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毯下的塵土》教學反思2篇
身為一名人民老師,我們要有一流的課堂教學能力,對教學中的新發現可以寫在教學反思中,教學反思應該怎么寫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地毯下的塵土》教學反思,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地毯下的塵土》教學反思1
《地毯下的塵土》是一則充滿浪漫色彩的童話故事:生活情趣與大膽想象相融,文學性與思想性兼備。教讀這篇課文,我把教學目標確定為:對文本的閱讀中,整體感知文章內容;對重點語句的品味中,揣摩人物形象;對故事寓意的體悟中,陶冶自己的情操。
一、本節課主要亮點
一是對教材處理得好,把它作為引導學生認知發展、能力形成的“范例”和“中介”這是一種全新的教材觀,與以往的只重視傳授知識而忽視能力、素質培養的教材觀是截然不同的。
二是教學按“知識──能力──素養”逐層推進,向全面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方面努力,這是一種大語文觀,是一種科學的教學理念。
三是通過設計題目和創設情景等方式,充分調動了學生的聽覺、視覺和思維,營造了良好的課堂氣氛,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積極性。
二、教學中體現理念
1.平等對話:閱讀教學的過程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芭c課文對話,領悟‘米妮’勤勞、誠實的品質”、“與自我對話,體味故事的寓意,陶冶自己的情操”,著力為學生構建對話的平臺。在教學中,我和學生一起談論對米妮印象,學習本課的深切感受,把自己也作為課程的`一部分,真誠地坦露給學生,這不僅讓他們深受感染,其實帶給他們更多的應是“平等”的理念——人格的平等、思想的平等。
2.熏陶感染:讓學生在閱讀文本的過程中,自然而然地受到美的熏陶,特別是在拓展、延伸中,對故事寓意的體味中,陶冶學生的情操,提高人文素養。
3.合作探究:在學生整體感知課文內容,了解米妮的形象后,品析語言人物環節時,采用小組合作探究形式,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創設豐富的教學環境。
三、需要改進的地方
1.這節課,在討論的時候,有一部分同學是沒有發言的,只是一個聆聽者,組內基本上是語文成績優秀的學生在談自己的觀點。最后發言的也無一例外都是這些學生。這是不是容易造成一個新的問題:課堂教學由原來教師的“灌輸”,演變成了成績優秀學生的“灌輸”?這也是我在教學中一直感到困惑的問題。
2.課堂上,我放不開手腳,沒有給學生提供一個大膽質疑、快樂創新的自由空間。從某種程度上,限制了學生的思維,課堂上看不到學生自主探索、自我發現的熱情和智慧。今后的教學中,要努力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多給學生提供質疑的空間。
3.語言是文章的載體,要讓學生提高語言能力,課堂上應引導學生多對教材的語言進行品味思考。這堂課在這方面也有些欠缺。
《地毯下的塵土》教學反思2
。薄⑼ㄟ^讓學生自主合作學習,掌握了教材內的知識以后,再將知識進行遷移訓練。這種教學體現了一種全新的教材觀:把教材看作是引導學生認知發展、生活學習、人格構建的一種范例,是由知識向能力素質形成的中介。這符合教學改革的理念。
。、童話這種體裁創作的目的就是要讓人受到教育,得到啟發,它一般都蘊含著深刻的道理。所以童話是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的藍本。基于這一點,我設計的兩個說話訓練題目,就是讓學生在理解了課文寓意的基礎上,引導學生結合當前獨生子女身上的嬌驕之氣,不夠勤勞、缺乏生存能力等現象進行討論,使他們認識到自己的不足,靈魂受到洗禮。這要既鍛煉了學生的說話能力,又有利于學生良好品質和正確的審美觀的形成。
3、在知識訓練中,學生通過片斷作文訓練,將課內的知識轉變為一種實踐活動,把書本語言內化為自己的語言,這樣有利于提高學生運用語言去思考去表達的能力,從而有利學生語文素養的培養。
四、專家點評
本堂課的教學體現了新的教育教學理念:一是對教材處理得好,把它作為引導學生認知發展、能力形成的“范例”和“中介”這是一種全新的教材觀,與以往的只重視傳授知識而忽視能力、素質培養的教材觀是截然不同的;二是教學按“知識──能力──素養”逐層推進,向全面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方面努力,這是一種大語文觀,是一種科學的教學理念;三是通過設計題目和創設情景等方式,充分調動了學生的聽覺、視覺和思維,營造了良好的課堂氣氛,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積極性。
語言是文章的載體,要讓學生提高語言能力,課堂上應引導學生多對教材的語言進行品味思考。這堂課在這方面有些欠缺。
【《地毯下的塵土》教學反思2篇】相關文章:
人教版四下《爭吵》教學反思12-16
蘇教版五下《早》教學反思匯編12-16
塵土報恩的初三作文07-26
蘇教版五下《夢圓飛天》教學反思12-16
人教版二下《找春天》教學反思12-17
蘇教版六下《廣玉蘭》教學反思匯總12-16
人教版六下《匆匆》教學反思2篇12-16
蘇教版九下《生命與和平相愛》教學反思12-16
初二下冊數學教學反思12-26
人教版二下《蜜蜂引路》教學反思1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