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異的琥珀》教學反思范文
身為一位到崗不久的教師,我們要在教學中快速成長,對教學中的新發現可以寫在教學反思中,那么大家知道正規的教學反思怎么寫嗎?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奇異的琥珀》教學反思范文,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奇異的琥珀》教學反思1
《奇異的琥珀》是一篇極富情趣、引人遐想的科學小品文。課文通過想象,以生動有趣的語言具體記敘了琥珀的形成過程,使學生初步了解化石的相關科學知識,激發學生對科學的興趣。本課時的教學的重、難點是引導學生理解琥珀形成的過程和必須具備的條件,體會科學家合理想象的依據,并培養學生的想象力。
新課程理念倡導教師要創造性的使用教材,充分有效地激活教材的知識,形成具有教師個性教學的語文教學課堂。基于以上的教學理念,課堂上我力圖體現以下幾點:
(一)巧妙設計,以學定教
在教學過程中,先引導學生理清課文的脈胳,整體感知全文的內容。引導學生質疑,結合質疑深入文本解決,真正的做到了以學定教。接著以“篇末入手”、“邏輯提問”、“由果溯因”的變序教學設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角色轉換,揣摩想象
具體想象琥珀形成的過程是本課時教學的重點之一。引導學生從琥珀的樣子和發現地海灘,思考松脂球的形成過程以及演變成琥珀的過程。如何結合課文,讓學生想象并表述出琥珀的形成過程呢?首先創設情景“我是小小科學家”,引導學生以科學家的角色,入情入境,融入文本去揣摩想象,在輕松愉快的表達氛圍中,加深了對文本的理解,真正實現了與文本的對話。教師適時地指導學生朗讀重點詞句,有效地把聽、說、讀結合起來,突出了本課時的教學重點。
(三)自主合作,活躍課堂
在學生充分想象并閱讀課文的基礎上,以小組自主合作探究學習的方式(這也是新課標倡導的學習方式),歸納總結出松脂球和化石的形成條件,補充完善研究記錄表。教師適時指導,并隨機抽取兩名學生上臺匯報展示。學生在自主、熱烈地討論、匯報、展示過程中,既加深了對課文的理解,也使學生的語言能力更好地得以彰顯,最大限度地提高了課堂教學的效率,有效突破本課教學難點。
(四)精美動畫,整體回歸
隨著生動的解說詞與逼真動畫的展現,琥珀的形成過程完整的呈現于眼前,讓想象,畫面,文字完美統一,更有利于學生對課文內容的理解,也是課文教學的整體回歸。
(五)大膽想象,創新寫作
課后讓學生以新編《奇異的琥珀》為題,發揮豐富的想象能力,對課文中描寫的這塊琥珀的形成還有可能是怎樣形成的,進行大膽的猜測,并寫下來,更好地將語文課堂延伸到課外。
(六)不足之處
由于時間關系,本節課中學生的朗讀訓練還不夠。在語言評價方面,我理答得還不夠完美。以后,我還應加強自己的理答機智,更嫻熟、更有效的處理學生精彩的生成。
《奇異的琥珀》教學反思2
教學《奇異的琥珀》我努力關注文本,關注學生,盡力把讀的時間,說的機會,問的權利,評的自由還給學生,為此我從以下幾方面設計了教學過程。
一以問題為紐帶
要保護和發展學生的創造性,首先要保護和發展他們的問題意識,進行問題教學。陶行知先生曾說:“創造始于問題”。在課堂中學生若能讓學生帶著問題走進課堂,教師在回答他們問題的過程中,有意通過情景、故事、疑問、破綻等激發他們更多的為問題,學生帶著更多的問題走出教室,這就是以問題為紐帶的教育。
這里的“問題”包含了師生雙方的提問,教師提問的主要目的是為了激發學生的思考,所謂“問是為了思”,而學生的思維不僅僅是由老師的啟發性提問來鍛煉的,它同樣需要學生自己的積極提問。為此在教學中,我創設了多處鼓勵學生自由提問的環節,學生既分別對課題提問,“琥珀為什么是奇異的?琥珀是怎樣形成的?它包含了什么故事……”,又能在課中隨即提問,“為什么作者要寫它們淹沒在老松樹黃色的淚珠里?什么要寫早已有了那樣的蜘蛛和蒼蠅……”這些都體現了學生的主體意識,而在教學中我則以“松脂球的形成需要哪些條件,奇異在什么地方?松脂球要變成化石需要哪些條件?”作為討論的主線,這些問題連接起來組成了一條問題的紐帶,引導學生在文本中推敲,在文本中探究,在一系列的“生疑—質疑—解疑”過程中,理解琥珀的`特征,琥珀形成的過程和科學價值,從而理解文本中所包含的科學知識,和文字之間的內在聯系。
二以發現為中心
學生能自己去發現、理解蘊藏在文本中的重點詞句,體會松脂球和化石形成的條件,以及它們形成中的奇異之處,是這節課的重點。為此,學生在多種形式的朗讀文本后,聯系語言文字,找出了松脂球形成所需的四大條件:
形成地時間在夏天,只有在夏日驕陽下,松樹才會滲出厚厚的松脂,天越熱,溫度越高,松脂滲得越多,才能繼續滴下,把蟲重重包圍;形成地點在松樹,只有松樹才會滲出松脂,松脂厚、黏稠才能一滴就把兩蟲完全淹沒,掙扎也徒勞,才能繼續滴,把他們重重包圍;條件三是只有十分接近,一滴松脂滴下,才能把他們一齊包住,蜘蛛剛撲過去,松脂剛好落下,早不滴晚不滴,就在那一剎那,早一秒,晚一秒都不行,而且不偏不倚,一齊包住,這真是機緣巧合,十分奇異。
條件四是松脂重重包裹,這樣才能歷經泥沙的掩埋,歲月的浸潤;條件五要有兩只距離極近的蜘蛛和蒼蠅,這樣一大滴松脂才能把他們重重包圍。學生在自主發現品味文字,重點理解“剛、剛好、一齊、繼續、重重包裹”當蜘蛛要撲向蒼蠅時,被剛好滴下的一大滴松脂一齊包住,不偏不倚,不早不晚,完整地包住,厚厚的松脂還要繼續滴,重重包圍住兩只小蟲,積成松脂球。它形成的奇異可以用一個字來概括,那就是“巧”,蜘蛛剛好要撲過去,一大滴松脂剛好滴下來包住兩蟲,這一切是多么湊巧啊!
更值得贊賞的是學生在個性話的理解中,感到“淹沒在老松樹黃色的眼淚”寫出了憂傷和無奈,他體會出了作者蘊藏在科學知識的敘述中的文藝元素,真正體驗了文章中的情感因素。學生在自主發現中獲得理解,獲得體驗。
三以合作為方式
課中學生有多次小組學習的過程,它體現了學生通過傾聽、交流、補充獲得集體成功的過程,它是學生自主學習的又一體現。
課內學生小組合作朗讀課文,小組合作討論松脂球形成的條件和原因,小組交流、展示自主鉆研的心得,小組內組員互相補充,不同的小組互相補充。他們有的齊讀,有的分角色讀,有的分節讀,有的交流一條件一個原因,有的針對一個詞語,一句句子來談自己的所得,有的歸納課中所得,活用語言,說出“作者推測……因為……”,總之,他們在小組學習中體驗了集體成功的付出過程和集體成功的快樂。
四以運用為中心
要讓學生把文本中的語言文字進行內化,在外化成獨立自信的語言表達,就需要給學生創設各種途徑來運用語言。為此在課內,學生通過“大膽提問、個性表達,歸納總結,填空說話”等形式,來活用語言。如在總結全文,歸納說話時,學生這樣表達:
作者推測松脂球形成的時間是在夏天,是因為只有在夏天松樹才能滲出厚厚的松脂。
作者推測松脂球形成的地點是在松樹林,是因為只有在松樹林里才會有松脂。
作者推測兩只小蟲曾經在粘稠的松脂里掙扎,是因為透過琥珀可以看見它們腿的四周顯出好幾圈黑色的圓環。
作者推測這塊琥珀約摸形成在一萬年前,是因為這塊琥珀顯出了一萬年前的地質年代的特征。
作者推測蜘蛛想吃掉蒼蠅,是因為蜘蛛是蒼蠅的天敵。
由于經歷了這樣的外化的過程,學生的語言運用得到了鍛煉,做到了語言訓練唱主角,多元訓練貫始終。
五以情感為載體
“文章不是無情物”,字里行間中處處有情,而在課文的學習中,實際包含了教師和文本的對話,包含了學生和文本的對話,更包含了師生間的對話。所以無論是通過媒體制作出松脂球形成和化石形成的具象過程,給學生以直觀感受,還是通過情景創設引入課題,各教學環節的過度,小結的語言都有情感的渲染,如總結時我這樣動情地敘述:“《奇異的琥珀》是一篇知識性的美文,作者先描寫了推測出的奇異的琥珀的形成的過程和條件然后描寫了它怎樣被發現,最后告訴我們它的價值所在,整個故事合情合理,生動形象。讓人不禁感嘆天地造化的神奇,它的形成包含了那么多的巧合,它的存在昭示了滄海桑田的悠遠,這真是一塊奇異的琥珀啊。”
課中更有對于學生大膽提問,積極發表個性見解的鼓勵和贊賞,“你的體驗真豐富,你的鉆研真有水平,你的朗讀讓我們身臨其境……”,而學生也通過合作或獲得了成功的快樂,通過朗讀感受到文中的“奇異”。
【《奇異的琥珀》教學反思范文】相關文章:
琥珀教學反思12-28
琥珀教學反思(精選15篇)12-28
祁黃羊教學反思教學反思范文03-08
《彈力》的教學反思范文12-25
《觀潮》教學反思的范文11-09
離騷的教學反思范文10-27
奇異的風_700字02-14
琥珀課文理解03-01
《賣炭翁》教學反思范文12-23
《散步》教學反思范文1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