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音樂優秀教案及教學反思《誰餓了》
作為一名到崗不久的老師,我們的任務之一就是課堂教學,通過教學反思能很快的發現自己的講課缺點,教學反思要怎么寫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小班音樂優秀教案及教學反思《誰餓了》,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活動目的:
1、初步學會演唱歌曲。
2、嘗試創編簡單的歌詞并進行演唱,培養初步的創造性。
活動準備:
小貓、小兔、小猴、小雞等木偶各一只。
活動過程:
1、幼兒律動入場。
小朋友,你們聽——是誰在走路呢?我們一起來學它們好嗎?
2、組織幼兒練聲。
小朋友,你們知道小貓怎么叫嗎?我們來學學小貓叫。老師還要問你們其它小動物是怎么叫的`,不過你們要唱著告訴我行嗎?
3、出示木偶小貓引起幼兒的興趣。
小朋友,你們看這是誰?(一只大貓出來了)它怎么了?(肚子餓得咕咕叫)你們猜它看見誰了,那么高興?(看見了小老鼠)大貓將老鼠怎么了?(啊嗚,啊嗚吃完了)
4、師范唱歌曲。
小朋友,老師唱一首歌給你們聽,你們注意聽唱了誰?它怎么了?看見什么?結果怎么樣?
5、幼兒討論。
剛才聽到老師唱什么?
6、組織幼兒學唱歌曲。
小朋友,我們一起來學唱《誰餓了》這首歌,你覺得它餓了會有什么表情呢?
7、出示木偶(小兔、小猴、小雞)引導幼兒創編歌詞并演唱。
小朋友,我們來看看還有誰餓了?怎么唱呢?
8、鼓勵幼兒大膽進行創編。
小朋友,你們想想,還可以創編哪些小動物餓了?怎么唱呢?
9、活動結束。
小朋友,我們現在一起來模仿這些小動物邊唱邊表演好嗎?
活動反思:
這是一個唱歌教學活動。總的來說,是成功的。從目標看,幼兒基本能達成。;絕大多數的孩子們始終以愉快、飽滿的情緒參加整個活動,注意力也較集中。每一個活動的成功必然有它的原因。那么,這個活動成功的原因又是什么呢?首先,在選材上,歌曲短小、節奏明快,音域適中;歌曲的內容是幼兒所熟悉的,并適合幼兒的創編。
從環節設計來看,緊湊、有趣是這個活動的特點,且層層遞進。
在歌曲開始的設計上,我采用了啞劇表演的形式。這個形式是幼兒比較感興趣的,它使表演者在時空方面與觀眾最為貼近,更容易相互吸引與交流;另外,教師也不需要做太多的準備,但卻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孩子們一下就了解了歌曲的內容,并發展了幼兒的觀察能力,同時也為幼兒用肢體表現歌曲作了鋪墊。
從單純考察傾聽范唱遍數對正確再現的影響來看,中外都有人做過專門的實驗:一般情況下,6遍傾聽才能保證即時的最好反應。但讓幼小的孩子在集體情況下多次集中注意力地傾聽,是很容易導致他們的疲勞與厭煩的。因此,我在處理這一環節時運用“點兵點將”的方法,讓游戲貫穿整個的傾聽過程,保證了幼兒傾聽的興趣。這種在游戲情況下的聽覺輸入,往往有很好地形成聽覺表象的作用。
這個活動中的欠缺是教師對個別幼兒的關注還不夠。如有兩個幼兒經常不認真聽講、還推來推去的,但教師一直沒有進行干預,這對一個老教師來說,是一個很大的遺憾,特別是在這種公開活動時。我想這在以后是要更加重視的。
【小班音樂優秀教案及教學反思《誰餓了》】相關文章:
小班語言優秀教案及教學反思《好餓的小蛇》09-22
小班音樂優秀教案及教學反思《捕魚》09-22
小班音樂優秀教案及教學反思《丑小鴨》09-22
小班音樂優秀教案及教學反思《好娃娃》09-22
小班音樂優秀教案及教學反思《小手爬》09-22
小班音樂優秀教案及教學反思《點點蟲》09-22
小班音樂優秀教案及教學反思《熊跳舞》09-23
小班音樂優秀教案及教學反思《數豆豆》09-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