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抱母親》教學反思

時間:2021-01-26 15:40:46 教學反思 我要投稿

《第一次抱母親》教學反思(精選6篇)

  身為一位到崗不久的教師,我們要在課堂教學中快速成長,我們可以把教學過程中的感悟記錄在教學反思中,那么應當如何寫教學反思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第一次抱母親》教學反思(精選6篇),歡迎大家分享。

《第一次抱母親》教學反思(精選6篇)

  《第一次抱母親》教學反思1

  《第一次抱母親》敘述了作者第一次抱母親的經歷,表達了母親的偉大和兒子對母親的一片孝心,是一篇引導感悟母愛、學會孝敬的好文章,對于學生的思想和情感的發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本文的教學我設計了三讀(即初讀、再讀、精讀)在讀中感悟作者的內心感受,(難過—愧疚—崇敬、愛戴之情)在讀中感悟母親的艱辛、母愛的偉大。從而自然而然地產生對母親的崇敬、愛戴和孝敬之情。

  這個片段,我在教學時,為了讓學生能夠深入文字,領會文意,真正理解和體會文章思想感情,進入作者的內心世界。我引導學生抓住重點語句朗讀,讀出話中意,弦外音,再結合自己的體會,讓作者的心靈和學生的心靈進行碰撞,產生情感的共鳴從而產生表達的欲望,讓學生的個性得到充分地釋放。

  通過本課的教學我覺得充分利用已有的材料和已有的知識(“三八”書信、《游子吟》)進行拓展,挖掘課文的內涵,能調動學生已經產生的情感參與學習,能使他們很快地入情入境,從而讓作者的內心感受和學生的獨特體驗融為一體,變為具體的行動。

  《第一次抱母親》教學反思2

  《第一次抱母親》這篇課文記敘了“我”去守護生病住院的母親,抱起母親讓護士換床單時,才覺察母親的身體是那么輕,不由想起了母親以弱小的身體挑著重擔翻山越嶺的往事,心里很難過,也很慚愧。于是,像小時侯母親抱“我”一樣,“我”把母親抱在懷里,讓母親入睡,結果卻發現母親的眼角里流出了淚水。課文語言質樸,但情意濃濃,十分感人。文章字里行間洋溢著母親對子女的愛,更表達了兒子對母親深深的感恩之情。

  全文共5個自然段,可分三個部分。第一自然段是第一部分,敘述了“我”抱起母親讓護士換床單沒想到母親的身體是那么輕。第二、三自然段是第二部分。“我”告訴護士,記憶中的母親總是挑著重擔翻山越嶺,“我”總以為母親“力大無窮”,卻不知母親只有80多斤的身體,卻承受那么重的擔子。第四、五自然段是第三部分,寫“我”突發奇想,想抱母親入睡,結果發現母親的眼里流出了淚水。

  文章一共有兩條線索,一條是兒子抱母親前后情感的變化,從不了解到愧疚至抱母親入睡的釋然;另一條是護士態度前后的變化,從責怪我到被母親的故事感動至為“我”拉床單,兩線交叉著體現著母愛的偉大,反映出為人子女應及時回報母愛的思想。

  我讀這篇課文之前,我把眼球停留在“抱”字上,我想這個“抱”應該是“擁抱”吧,但閱讀之后,發現這個“抱”不是“擁抱”,最后一段這樣寫的:“我坐在床沿上,把母親抱在懷里,就像小時候母親無數次抱我那樣。為了讓母親容易入睡,我將她輕輕地搖動。護士不忍離去,靜靜地站在邊上看著。母親終于閉上眼睛。我以為母親睡著了,準備把她放到床上去。可是,我忽然看見,有兩行淚水從母親的眼角流下來。”

  為什么抱母親,因為護士要為母親換床單,于是我把母親抱起。第一次抱起母親,與自己想象中的感覺完全不一樣,差點仰面摔倒,感覺母親是那樣的輕,與記憶中母親的力大無窮形成一種鮮明的對比,我內心的難過、慚愧皆浮上心頭,原來一直以來自己都沒有好好關心母親,只管享受著母親的照顧,卻忽視了母親。錯綜復雜的情感交替中突發奇想,抱起母親,沒想到母親卻流淚了,這是幸福的淚水,這是激動的淚水,這是快樂的淚水,這還是苦盡甘來的淚水。

  一次擁抱,讓母親感慨萬千,可回想,母親給予孩子的擁抱是“無數次”,在孩子坦然接受母親懷抱的同時,作為孩子往往忽視了母親的感受。當然母親對孩子的付出無怨無悔。

  在教學中,一要引導學生讀課題質疑。在讀題之后,可以讓學生對課題質疑:“讀了題目,你有什么問題要提?”當學生看到課題的同時,讓學生去思考,去質疑,培養學生的質疑能力。二是朗讀指導,讀中感悟。通過學生分角色朗讀,留給學生思考與想象的空間,讓學生自己去揣摩。讓學生通過動情的朗讀,啟發學生從“我”的話中,你體會到了什么?讀了母親的話,你體會到了什么?讓學生在充分的讀文后用自己的話來說一說自己的體會。去與作者,與文本進行了心與心的對話。三是抓關鍵詞,回歸全文,升華主題。在教學的最后環節,可以抓住課文的關鍵詞“第一次和無數次”讓學生看到這兩個詞說自己最想說的話,然后讓學生猜老師想說一句什么話,從而引伸出課外的名句:“誰言寸草心,抱得三春暉。”也就是說在讀書的時候,不僅讓學生透過重點詞,看到了課內的話,還讓學生看到了課外的話。讓學生拓展思維的空間,擴大閱讀的面。

  《第一次抱母親》教學反思3

  在教學之前,我反復地讀《第一次抱母親》這篇課文,讀到這樣一段話:“在我記憶中,母親總是手里拉著我,背上背著妹妹,肩上再挑100多斤重的擔子翻山越嶺。這樣,年復一年,直到我們長大。我們長大后,可以干活了,但逢有重擔,母親總是叫我們放下,讓她來挑。我一直以為母親力大無窮,沒想到她是用80多斤的身體,去承受那么重的擔子。”讀完這段話,頭腦中不知不覺地計算起來“母親80多斤,擔子100多斤,還有妹妹等。”這一“輕”一“重”讓我深受感動。

  教學中,我把此語段作為教學的重點和情感的切入口,讓學生通過朗讀,讀出母親的艱辛和對子女的愛,并抓住具體的詞語,“日復一日”“總是”“翻山越嶺”等來理解課文內容,體會母愛的偉大,通過引導和點撥,使學生走進文本,進入情境,從而收獲感動。我沒想到的是,孩子們竟然把“我”的母親理解的那么透徹,勤勞、愛孩子、樸實、謙虛……,這是我備課中沒有預料到的,受這些詞語的啟發,我做了的引導和點撥,進一步讓學生體會母親生活的艱辛。尤其讓我感動的是,孩子們把文中的母親和天下所有的母親聯系起來,天下母親對子女的愛都是一樣的偉大,我們每個人是否也要像作者抱自己的母親一樣,感恩報答父母呢,這又把文章的主題升華到另一個高度,由此生發開去,學生開始聯想到母親愛自己的點點滴滴,在此種情感的浸潤下,當學生讀到“兒子抱母親”的一段時,我發現孩子眼里閃動的淚光,看來他們從平實的文字中真正感受到了這無聲的母愛和兒子對母親的深情報答。

  課后,我布置學生回家后為自己的母親做一件事,并把它寫下來,寫出自己的深刻體會。讓學生的情感再一次得到升華。同時我還布置學生利用一個星期的時間做一張“媽媽愛我,我愛媽媽”的卡片,用畫筆記錄下與媽媽溫馨的一幕,讓母愛長留孩子們的心間!

  《第一次抱母親》教學反思4

  母愛偉大,這是天性,書中所講的母親對子女的愛確實非一般母親所能比的,從這個角度講,這樣的母愛的確是偉大的。

  教學這篇課文應該做到讓學生感動于文中這樣的母愛。編者認為用情感動人,大概已經足夠。可是我認為要引發對生活中母子關系的思考,這比情更有長久的震撼。

  思考從何而來?從中國傳統文化的角度來剖析。文中講到當我要抱母親的時候,母親卻說:“快把我放下,別讓人笑話。”母親為什么面對子女的愛卻不敢接受?我想同樣的情況發生在西方國家,估計做母親的大概會欣然接受吧。也許,你會認為這僅僅是一個比較含蓄,一個比較開放外露,但是真的僅僅如此?

  我們先來看看我們的周圍,我們不難發現,社會中有這樣一種現象,做母親的幾乎無一例外地深愛著自己的孩子,可是做子女地幾乎也無一例外地不太知道疼愛自己的父母。這與母親只講付出而幾乎不講匯報的高尚品德有關,還和母親沒有去教自己的孩子要愛父母有關,還與母親不善于接受子女的愛有關,至少接受得不夠坦然。我前一個星期,曾叫孩子們為自己的媽媽洗一次腳,可有的媽媽說:“你只要將自己的學習搞搞好就行了!”還有的媽媽一開始不好意思,后來才勉強同意。還有的媽媽欣然接受,洗后還說:“兒子,以后多幫我洗幾次!”這幾種態度中,我最喜歡第三種。

  母親在愛孩子的同時,要教會孩子學會愛自己,否則到自己年老的時候,估計會痛苦流涕。我們做母親的父親的,不能等著子女哪天感動了,才知道孝敬我們,不能等著子女哪天良心發現,才會去孝敬我們,因為我始終相信,情感的力量更需要理智相伴才更有活力

  另外,父母與子女之間相互關系中最可怕的東西,就是父母那種輕率的滿足物質快樂的“供養”與孩子精神上、心靈上、生活中的空虛和貧乏。這就是說不善于去愛。因此,我們要盡量多地與自己的孩子在精神上進行溝通,進行教育。母愛偉大,母親還要善于愛,母親還有責任教子女學會愛自己,愛父母,愛他人。我母親非常愛我,從物質上,從精神上也無條件地支持我,可是說實話,我無法回答這樣一個問題:為什么我卻不去做一些體現愛的行動,心里似乎還認為這是理所當然的,我現在覺得很不應該!但是我知道這是為什么,這是因為母親給我精神上的教育極少。

  這樣,做母親的深愛孩子,要教孩子愛自己;做子女的孝敬父母。這樣的關系才是和諧的。

  基于以上的思考,我想從下面兩層來展開教學:第一層,感動于這樣的母愛;第二層,思考這樣的母子關系。

  《第一次抱母親》教學反思5

  本學期,有幸與師傅微微一同上了一節同題異構課。雖然是一節組內的公開課,但在與師傅切磋、與文本對話、與骨干老師的交流中,我收獲很多。

  在接到通知要上一節同題課的時候,我就和師傅微微迅速的研讀四下所有的課文,選擇了一篇容易引起學生共鳴的有關母愛的課文。為了準備好這節課,我反復的閱讀文本,畫出我認為值得講和值得教的內容,形成了一篇自己的教案。但是,這篇教案很快被推翻了。

  我們新教師參加了一次培訓,區教研員陳飛老師在培訓的過程中,就選擇了《第一次抱母親》這篇散文,與新教師們一起研讀。他從課題入手,將“第一次抱母親”的“抱”字解讀為“回報”的“報”字。這一下子就打開了我的思路,將“抱”字深入的去理解和闡釋,不正是回報的意思嘛。我突然明白,從一個“報”字入手,將文章中所有的語言描寫、動作描寫、神態描寫、細節描寫通篇考慮,就可以很自然的對作者兩次抱母親的不同表現、抱母親的不同含義進行清晰的解讀——這才是真的解讀文本。陳飛老師扣住作者到底在做什么,他動作背后的真正含義,讓我一下子明白了語言背后的東西。就好像打通任督二脈一樣,因此我趁熱打鐵,將自己的想法進行進一步的梳理,完成了我的教案。

  在試上的過程中,我發現,每個班的班情不一樣,因此上出來的效果也不同,如果完全按照我的教案來,那么這節課就變成了走流程,學生反而學不到什么。怎么在大體內容不變的情況下,緊緊抓住學情,上出有班級的.特色的一節課。我根據我們的班的具體情況——學生理解和表達能力比較差,在課上給學生充足的時間細讀文本,通過提出幾個有思考和討論價值的問題,適時的將孩子思路引領到文章的關鍵處(這也是師傅微微采用的王榮生教授“三段式”備課方式給我的啟發)。整節課基本達到了我的預期,學生投入到課堂中,積極思考,通過細讀文本,與文字交朋友,收獲文字背后的意義。

  課后,與師傅微微和年級組的骨干老師研討的時候,他們又給了我新的啟發。母愛雖然是一個亙古不變的話題,但是課文中選錄的《第一次抱母親》,故事發生在60、70年代,那時候的母親與新時代的母親是截然不同的,現在的母親不會肩上挑著重擔,不會翻山越嶺做農活。因此,學生無法從他們的生活實際出發來理解課文中的這位母親,也就無法真正走進作者的內心,感受作者心中的那種對母親的感激。從另一方面來說,學生現在才10歲左右,讓他們理解已過而立之年的作者,感同身受,似乎也有點難為孩子了。

  學情到底是怎樣的程度?

  通過這次同題異構課,我更加深刻的感悟到在備課的時候,除了要考慮學生現階段的語文水平以外,還應該考慮他們的生活經驗、他們的認知水平等。只有更深入的了解學生,解讀學情,才能真正上好一節適合四年級孩子的課。

  其實這節課給我的收獲絕不止于此,師傅對于課堂游刃有余的把控,對學生學習狀態的關注、對學生回答的精巧點評。都深深的讓我感受到自己的不足。“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師傅通過她的一言一行教給我的,我會好好收藏,用到我的課堂上。

  《第一次抱母親》教學反思6

  第四單元有一篇課文《第一次抱母親》,主要講了“我”去守護生病住院的母親,抱起母親讓護士換床單時,才察覺母親的身體是那么輕,不由想起了母親以弱小的身體挑著重擔翻山越嶺的往事,心里很難過,也很愧疚。于是,像小時候母親抱“我”一樣,“我”把母親抱在懷里,讓母親入睡,結果發現母親的眼里流出了眼淚。

  這是一篇很好的感恩教育的文章。現在的孩子,覺得父母對自己好,是應該的,從來沒有想到要回報父母,每當有重擔時,父母總是搶先來擔,讓孩子們覺得父母的力氣是很大的,自己干不了的事,或者能干的事,都可以讓父母來干,也會覺得是理所應當的,長此以往,后果很難想像。在學習本文時,我讓學生說說學過的一些孩子回抱父母的成語,如“舐犢之情”、“烏鴉反哺”,懂得自己也要回抱父母,應該替父母挑起擔子,減輕他們的負擔。最后還讓學生出了一份“媽媽愛我我愛她的”手抄報,表達對父母的敬佩之情,表達自己的一份感激之情。

【《第一次抱母親》教學反思(精選6篇)】相關文章:

《第一次抱母親》的教學反思范文(通用6篇)12-23

懷念母親的教學反思10-05

冰心《荷葉母親》教學反思12-16

胡適《我的母親》教學反思12-16

小班游戲教案抱一抱03-21

胡適《我的母親》教學反思范文12-16

《挑戰第一次》教學反思范文12-25

《守株待兔》教學反思精選03-16

《離騷》教學反思精選10-30

《看花燈》教學反思【精選】03-25

人人狠狠综合99综合久久,欧美日韩国产精品中文,极品精品国产超清自在线,人人澡欧美一区
日本免费爽视频 | 视色日韩AV一区二区三区 | 好吊妞在线观看新免费视频 | 亚洲欧美久久夜夜潮 | 久久少妇一级视频 | 日本少妇爽的嗷嗷叫视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