圓柱的表面積教學反思(通用8篇)
身為一位到崗不久的教師,課堂教學是重要的工作之一,我們可以把教學過程中的感悟記錄在教學反思中,教學反思應該怎么寫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圓柱的表面積教學反思(通用8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圓柱的表面積教學反思1
本節課的教學,同學們學習興趣濃厚,學習積極主動,課堂上他們動手操作,認真觀察,獨立思考,互相討論,合作交流,終于發現了知識,領悟了知識,品嘗到了成功的喜悅,學生自始至終在自主學習中發展。主要體現在三個重視上:
1、重視學習內容的生活性
數學來源于生活,生活中到處有數學。從學生的生活實際,創設數學問題,這是激發學生學習數學興趣和調動學生積極性參與的有效方法。在第一環節中,教師就創設了“飲料罐”情景,你想學什么?讓學生自己提出問題,激發了學生創造的愿望。第二環節中,讓學生在熟悉的生活背景下,根據已掌握的數學知識大膽探索,培養了學生分析能力和創新意識。
2、重視學習主體的創造性
著名數學家、教育家波利亞指出:“學習任何知識的最佳途徑是自己去發現。”因為這種發現理解最深,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內在規律、性質、和聯系。學生獨立思考,相互討論,辯論澄清的過程,就是自己發現或創造的過程。本節課中,首先以現實生活問題引入,根據學生原有的知識結構,從實際出發,給學生充分的思考時間,對問題進行獨立探索、嘗試、討論、交流,學生充分展示自己的思維過程,圓柱體的側面積就推導出來了。
3、重視學習過程的實踐性
創建“生活課堂”,就要讓學生在自然真實的主體活動中去“實踐”數學、在實踐中探索,在“實踐”中發現。本節課的第二環節讓學生在動手操作中發現圓柱側面展開的三種情形,在實踐中推出圓柱的側面積的計算,從而得知圓的表面積的計算方法,使學生在學習知識的過程中學會學習,同時,情感上得到滿足。實踐使我們體會到,創建“生活課堂”應從學生的生活實際出發,關注學生的情感體驗,調動學生的生活積累,幫助他們架設并構建新的平臺,讓學生發現數學問題,并激勵學生在實踐中探索解決問題的方法,從而提高學生整體素質,個性得以發展。
圓柱的表面積教學反思2
練習課是小學數學教學中最難駕駛的課型之一。它需要教師對教材、學生的實際了如指掌,這樣才能恰到好處地選擇練習時機,確定練習內容,安排課堂結構。因而本節課的練習的設計圍繞如下四點進行:
1、這一節是圓柱表面積計算的練習課。學生對剛學的知識還不夠熟練,往往容易將側面積公式,表面積公式,圓周長公式,圓面積公式等混淆。針對學生的這個問題,我首先讓學生回顧圓柱表面積計算的方法,進一步讓學生明白求圓柱表面積的不同方法,再通過填表讓學生得到鞏固。
2、在實際生活中,所求的面積要根據具體問題來靈活確定,因而試設計了讓學生根據具體問題來確定所求問題是求哪些面的面積這一環節,從而使學生在具體問題中理解解答問題的方法。在這一環節中,還安排了讓學生小組討論:解答這些問題的注意點,使學生在交流和討論的過程中明白解答這些問題時要注意以下三點:
(1)要注意所求問題是求哪些面的面積;
(2)要注意統一單位;
(3)要弄清楚采取哪種方法取近似值。
3、將圓柱采取不同的分法其表面積的變化不同,因而要讓學生理解其變化規律。在這節課上,我設計了讓學生通過討論來理解變化規律的環節,這一環節的設計為學生解答有關表面積變化的問題打下了牢固的基礎。
4、在練習中,除了有單純計算圓柱側面積和表面積的問題外,更多的是一些生活中的實際問題,通過這樣的綜合練習使學生解題能力得以提高。
本節練習課,在讓學生進行基本練習的基礎上,通過小組交流、討論,使學生進一步步認識了圓柱的形體特征,使得學生利用公式進行熟練的計算。大部分的問題都是引導學生自己開動腦筋,積極思考,獲取知識,這種做法,對學生掌握基礎知識,領悟數學思想和方法,提高數學能力起到了積極的促進作用。
圓柱的表面積教學反思3
今天,看到了一份家庭作業,非常激動。昨天上課內容是《圓柱表面積》,課堂上讓學生觀察圓柱的表面,了解圓柱表面是由兩個完全一樣的圓(平面圖形)和一個側面(曲面)構成的,進而明白圓柱的表面積是什么。如何計算圓柱的表面積就很明了了,只要將側面這個曲面轉換成學過的平面圖形,上下兩個底都是圓,而圓面積計算已經學過了,一切都會很順利的解決。所以,當我最后把圓柱的展開圖畫到黑板上的時候,學生很容易發現展開的長方形(側面)的長就是底面圓的周長,寬就是圓柱的高。因為長方形的面積=長*寬,所以圓柱的側面積=底面周長*高,字母表示就是S側=2r*h。進而很容易得出:圓柱的表面積=圓面積*2+側面積。用字母表示就是S=2*r2+2r*h,如果用乘法分配律提取公因數的話就可以得到S=2r*(r+h)。整節課就像我所預料的那樣有條不紊的完成了教學任務。
但是,總覺得少了點什么。對,缺乏繼續深入的思考。這個內容不應該就這樣戛然而止,所以,我就布置了這樣一份家庭作業:有興趣的話,嘗試用其他方法得出圓柱表面積計算公式?作業雖然布置下去了,但是也不抱多大希望。畢竟,有點難,學生也要準備小升初,愿意花時間去探究嗎?
今天,這項作業收上來,不多,有一小半的同學交來了。大部分是因為想不出其他辦法,而交來的這項作業中,有很多同學是把側面展開成了平行四邊形,仿照課堂上的方法推導的。
突然,一份令我激動的作業出現了,是那個平時最愛動腦的男孩子。他是用圖來表達他的想法的,思路非常清晰。能將曲面轉化成平面的長方形,那么也能用原來學過的知識將圓也轉化成近似的長方形,這樣經過拼接,整個圓柱的表面展開圖就可以拼成一個大的長方形,長方形的長是底面圓的周長,寬是圓柱的高+半徑。
圓柱的表面積教學反思4
本課用課前預習課上小組內交流匯報的教學方式組織教學,課前布置了《圓柱的表面積》預習提綱:
1、什么是圓柱的表面積?
2、沿著圓柱的高剪開圓柱的側面,側面展開圖是什么形狀?
3、怎樣求圓柱的側面積?
4、怎樣求圓柱的底面面積?
5、怎樣求圓柱的表面積?
課上學生很快討論出圓柱體表面積的計算方法。由于學生在之前的學習中已經接觸了“化曲為直”的數學方法,所以把圓柱體的側面展開成長方形(或正方形)學生已經能想象和深刻理解,并且通過想象和推理能夠明確展開的長方形的長(寬)就是圓柱體底面的周長,展開的長方形的寬(長)就是圓柱體的高,因此,學生對于怎樣求圓柱體的表面積能夠理解和初步掌握。
但是,通過學生嘗試計算圓柱體表面積的過程中,仍然存在許多問題,第一:學生對于圓柱體的表面積的計算方法雖然初步掌握但是很不熟練,具體表現在求圓的面積和圓的周長時,特別容易出現混淆,原因就是對求圓的面積和圓的周長的計算辦法掌握欠熟練,特別是求圓的面積時,部分學生總是忘記把半徑進行平方,或者是直接用給出的直徑去平方,這都是對圓的面積計算辦法掌握不熟練的表現;第二:學生的計算能力和計算正確率都有待提高,由于在計算過程中出現了圓周率,又有半徑的平方的計算,所以很多學生的計算正確率很低。原因就是學生的口算能力、筆算能力都沒有形成技能,只掌握計算方法但不能熟練準確的計算,這都是學生能夠準確求出圓柱體表面積的障礙。
針對這種情況,我打算采取這樣的辦法:第一:強化學生對圓的面積和圓的周長、圓柱側面積的'計算辦法。第二:在計算時提醒學生仔細認真,出錯時要找出出錯的原因,對證改錯。同時結合課前三分鐘計算的時間,加強學生的計算練習。
總之,讓學生熟練準確的計算圓柱的表面積和側面積,可以為下一步學習和計算圓柱的體積掃清障礙。
圓柱的表面積教學反思5
《圓柱的表面積》是義務教育教科書六年級下冊第三單元第二節的內容。圓柱的表面積包括側面積和兩個底面面積。底面是圓,關于圓面積的計算,上學期已經學過,學生已能熟練、準確計算,而在上節課《圓的認識》中,學生對于圓柱的側面與展開后形成的長方形之間的關系也已了熟于胸。因此,本節課可放手讓學生自學、互學,把重點放在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上。
一、知識鏈接,喚醒回憶
課前,先讓學生進行有關圓的周長和面積的計算,以及圓柱的特征,目的在于喚起學生對舊知的回憶,為新知的學習打下基礎。
二、自學互學,提高能力
21世紀的文盲是不會學習的人。基于這一點,我十分注重學生學習能力的培養。根據學生在課前所提問題“什么是圓柱的表面積?”“怎樣計算圓柱的表面積?”為提示進行自學,在全班內交流展示之后,又以“怎樣計算圓柱的側面積?你是怎么想的?”為提示,讓學生根據手中學具,在組內探究、交流圓柱側面積的計算方法。在這一環節中,學生自主學習、合作探究的能力得以提升。
三、聯系生活,鞏固練習
數學來源于生活,又應用于生活,服務于生活。在學習圓柱的表面積、側面積的計算方法之后,讓學生利用有關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求制作廚師帽所需材料、商標紙的面積、制作筆筒所需材料、給音樂大廳的柱子涂油漆所用油漆的質量等,避免學生出現“數學無用”思想,同時,又是學生將所學知識得以鞏固。
四、談收獲,總結升華
課的最后,讓學生談談本節課的收獲,以及解決問題時需要注意什么,使學生對本節課所學知識做一全面的總結,同時,培養了學生總結知識的能力。
當然,本節課中還存在一些問題:如學生計算能力還有待提高。為了能將本節課的教學內容按時結束,我將學生需要計算的數進行了改動,減輕學生計算的壓力,即使如此,還有個別學生計算速度慢,出現錯誤現象。
圓柱的表面積教學反思6
本節課的重點在于通過圓柱的側面展開圖推導出圓柱的側面積公式,難點是靈活運用側面積、表面積的有關知識解決實際問題。
教學時,在突破側面積的計算方法這個難點時,我首先讓學生回憶了圓柱體的側面展開,這個在上一課時學生親自動手操作,各種展開方式最后通過割補確定沿高剪開就可以得到一個長方形(正方形),學生已經有了非常直觀的印象,而且學生也探究了長方形的長和寬與圓柱體各部分之間的關系,因此本節課直接讓學生簡單回憶這部分知識,然后通過多媒體幫助學生確定,并板書兩者之間的關系,進而推導出圓柱體的側面積計算方法。
練習題的安排充分考慮到今后利用表面積的知識要解決的問題時會遇到的各種情況而設定。第一組題目的對比,最后說說求那部分的面積都在提醒學生具體問題要具體分析,后面對這個表面積應用的三種情況也做了總結;第二組題目除了對表面積應用之外還考慮到材料類題目尾數取舍需采用進一法。總之題目的選擇重在體現“生活中的數學”這個理念。
課前對這堂課充滿了憧憬,課上總有不盡人意的地方。面對六年級的學生,平時一貫把他們當成大人看待,激勵方式變得單一,學生回答問題的積極性也在降低,多數學生不愿意單獨回答問題,讓課堂形式有些枯燥。無論大人還是孩子還是喜歡表揚和鼓勵的,今后要在這方面稍加重視。
圓柱的表面積教學反思7
一節課講得再好,關鍵是學生學到了什么。
今天我在講圓柱的表面積時,先是讓學生想像圓柱是由哪些部分構成的,通過對圓柱結構的了解,讓學生明白在計算圓柱表面積時,我們一定要看清題目所提供的信息,如果是一個實物圖,這個還好些,我們只要根據題目所提供的實物圖進行解答。如果題目所提供的信息是一個生活中的實物,我們在解決時就要結合實物實際情況進行解析。如油桶的制作它就是要算圓柱的側面積與兩個底的面積。
再如水桶的制作,就不再是在側面積的基礎上加上兩個底面積,而是只要加上一個底面積即可。如給一個大廳里的圓柱子刷涂料,這是要算的面積則是這個圓柱的側面積。所以在講解時,我放手讓學生從生活中找不同的圓柱體,從而讓學生了解生活,了解數學。本節課還有一個重點,那就是讓學生明白圓柱體展開后,它的側面是一個長方形或一個正方形,一般而言,展開的長方形的長是與圓柱底面的周長是相等的,否則這個水桶就會漏水。這個知識點是本節課的重點,同時也是學生以后作業中常出錯的“閃光點”。所以本節課在教學過程中,我有意讓學生通過圓柱體進行實際操作,讓學生從內心深處明白,圓柱底面周長就是展開后長方形的長。
雖然今天學生作業只是套用公式,學生沒有什么失誤,但在拓展題,還是暴露出靈性不足。希望在以后練習中還需進一步強化,從而達到熟能生巧的地步。
圓柱的表面積教學反思8
在認識圓柱體的課堂上,我設計了讓學生分小組進行自主合作學習的教學形式。學生的小組活動各不相同,比較突出的優點是學生對圓柱的特征認識都是在自己動手操作的過程中體驗到出現的主要問題:
①學生對自己所探索的知識不會歸納,表述;
②學生的探研學習是無序的,隨意的;
③各組的各位成員對知識的探究和思考,差異很大;
④學生的自學能力較差;
⑤學生不會交流學習。
研究“圓柱的認識以及表面積”是在學生已有的有關圓面積和長(正)方體的表面積等有關知識,已具有了獨立研究表面積的能力,而且圓柱形在小學生的顯示生活中處處可見,比較熟悉,因此,我們備課組將此學習內容作為學生進行探索,研究學習的材料。
通過試驗課:我們對以下幾個方面進行反思:
1、這樣的課,讓學生進行探研學習,教師進行引導的關鍵是設計好一張讓學生有序進行知識歸納和理解的表格。
2、這樣的課還要多讓學生上逐漸培養學生交流學習的能力和獨立思考分析的能力。
3、在學生動手探索的過程中,教師要做的是幫助,不是引導、指責,指導也應是在學生需要的時候,再給予
4、這樣的課,有利于教師對學生的學習特點進行觀察和分析。
只有看清了學生的學習,才能有方向努力做好我們的教。
【圓柱的表面積教學反思(通用8篇)】相關文章:
《圓柱的表面積》數學教學反思11-18
圓柱的表面積說課稿11-04
圓柱的表面積精品說課稿11-04
圓柱表面積的練習題05-16
圓柱的體積教學反思15篇03-28
《長方體的表面積公式推導》的教學反思12-23
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表面積教學反思12-23
長方體表面積的教學反思范文(精選6篇)12-23
“圓柱的認識”教學設計與評析12-16
圓柱的體積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