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育《跨越式跳高》課后教學反思

時間:2022-05-24 16:21:09 教學反思 我要投稿

體育《跨越式跳高》課后教學反思(精選10篇)

  所謂教學反思,是指教師對教育教學實踐的再認識、再思考,并以此來總結經驗教訓,進一步提高教育教學水平。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體育《跨越式跳高》課后教學反思,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體育《跨越式跳高》課后教學反思(精選10篇)

  體育《跨越式跳高》課后教學反思 篇1

  一、遵循教育規律,感受實實在在。

  在課的準備部分設計了隊列隊形練習和圖形跑及“沿線追拍”的游戲。隊列隊形的練習讓學生在最短的時間內進入課堂,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口令同時,袁老師跑動到隊列的各個方位,觀察學生的行為情況,及時對學生的情況進行簡單的小結,提高學生對學習的要求。在圖形跑的游戲中,老師身先士卒,在隊伍最前面帶領學生一起,每個學生都積極配合,效果非常的好。充分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也達到了熱身的目的。基本部分共分成三步。一是過高低竿,二是過平行竿,三是過高度不等的平行竿。這樣設置使教學循序漸進,讓學生在快樂有趣中學習跨越式跳高,使全部學生掌握跨越式跳高動作,較好的完成了教學目標。

  二、用問題引導課堂走向。

  在袁老師的課堂中,我們不難看到,老師總是讓學生帶著問題去學習。老師在授課中及時指導學生去發現問題:怎樣跳身體才避免碰到橫桿;跨越式跳高的動作關鍵,如何才能跳得又高又好……學生通過動體——動腦——實踐——體驗,主動探究,在鍛煉身體的同時,學會發現問題,解決問題,這種學習方式更主動,更積極,學生的學習興趣更濃,思維更活躍。學生玩的高興,學得開心,不知不覺的掌握了跨越式跳高的動作。

  三、巧妙設置,環節清晰。

  在袁老師的課堂中,我們可以看到學生練習的激情,但是絲毫看不出雕琢的痕跡,源于教師在課前認真的進行了學情分析和課堂預設。教師在各個環節的銜接上的“行云流水”確實是我學習的榜樣。在準備活動的小游戲“沿線追拍”的游戲中,老師安排被追到的學生就可以拿放在旁邊的橡皮筋,然后自由組合跳橡皮筋。這段時間,讓已經退出游戲的學生能夠很快轉移學習關注,不會因此停留下來,更妙之處在于,學生取到的橡皮筋就是接下來的環節中必不可少的練習器具,減少了擺放取材,取收器材的時間。真是一石二鳥啊!其次,教師在課堂中的分組看似有點混亂,但是這個組一旦分成在很長一段時間內都不會直接散開。事實證明,主教材的學習和游戲的進行都是以這次的分組情況定下來的,沒有過多的調集隊形,為能夠高效練習提供了保障。

  四、不同層次學習,體驗快樂。

  面對跨越式跳高學生所表現出來的能力來看是嚴重參差不齊的。袁老師在教學中進行了分組選擇高度練習環節,應該是對每一個孩子都能夠受益的舉措。學生自己選擇高度,這樣可以使學生的發展既有共同特點,又有不同層次,有利于教師區別對待,因材實教。在教學過程中積極倡導同學之間互教互學,互相幫助,既培養學生之間的人際交往能力,又使他們的求知動機和自我表現動機得到展示,促使學生主動全面發展。

  以下是我的對于這堂課的一點建議:

  一是教師在課堂中的隨意性較大。

  教師在為學生分組的時候消耗的時間比較長,共計45′。這對于分秒必爭的課堂是非常不利的。究其原因就是老師在進行分組前對學生的要求講的不夠仔細。而且分組之后沒有為每一組劃定區域,只是用口頭語言指揮各個小組在老師隨意指向的地方進行練習,導致后面的分組輪流練習的時候小組間人員就發生身體的碰撞和摩擦。教師應該事先做好場地、器材的安排。教師隨意性大也是造成學生學習紀律性差的一個起因。

  二是教學重難點突破的手段不是很明顯。

  本節課中學生的問題提出來的非常的到位,之后教師經過了講解和示范,學生由于小組間的距離并不是均勻,加之本班的人數較多,很多的學生對于教學的重難點根本就沒有聽清楚。在接下來長達六分鐘的練習中,學生分小組依次練習,但是對于“擺動腿上抬過竿、兩腿依次過竿、輕巧落地”的重點不是很清楚,只是順著小組的大部隊前移,一次次去過,怎樣改進就不得而知了。這對于學生技術動作的學習和定型都是有影響。建議先安排分解動作的輔助練習再過渡到完整動作的全過程練習。

  袁老師的課堂是快樂的,學生的學習是激情四射的,這樣的課堂又有哪個學生給你會不喜歡呢?

  體育《跨越式跳高》課后教學反思 篇2

  本節課總體設計較好,課中學生的積極性被充分的調動起來,學生參與練習的積極性高,課堂氣憤活躍,組織也比較有序,教學效果也比較明顯。

  課的特色:

  1、活:

  針對兒童好動的特點,體現了四活;一是組織形式活。二是內容活。三是教法活。四是學法活。

  2、新:

  將教材內容設計優化,器材簡化,并變換多種形式組織教學。使枯燥的教學內容變的有趣,促進教學任務的完成,激發學生獨立思維,促進了學生主動意識,創新意識的培養。變換器材提高練習效率,增加了活動量,體現了新課標面向全體學生,少競技多趣味多練習的理念。

  3、簡單實用:

  場地器材準備簡單易操作,具有實效性。便于在上完一堂課后能在幾分鐘內作好下一堂課的教學場地準備工作,確保課的順利進行。

  4、突破專題,達到了解決提出問題的目的。提高了教學實效。

  不足之處:

  學生在練習過程中,個別人出現錯誤動作時,沒能及時糾正,擺腿練習次數較多,負荷較大。致使個別學生出現練習不認真現象。在有競賽的活動時,缺乏表揚機制,學生分組討論意義不大。

  1、準備部分用了近8分鐘,用時過多,雖然學生的情緒被完全調動起來了,但影響后面的教學任務的完成。導致課的練習密度不夠。

  2、助跑起跳誘導練習,強調欠缺。

  3、分組教學,調隊調控還不夠節省。

  4、糾錯還不夠及時明確,評價面不夠。

  改進措施:

  學生練習過程中,出現錯誤動作,要及時糾正,需要及時鼓勵,練習時應選擇,能夠控制全局的位置,制定好練習的負荷,盡量適合學生的接受能力。有比賽活動要有表揚和獎勵,并達到適時適度。學生分組討論問題,要在一定的范圍內討論,切實能夠起到應有的作用。

  總之,每一堂課對我來說都是一筆財富,我會吸收并利用在以后的課中。通過這次教學,使我對體育教學的領悟又上一臺階,體育教學不僅是要讓學生身體發展,更重要的是通過你的設計達到身心全面發展的目的。我在以后的教學中應多從學生的角度出發,教學的形式也要多樣性,進一步優化教學組織形式。教學是一門藝術,我深深感到自己的功力還欠火候,我希望在今后的教學中能夠通過自己的努力來不鍛的修煉和完善自己。

  體育《跨越式跳高》課后教學反思 篇3

  今天我在青云區體育教研活動中執教了一堂四年級體育課《跨越式跳高》,課堂中我設計了三個游戲,讓學生在具體情境中完成跨越式跳高的教學。課后我認真總結了這節課的優點和不足,為以后的教育教學提供借鑒。

  一、變換器材,解決難題

  學校體育器材數量不足和班級人數較多,在《跨越式跳高》教學中存在一定困難,因而使跳高教學效果受到一定的影響。為了努力提高教學質量,全面提高學生素質,在教學中,我采用變換器材教學法,將跳繩取代橫桿引入跳高練習中,采用跳繩進行跳高教學,使本次課的內容安排更優化,練習密度增加,解決了人多,器材少不便組織練習的難題,并用跳繩這一器材貫穿三個游戲,實現了一材多用。另外更顯著的是較好地消除了學生對橫竿的恐懼心理,大多數學生增強了跳高興趣,自覺地增加了練習的次數。充分提高了學生參與學習的積極性,達到了全面鍛煉學生身體,增進學生學習興趣的目的。

  二、引入游戲,激發興趣

  在練習中,由于學生好勝心理的驅使,做一些比較有競爭性的練習或游戲,可以提高學生練習的興趣,調動練習的積極性。如:在課的開始就設計了游戲“看看誰的反應快”。這樣學生受到競爭氣氛的影響,使爭強好勝的欲望和平時被壓抑情緒得到健康的宣泄,逐漸體會用體育活動來調節和放松學習的緊張和疲勞。這種寓教于樂的教法即可以提高學生對體育活動的興趣,又可以使他們自覺主動的參與體育技能動作的學習中,很好的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為主教材的教學做好鋪墊。

  好動是學生的天性,他們追求新鮮感,厭煩過多的重復練習。因此,在體育技能教學中,教學方法和練習手段要變化多樣,以便調動學生的積極主動性,讓學生在自主、愉悅的環境中學習技能動作。如:課中的第二個游戲“闖三關”,由單腳觸繩——雙腳依次觸繩——原地跨過橫繩——快速跨過一定高度的橫繩等練習組成,動作由易到難,由簡到繁,不斷激發學生的好勝心,提高學生的練習積極性。

  三、反思不足,促進教學

  1.由于學生人數過多,在誘導學生初步掌握跨越式跳高兩腿擺動先后的練習中課前預計不足,導致隊伍布局不合理,這一階段的練習未能很好的完成教學任務。

  2.有個別學生右腳起跳,應該從橫繩的右側起跳,這一點在課堂上沒有強調,導致這節課出現個別學生不能協調的完成過桿動作。

  3.糾錯還不夠及時明確,例如在學生助跑起跳時的角度過大,有的甚至正對橫繩,助跑的步數不明確。如果在學生練習前強調下助跑的角度合明確助跑的步數,這樣學生在練習時任務更明確,完成情況會好一些。

  體育《跨越式跳高》課后教學反思 篇4

  本節課的教學內容是跨越式跳高,重點是助跑與起跳的協調動作,難點是雙腿依次過竿的技術動作。本課是一節技術教學課,而技術教學課往往讓很多學生覺得沒有興趣,練習很枯燥。我的這節課的教學思路是用游戲貫穿整個教學環節,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使每個學生都能積極的參與到學習中來。

  在課的準備部分我用兩個小游戲來引出本課課題,并激發了學生參與學習的興趣。基礎部分通過教師示范學生思考總結出跳高方法學生進行練習。通過由慢到快的練習大多數學生都能夠掌握跨越式跳高的基本動作。能夠運用正確的姿勢跨過障礙物。

  本課的內容較為單一整個課堂大多數時間都用在了跳躍練習上,游戲階段的跳高接力讓學生感覺比較枯燥,如果游戲能夠做到上下肢配合。不僅能夠讓學生更加的由參與的興趣,而且能夠在一節課中讓學生的全身都能夠得到鍛煉。跳高的高度教師沒有強調,本來設想的是學生自主調節,但在課堂中沒有體現出來。教師還是應該提示學生設置一個合適的高度進行練習,這樣才能讓更多的學生獲得成功的喜悅。

  總的'來說,課的基本目標達到了,大多數學生也掌握了正確的動作,如果能把以上幾個環節都完善的話,相信學生的積極性會更高,學習的效果會更加理想。

  體育《跨越式跳高》課后教學反思 篇5

  本學期在四年級的體育課上,我組織學生第一次嘗試練習跨越式跳高,課上每個環節都按預期順序在進行。

  在本節課的內容中,學生鍛煉最多的是下肢,因為內容是跨越式跳高,所以為了能讓學生在本節課上,上、下肢鍛煉協調,在游戲過程中,我“獎勵”學生做俯臥撐,讓學生通過游戲,也能得到上肢力量的鍛煉,達到力量均衡。學生在橡皮筋訓練過程中,訓練有條不紊,學生用自己的各種方法去跳過橡皮筋,能夠按照教師的要求以及自身條件去做各種練習。

  但是在本節課當中也存在一些不夠完美的地方,例如:分解練習過程中,示范學生過多;游戲輪次過多;挑戰極限跳高的時候,隊形混亂以及挑戰極限沒有達到全員參加等。我深刻意識到了這些問題的存在,所以這些問題也是我以后課上要杜絕出現的問題。

  通過跳高的教與學,我認為培養了學生的質疑,解惑意識。讓學生帶著疑問探索“跳高”。它是一種探索意識,是創造的起點。使學生學會了學習技術動作的方法,拓寬了學生學習動作的思路,培養了學生的創新精神。

  體育《跨越式跳高》課后教學反思 篇6

  新體育課程的一個重點就是要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由被動接受變為主動探究。由“教學”變為“學教”,讓學生的自我嘗試在先,教師的指導、傳授在后,使學生在學習中真正做到體驗、學習、思考、探究、創新的主體參與。例如,素質練習很枯燥也很累,中學生都不想練,特別是不停的跳,而本次課我打破常規,讓學生自主的跳繩,在我的激發鼓勵和參與下,學生對跳繩充滿了興趣,一些基礎好的學生很快就完成老師布置的任務,為了保持學生的練習興趣,一方面,引導學生學習花樣跳繩,一方面,讓學生自創跳繩。教法上我改用激趣法和鼓勵法進行教學嘗試,取得了較好的效果。

  一次充滿愛心和理解的評價,能使學生感到溫暖,一次合理而公平的評價能使學生看到希望,一次全面而科學的評價能給學生增加追求知識的信心,一次有針對性的評價能激發學生學習的熱情。引導學生主動參與到評價中,使學生在評中收,收中改,改中探,探中創,創中得,充分體會成功的愉悅。教學手段與評價手段的合理運用,使學生自己學會相互學習取長不補短。

  掌握學生的心理特點與需求,保護學生的求知欲望。對于初中生的技術教學應重視知識認識的過程教育,大膽放開。所以,我在教學中讓學生自己選擇跳躍方式進行比賽,即使部分學生有了一次自己展示的機會,努力開發每位學生的潛能,教學中人力資源的利用與能力的培養是學法探究的好途徑。

  體育《跨越式跳高》課后教學反思 篇7

  本課的重要教學策略是在教學中實施差異性教學,所謂體育差異分層教學,就是承認學生的個體差異,面向每一個存在差異的學生,并根據學生表現出來的生理、心理、運動技能等方面的差異,創造與之相適應的教學環境,采取有差異的分層教學的對策,使每一個學生在學習中找到適合自己的位置提供必要的條件,通過調動積極性、主動性,改變傳統教學中“齊步走”、“一刀切”的做法。使每個學生學有所得,學有所成。傳統的教學方法是都是采用班級授課制,這種整齊劃一的教學模式,不利用學生的特長的發揮和個性的發展,學生的由于身心素質發展參差不齊,他們各有所長,各有所短,而且差別很大。因此,在體育教學中,從學生的實際出發,因材施教,實施差異性分層教學,有利于學生揚長補缺,發展個性。實施差異性分層教學,既符合對全體學生提出的總要求,而又不是用統一的規格來對待千差萬別的學生;既注意每一個學生的全面發展,又注意每一個學生特殊才能的發展。通過教學發現了許多值得反思的地方:

  一、教師“主導”與學生“主體”關系的處理。

  本課的主要教材是跨越式跳高,預期目標是通過學習,每一個學生都可以初步作出跨越式過桿的動作。在導入中,我發現自己的方式存在一定的問題。讓學生自主嘗試跨越動作,但卻沒有與上節課的練習相聯系,學生的練習有點盲目性。教師的主導作用在這里沒有及時體現。合理的導入應該與學習內容相結合,因為本課是作出跨越過桿動作,那么在導入中,我應該偏重與過桿練習而不是完整的動作。比如添加一下專門性過桿練習、圖片的直觀展示等等讓學生在自主中有一個明確的練習目標,知道應該練什么動作。通過自主練習激發了興趣,更為新教材的展現作好了鋪墊,那么教學的層次感就出來了,這樣更符合了學生的認知規律。

  二、自主中學生合作行為的指導。

  本課教學中以4人一組的小組合作形式組織教學,預期是通過小組間的互幫互學營造一種良好的合作學習氛圍。當在練習中學生的爭強好勝明顯優與共同提高。有的學生只管自己跳的高,對組內差的學生不肖一顧。那如何加強學生練習中的學習合作意識呢?我想首先應該正確引導學生在練習中合作練習的要求,給他們一定的交流與討論時間。再一個讓學生自主評選合作最好的小組。把自主合作的行為滲透到教學中,教師必須及時的進行有效指導。而不僅僅是流與形式。

  三、個別指導與集體指導的結合。

  個別指導成功與否,直接關系到各層次學生能否在各自原有的基礎上得到提高,這也是層次教學至關重要的一環,要有效地實施個別指導,在形式上要注意三個結合:

  1、講解與自學相結合。

  2、集體與個別相結合——即共性問題集體輔導,個別性的問題單獨指導。

  3、主導與自學相結合——即教師在課中講解關鍵要點的基礎上鼓勵學生獨立思考,培養創新能力。

  另外,在實施個別輔導時,要注意針對性,及時性,反復性,不能無的放矢,不能簡單急躁。如對與協調性教差的學生不能按統一要求練習,應該適合地降低練習難度,先樹立其自信心、了解最基本的動作方法。在練習中培養學生作為小老師輔導同組差生也是有效途徑之一。

  四、針對差異,要求不同。

  我根據教材的知識結構和學生認識能力合理地確定各層次學生的教學目標,改變過去“一刀切”的做法,對差生,采用先慢后快,由淺入深,循序漸進的辦法,把教材的練習目標,分解成有梯度的連貫的幾個目標,允許“學困生”能根據自己的情況,經過一步或幾步,幫助其逐漸達到階段性教學目標,對“學優生”則允許他們超教學內容、超教學進度學習,較好地解決了“吃不飽”與“吃不了”的矛盾。本課的教學難度分為3個層次及3個不同的高度,讓學生人人都可以體驗到成功的喜悅,并且有更高的目標去挑戰。

  通過本課曝露了不少教學問題,積累了不少寶貴經驗。教師應該認識到學生的個體差異是客觀存在的,應讓不同層次的學生參與到課堂教學中來,增強每個學生的自信心,使其主動、大膽地投身到探究學習中,在自己原有的基礎上得到發展。這也是素質教育提倡重視個人素質提高和重視個體發展的要求。如何讓每一個學生學有所得、學有所獲是今后備課的重要設計步驟。

  體育《跨越式跳高》課后教學反思 篇8

  雖然這節課的教學還算比較順利,目標的達成也不錯,但還是感覺有一些不足。

  首先,對教學重點把握還不夠到位。本課教學的重點是“蹬地起跳”,但在教學中體現得還不夠清楚,感覺學生練習的時間和形式還不夠多,導致少數學生掌握得不好。在今后的教學中,需要注意課堂中學習和訓練的重點,讓學生有充分的時間去練習,以達到抓住教學重點、取得更好教學效果的目的。

  其次,對游戲的組織還不夠積極。雖然在這節課中以游戲貫穿整個課堂教學,但對游戲的組織不夠積極,對學生的興趣調動得不夠充分。今后需要改進游戲的組織形式,以最大程度地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參與熱情,以取得更好的教學效果。

  最后,教學沒有真正面向全體學生。在對學生錯誤動作的糾正中,采取了逐個糾正的方法,導致少數學生沒有得到及時糾正,形成我的教學沒有真正面向全體學生。今后需要吸取教訓,盡可能讓每一位學生都能得到及時指導,從而體會成功的喜悅。

  總之,從這節課中的反思中,我又得到了一筆寶貴的財富,我會將這些經驗和教訓通過“消化吸收”以后,運用到今后的教學中。通過這節課的總結,使我對體育教學又有了新的感悟:體育教學不僅是要讓學生身體得到發展,更重要的是使學生的身心得到全面的發展。在今后的教學中,我會多從學生的角度出發,進一步優化教學的組織形式,讓自己的課堂教學藝術再上一個臺階。

  體育《跨越式跳高》課后教學反思 篇9

  小學生對短跑類項目比較感興趣,其他的都不是很感興趣,因此跨越式跳高教學第一步,應該讓學生不知不覺地參與。在充分準備活動后讓學生自由跳,充分發揮想象力和創造力。讓學生以不同的方式跳過不同高度的體操墊。漸漸轉換為橫繩,能順利過橫繩的繼續,不能過的就到另外的場地練習,自己動腦筋想辦法超越自己、超越高度,直到剩少數幾個能繼續過橫繩的人。

  通過一段時間的練習,學生很自然地分成了兩組,一組在繼續跳越新的高度,另一組在動腦筋想辦法怎樣才能過橫繩?而此時教師應進行正確引導揭示跨越式跳高的秘密。因此跨越式跳高教學第二步,應是在學生自由跳躍后及時進行引導,讓學生自主探究后掌握正確的技術動作。再將學生分成兩組,技術動作好的同學平均分到各組,讓他們帶領其它同學練習。讓學生們自己互幫互學,進行合作學習。同時培養學生的團結協作精神。同學們在愉快的環境中相互矯正、相互評價掌握技術技能。

  進行第二步練習后,學生們的積極性有所下降,此時我將跨越式跳高 “ 標準 ” 告訴學生,適時進行教學比賽,使課堂氣氛達到高潮。因此跨越式跳高教學第三步,應進行正確反饋,檢查教學質量。將標準設置為優、良、及格、不及格四個高度,分組進行比賽。樹立自信心,培養勇于進取的精神。 每堂課的最后,要進行總結,提高學生的認知能力。通過幾堂課的學習學生們對跨越式跳高有了充分的認識。 通過以上四部教學,學生的積極性充分調動起來了,使學生在很自然的情景中學到了跨越式跳高技術。整個課堂學生都在探索,教師始終處在組織、引導和促進地位,充分發揮了學生主體作用,學生的探究能力和創新意識得到了培養。

  當然還存在很多不足之處:學生在練習過程中,個別人出現錯誤動作時,沒有及時糾正,擺腿練習次數較多,負荷較大。致使個別學生出現練習不認真現象。在有競賽的活動時,缺乏表揚機制,學生分組討論意義不大。

  改進措施 :學生練習過程中,出現錯誤動作,要及時糾正,需要及時鼓勵,練習時應選擇,能夠控制全局的位置,制定好練習的負荷,盡量適合學生的接受能力。有比賽活動要有表揚和獎勵,并達到適時適度。學生分組討論問題,要在一定的范圍內討論,切實能夠起到應有的作用。

  體育《跨越式跳高》課后教學反思 篇10

  《跨越式跳高》這一課的授教對象是小學階段水平三的學生,我選擇的授教班級是我校六年級四班,六年級的學生具備了掌握跨越式跳高基本技術動作的能力。跨越式跳高是一項技術性很強的運動,因此在課的設計當中,一開始我就很直觀的導入課的內容,直奔主題,并在配上相應的動作圖片,以激發學生想學習的積極性。

  跳高需要運用到的身體肌肉、關節多半在下肢,在課的準備環節中,應加強的是下肢各關節的熱身活動,而在課堂的教學中,我沒有完全設計合理,這是需要改進的地方。

  課中教學環節鮮明,教師做完整動作示范,給學生直觀的教學沖擊。學練中,組織教學循序漸進、層層拔高,橡皮筋作為教學器材中所要越過的橫桿,先是初級高度,練習慢動作四個步驟的基本技術動作,助跑用走路的方式代替,起跳腳步動作必須準確無誤,兩腳前后依次過桿,落地做屈膝緩沖。我讓學生展示時,強調了每一個展示同學的優點和不足,在這之后,可再花兩分鐘時間讓學生練習,完整動作的強化效果應該會更好。

  課堂發展學生跳躍能力的練習設計,其實有些不合理,學生在整節課的跳躍練習中,身體已經有些疲憊,這時再加上跳躍的練習,很容易造成運動疲勞損傷。可以適當的改變練習形式,發展身體其他部位的運動能力,整個課堂的教學效果將更加完善。

  總的來說,這節《跨越式跳高》的教學,課的基本目標達到了,學生也實實在在掌握了這門技術動作,如果能各個環節步步完善的話,相信這堂課會更出彩。

【體育《跨越式跳高》課后教學反思(精選10篇)】相關文章:

《跨越式跳高》教學設計(通用8篇)03-30

《夕陽真美》課后教學反思【精選】03-25

小學體育課課后教學反思(通用10篇)03-17

課后的教學反思04-12

《背影》課后教學反思10-30

《鄉愁》課后教學反思11-14

《藏戲》課后教學反思(精選8篇)05-13

課后的教學反思(精選17篇)05-20

上課后教學反思(精選11篇)03-16

課后的教學反思(精選10篇)03-30

人人狠狠综合99综合久久,欧美日韩国产精品中文,极品精品国产超清自在线,人人澡欧美一区
亚洲免费乱码视频 | 亚洲成色在线香蕉 | 亚洲特黄在线免费视频播放 | 亚洲欧美日本另类 | 亚洲性夜夜综合久久9 | 日本欧美一区二区三区在线播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