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天要遠足教學反思5篇
身為一位優秀的老師,我們的任務之一就是教學,通過教學反思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那么問題來了,教學反思應該怎么寫?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明天要遠足教學反思,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明天要遠足教學反思1
《明天要遠足》是一篇富有童趣的詩歌,在教學過程中引導孩子對遠足的認識和對大自然的向往喜愛之情。
首先,充分利用學生探索未知的欲望,結合現實導入,用背包裝著一些旅行常用物品,進而讓學生猜想這是去做什么,其次,導入課文,讓學生想象大海和白云的樣子,碧海藍天的美景,將這些美好的感受吧帶入詩中,利用分組朗讀、小組展示朗讀等方法進行朗讀。通過課件觀察大海不一樣的顏色,觀察白云的潔白柔軟,產生對大自然的向往和熱愛期盼之情。
本課采取隨文識字的方法,生字多集中在第一小節,這種方法學習既降低了識字的難度,同時也增加了學生學習的興趣,在教學過程中讓學生掌握不同的識字方法,,如,“‘睡覺’的時候要閉眼睛,睡與眼睛相關,所以是目字旁”“每天都有很多水就是‘海’字”“日+月=明”等。這樣學習漢字,不僅激發學生學習漢字的興趣,而且也為孩子將來自主認字、識字打下良好的基礎。
明天要遠足教學反思2
《明天要遠足》是一篇富有童趣的詩歌,在教學過程中引導孩子對遠足的認識和對大自然的向往喜愛之情。
一、教學效果:
首先,充分利用學生探索未知的欲望,結合現實導入,用背包裝著一些旅行常用物品,進而讓學生猜想這是去做什么;其次,導入課文,讓學生想象大海和白云的樣子,碧海藍天的美景,將這些美好的感受帶入詩中,利用分組朗讀、小組展示朗讀等方法進行朗讀。通過課件觀察大海不一樣的顏色,觀察白云的潔白柔軟,產生對大自然的向往和熱愛期盼之情。本課采取隨文識字的方法,生字多集中在第一小節,用這種方法學習既降低了識字的難度,同時也增加了學生學習的興趣。在教學過程中讓學生掌握不同的識字方法,如,“‘睡覺’的時候要閉眼睛,睡與眼睛相關,所以是目字旁”“每天都有很多水就是‘海’字”“日+月=明”等。
二、成功之處:
本節課教學重點清晰明確,以引導孩子展開豐富的聯想來朗讀,練習用“那里的(什么)……,真的像(誰)說的那樣……,那么(怎么樣)……”說話。為了完成這兩個目標,我首先引導學生說,如果明天天氣晴朗,老師要帶大家一起去沙澧河邊游玩,大家的心情如何?學生興奮地回答:高興、激動。這一導入,達到了讓學生懷著興奮地心情朗讀課文的目的。接著,讓學生初讀,認讀本課生字。師范讀,給學生以正確的引領。學生模仿老師的讀法再讀。在這多次讀的基礎上,我又領著學生分小節讀,這次讀,重點是為了讓學生積累詞語,練習說話。例如第一小節:先指名讀,然后讓學生找出本節寫的重點事物及特點。學生找出了大海和多種顏色,然后提問:大海真的有很多種顏色嗎?你認為大海是什么顏色的?學生的回答不出所料——是藍色的。在此,我出示《富饒的西沙群島》中描寫大海的句子,通過視覺聽覺認識到大海是五光十色的。此時,再讓孩子讀這一小節,效果明顯提高了不少。再出示《觀滄海》中描寫大海的詩句再次認識大海。這樣,也符合“立于文本之中,高于文本之外”的教學理念了。
三、不足之處:
第一,語言表達能力雖比以前好了一點,但還有很多地方表達不夠精準,需要我重視重視再重視。平日要用心備課,教學目標要明確。在課堂中,盡量避免說廢話。課后多反思。
第二,課堂上我表現得不夠靈活,有些呆板。
四、改進措施:
根據《語文課程標準》的要求,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入手,引導學生體會小主人公遠足前無比激動、無限期待的心理,從而能夠有感情地朗讀詩歌;并采用隨文識字的方法,引導學生在具體的語言環境中識字,充分實現以讀促識、讀中感悟、讀識結合的教學情境。
明天要遠足教學反思3
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1.認識11個生字和一個偏旁,會寫4個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了解課文內容,體會課文中小朋友的激動和期待心情。
二、過程與方法
通過朗讀感受小朋友的激動心情和喜愛大自然的情感。
三、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感受遠足的快樂之情和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
教學重點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學會本課的生字詞。
教學難點
體會課文情感,對大自然產生熱愛之情。
教學方法
交流法、閱讀法、資料補充法。
課前準備
多媒體課件、相關資料。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趣味導課
1.同學們,秋天來了,秋高氣爽、景色宜人,你有沒有和家人一起去旅游呢?如果明天
要去郊游,你的心情會怎樣呢?你會想些什么呢?
2.就有這樣一位小朋友,也和你們一樣,在出行之前充滿了期待。今天,我們一起學習《明天要遠足》一課,一起去了解感受這位小朋友的想法和心情。
(板書課題)明天要遠足(齊讀課題)
二、整體感知
1、教師范讀,學生認真傾聽,注意不認識的生字。
2、學生借助拼音自讀課文,一邊讀一邊動筆圈畫出本課的生字。
3、學習生字詞。出示帶音生字:
睡 那 海 真 老 師 嗎 什 亮
(1)學生自由讀生字。
(2)開火車讀生字,集體糾正。
(3)同桌相互檢查讀生字。
(4)去音讀生字。
(注意指導:“亮”是三拼音節,“睡、師、什”是翹舌音。)
過渡:下面,咱們給生字找個朋友,課文中帶生字的詞語你認識嗎?
睡覺、那邊、大海、真的、老師、師長、是嗎、什么、明亮
4、學習課題。
(1)什么是遠足?
(遠足不是通常意義上的散步,而是指“比較遠的徒步旅行”。在本課中是指外出游玩的.休閑的活動。)
(2)讀了課題后,你有哪些疑問呢?生回答,師總結歸納。
(例如:小作者要去哪里?他要去遠方干什么?)
過渡:下面,我們就一起走進課文進行細細的品讀,一起走進課文,了解小朋友遠足之前的感想。
三、精讀領悟
1、課文朗讀,初讀感知。
(1)課件出示相關圖片和課文,生邊觀察邊傾聽課文朗讀。
(2)詩歌一共幾個小節?分別講了什么呢?
(三個小節。第一小節:小朋友遠足前一天激動得睡不著,期待看到多彩的大海;第二小節:小朋友睡不著,期待看到潔白的云彩;第三小節:小朋友睡不著,希望天快點亮。)
(3)學生自己朗讀,再次整體感知課文。
(4)指名朗讀,師生評價正音。
2、學習第一小節。
(1)課件出示大海圖片,指名朗讀這一節,師生評價。
(2)思考:遠足的前一夜,小作者怎么了?(睡不著)小作者睡不著,想到了什么呢?(那地方的海)
(3)那地方的海什么樣呢?(顏色很多)師出示大海圖片,觀察。海水有哪些顏色呢?
(綠色、藍色、黑色)
教師補充資料:綠色的海水,就是鹽濃度較高,加上海水中有微小綠色植物,經過太陽光各方位照射,從而表現綠色;藍色,多數是天空映出來的藍,而且海水中鹽濃度較小,看到的就是藍色。另外,看的角度不同,看到的顏色也不同。
(4)你也來體驗一下這位小朋友的心情。帶著激動、期待的語氣讀一讀這一小節。注意語速稍慢。
3、學習第二小節。
(1)課件出示白云圖片,指名朗讀這一節,師生評價。
(2)小朋友睡不著,他還在想什么呢?
(他在想云朵會不會那么潔白柔軟。)
(3)“潔白”是什么意思?(很白很白。)“柔軟”是什么意思呢?
(軟軟的,摸上去很舒服。)
(4)小作者對同學的話持什么態度?(懷疑、不相信……)你是從哪個詞看出來的?
(真的)
(5)課件出示多張白云圖片。漂亮嗎?現在你認為那個地方的云怎么樣?
(美麗、潔白……)
(6)指導有感情地朗讀本小節。
4、學習第三小節。
(1)課件最后一節,指名朗讀,師生評價。
(2)小朋友為什么盼著天快點亮呢?
(可以看出小朋友對遠足的期待,急切的希望明天快點到來。)
(3)你覺得小朋友此時是什么心情呢?
(著急又無奈。)
(4)現在你就試著讀出他的這種著急和無奈吧。
5、教師小結:大自然有很多奇妙的景物,我們繼續去觀賞美麗的大自然吧。(出示圖片)
6、指導書寫“才、明、同、學”
(1)生觀察田字格里的字,一起說說筆畫位置。
(2)師范寫生字。
(3)生描紅,書寫,師巡視指導。
7、課堂小結:
小朋友們,這首詩歌通過描寫小朋友在遠足的前夜激動得睡不著覺,盼著天亮,表現了作者激動、期待的心情和對大自然的向往。
四、總結拓展
1.課堂總結:同學們,學完了本課,你都有哪些收獲呢?
(1)學會了本課的生字詞,進一步激發了我對大自然的熱愛。
(2)感受到小作者的激動心情,體會到詩歌的美妙。
2.課堂練習
比一比,組詞。
同(共同) 明(明亮)
向(向往) 月(月亮)
我會寫近義詞。
顏色——(色彩)
潔白——(雪白)
柔軟——(軟和)
五、作業布置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說說自己都有哪些睡不著覺的經歷。
教學反思
《明天要遠足》是人教版一年級上冊的一首詩歌,這首兒歌通過寫小朋友在遠足的前夜激動得睡不著覺,盼著天亮,表現了作者激動、期待的心情和對大自然的向往。
這首小詩重在描寫小作者的心情。因此,在教學時,抓住“睡不著”這一主題,引導學生找出睡不著的原因。進而產生對大自然的無限向往之情。同時,在理解小作者心境的基礎上,指導有感情地朗讀,加深對這種情感的體驗。
明天要遠足教學反思4
《明天要遠足》是一首充滿童趣的兒童詩。詩歌由短短三節組成,生動地描寫了小主人公因“明天”要去遠足,控制不住內心的喜悅而睡不著覺的情景。本課的教學設計寓教于樂,努力創造和諧、愉快的教學氛圍。根據《語文課程標準》的要求,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入手,引導學生體會小主人公遠足前無比激動、無限期待的心理,從而能夠有感情地朗讀詩歌;并采用隨文識字的方法,引導學生在具體的語言環境中識字,充分實現以讀促識、讀中感悟、讀識結合的教學情境。
明天要遠足是一篇富有童趣的詩歌,在教學過程中引導孩子對遠足的認識和對大自然的向往喜愛之情,首先,充分利用學生探索未知的欲望,結合現實導入,用背包裝著一些旅行常用物品,進而讓學生猜想這是去做什么,其次,導入課文,讓學生想象大海和白云的樣子,碧海藍天的美景,將這些美好的感受吧帶入詩中,利用分組朗讀、小組展示朗讀等方法進行朗讀。通過課件觀察大海不一樣的顏色,觀察白云的潔白柔軟,產生對大自然的向往和熱愛期盼之情。
本課采取隨文識字的方法,生字多集中在第一小節,這種方法學習既降低了識字的難度,同時也增加了學生學習的興趣,在教學過程中讓學生掌握不同的識字方法,,如,“‘睡覺’的時候要閉眼睛,睡與眼睛相關,所以是目字旁”“每天都有很多水就是‘海’字”“日+月=明”等。這樣學習漢字,不僅激發學生學習漢字的興趣,而且也為孩子將來自主認字、識字打下良好的基礎。
明天要遠足教學反思5
《明天要遠足》這篇課文寫的是一個第二天即將參加遠足孩子興奮、激動至失眠孩子對遠足的無窮想象,詩歌內容簡單易懂,而且小作者的心情幾乎每個孩子都有過類似的體驗。所以,一開始,我就問問同學們對“遠足”的理解,并說說你得知第二天要去遠足時心情是怎樣的?你睡不著時在想些什么?回答完這些問題后我才帶著孩子們進入課文。反復讀課文后,我要求孩子們試著用詩歌中的句式續寫詩歌,沒想到孩子們說的還真不錯,不比文中小作者的差。在我的鼓勵下,同學們更似文思泉涌,越說越起勁,最后只能因為時間不夠而暫停續寫。
課后,有學生要求我將他們的續寫記錄下來,我也覺得很有意義,看來這個事可以花點時間來做,既可以鼓勵學生創作,將來也能給他們留下一個美好的回憶。
【明天要遠足教學反思5篇】相關文章:
一年級上冊《明天要遠足》教學反思12-23
《要下雨了》教學反思10-27
《要下雨了》教學反思10-27
明天,我要自立!作文11-24
《我要的是葫蘆》教學反思10-16
遠足作文700字清明遠足12-09
范仲淹的故事教學反思要怎么寫12-14
《我要的是葫蘆》教學反思(15篇)03-17
《我要的是葫蘆》教學反思15篇03-15
遠足活動小結0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