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愛唱歌的大葉楊》教學反思
作為一名優秀的教師,教學是我們的任務之一,對學到的教學技巧,我們可以記錄在教學反思中,那么大家知道正規的教學反思怎么寫嗎?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愛唱歌的大葉楊》教學反思,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愛唱歌的大葉楊》教學反思 1
這篇課文是一首兒童詩,考慮到其短小、易讀,我希望能簡簡單單地教,包括讓學生讀通、讀懂課文,學好生字,理解課文內容,增強愛綠護綠的意識。
考慮到剛剛升入二年級的孩子,識字寫字教學是重點,課堂導入,我從會寫字“愛”入手。先出示學生熟悉的“友”字,告訴學生“友”表示朋友,給它加爪子頭,就是手;禿寶蓋可以看作是盛東西的器具。用手捧著東西送給朋友,以此表示友愛、喜愛和喜歡。這就是“愛”字的來歷,這樣一來,學生便能牢牢地記住“愛”字。然后再順勢問:你喜歡做什么?不僅你們喜歡唱歌,大自然中有許多可愛的小精靈也愛唱歌。隨后播放一段自然界的流水聲、鳥鳴的優美畫面,讓學生知道,原來,自然界中竟也有如此美妙的音樂。再告訴學生,我們的新朋友大葉楊也愛唱歌,由此引入課文內容。
要讀懂課文,先要讀通課文,為此,一開始,我給孩子們的朗讀定了一個基調,聽課文錄音朗讀。然后,讓學生自由地練讀,給學生提出的目標是讀準字音、讀通課文,初讀課文的要求大部分學生達到了。讀課文的過程應該也是學生字的過程。我出示帶生字的詞語讓學生認讀,只有一兩個學生個別詞語讀出錯誤。然后,我讓學生“開火車”讀,抽讀了兩輪,看起來是從詞到詞的學習模式還是可以行得通的。
學完生字,該進入細讀課文的環節了。我還是決定按順序分節學習。第一節寫大葉楊特別愛唱歌,分別寫了大葉楊唱得“歡快”、“響亮”、“悄悄地唱”的情景,三個層次,非常鮮明。根據教材的這一特點,我把第一節確定為指導朗讀教學的重點。第一句“小鳥叫我們大葉楊,成天喜歡嘩啦啦地歌唱”就確定了快樂的基調。我通過描述調動學生體驗:從早到晚嘩啦啦唱個不停的大葉楊,心中不知有多高興呢!如此引導學生去體驗朗讀。讀“唱得歡快”,提醒學生展示歡快的表情;讀“唱得響亮”,提醒學生讀的聲音要哄亮,要有精神。那么,“悄悄地唱”該怎樣讀?為什么?有了前面的基礎,學生不僅能讀得好,而且能說出道理。詞語學習也在指導朗讀的過程解決了。“一整天,從早到晚”就是對“成天”的說明;“展示歡快的樣子”,學生自然理解了“歡快”;“悄悄地唱”的意境也在朗讀中領略到了。第二節容易懂,不準備花太多時間。在理解方面,“享受”結合課文插圖讓學生體會,讓學生做一做“享受”的樣子,學生也很樂意。我設計了三個問題:大葉楊會給“小寶寶”“老奶奶”“老爺爺”唱什么?大葉楊為什么唱得很快樂?大葉楊還會唱給誰聽?第一個問題意在培養學生的想象能力,第二個問題是為了突出大葉楊為帶給別人快樂而快樂,第三個問題既是想象訓練,又是為進入第三節學習而鋪墊——還唱給秋天里金色的太陽聽。這首詩最難懂的就是第三節的最后一句:“感謝秋天里金色的太陽,它使我們的歌聲,染上了幾分金黃”。我便設計了提問:是誰讓大葉楊如此快樂?再回過頭來看看詩的一、二節,大葉楊還會感謝誰?為什么?讓學生知道:大葉楊給別人帶來了很多快樂,在大葉楊悄悄長大的日子里,風、雨、太陽,還有大家,也為大葉楊帶來了很多快樂,它大葉楊感到很幸福,所以成天都在歡快地歌唱。還讓學生知道:不僅大葉楊會唱歌,大自然中還有許許多多的樹呀,花呀,草呀,它們都會唱歌,都是人類的朋友。它們能凈化空氣,綠化環境,美化生活,還能給我們帶來很多的快樂。不管什么時候,它們都在默默地為我們作著貢獻。從而教育學生關愛我們周圍的一草一木,讓我們生活的環境更加美麗!
課上完后,我最大的感受是:我們的`識字教學要體現出漢字的特點,要讓學生牢牢地記住這個生字,要讓他印象深刻。課前,我查閱了很多關于“字理”方面的工具書,同時,我也跟我的家長介紹一個關于漢字起源的網站,讓他們在輔導孩子認字時講求一些方法。我相信,我們班的識字教學,會有靈動的,慢慢地讓一些家長改變要學生死記生字的錯誤方法。
同時,這堂課也存在些許問題。比如:“成天”的意思解釋不夠準確,它不僅僅指“一整天,從早到晚”,而且,應該每一天都應該是這樣。再如:如果先讓小朋友模仿刮風時,下雨時,沒有風雨時,大葉楊唱歌的聲音,再指導朗讀,刮風時歡快地唱,下雨時響亮地唱,沒有風雨時悄悄地唱,孩子們對朗讀的感悟可能更到位。還有,在第一個環節,引出“愛”字以后,問孩子們:“你喜歡做什么?”我為了配合下面的教學“喜歡唱歌”,讓孩子們講得太多,不免有些繁瑣。
《愛唱歌的大葉楊》教學反思 2
我今天上的《愛唱歌的大葉楊》這一課可以說是成功的,最主要體現在我運用了短文長教的處理方法;《愛唱歌的大葉楊》是一篇篇幅較短的文章,于是我在這篇課文中卻運用到了短文長教中的三個處理方法:誦讀涵詠、聯想想象及讀寫拓展。
1、誦讀涵詠;一篇短短的文章我就讓學生用多種方式反復朗誦了數次,有自由默讀課文,有讓學生把自己想象成大葉楊進行的模仿閱讀,又有師生合作的閱讀。這種多樣的閱讀方式不但能讓學生更好地理解文章的內容,而且能增強學生的語感、閱讀能力,也能成功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
2、聯想想象;整節課最大的特色就是周老師不斷地發掘學生的聯想與想象能力,我不但讓學生閱讀課文,然后從文章中想象“大葉楊”會對小寶寶、老奶奶以及老爺爺說些什么;想象“大葉楊”會對金色太陽說些什么;想象“大葉楊”還會感謝誰,并講出為什么;還積極創設情境,讓學生分角色表演,模仿文中的老爺爺、老奶奶、小寶寶說說他們想要對“大葉楊”說的話,讓學生入情、入境;采用聯想想象的方法,不但能夠讓學生更容易理解文章,而且有利于發展學生的形象思維,培養他們的創造性思維。此外,周老師還讓學生說說文章中小寶寶、老爺爺、老奶奶會對大葉楊說哪些感謝的話,從而引申出課文中“把快樂歌別人可以讓自己更快樂”的.深刻意蘊,讓學生體驗到更深層次的別樣領悟。
3、讀寫拓展;課堂上,我讓學生讀完課文后續編故事“大葉楊還會把歌唱給誰聽?”、“大葉楊會對金色的太陽說寫什么?”,最后布置作業“把你想對大葉楊說的話寫下來”,這種方法不但能夠不斷激發學生閱讀與思考的欲望,而且能夠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
《愛唱歌的大葉楊》教學反思 3
《愛唱歌的大葉楊》是一篇充滿童趣的課文,上完這堂課后,我有以下幾點反思。
在教學內容方面,我注重引導學生理解課文內容和感受大葉楊歌聲的美妙。通過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學生能夠體會到大葉楊在不同場景下歌聲的變化,理解大葉楊歌聲所蘊含的情感。然而,在拓展環節,可以進一步引導學生聯系生活實際,思考身邊還有哪些事物像大葉楊一樣有獨特的 “歌聲”,這樣能更好地培養學生的觀察力和想象力。
教學方法上,我采用了多種形式的朗讀,如自由讀、指名讀、齊讀等,讓學生在讀中感悟。同時結合多媒體展示大葉楊的圖片和視頻,幫助學生更直觀地認識大葉楊,增強了教學的趣味性。但在課堂互動中,對于一些學生獨特的理解和想法,我沒有給予足夠充分的回應和引導,限制了學生思維的進一步拓展。
在課堂氛圍營造上,整體比較活躍,學生們對大葉楊的故事表現出了濃厚的興趣。但在引導學生深入理解課文的'情感時,還可以更細膩一些,比如讓學生分角色表演,更深入地體會大葉楊對周圍事物的喜愛和對生活的熱情。
此外,在字詞教學環節,雖然強調了重點字詞,但對一些易混淆字的辨析可以更深入,以幫助學生更好地掌握。在今后的教學中,我將針對這些問題改進教學,不斷提升教學質量,讓學生在更豐富、更有深度的課堂中學習。
【《愛唱歌的大葉楊》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愛唱歌的大葉楊教學設計07-28
教學反思《愛唱歌的小麻雀》10-13
二年級上《愛唱歌的大葉楊》教案范文08-16
《誰唱歌》的教學反思02-16
愛唱歌的小麻雀課后反思03-11
《愛唱歌的小溪》的教學設計09-06
《動物唱歌的模樣》教學反思08-06
《動物唱歌的模樣》教學反思04-09
關于唱歌教學反思的文章07-03
《快樂的孩子愛唱歌》教學總結06-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