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線統計圖教學反思

時間:2021-03-26 17:10:36 教學反思 我要投稿

關于折線統計圖教學反思(精選5篇)

  作為一位到崗不久的教師,我們需要很強的課堂教學能力,借助教學反思我們可以拓展自己的教學方式,教學反思要怎么寫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關于折線統計圖教學反思(精選5篇),歡迎大家分享。

關于折線統計圖教學反思(精選5篇)

  折線統計圖教學反思1

  《折線統計圖》是西師大版五年級下冊的內容,它是在學生已經掌握了收集、整理、描述、分析數據的基本方法,會用單式統計表和單式條形統計圖來表示統計結果,并能根據統計圖表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了解了統計在現實生活中的意義和作用,建立了統計的觀念的基礎上,又一次認識一種新的統計圖——單式折線統計圖,單式折線統計圖的特點除了可以表示一個數量的多少之外,最主要的作用是表示一個數量的增減變化情況。我在教學本節課時,注重了以下幾方面:

  (一)、從生活中引出折線統計圖

  數學依賴于生活,并從生活中抽象和升華。讓學生學習生活的數學,這是新課程理念下的數學觀。在創設情境部分:通過非典資料引入“折線統計圖”

  (二)、在探索中認識折線統計圖

  讓學生觀察折線統計圖,通過重點認識點和線來了解折線統計圖,并說說你在生活中見過的折線統計圖,并從圖中得到信息,提出問題、解決問題,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三)、在練習中加深對折線統計圖的認識

  數學源于生活,生活中又充滿著數學。在練習部分,我設計的練習都是與生活密切聯系的,讓學生體會到折線統計圖的用處確實是很廣,讓學生產生了極大的興趣。

  折線統計圖教學反思2

  這是一堂在新課程理念指導下,對“統計與概率“這一知識領域進行的實踐研討課。傳統的復式折線統計圖的教學注重的是復式折線統計圖的特點和制作方法。為了培養學生的統計意識和能力,發展學生的統計觀念。我在教學時,注重了以下幾方面:

  一、在對比分析中培養學生的統計意識。

  統計觀念的培養,首先應培養學生的統計意識。有了意識,才有思考,才有能力的提高。但學生很難根據自己已有的知識和生活經驗在問題解決中領悟和體會,所以本節課教學中我力爭在新舊知識的對比分析中培養學生的統計意識。在教學這節課時,學生已有單式條形統計圖的知識基礎,學生在單式、復式的觀察、對比、分析中,認識到了兩種統計圖各自的特點,也感受到復式條形統計圖更能清晰地比較,激發起進一步探究的欲望。

  二、給學生提供充分的從事數學活動的機會,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

  本節課教學注重學生自主學習,讓學生通過自主學習,自主分析,掌握本節課重點,對信息的處理中學習制作復式條形統計圖。整個過程使學生親身經歷了數據的收集、整理、表達、描述和分析的過程從中體會知識的產生和形成過程,突出體現了課程標準所提出的“引導學生從已有的知識和經驗出發,通過獨立思考和合作交流,體驗知識的發生和發展的過程”的新理念。

  三、拓展應用,培養學生處理信息能力。

  通過一個問題:單、雙手投球哪個更遠些?給學生提供了一個對事物發展趨勢進行預測的平臺,體現了統計在現實生活中的重要作用,使學生發現大多數人單手投球比雙手要遠的同時,也學會了判斷一件事情的結果不能從一方面下結論。在習題設計上,通過調查班級同學喜歡吃各類水果的情況這一拓展練習,培養學生利用統計的知識,分析問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通過這堂課的教學,雖有成功之處,但也有不足,主要表現在:

  1、數學語言要更為精練,問題的針對性要更強,才有利于學生數學思維的培養。

  2、教師應通過多元化的評價,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折線統計圖教學反思3

  統計與人們的日常工作和社會生活息息相關,生活已先于數學課程將統計推到學生的面前。新的課程改革十分重視培養學生的統計觀念。我們要讓學生學習有價值的數學,就應讓學生在學習中體會數學的價值。為了培養學生具有從紛繁復雜的情況中收集、處理數據,并作出適當的選擇和判斷的能力,本節課教學中我力求做到讓學生在生活的情景中認識復式折線統計圖、會制作復式折線統計圖、會分析復式折線統計圖。

  我在教學本節課時,注重了以下幾方面:

  (一)、從生活中引出折線統計圖

  數學依賴于生活,并從生活中抽象和升華。讓學生學習大眾的數學,學習生活的數學,這是新課程理念下的數學觀。依據學生的實際情況設計教學過程,這是我的第一想法。書中提供了2000年月平均氣溫的記錄,但我覺得如果選擇學生熟知的身邊的例子,他們會更樂于接受。他們已經上六年級了,幾年來,學生切實地體會到了學校的發展和進步,而學校幾年來的一些事情變化的數據也很好調查和搜集,而這些數據既可以用條形統計圖呈現,也可以繪制成折線統計圖,這是非常好的素材。所以我在學生繪制完條形統計圖之后,把學生的思維和想象引導到了另外的世界,“這樣的數據還可以用別的形式統計圖呈現嗎?”使學生打開思路,展開聯想,激發了學生進一步探討折線統計圖的欲望。

  (二)在探索中繪制折線統計圖

  當有人想到了折線統計圖時,我有意讓學生猜測和試畫折線的樣子,再給學生出示股票行情或其他事情的折線統計圖,讓學生對折線統計圖有所感知,為學生進一步探索折線統計圖的畫法奠定知識基礎。再讓學生在我的指導下嘗試繪制折線統計圖,完成折線統計圖。

  接著,讓學生觀察折線統計圖,并從圖中得到信息,提出問題、解決問題,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三)正確分析,培養學生統計意識。

  統計活動的過程不僅包括收集、整理和描述數據,而且還包括分析數據以及根據分析的結果做作出簡單的判斷和預測。而其中的最后一個環節對于增強學生的統計觀念、發展學生的統計能力是非常重要的。所以在教學中,我一方面注意突出復式折線統計圖的特點,引導學生進行思考;另一方面還啟發學生根據自身的生活經驗,結合有關的復式折線統計圖,談體會、說感受、提建議。讓學生在分析和交流中,進一步加深對復式折線統計圖的認識,逐步提高識圖和用圖的能力,進一步培養學生的統計意識。

  折線統計圖教學反思4

  在此之前,學生已經學習過用單式折線統計圖表示統計數據,會根據單式折線統計圖進行簡單的分析和判斷;也曾學習過復式統計表和復式條形統計圖。因為統計與我們的工作生活和社會生活密切相關,而我們要讓學生學習有價值的數學,就應讓學生在學習中體會數學的價值。只有這樣才能培養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讓他們能自發的去學習。為了培養學生分析和處理較復雜的數據的能力,發展學生統計觀念,我在教統計這一單元時是這樣進行處理教材的:

  一、引入

  教材提供了青島、昆明兩城市月平均降水量的數據,并分別用折線統計圖進行表示。教學時,我先引導學生讀圖,讓學生進一步體會折線統計圖的特點。在獲取信息回答問題的過程中,我提問:你能很快看出這兩個城市哪個月的降水量最接近,哪個月的降水量相差最多嗎?學生發現問題答案很難從圖上看出來,激發學生學習復式折線統計圖的心理需求。由此我鼓勵學生在前面學習的基礎上思考怎樣把兩張折線統計圖放在一起,得到一幅復式折線統計圖,并從圖上找到問題的答案:7月份兩城市的月平均降水量最接近,4月份的降水量相差最多。

  二、說一說

  鼓勵學生從復式折線統計圖中獲取信息,回答問題,體會復式折線圖的特點。

  (1)表示青島市,昆明市各月降水量的分別是哪一條折線?

  (2)看圖說說這兩城市月那個月降水量最接近,哪個月降水量相差最多?

  (3)青島市月平均降水量的變化情況是從3月到8月呈現上升趨勢,其中3至5月上升平緩,自5月起快速上升,9月到10月急劇下降,之后呈現平緩下降趨勢一直到12月;昆明市月平均降水量的變化情況是1至4月呈現平緩下降趨勢,4月開始急劇上升達到最高值,從6月到7月有所下降,8月略有上升,自8月起到12月持續下降。

  (4)從總體上看,青島、昆明兩城市的月平均降水量之間最明顯的差別是青島市只有一個“峰”,而昆明市有兩個“峰”。本題的目的是引導學生從整體上關注兩個城市月平均降水量分布的不同。

  三、試一試

  先根據統計表中的`數據完成復式折線統計圖,然后說一說能從統計圖中獲得哪些信息,回答下面的問題。

  (1)這一周中,哪天的溫差最大,哪天的溫差最小?

  (2)這幾天的最高氣瘟是怎么樣變化的?最低氣溫又是怎么樣變化的呢?

  (3)從統計圖中看出2004年4月4—10日最高氣溫和最低氣溫的變化趨勢是怎么樣的?

  (4)從上面的復式折線統計圖中你還可以獲得什么信息?

  (5)回答上面的問題時,教師問學生,你們喜歡看統計表還是看統計圖呢?為什么?

  通過練習,讓學生進一步體會復式折線統計圖的特點,初步掌握用復式折線統計圖表示數據的方法,學會對復式折線統計圖所表達的信息進行簡單的分析、比較和判斷,并作出適當的說明。

  折線統計圖教學反思5

  統計問題是最常見的生活問題,讓學生學習有價值的數學知識是新課改的目標。如何真正讓數學貼近學生生活,讓數學理論聯系生活實際,如何讓學生在學習數學知識的過程中獲得一定的情感教育是我這節課主要研究的內容。針對本節課我反思如下:

  1、注重數學與生活的聯系

  數學來源于生活,數學教學應從學生熟悉的生活現實出發,使生活材料數學化數學教學生活化。因此,我在課前的談話利用學生熟悉的旅游景點引入新課,引導學生走進這個熟悉的生活情境中,讓學生在現實、有趣的情境中學習折線統計圖,使學生對數學產生親近感,體驗到數學與生活同在,有效地調動學生學數學的興趣,促進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

  2、在探索中合理利用多媒體,體會折線統計圖的特點和作用。

  在課堂教學中充分利用直觀的手段,有意讓學生觀察折線統計圖的形成讓學生頭腦中形成一種清晰的“動態表象”,呈現過程,突破重點、難點,使學生清楚地感知和經歷由條形統計圖演變成折線統計圖的過程,體現知識遷移的過程。加之學生剛剛認識折線統計圖,可能會產生是不是所有的數據都可以繪成折線統計圖的疑問,所以設計一個這樣的環節:讓學生觀察,比較,分析同一時間不同地點的旅游人數和不同時間同一地點旅游人數兩組數據,帶領學生選擇合適的統計圖,知道折線統計圖不但可以看出數量的多少,而且可以看出數量的增減變化的特點,激發學生體驗兩種統計圖的對比。讓學生明白統計圖的選擇要根據解決問題的需要來確定哪種更合理。

  3、注重在分析與預測中體會統計意義和作用

  課標中提出,統計教學應讓學生經歷統計的過程,并能根據統計的數據作出簡單的判斷和預測,本課中的例題預測20xx年來陜西旅游人數的預測,練習中預測病人體溫,天氣情況等富有現實意義的素材,使學生不但能根據折線統計圖對數據進行簡單的分析,提出問題、解決問題,而且能根據折線統計圖數據變化的趨勢做出合理的推測。同時在學習過程中使學生體會到了統計在生活中的作用和意義,培養了學生描述、分析數據的能力,激發了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課后回顧反思,存在不足:

  1、忽視很多小的教學環節,教學方法的滲透掉了。如:看到折線統計圖,你有什么疑問?用手勢表示趨勢時,除了上升趨勢,還有下降趨勢,水平趨勢,波動趨勢等,通過多種這些高低起伏的線段手勢,更能讓學生看出數量間整體的變化趨勢。

  2、語言表達不精練,問題設計不精準,導致個別地方學生理解不透提問意圖。

  3、教學重難點沒有很好的突破。除了對折線統計圖特點的分析外,在對學生數據分析觀念培養突破不夠。

【關于折線統計圖教學反思(精選5篇)】相關文章:

折線統計圖的認識說課稿11-04

統計——折線統計圖(一)說課設計11-08

人教版六年級下冊折線統計圖說課稿11-04

小學五年級數學下冊《折線統計圖》教案02-24

四年級數學《折線統計圖》聽課報告09-05

《條形統計圖》課后優秀教學反思(通用6篇)12-28

關于歷史教學反思11-08

關于背影教學反思10-27

關于《觀潮》教學反思11-14

《離騷》教學反思精選10-30

人人狠狠综合99综合久久,欧美日韩国产精品中文,极品精品国产超清自在线,人人澡欧美一区
午夜免费人成视频在线 | 三級亚洲人Av在线影院 | 中文字幕天堂资源网最新版 | 污网站上在线观看免费视频中 | 亚洲日韩日本一区二区 | 精品在线视频一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