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的校園》教學反思
身為一位優秀的老師,教學是重要的任務之一,對教學中的新發現可以寫在教學反思中,那么優秀的教學反思是什么樣的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我們的校園》教學反思,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我們的校園》教學反思1
《我們的校園》是一節實踐活動課。由于聆聽了東師附小薛春波老師一節《走進世博---百分數的應用》數學實踐課,因此很受啟發。仔細閱讀《教師用書》了解到它是在學生有了對新教材內容認知后進行的綜合運用活動并含有統計思想的滲透。本著《標準》的新思想、新理念及學生的認知特點,我以談話的方式營造出寬松、和諧的氛圍,將學生帶進課堂之中。本節課重在學生的體驗、參與。在學生互動中,使學生感覺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并會從實際生活中提出數學問題,運用不同的方法加以解決,同時在學生的合作中初步感受統計知識。
本節課的教學主要有以下特點:
1.以“情”、“趣”開路。
老師以聊天、談話的方式引出學生熟悉的場景,從而使學生輕松地進入課堂,拉近師生間的關系,為課堂教學建立良好的開端。
2.學科交融,易于學生情感的渲染。
由于課堂教學呈現方式上的變革,使單一的數學課與體育課進行有機結合,給學生的身心以美而舒展的渲染。把學習活動延伸到體育課堂,給學生屬于自由活動的時間……讓“統計”成為游戲的組成部分,讓學生在玩中學習。這節課人人主動參與到活動中去,這樣喜愛數學之感油然而生。充分體現了學生是學習的主體,體現了新的教學思想和方法。
美中不足的是如果室內室外相結合,和學生一起學習本節課,效果會更好。
《我們的校園》教學反思2
本堂課屬于一節綜合活動課。也是對本學期所學知識的一個輸理與回顧。在課堂設計時,為了貼近學生的生活實際,我拍攝了學生在本校的一些活動圖片,讓他們有種親切感,從而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
開始時,我一共設計了5組活動圖片:跳繩活動、跑步活動、踢球活動、出版報活動、練武活動。活動過程中有意識地安排男女生人數,以及隊列情況。目的是為了讓學生有效的提出并解決一系列的數學問題。比如說,在跑步活動中,安排學生前后有序的排列,引出數的序數含義;在跳繩活動中,有的搖繩、有的正在跳、有的'準備跳,從而引出連加算式;還有,在乒乓球活動中安排11人,并且分為三堆,就很自然的引出20以內進位加法、連加和“湊十法”。完成統計圖時,先讓學生真正理解圖意,然后教師示范,再學生獨立完成,一步步引導,把統計觀念滲透到學生腦海中,最后發散學生的思維,讓學生根據統計圖盡情的提問并解答。
整堂課,以情境提問的形式鞏固知識。在提問過程中,教師用技巧性的語言引導學生,感覺引導還是比較到位,學生也能用完整的數學語言提出問題并解決。在整個過程中,組織得很嚴密,用數學問題貫穿整堂課的教學。在感知統計時,學生能獨立地完成統計圖,也有了一定的統計觀念,效果很好。
在點評此堂課時,通過同科老師的耐心分析和精心指導,讓我體會到了這堂課還存在許多不足之處:教學方法過于單一;活動設計過多,而且沒有針對性在后半段的教學過程中,部分學生開始不耐煩,有點不專心聽講了。雖然最后,基本上所有的學生都知道一個笑臉表示一個人,也會根據圖中所示的信息來完成統計表,達到了所要的教學效果,但在后半段的教學過程中,個別學生的反饋不積極,課堂氣氛不活躍,是讓我很遺憾的。這也是我要反省的地方,是不是一定要根據教材的內容一模一樣地進行教學?是值得商榷的。主要還是看學生是不是適合,能不能被吸引。只要學生興趣一被激發,他們便有了學習的動力,才會有可能出現預設想要的師生互動。所以在備課時還得考慮得更周全,盡量避免出現重復環節。但是說的容易,做起來不可能一下子就能設計出完美的教案,還是要一點一點,慢慢改進。至少通過這次教學,讓我明白教學手段的多樣性是很重要的。
結合本堂課教學中體現的優點和存在的不足,我努力思索,尋求改進的方法,對原來的教案和課件進行了反復的修改,最后成就了一套自己比較滿意的教學資源。
通過這堂課,我懂得了:表揚學生必須要有針對性和指向性,要發自內心地去表揚。只有經過反復的思索與探討,努力吸取別人的經驗,虛心聽取別人的意見和建議,才能有所進步,才會有所成就。
《我們的校園》教學反思3
“從數學的角度提出問題、解決問題,并綜合運用所學的知識解決問題、發展應用問題”是《標準》中提出的培養目標。《我們的校園》是一節實踐活動課,無論從內容上還是形式上都給人以全新的感覺。它提供給學生的是他們喜愛的、熟悉的場景。因此,我在教學過程中根據學生的思維特點做了一些嘗試,把課堂內的教學擴展到課堂外的教學,努力為學生創設一個積極參與、主動學習的課堂環境。
首先,我以聊天的方式引出學生熟悉的場景,從而使學生輕松地進入課堂;其次,把孩子們喜愛的課外活動通過課件帶進課堂,讓他們在回憶自己活動的過程中學習、思考;然后,由學生觀察笑臉統計圖,使他們初步了解統計圖的用途和意義,獲得初步的統計知識;最后,在師生、生生的互動中設置情境,鼓勵學生從實際生活中提出數學問題,并會運用不同的方法加以解決,使學生在玩中學,樂中悟。
總之,讓學生不斷經歷從生活中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給學生創造有利的條件更易于學生去感受知識、領悟知識。
《我們的校園》教學反思4
一年級的小學生對校園的認識并不深刻,因此進行必要的校園參觀可以讓學生從感官上初步了解學習環境,為今后能夠深入了解學校打下基礎。從學生自身考慮,對學校的了解可以增進他們對學校的喜愛之情,增進師生之情,增進安全意識,對其今后的學習生活有很大的幫助。通過本課的學習,不光使學生了解學校的基本設施,同時還要讓學生學會自己去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方法、能力。
利用“探密小分隊”的形式,進行校園的參觀活動。它的優點是讓每位同學都成為這個小分隊的成員,增強活動的神秘感,從而激發同學的興趣,更好的對校園進行觀察。
利用動手畫圖的活動,讓學生充分展現自己的才華和優點,發揮其創造力和想象力,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
通過對學生上課的成果分析(他們畫的圖。)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從而分析學生掌握知識的效果。從結果看出,大部分學生對這樣的上課內容的安排感到興趣十足,同時他們都通過這堂課了解了學校的基礎設施,從而規范了他們在學校的日常活動。
《我們的校園》教學反思5
本次教學讓我真正體會到教學手段的單一會導致多么差的后果。
《我們的校園》的主要內容是根據5幅活動圖,讓學生收集其中的信息,并會根據這些信息完成一個統計表。在具體分析每幅活動圖的時候,我差不多用了同一種模式:即看圖——收集信息——編題目——解答的形式。頭2幅圖,內容比較豐富,學生比較有興趣,在解決問題時注意力都比較集中。可到了后面幾幅,還是一樣的形式和要求,部分學生開始不耐煩,有點不專心聽講了。雖然最后,基本上所有的學生都知道一個笑臉表示一個人,也會根據圖中所示的信息來完成統計表,達到了所要的教學效果,但在后半段的教學過程中,個別學生的反饋不積極,課堂氣氛不活躍,是讓我很遺憾的。這也是我要反省的地方,是不是一定要根據教材的內容一模一樣地進行教學?是值得商榷的。主要還是看學生是不是適合,能不能被吸引。只要學生興趣一被激發,他們便有了學習的動力,才會有可能出現預設想要的師生互動。所以在備課時還得考慮得更周全,盡量避免出現重復環節。但是說的容易,做起來不可能一下子就能設計出完美的教案,還是要一點一點,慢慢改進。至少通過這次教學,讓我明白教學手段的多樣性是很重要的。
《我們的校園》教學反思6
本堂課屬于一節綜合活動課。也是對本學期所學知識的一個輸理與回顧。在課堂設計時,為了貼近學生的生活實際,我拍攝了學生在本校的一些活動圖片,讓他們有種親切感,從而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
開始時,我一共設計了5組活動圖片:跳繩活動、跑步活動、羽毛球活動、跳舞活動、乒乓球活動。活動過程中有意識地安排男女生人數,以及隊列情況。目的是為了讓學生有效的提出并解決一系列的數學問題。比如說,在跑步活動中,安排學生前后有序的排列,引出數的序數含義;在跳繩活動中,有的搖繩、有的正在跳、有的準備跳,從而引出連加算式;還有,在乒乓球活動中安排11人,并且分為三堆,就很自然的引出20以內進位加法、連加和“湊十法”。完成統計圖時,先讓學生真正理解圖意,然后教師示范,再學生獨立完成,一步步引導,把統計觀念滲透到學生腦海中,最后發散學生的思維,讓學生根據統計圖盡情的提問并解答。
整堂課,以情境提問的形式鞏固知識。在提問過程中,教師用技巧性的語言引導學生,感覺引導還是比較到位,學生也能用完整的數學語言提出問題并解決。在整個過程中,組織得很嚴密,用數學問題貫穿整堂課的教學。在感知統計時,學生能獨立地完成統計圖,也有了一定的統計觀念,效果很好。
在點評此堂課時,通過陳曉飛老師的耐心分析和精心指導,讓我體會到了這堂課還存在許多不足之處:教學方法過于單一;活動設計過多,而且沒有針對性。陳老師建議我:可以某一項活動就針對一到兩個知識點進行拓展;而且在教學過程中要勇于放手,充分體現學生的自主性;表揚學生必須要有針對性和指向性,要發自內心地去表揚。
結合本堂課教學中體現的優點和存在的不足,我努力思索,尋求改進的方法,對原來的教案和課件進行了反復的修改,最后成就了一套自己比較滿意的教學資源。
通過這堂課,我懂得了:只有經過反復的思索與探討,努力吸取別人的經驗,虛心聽取別人的意見和建議,才能有所進步,才會有所成就。
《我們的校園》教學反思7
《我們的校園》一課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品德與生活》一年級上冊第一單元《我上學拉》的第二個分主題。主要是讓兒童熟悉學校環境,能利用學校的設施解決自己的問題。
對于編寫教材目的、指導思想等我個人非常認同。教材從內容、結構、學習過程、活動方式、主題題目等諸多方面也做得很出色,體現出了兒童文化,創造真實,鮮活的活動情景,凸顯品德教育的核心地位和價值導向,在構建主題方面,凸顯新的學習方式,開放了學習過程。
《我們的校園》旨在使一年級學生熟悉學校生活,可以利用學校設施解決自己的問題。根據課時安排,這一課最快也要從第3個課時開始,從而忽略了學生對學校的陌生感和懼怕。
所以,在教材主題編排方面可以稍微變動一下,應該會有不同凡響的結果,或者我們教師也可以在課時安排上作以調整。
【《我們的校園》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我們知道的植物》教學反思01-19
《我們成功了》教學反思12-20
《我們愛你啊,中國》教學反思12-16
《我們的民族小學》教學反思15篇01-05
《我們的民族小學》教學反思(15篇)01-05
我們多么幸福音樂教學反思12-23
《設計我們的校園》說課稿12-01
我們的校園_700字01-06
我們的陽光校園作文12-18
我們的校園英語作文06-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