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雷雨》教學反思(精選5篇)
作為一名到崗不久的老師,我們需要很強的課堂教學能力,寫教學反思能總結教學過程中的很多講課技巧,那么什么樣的教學反思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關于《雷雨》教學反思(精選5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雷雨》教學反思1
《雷雨》一課用精煉的文字,為我們描繪了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自然景象。炎炎夏日,閃電雷鳴,聲聲蛙鳴,美麗彩虹……這就是夏天雷雨后的情景。雷雨對于學生來說并不陌生,他們都有著一定的生活體驗。在本課的教學中,我采用看圖與讀課文相結合的方法,啟發學生的想象,讓學生結合生活經驗引導學生感受和想象雷雨的特點。讓學生自主探究、小組合作、多形式的朗讀感悟,從而獲得收獲,體驗學習的快樂。
一、圖文結合,朗讀感悟。
用形象的圖畫幫助學生理解課文是低年級學生所需要的。如,課文第一段“黑沉沉”這個詞學生不容易理解,要讓學生通過看圖,知道雷雨前的云很黑、很厚,所以看起來“黑沉沉”的。在指導朗讀時,抓住重點詞句指導學生朗讀,感悟雷雨前、雷雨中景物的變化。如:“滿天的烏云,黑沉沉地壓下來。樹上的葉子一動也不動,知了一聲也不叫”這句時,引導學生抓住幾個自然景物的特點,“烏云——黑沉沉”、“樹葉——一動也不動”、“知了——一聲也不叫”來理解朗讀,并結合情境畫面領悟雷雨前景物的特點。再如讀“閃電越來越亮,雷聲越來越響。”這句時抓住“越來越亮”、“越來越響”結合課件,體會閃電一次比一次亮、雷聲一次比一次大、刺耳。并聯系生活實例,嘗試用“越來越”說句子。學生結合課文能夠說出雨越下越大,雪越來越白等。
二、注重積累,加強運用
這篇文章在運用詞句方面非常準確、傳神,值得細細體會。學生初步感知課文內容后,抓住重點詞句引導學生品詞析句。在引導學生理解“蜘蛛從網上垂下來,逃走了”這個句子時,“垂”比較抽象,難理解,在課堂中通過實際的操作讓學生感受垂和落的區別學生通過觀察,很快就能回答:“‘垂’是說蜘蛛順著一根蛛絲從網上下來。”然后就“垂、掉、落”這三個字進行了詞語的訓練:
金黃的稻谷( )下頭
蘋果從樹上( )下來
葉子從樹上( )下來
兔子的耳朵從頭上( )下來
又如“閃電越來越亮,雷聲越來越響”一句時,抓住“越……越……”進行訓練,課件以“我會說”的形式填空訓練:( )越來越亮;( )越來越響;烏云( );風( );( )越( )越( )。這個環節不僅讓學生理解了詞語的意思,而且積累了詞語。
三、多樣形式,指導背誦背誦是閱讀教學的一個重要任務,能有效提高學生的理解能力和表達能力,是學生積累語言的重要途徑。《雷雨》一文語句生動、簡短,朗朗上口,是背誦積累的佳作。課堂上,通過展示圖片、填空、兒歌的形式指導背誦,學生在學完了課文的基礎上基本上就能夠背誦課文了。
講完課,細細琢磨,這節課我還存在很多不足:一是很多事情趕到一起,備課不夠充分,課件操作不流暢。二是朗讀時,還要讓更多的學生參與其中。三是放手不夠,授課過程面面俱到。結合老師們給我提出的建議,在今后的聽評課中,我會向各位老師多學習,精心打造生本課堂,提高教學效率。
《雷雨》教學反思2
本篇這篇課文用精煉的文字,為我們描繪了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自然景象,語言生動優美,內容條理清晰,插圖形象生動,學生在看插圖讀文字的過程中把看圖與讀文有機結合起來去感受,雷雨前、雷雨中和雷雨后的不同特點,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觀察自然現象的欲望。
對于本篇課文的第一課時教學,我一開始就沒抱多大信心,在內容安排上,我總覺得自己安排了太多,而且有鑒于頭幾次一直未將寫字安插進入課堂,所以又下決心在本節課一定完成四個生字的書寫,就這樣自己在糾結、矛盾、取舍中進行著本節課的教學。
課堂進行的頭十幾分鐘,一直很順暢,孩子們的積極性很高,這都在自己的掌控之內,心中不免偷喜。但是,一到默讀課文,給課文劃分層次,自己就亂了陣腳,孩子們開始七嘴八舌,議論紛紛,有人已經坐不住了。就這樣,剩下的時間里,我就硬撐著,自己管自己講,孩子管孩子聽,課堂的失敗再一次顯現出來。
對于本堂課,我認真聽取了三位新老師和童老師的點評和建議。對于我的課,老師們肯定了我在識字教學上花的心思,這是最鼓舞我的地方,而讓我最值得反思的問題在于兩方面:
1、課堂常規上的嚴重不足。課堂常規一直是我苦惱的問題,今天是真實的反映了我們班學生在我的語文課上的本來面目。我想最主要原因還是在于自己在班級管理上的不夠重視,在學生學習習慣養成上的不夠嚴格。童老師針對我的情況還給出了相關建議,希望我在以后的教學中一定要“指令清晰”,讓孩子明白該做什么事。對于自己班級所暴露出來的問題,我感到難過,但又為之慶幸,終于能發現自己的不足,以后可以對癥下藥了,這不就是培訓所帶來的最大的效益嗎?
2、對于語文教學,不能將簡單事情復雜化,已不能將復雜事情簡單化。譬如《雷雨》一課中,雷雨前中后的劃分學生出現了小小的'議論,而我卻不予重視,一言帶過。在這里,我就犯了“復雜事情簡單化”之大忌,對于這一分段的過程,童老師建議最好以通讀課文為基礎,再以有沒有雨為依據,探討雷雨前中后到底應該劃分到哪里。
本堂課上,因為考慮到時間的問題,自己在精讀“雷雨前”這一部分時,刻意跳過內容的講解,直接銜接到寫字教學,所以導致本堂課顯現得那么不完整,真是顧此失彼,失敗極了!這完全是自己在備課時就沒有考慮好的問題,所以這次會所課下來,感覺一下子暴露了很多問題,真的該好好反思反思,動動腦筋了!
《雷雨》教學反思3
《雷雨》是一篇寫景的短文它的條理清晰可分為雷雨前、雷雨中和雷雨后三部分。在教學這篇課文時我除了注意到完成識字、朗讀的重點外還針對這兩部分作了不一樣訓練目的的處理。
“雷雨前”為了讓學生能充分體會到烏云密布、狂風大作、電閃雷鳴的緊張氣氛我結合課文的情境朗讀,讓學生感受情景,引導學生注意其中幾個動詞,如“壓、亂擺、垂、逃”結合語境來體驗輔以直觀的動作演示或經過刪減、替換詞語來比較學生很快受到感染。
“雷雨中”重在體會雨由小到大的變化過程這個變化緊扣兩個詞語“越……越……”、“漸漸地”經過朗讀音量大小、語速的控制將雨由小到大、由大到小的過程展現出來配合用詞造句體會事物發展變化。并且讓學生充分地說“越……越……”這一句式。
“雷雨后”一部分利用插圖觀察、想象雨停了,讓學生感受理解。
上完這篇課文后我感覺學生對“雷雨中”一部分的掌握情景最好。首尾部分的詞語用得很生動但由于我總是擔心學生說不好表達不清在引導體會時過多地去細致描述反而對學生的思維構成了限制沒能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能動性。
雖然我注意到對學生語感的訓練但對好詞好句的積累沒有落到實處。另外這篇短文的資料對二年級學生來說趣味性并不是很足如果抓住雷雨前后小動物的表現插入擬人化的語言、心理描述訓練我想在激起童趣的同時又能加強對詞句的形象理解可能效果更好些。
《雷雨》教學反思4
《雷雨》這篇課文以簡煉的語言,形象地描繪了一幅夏日雷雨圖。全文按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順序,清晰地展開陳述,三部分特征鮮明,寫景細致逼真,引人入勝。激起了學生對大自然的深刻體驗,培養學生觀察生活,熱愛自然的熱情。
《雷雨》這節課的教學,我結合低年級學生的特點,課前布置他們去收集關于雨的資料,因而在拓展時學生十分進取。初讀課文,自學生字的設計,我體現了放手讓學生自主學習、小組合作的學習理念。在識字、寫字的環節,培養學生自主學習,合作學習的習慣。在理解課文的過程中,經過小組合作,全班交流,把學生的學習引向深入,讓學生充分經歷學習過程:學生按“雷雨前”的學習方法學習“雷雨中”和“雷雨后”兩部分資料,體現了教師引導學生自主探究、合作學習,使學生理解了課文資料,體驗到了自主、合作學習帶來的歡樂。
另外本節課我很注重朗讀訓練,記得有一句話這么說著;語文教學的所謂亮點首先應當在朗讀上。于永正教師也說過:語文是讀出來的。誠然學生把課文讀得正確,讀得流利、有感情就證明課文的資料理解了,文章蘊涵的情感體會出來了。新課標也強調“讀”的重要性:要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培養語感,在讀中受到情感的熏陶。所以,這堂課我讓學生讀了很多,有第一次和課文見面的初讀,有生字詞語寶寶認識后的再讀,有講讀課文時的精讀,學生讀的形式也在發生著變化;有自我讀、有小組讀、有個別讀、有團體讀等多種形式,整堂課書聲瑯瑯,學生讀出了正確,到達了流利。
都說課堂是一門遺憾的藝術。在上完本節課時,總覺得有許多令人不滿意的地方。如:在引導學生說下大雨時,還有哪些東西也看不清了,學生說的范圍較窄,而我又沒有及時地進行引導,使得這一環節有點脫節。
《雷雨》教學反思5
《雷雨》是一篇描寫夏季時節雷雨景象的優美短文,本文作者用精煉的文字為我們描繪了雷雨前、雷雨時、雷雨后的自然景象。在教學中,我能采用多媒體課件輔助教學,圖文結合,啟發學生想象,引導學生感受雷雨的特點,通過多種形式的朗讀感悟文章所描繪的畫面。
一、圖文結合 朗讀感悟
本節課我能充分利用課件和文章插圖幫助學生學習、理解課文,讓學生先直觀的感受圖片,然后再走進文本,通過朗讀深刻體會句子所描繪的意境。例如“滿天的烏云黑沉沉的壓下來”中黑沉沉一詞,學生不易理解,我及時出示烏云密布課件,讓學生觀察。學生看圖才明白黑沉沉是因為云很重、很厚,也就是這句話描述的是馬上要下雨的景象。在此基礎上,我讓學生展開多種朗讀、感悟。
二、引導想象 加深體驗
結合語言文字展開想象,是語文教學培養學生想象力的重要途徑之一。本節課,在學習雷雨前時,我能讓學生發揮想象,在這樣烏云密布,電閃雷鳴的環境下,除了蜘蛛,、蟬之外,其他的小動物會有怎樣的反應?如果你在這樣的環境下,會怎么辦?學生立刻沸騰起來,思如泉涌,有的說“蜻蜓呆呆的站在那里,不敢飛了,”有的說“螞蟻飛快地逃進洞里.....”在想象畫面,交流感受的同時,不僅加深了學生自身的體驗,同時為感情朗讀做好了鋪墊。
三、緊扣字詞 訓練說話
這篇課文在運用詞句方面非常準確、傳神,值得細細推敲體會。在教學中 我能引導學生抓住關鍵字詞,品詞讀句,例如:一條彩虹掛在天空,“掛”使用的巧妙,一只蜘蛛逃走了中“逃”的傳神之處,學生抓住這些關鍵詞,細細地品讀推敲,慢慢的體會文字的優美精妙。隨后,在朗讀的過程中我讓學生用“漸漸的,越來越”說句子,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得到了充分的鍛煉。
在本節課的學習中,還存在不足之處,例如在課堂提問時,個別問題的預設有點偏難,使學生一時回答不上,導致課堂不夠活躍積極。在今后的教學中,我會力爭從學生的生活實際出發,從學生的興趣入手,讓學生在輕松快樂的課堂上學到知識,掌握技能。
【關于《雷雨》教學反思(精選5篇)】相關文章:
《雷雨》教學反思(精選5篇)05-25
《雷雨》教學反思15篇04-03
《雷雨》優秀教學反思范文(精選10篇)12-30
雷雨生字教學課件09-11
二年級雷雨教學反思400字(精選13篇)12-27
幼兒園中班科學《夏天的雷雨》教學反思12-23
《雷雨》教學設計(15篇)01-01
小學語文二年級下冊《雷雨》優秀教學反思(精選7篇)12-30
二年級語文下冊《雷雨》教學反思12篇12-20
關于歷史教學反思1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