但是沒有想到學生會提出這個問題。在經歷了短暫的驚愕后,我意識到這是一個很有質量的`問題,當場對這位同學進行了表揚,肯定他善于思考,能夠敏銳地發現問題,然后組織學生展開討論:“你們覺得草芽是不是只對小鳥說話?”這時學生們提出了兩種不同的意見:一種意見,認為不能,這種意見的學生被書上的圖畫所局限,認為只能說書上有的;另一種意見認為能,因為春天還有別的動物?粗粡垙堃驗閯幽X思考急于表達的紅通通小臉,看著一雙雙閃著智慧火花的明亮的眼睛,我由衷地感到高興。
是的,美麗的大自然應該是豐富多彩的,五顏六色的。學生能夠通過書本,緊密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獨立思考,開拓思維,充分表達自己獨特的感受和見解,這樣一個過程是多么不簡單哪!
我抓住這一契機,及時引導,再次提問:“那還可以怎么說呢?”此時,讓學生聯系自己平時的情感體驗和在上課開始所了解及在課前學生了解的,馬上想到:“桃花對小鳥說……”“油菜花對小鳥說……”
但是至于桃花怎么樣,則一時不知道該用什么詞語形容述說。我在此時進行適當提示:桃花是什么顏色?可以怎么說?學生馬上根據顏色說出:“桃花紅紅,它對小鳥說:‘我是春天!’”我繼續引導:“誰能把書中的‘小鳥’也換掉?”這時設置一個小組活動,讓學生在小組內互答,互相啟發思維,充分展現自己。
語文課程豐富的人文內涵對人們精神領域的影響是深廣的,學生對語文材料的反應又往往是多元的。因此,在重視語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學內容的價值取向的同時,也應尊重學生在學習過程當中的獨特體驗。不同的學生對同一語言文字的理解會有不同,沒有正確與否的絕對標準。從這個意義上來說,語文學科應該是開放的',問題答案完全可以是多種多樣的。承認多種答案的正確性,鼓勵學生積極參與,運用自己的知識、生活經驗去主動體驗語言文字的內涵,正是學生自主學習、培養能力的過程。
多些疑問又何妨,不是每個問題都需要答案,多些答案又何妨,世界本來就是豐富多彩的。獨特的視野、美麗的幻想、探索的欲望是人類生命中最美麗的花朵,也是語文學科引導學生自主學習的最高境界。
一年級《四季》教學反思 3
人教版小學語文一年級上冊中課文的第二課《四季》是一首瑯瑯上口的兒歌,通過描述一年四季的代表性事物,生動的表現出春、夏、秋、冬四季不同的景色。下面是我對《四季》這首兒歌的教學反思:
《四季》這篇課文中采用了排比的形式,擬人的修辭手法,語言親切生動,讀起來很順口,能引起小學生對生活的感受。同時課本中的四幅插圖形象生動、色彩明麗,對小學生的觀察和想象很有利。在教學過程中,一定要“巧用教材,活用教材”,落實新課標中“不是教教材,而是用教材”這一教學理念。
1、利用多媒體課件呈現創設情境引導孩子去讀《四季》
帶著拼音跟生字寶寶打招呼、去掉拼音開火車讀、摘桃子游戲。在讀的過程中漢字不斷地自然復現,每次的`出現又有一定的層次隨語言環境整體自然復現,無意中使漢字得到鞏固。
2、課堂上我依據兒童的心理特點,創設了一個富有童趣的教學情境,把學生帶入了一個充滿幻想的世界
一開始我創設情境,介紹大自然媽媽以及四位漂亮的女兒,激發學生學習《四季》的興趣,進而欣賞春夏秋冬的四幅圖,欣賞圖片;接著讓學生讀準讀通《四季》這首兒歌,然后讓學生說說自己喜歡哪個季節和喜歡的理由,利用學生已有的生活情感體驗拉近與課文之間的距離;最后學文時讓學生學會了兩種朗讀方法,想象讀和表演讀,這樣能讓學生很有興趣的讀,在讀中又能掌握了朗讀的方法。
3、“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我在上《四季》時著重從兩個方面對學生進行學法指導
一是在識字時讓學生利用生字魔方小組合作學習生字,然后全班交流總結方法,對識字方法進行總結,并板書,如編兒歌,加一加,形象識記等方法。
二是在指導課文朗讀時,讓學生先觀察教師朗讀時的表情,然后總結,這就是想象讀;接著讓學生一邊讀一邊演,并告訴大家這是表演讀。設想得總是比較好的,實際操作時總會有這樣那樣的問題出現,學生第一次到多媒教室上課,比較新鮮,注意力不是很集中,在學生開火車讀生字時,居然有個學生不敢站起來讀,這讓我覺得很為難。由于課堂沒把握好,預設中有一個環節沒來得及進行,即以說促讀,說中激情。
《語文課程標準》重視學生的思維,豐富學生的認知,因此我在預設中是讓學生欣賞完大自然媽媽禮物后讓他們結合自己的生活實際說說四季還有什么會說,也來模仿課文寫一首小詩,例如:“桔子紅紅,它對人們說我是秋天”通過這次教學反思,我覺得語文教學不是讓學生被動地獲得知識,而應是讓學生積極參與教學過程去發現知識。識字教學中要注意識字方法,注重培養識字能力。
一年級《四季》教學反思 4
《四季》這篇課文以兒歌的形式呈現,通過四季代表性事物的描述,表現了春、夏、秋、冬不同的景色。文章語言親切生動、文字優美,并且四幅插圖色彩艷麗,文中要求會認字有10個。我設計的這節課以識字為主,同時也加了朗讀訓練。反思本課的教學,主要有以下幾個特點:
一、隨文識字,滲透識字方法
低年級語文教學的主要任務是識字,培養學生識字興趣。我在課堂中利用多樣化的教學方法,分散識字、分散難點,生字多次復現,在不同的語境中反復識字,注重識字方法的滲透,培養學生識字的興趣和能力。在課初,我問學生:“現在是什么季節?一年中除了冬季,還有哪幾個季節?”隨著學生的回答,我出示了寫有季節名稱的詞卡,然后讓學生讀讀。這幾個字,大部分學生都認識,很容易讀出來,于是我便問:“你們都在哪認識的?”有的學生是在人名中認識了“冬”和“夏”字,有的通過讀課外書認識的,還有的是別人教的,有的學生先記“禾”再記“”火“和起來就是“秋”字,熟字加熟字也是一種識字方法,學生識字的途徑很多,除了從課堂中去學,只要認真觀察,做個有心人,生活中到處都可以認識到漢字,漢字無處不在。這樣在隨同識字等多種形式識字時,分散了識字量,從而降低了難度。
二、展開想象,讓朗讀富有個性
學習語文,重在讀中感悟。朗讀是感悟的一種很好的方式,同時也是教學的基本任務。但讀要選好時機,恰到好處。在學生生成情感的時候,帶著感情去讀更有利于進入境界。因此在學生讀文之前,我先引導學生看圖,把看到的說出來。有的同學說:“我看到小草剛從地下長出來,很嫩,很綠!庇械恼f:“我看到小鳥嘰嘰喳喳地飛來飛去!睂W生們用充滿童趣的語言,把春天的美景表達出來。這時再引導學生讀課文,體會文章語句的優美,讀出“草芽尖尖”的形象,感悟到“尖尖”一詞所蘊涵的春季特點。
到這里我并沒有就此罷手,而是又進一步挖掘課程資源,引導學生展開想象“沉睡一冬的草芽從地下鉆出來,當兩只小眼睛看到了外面的世界時,它的心情怎樣?會對小鳥說些什么?”同學們的想象力進一步豐富了文章,升華了情感,這時再來讀課文,春天味道更濃了,感覺更深了!贝藭r,我又做了范讀,我的`朗讀超越了文本內容,語氣也不同,在我的啟發下,學生的讀法也各式各樣,從而使學生得到情的激發,智的啟迪,美的熏陶,真是百花齊放,讓朗讀富有了個性。
三、聯系生活,積累運用
新課標強調:“要聯系生活教語文,關注學生的生活世界。”“要求學習的不僅是文本,還有學生的生活經驗!痹趯W習了兒歌以后,我設計了一個拓展練習,出示了幾幅有關四季景物的圖片,引導學生仿照課文說一說。這樣處理教材把學生的生活經驗與語言有機地結合起來,較好拓展了語文教學的空間,同時也是對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
四、不足之處
“()是()”采用的是擬人的手法。多數學生把它說成陳述句。我在指導時不夠具體。在今后的教學中教師應事先親自帶學生多觀察一些季節中常常出現的景物。
通過本節課的教學,課堂中要想達到理想的教學目標,還需對文本以及新課標作深入細致的鉆研。多以學生為主體,以學生的思維去設計課堂教學方法。走進學生的內心。才能使學生愉快地學習,快樂地接受,學生有所獲,所得。
一年級《四季》教學反思 5
《四季》是一首富有意趣的詩歌,它通過春天的草芽、夏天的荷葉、秋天的谷穗和冬天的雪人這幾種代表性事物的生動形象地描述了春、夏、秋、冬不同的景色,運用擬人化的手法來寫,語言親切,富有童趣,所配的四幅圖畫,形象優美、色彩明麗,便于給學生留下想象和思維的.空間。在教學時,一定要“巧用教材,活用教材”,引導學生通過入情入境地讀,積極主動地說,有個性創造地演,把課標中“不是教教材,而是用教材”這一理念落到實處。
一、暢所欲言聊四季
第二課時教學時,我以問題“你最喜歡哪個季節?為什么?”引起學生思考,暢所欲言。孩子的世界和語言總是充滿了童趣,會有讓你意想不到的驚喜出現。喜歡春天的孩子說“春天花開了!,有孩子一聽就想到了之前提到過的“百花齊放、春暖花開”這樣的成語,給人驚喜。說到秋天,就有孩子想到了秋天是個豐收的季節,果園里的果子都成熟了,校園里前一陣的桂花香,還有在學《秋天》一課時提到的小松鼠、小螞蟻準備過冬的糧食。孩子的語言天真中充滿想象力,在這樣的氛圍中,我們一起學習了課文中的語言,感受春天的生機勃勃,夏天的枝繁葉茂,秋天的碩果累累,冬天的白雪皚皚。
二、賞讀文本學語言
這首詩歌語言親切而富有童趣,使用疊詞,朗朗上口。各小節句式、結構大致相同,便于學生仿說。教學時,我陪學生一起朗誦一起發現課文中使用了“尖尖、圓圓、彎彎”這樣的疊詞,配合著課文的插圖讀出“草芽、荷葉、谷穗”的可愛。冬天雪人大肚子一挺的樣子特別生動形象,我就讓孩子做一做這個動作,評選出表演得最可愛形象學生,讀出冬天的有趣。
這篇課文文本語言比較簡單,但通過教學也發現孩子們的生活常識還是比較缺乏的,什么季節有什么特色,有些孩子還是不太了解的。語文學習離不開生活實際,今后教學中要多聯系生活,也需要家長配合在生活中幫助孩子學習語文。
一年級《四季》教學反思 6
今天學習的是第四課《四季》。開課伊始,我先讓全班對比、發現第四課和第三課的異同點。我的課堂上,“誰的眼睛最亮”“誰最會發現”“誰最會思考”就是“五字箴言”,我希望孩子們在“發現之旅”中感悟語言文字的魅力。果然,孩子們慧眼識珠,知道第三第四課都是詩歌,第三課沒有分小節,而第四課很明顯分了四小節。我問,怎么知道是四小節呢?聰明的孩子說:“每個小節都是寫一個季節的,而且都有文字和圖畫在一起!蔽腋嬖V他們,這就是文字與圖片建立了一一對應的關系。要想讀好詩歌(包括童詩),孩子們一定要先認識詩歌是可以分行、分小節寫的,和課文的自然段不一樣。我們老師不需要直接教給他們,只要一句話“你們看看,發現什么不同了嗎?”就夠了。在對比、觀察中,思維力也得到了提升。除此,更要在落實語用中提升孩子們的表達力。
一、落實語用:學會用固定句式說話
我出示了第一小節,關于春天的描寫。在范讀、齊讀、男女生賽讀、師引讀生接讀、想象畫面讀、帶動作讀后,我問全班:“‘我是春天’這句話是誰說的?你是怎么知道的?”馬上有孩子說,是草芽對小鳥說的,從“他”和“對”字就可以知道了。我再適時推進一步:“所以說,講話的時候要有——還要有——而聯系他們的就是這個‘對’字!焙⒆觽兠靼琢耍姓f者和聽者,說者要說得清楚,聽者也要聽得明白。我讓孩子們用上“······對······”的句式說話。站起來說話的孩子基本能表達清楚,還有的孩子借助這個句式提醒自己的同桌要認真聽課呢。
二、落實語用:學會借助插圖說話
統編版教材低段語文教學,一定要充分發揮文中插圖的作用,讓學生知曉什么是圖文對應的關系。學習第二小節時,我問孩子們:“為什么是荷葉對青蛙說話呢?而且還一定要說‘我是夏天’?”一個孩子小聲地說:“荷葉看到青蛙坐在荷葉上······”他不知道該怎么說下去了,看得出孩子此時此刻很緊張不安,或許擔心自己說不好吧。我給了他一個大拇指,大大點贊他的發現和想法:“是啊,你們看,青蛙正舒舒服服地坐在荷葉上呢,他雙手插著腰,臉上還帶著笑,正聽荷葉說話呢!眻A圓的荷葉、笑瞇瞇的荷葉、可愛的'青蛙、呱呱叫的青蛙,躍然紙上,也蹦蹦跳跳地跳進孩子們心中了。這回,我讓孩子們用“······笑著對······”的句式說話,孩子們說得更開心了。一年級的孩子還是以形象思維為主,配以課文生動形象的插圖學習表達,是事半功倍、一勞永逸的事情。
三、落實語用:在發現中感受語言形式的變化
孩子們興致勃勃地送走了春天和夏天,迎來了秋冬。指導朗讀后,我還是希望送給孩子們一雙慧眼:“秋天來了,和春天夏天相比,你們又發現了什么?”一個男孩迫不及待地高高舉起了小手。我示意他站起來大聲說,他說:“秋天是自己對自己說話。”我按下心中的竊喜,追問他:“你是怎么知道的呢?”他說:“沒有‘對’字了。”一年級的孩子說話就是這么直白、簡單,可是,啟發孩子善于發現語言的變化,捕捉語言不同的表達方式,不正是統編版指向語用的教學主張嗎?于是,我輕輕一點撥,孩子們即刻心領神會:說話可以有說者,有聽者,也可以自己和自己說喔。當心中藏著什么小秘密的時候,就可以自己和自己說呢。他們都忍不住竊竊私語起來了。看著他們的小臉蛋,我也禁不住在想:每個孩子的小腦袋中究竟藏著什么稀奇古怪的事情呢?
四、落實語用:借助思維導圖提升思維力、表達力
思維導圖作為思維可視化的工具,可以檢驗思維軌跡、思維品質。借助思維導圖梳理課文脈絡,我總是樂比不疲、屢試不爽。畢竟是一年級的孩子,我不能說這么專業的專業術語,我“騙”他們說要畫好“藏寶圖”,免得寶貝不見了。啥寶貝呢?就是一顆顆會發芽的種子。教師的教學語言同樣要富于變化,還要富有童真童趣,要說孩子們聽得懂的話,要說能滿足孩子們好奇心的話。有了前面兩課“藏寶圖”的畫圖功底,當我拿著幾根不同顏色的粉筆時,孩子們不僅明白還興奮起來了。我說,用什么顏色的粉筆?孩子們說,四季五彩繽紛,用不同顏色的粉筆。好,我用不同顏色畫了一個橢圓。我接著說,這顆種子叫什么名字?孩子們說,四季。我寫上關鍵詞“四季”。我又接著說,這顆種子應該發幾個芽芽呢?這回全班幾乎是異口同聲還拖長聲音說“四——顆——”。我說,第一顆種子是哪一顆?用什么顏色的粉筆?孩子們說,春天,用綠色的。就這樣,綠色的春天、紅色的夏天、金黃的秋天、白色的冬天——四顆被陽光照耀、被雨露滋潤的種子破土而出,發芽了,它們還抽出了新的枝葉呢。看著黑板上這幅有一級分支、二級分支的思維導圖(藏寶圖),孩子們再次歡呼起來,有些忍不住自己也在課本上學著畫起來了。然后,我讓孩子們看著思維導圖,背誦課文、復述課文,水到渠成。思維導圖——我們的“藏寶圖”,就是這么價值連城。
統編版教材重視培養學生的閱讀力、思維力、表達力。而指向語用、落實語用,是最佳路徑。本篇課文的教學,我讓學生在觀察插圖中,在發現語言變化中,在梳理課文脈絡中,并抓住語言訓練點(學會用固定句式說話),帶領孩子們一起經歷了“發現之旅”,也見證了“落實語用”的語文課堂。
一年級《四季》教學反思 7
最近在進行四季的花教學,讓我深刻反思了一些問題。首先,我認為我們在教學中應該更加注重學生的實際體驗和收獲。要避免一味地追求知識的灌輸,而忽略了學生的興趣和發展。其次,在教學中應該多加強實踐教學,讓學生親身實踐,提高學生的實際能力,這樣才能更好地把知識轉化為實踐能力。
另外,我也深刻反思了自己的不足之處。在教學過程中,我需要更加注重與學生的.溝通交流,了解學生的需求和學習進度,以便更好地調整教學內容和方法,提高教學效果。
總體來說,四季的花教學給我帶來了很多啟示,也讓我更加認識到自己的不足之處。在今后的教學工作中,我將更加注重實踐教學和與學生的交流,真正做到因材施教,提高教學效果,讓學生更好地掌握知識和能力。
一年級《四季》教學反思 8
《四季》是新教材中一篇有趣的課文,它以兒歌的形式,通過四季代表性事物的描述,表現了春、夏、秋、冬不同的景色。文章語言親切生動、文字優美,由課件出示的春、夏、秋、冬四幅美麗的圖畫導入課文,引出課題。在初讀課文之后讓學生自己找出本課的生字,并自學生字,讓學生養成良好的自學習慣。然后通過同桌互學、小老師領讀等方式反復學習生字,再通過游戲,開火車讀、摘生字花檢查鞏固學生學習生字的情況,使學生在短短的時間內將生字認熟。
第一個重點完成后再進入到下一個重點朗讀課文的學習中,生字認讀的掌握也為課文的朗讀奠定了基礎。首先讓學生自讀課文,把課文讀通讀順,再選擇自己喜歡的季節讀給同桌聽,并說說為什么喜歡。在課文通讀、重點讀的基礎上分段來學習整篇課文,并且學習的`順序并不是按課文章節的順序,而是緊接上一個環節,在片斷一的教學中,我先提問:“一年有幾個季節?”學生的回答引出了課題—四季!澳钦l來說說四季都有哪些特點,有哪些特別的事物?”學生紛紛舉手回答。接下來在優美、輕快的音樂和聲情并茂的朗讀中,學生初步感受到了詩歌語言的詞韻美、意境美、整體美,從而讓學生喜歡上《四季》這首詩歌。接著,我引導學生邊聽邊想象詩歌中描繪的幾種事物,并且試著說一說。這里,瑯瑯上口的語言,可愛的事物形象,很好地激發了學生朗讀的興趣,還有一些夸張的語氣,學生都踴躍地參與到朗讀中去,都想試上一試,希望得到老師的肯定。
兩個教學重點都完成之后,最后進行擴展練習,讓學生所學的知識能夠完全消化吸收。寫字教學是語文教學中一項不忽視的內容。針對低年級學生年齡小的特點,每節課上讓學生動手寫一寫,即使是寫1-2個字。既體現了讀寫結合的教學原則,又將課外作業在課內完成,減輕了學生的課業負擔,真是一舉兩得。
在教學中仍有不足之處:
1、識字環節的層次不夠清楚,識字環節應從帶拼音的生字認讀到不帶拼音的生字認讀
2、對于學生回答問題的點評的語言以及過渡的語言還需錘煉。在課堂上對于學生的回答應多鼓勵,評價的語言要豐富。
3、需加強課堂的組織教學。
一年級《四季》教學反思 9
本課以運用美術語言記錄四季,參加學校四季畫展為項目開展教學活動。整節課自己感覺顯得有些著急和緊張,活動的安排層次遞進性欠佳,作品的達完成度較好些。
首先是教學目標設定的反思,對于教學目標從三維目標到核心素養的轉變是第一個問題,如何將兩者進行有機的結合,并呈現到課堂之上。重難點的設定,是否符合學生,是否符合課堂的本身。等研討完成后,我又反復的看自己的教案的三次修改對比,每一次的調整只是在改形式,卻忽略了課堂的風向標,不斷地推敲教學目標和重難點才是更為重要的。所以,接下來的第一要務是再一次做新的調整甚至是重新再備課。
在教學環節上設計學生探究為主的'活動,解決項目實施中所分配的任務。比如,通過自然四季攝影作品和賞析名家作品,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完成任務:發現自然四季的色彩特點;作品表現的季節、線條、顏色、內容等方面的知識性內容,并通過賞析作品探究"如何畫?"即分小組探究討論作品運用的表現手法、季節色調、作畫步驟、作畫時注意事項等方面。本堂課對吳冠中、林風眠兩位畫家作品進行賞析,他們的作品多以國畫題材的形式,基于課堂的需要可以嘗試其他畫家的作品從抽象走向具象,從中方繪畫到西方四季風景,更大程度的拓寬學生的視野。
環節設置要貼近學生學情,設計更符合學生認知特點的問題。比如,"同學們你們在觀看到過程中捕捉到那些色彩?作者是怎么畫出四季的?說說你更喜歡哪幅作品,為什么?等一系列問題。但是在教學過程中教師的敘述部分多了,學生的表達就欠缺,比如在觀察四季顏色時教師的敘述明顯多,可以轉變形式,給孩子們提供更多的展現機會,讓孩子們參與到課程的每個環節。還有課堂的組織形式要結合實際場地,在教學過程中賞析作品,分組討論以及繪畫作品都有一些局面緊迫,學生的發揮度會比較受到限制。創作的形式這次也是一次嘗試,四組合并為一幅,所以在學生創作時會有繪畫工具,顏料以及創作的方式的細節問題。
這節整合的課需要斟酌的問題還有很多,需要進一步完成和整改。很欣慰研討時得到了議題組老師們的鼓勵和建議。給我了更大的動力,把這節課打磨好,把我上課的思路理清,把項目化的精神內涵融入到自己的教學生活中。
一年級《四季》教學反思 10
《四季》是一首富有意趣的詩歌,它通過春天的草芽、夏天的荷葉、秋天的谷穗和冬天的雪人這幾種代表性事物的生動形象地描述了春、夏、秋、冬不同的景色,運用擬人化的手法來寫,語言親切,富有童趣,所配的四幅圖畫,形象優美、色彩明麗,便于給學生留下想象和思維的空間。在教學時,我巧用教材,活用教材,引導學生通過入情入境地讀,積極主動地說,有個性創造地演。在學習活動中,尊重每一個生命個體,通過生生交流、師生交流、質疑朗讀,把靜態的課堂變為動態的課堂,激發每一個孩子在課堂上的生命活力,把課標中不是教教材,而是用教材這一理念落到實處,讓課堂充滿生命的活力。
一、激活導入,暢所欲言聊四季
教學時,我首先播放四季美景課件,帶動畫的優美景色立刻讓學生置身大自然中。在學生一片驚呼和興奮中,我向孩子們質疑:你最喜歡哪個季節?為什么?引起學生思考,暢所欲言。孩子的世界和語言總是充滿了童趣,會有讓你意想不到的驚喜出現。喜歡春天的孩子說春天花開了。有孩子一聽就想到了之前提到過的春暖花開這樣的成語,給人驚喜。說到秋天,就有孩子想到了秋天是個豐收的季節,果園里的果子都成熟了,還有在學《秋天》一課時提到的景物一群群大雁往南飛激發學習興趣,引發閱讀期待。
二、賞讀文本,激活思維學語言
這首詩歌語言親切而富有童趣,使用疊詞,朗朗上口。各小節句式、結構大致相同,便于學生仿說。教學時,我陪學生一起朗誦一起發現課文中使用了尖尖、圓圓、彎彎這樣的疊詞,配合著課文的插圖讀出草芽、荷葉、谷穗的可愛。小詩中寫到雪人大肚子一挺樣子特別生動形象,我就讓孩子做一做這個動作,評選出表演得最可愛形象學生,讀出冬天的有趣,感受了文本語言的特點和趣味。在讀的興味盎然之際,采取小組合作朗讀,展示評議,擴大孩子的參與度,調動全班孩子的讀書興趣。孩子們通過自由的做動作,適當的動手動腳一番,既集中了注意力,激發起學習興趣又在這種有趣的形式中感受到每個季節的不同,體會到文本中的盎然情趣。學生得到情的激發,智的啟迪,美的熏陶。
隨即再讓孩子當小詩人,模仿文本語言說一說。出示句式__________,他對______說:我是______,配合一些具有季節特點的圖片,有春天的鮮花、嫩芽夏天的荷花、蜻蜓,秋天的菊花、柿子,冬天的冰花等,孩子們能模仿課文語言,運用疊詞準確表達。
整個教學環節的設計都是環環相扣的,正因為有了之前一系列讀文、讀悟的`環節作鋪墊,有了語言的積累和情感的體驗,學生才有了最后精彩的創造和運用。
三、隨文識字,巧用方法激興趣
本課的教字重點還有識字教字,小學生天然地對漢字充滿濃厚的興趣。在教學中引領學生的認知興趣,把與文本內容理解緊密相關的生字詞隨文出示,采用隨文識字這種較好的識字法,和閱讀教學結合起來。遵循著字不離詞、詞不離句的循序漸進的認知規律,識字和閱讀并重,在閱讀中識字,提高學生的識字質量,培養學生的識字能力。我在隨文識字的教學中利用偏旁巧識記,蛙字偏旁是蟲字旁,古人把天上飛的、地上跑的、水里游的都叫蟲。蛙的讀音和青蛙的叫聲一樣,我引導學生找到相同點,再讀一讀。在孩子們一片哇哇的叫聲中,記住了字音。從造字的規律與特點出發,讓學生感受漢字的博大精深,愛上漢字。例如:學習小詩的第一小節,利用太陽高掛,小草發芽的圖畫,告訴學生,春字就是太陽一照,小草從泥土里鉆出來的樣子,并讓學生用手指一指春字,哪里是小草鉆出來的樣子,再大聲讀一讀,體會漢字的靈動。還有冬字,讓學生猜猜下面兩點是什么意思?學生有的說上面的折文像屋頂,下面的兩點像屋頂的冰掛,有的說像是天上飄得片片雪花。在想象中,字音、字形、字義深深地印在學生的頭腦中,同時也充分地感受到中華民族古老的漢字的迷人之處,造字的神奇,提高了識字興趣。
不足之處:本課教學雖然能激發學生說的欲望,引導學生進行討論、交流,但也發現了以下幾個問題:1.學生在交流的過程中,語言還不夠完整、簡潔,需教師引導。2.這篇課文文本語言比較簡單,但通過教學也發現孩子們的生活常識還是比較缺乏的,例如:谷穗摸起來是什么感覺?什么季節有什么特點?有些孩子還是不太了解的。語文學習離不開生活實際,今后教學中要多聯系生活,也需要提醒家長課余時間多帶孩子去大自然走一走,看一看,增加自然常識。
一年級《四季》教學反思 11
《四季》是一首富有情趣的兒童詩,通過對春天的草芽、夏天的荷葉、秋天的谷穗和冬天的雪人這幾種代表性事物的描述表現四季的特征。詩采用擬人的手法排比的形式,語言親切生動,讀來瑯瑯上口,能喚起學生對生活的感受。同時四幅插圖色彩明麗形象生動,便于學生觀察和想象。
通過前面的練讀,學生對課文已較熟悉了,但他們沒有深入地了解文本,讀起來沒感情,又是第一次接觸閱讀課,也不知道什么叫感情朗讀。所以在這個環節中我分兩步走:一是讓學生自主選擇自己最喜歡的季節來讀,說說它寫了這個季節的誰,是什么樣子的來具體感悟,并通過做動作來體會“圓圓彎彎鞠躬一挺”等詞語的意思來初步感知該怎樣讀。通過老師的示范讀、重音提示讀、學生個人練讀、展示讀讓他們有感情朗讀的初步意識;二是讓學生自己配動作朗讀,通過多形式多層面的指導,學生朗讀的效果較好。
這節課我始終注意創設情境,在情境中引起學生學習欲望,開課創設一個語言情境:這節課我給大家帶來四幅圖,你們想看嗎?學生的興趣一下就被調動起來了,學生興趣盎然地觀察、思考、說話。
學習帶拼音生字時,為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讓學生主動學習,我設計了這樣一個語言情景:四季姑娘想看看小朋友誰的拼音學得好,想了解一下誰可以當拼音大王。孩子們完全進入了情境,積極性空前高漲,自己就看拼音讀起了生字,我檢查了一個差一點的孩子,他也都會讀了。接著我就開始教讀生字,孩子們發現他們讀的和老師一樣,臉上都露出了笑容,可開心了。
在學去拼音生字時,為了讓孩子們認真學生字,我又設計了一個語言環境:四季姑娘知道大家都是拼音大王,他還想知道小朋友誰識字識得開快、識得準?這時,全班學生更來勁了,大家相互讀著、認著,通過男女生比賽讀,雙人合作開火車讀,很快學生就掌握了漢字的'正確讀音。
指導讀書時,我注意創設情景,讓學生有身臨其境的感覺。如指名讀“谷穗彎彎”這一部分時,老師很自然地一問:小谷穗在哪兒呀?我們班有沒有小谷穗?能不能邊做動作邊讀。學生讀后,老師評價;小稻子成熟了,多自豪啊,誰還是?既是表揚又暗含朗讀指導。讀“小雪人把肚子一挺那一部分”時,老師說:“那小雪人在哪兒呢?我們找找小伙伴,把雪人的樣子讀出來吧。”學生投入地讀著,仿佛自己就是那彎彎的谷穗,那頑皮的小雪人,在讀中,在表演中,還自然而然地理解了“彎彎、挺、鞠躬”等詞語的意思。
關于講課我有一點想法,關于四季學生的生活經驗是很豐富的,引導學生回憶和運用多媒體錄象都是不錯的。但是課前應該給學生更廣闊的收集空間,收集有關的圖片,兒歌,親自去感受秋天,課堂上學生的學習展示會更積極,學生的視野會更開闊,我們的課堂放會更開放,更有活力。
【一年級《四季》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一年級《四季》教學反思07-18
一年級教學反思:四季08-09
一年級《四季》教學反思10-25
一年級《四季》教學反思03-27
《四季》一年級教學反思06-15
四季教學反思03-07
《四季》教學反思08-25
四季教學反思09-08
《四季》教學反思10-19
《四季》的教學反思1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