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食物中的營養物質》教學反思 推薦度:
- 相關推薦
《食物中的營養物質》教學反思
作為一位剛到崗的人民教師,課堂教學是我們的任務之一,通過教學反思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快來參考教學反思是怎么寫的吧!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食物中的營養物質》教學反思,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食物中的營養物質》教學反思 1
隨著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學生的主體地位正日益突出。如何在教學中真正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已成為了每位教師備課時需要考慮的首要問題。結合初中學生好奇、好動、表現欲強的特點,嘗試運用多種教學方式,滿足學生的需要。我在初中生物教學實踐中嘗試了“角色扮演”的方法,對平等、和諧、民主的教學氛圍的形成,提高學生學習生物學的積極性和表達能力等許多方面都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下面是七年級下冊《食物中的營養物質》這節課的做法。
一、課堂教學案例
《食物中的營養物質》這節課的教學目標有三個:
1、說出人體需要的主要營養物質,知道主要營養物質的作用和營養物質的事物來源。
2、了解無機鹽和維生素的來源和缺乏癥。
3、關注事物中的營養物質,人類的營養物質主要來自生物圈中的其它生物的觀點。
圍繞目標1
我采用說相聲的角色扮演方式。我是這樣設計的:閱讀過課文后大家都知道,食物中含有六大類營養物質,它們對人體起著很重要的作用。請同學們分別扮演食物中的六類營養物質:糖類、蛋白質、脂肪、水、無機鹽、維生素,任務是向同學們表白一下自己對人體的作用。目標確定之后,同學們便躍躍欲試,興趣昂然,小組成員之間展開積極的討論。然后,請6位同學上臺。表演者在臺上用夸張的手法吹捧自己所扮演的角色對人體的重要作用,就象說相聲一樣,各說各的重要性,真是各說各的理,互不想讓,難解難分,最后要求每人用2分鐘時間做個總結。究竟誰對人體起著最重要的作用呢?最后就由同學們給予評價,評價之后每個人自然就記住了營養物質的作用,完成了本節課的教學任務目標1
目標2
我采用“學生看病”的角色扮演方式,學習無機鹽與維生素的知識。我的'設計如下:
師:有兩類營養物質,在我們身體內含量雖不多,但如果缺少了它們,我們就會患各種各樣的疾病。同學們知道它們是什么嗎?
生:無機鹽和維生素。
師:完全正確。無機鹽和維生素的種類都非常多。如果同學們有
挑食的毛病,就很容易因缺少某種維生素或某種無機鹽而營養不良或患病。大家看,有一位同學就患病了。
生:課前挑選的一名學生以角色扮演的形式,自說自演一位缺碘的病人。
師:看來這位同學病得不輕。同學們都是“小醫生”,能幫這位病人診斷一下他得了什么病嗎?
生:缺鈣。
生:我覺得不對,缺鈣只影響骨骼發育,不會影響智力。而且他的脖子也很大,應該是缺碘。
師:這位同學分析得非常好。但當醫生不能只看病不開藥啊!你覺得要治好他的病,應該多補充哪些食物呢?
生:海白菜。
生:海帶。
生:海中的魚蝦。
師:對,如果病人缺碘,可多食用海帶等海產品。我們內陸地區食海產品的機會相對較少,為了補充足夠的碘,我們吃的鹽都是“加碘鹽”。
師:還有“小患者”愿意上臺讓同學們幫助診斷的嗎?
氣氛非常活躍。臺上的學生表演得惟妙惟肖。臺下的學生發言踴躍,爭論熱烈。不知不覺同學們就完成了無機鹽和維生素知識的學習。
采用角色扮演的方式既活躍了課堂氣氛,又輕輕松松完成了教學任務,既省時又省力,避免了教師枯燥的講解和說明,收到了較好的教學效果。
二、教學反思
1、“角色扮演”作為教學活動中的一種具體形式,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活躍課堂氣氛,但是,角色扮演也不是生物學中任何教學內
容都能適用的:那些本已具有具體形象或生動描述的分類、形態、解剖結構的生物學內容,毋需設計角色扮演;而那些帶有很強的說理性或學生覺得枯燥無味的抽象概念,則是嘗試開展“角色扮演”的最好劇本。它能化抽象為具體,使“死”的知識活過來,生動地呈現在學生的視覺之中。
2、教師在整個過程中要扮演好指導者、組織者的角色。我們要指導學生圍繞教學內容展開研究和討論,努力引導學生爭取進行角色扮演的機會,找到進行角色扮演的主題。角色扮演的進行要有必要的準備,可以在課前進行,也可在課上即時進行,分組討論演出。課前準備誠然能夠使表演更加完美,即興演出雖然有時略顯粗糙,但鮮活且更能鍛煉學生的]應變能力,使課堂上常有出彩的地方。
3、學生在“角色扮演”中,處于主體地位,身兼資料收集員、編劇、導演、演員多職,而貫穿始終的是他們對生物學知識的認知水平和對生活點滴的洞察力,以及他們的表演才能。小小的“角色扮演”,提供給了學生一個表現的舞臺,也培養了學生對生物科學的興趣,拉近了學生和書本知識的距離。
《食物中的營養物質》教學反思 2
本節課內容較多,包括六類營養物質及其作用,及一個探究實驗。分兩課時完成。本節設計的基本策略是讓學生帶著明確的任務活動起來,在活動中發展自己的能力,從而理解和掌握重要的概念和常識。
以航天員所帶的食物種類及作用,帶入新課,在感悟中思考問題,不僅激發學生的學習的興趣,還為后面的學習做了充分的鋪墊。在學習主要的營養物質之前,先了解學生的已知常識,再讓學生學習新知,循序漸進,盡量做到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
探究活動中,小組分工合作,培養學生的科學探究能力、合作能力。通過探究,親自測量了食物中含有的能量,對食物中含有能量這一事實印象就會比較深刻。
對無機鹽和維生素的作用學習時,設計“我的健康我守護”活動,先讓學生觀看視頻。查閱資料,認識到無機鹽和維生素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再利用常見食物成分表,查閱相關營養成分的主要食物來源,激發了學生守護健康,形成良好的飲食習慣的意識。
不足之處:探究實驗時,在實驗室學生比較活躍,一些注意事項在班級里強調較好。
《食物中的營養物質》教學反思 3
本周學習《食物中的營養物質》,本節內容共分兩課時,我們備課組共同研究,確立教學思路后,由我上了研討課。在以往教學模式基礎上,我們通過聽課、學習,借鑒了初二生物組的一些好的做法,在學生自主預習,梳理知識后,增設了組內幫扶,對考對練環節,進一步夯實了基礎知識。
本節課堂展示過程中,學生板書規范,能有意識地應用雙色筆,強調重點難點。學生展示時語言也較規范,思路清晰,拓展到位,比如一年八班第4組展示的同學主動引領同學們解讀教材第41頁圖表,與大家共同探討“如何查閱食物的營養成分表”,體現了學習方法的研討,還有一組同學提出了“淀粉不甜,但咀嚼饅頭時,能產生有甜味的物質”,為下節課探究“饅頭在口腔中的變化”起到了拋磚引玉的作用……在學生展示的基礎上,教師精講三種供能的'營養物質,拓展了食物的熱量價,有利于學生理解脂肪作為貯存備用的能源。以上是本節課較令人滿意之處。
反思這節課的教學,也有一些不如意,如學生展示時語速過快,有時還沒有聽清楚,就進入了下一個問題的展示,影響展示效果。
另外,我所教的兩個班學生人數不同、特點不同,同樣的設計,教學效果會出現很大偏差。下步教學中要進一步研究學生的年齡特征、性格特征、思維習慣,因材施教,達到更理想的教學效果。
《食物中的營養物質》教學反思 4
本節課旨在引導學生理解并掌握食物中蘊含的主要營養物質及其對人體的重要性。通過直觀展示、小組討論和案例分析等多種教學方法,學生表現出較高的學習興趣和參與度。然而,在反思過程中,我也意識到幾個可以改進的地方。
首先,雖然課堂內容豐富,但部分學生對復雜營養素的吸收過程理解不夠深入,未來應增加更多互動實驗或動畫演示,幫助學生直觀感受營養物質的轉化過程。其次,課堂時間分配上,理論講解略多,留給學生自主思考和提問的時間相對較少,今后需優化時間管理,確保學生有更多機會表達疑惑和見解。再者,聯系實際生活案例時,可進一步挖掘學生身邊的實例,增強教學的貼近性和實用性,讓學生感受到所學知識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價值。
總之,本節課在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構建知識框架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在教學深度、互動性和生活化教學方面仍有提升空間。未來教學中,我將繼續探索更加高效、生動的教學方法,以期達到更好的教學效果。
【《食物中的營養物質》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食物中的營養物質》教學反思01-10
《食物中的營養物質》教學反思11-04
《食物中的營養物質》教學反思(精選6篇)06-08
食物中的營養物質教學設計(通用6篇)03-26
食物中的營養物質教案(通用10篇)10-27
科學《食物的消化》教學反思08-16
教學反思 :在反思中成長03-19
《食物中的營養》的教學設計(精選11篇)02-16
《一天的食物》教學反思1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