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紅河谷》教學反思(通用5篇)
在辦理事務和工作生活中,我們都希望有一流的課堂教學能力,反思指回頭、反過來思考的意思。怎樣寫反思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紅河谷》教學反思(通用5篇),歡迎大家分享。
《紅河谷》教學反思1
整堂課,總體還是完整、有效的。學生在寬松的課堂氛圍中順利地學會了這首歌。
應該說,這節課的閃光點,就是歌曲的教學很順暢,特別是學生的聲音非常純凈。整堂課的重點和難點解決得很好,弱起小節和切分節奏是本課的重點和難點。我運用一些形象的比喻讓學生很快掌握了。
課一開始我讓學生就沉浸在鄉村音樂的氛圍中,影片中的舞蹈把加拿大鄉村音樂風格傳遞得很好,給學生營造了濃郁的加拿大鄉村音樂風味的氛圍,學生都不由自主的動了起來。整個課堂洋溢著快樂、親切、自然,師生一起沉浸于音樂、享受著音樂。當然了,一節課上下來總會有一些缺點的,不可能是完美無缺的,我想關鍵在于課前的備課,所以在平時我們還是要好好的把歌曲和欣賞的內容仔細鉆研,爭取做到帶著詳細的、設計全面的教案進教師上課,這樣以來,我想以后我們的'課堂教學就會在平時扎扎實實的教學中而有所提高,真正做到讓音樂成為學生喜歡的一門課。
教學是一種藝術,音樂教學是一種藝術的藝術,在今后的教學中,我將更加努力,讓平時的課堂教學生輝,讓音樂課成為學生體驗美、表現美、創造美的舞臺!
《紅河谷》教學反思2
《紅河谷》是一首有百余年流傳歷史的歌曲。由于歌中紅河谷地理位置存在爭議,加拿大人和美國人都視之為自己國家的民歌。該歌曲以樸實的曲調和歌詞所表現出來的樸實的情感贏得了全世界人民的`喜愛。
本歌曲為f大調,四四拍,歌曲的節奏穩健,富有動感,旋律樸實、舒展。音域適中,易學易記。結構是由四個樂句構成的起、承、轉、合的單樂段結構,歌曲一、三句開始的三個音為連續的跳進,表現了留戀的深情,二、四句與前面的銜接處也是跳進式的起伏,在句法上采用一問一答、前呼后應的手法,第二樂句為半終止收束,第四樂句為完全終止收束。這四個樂句的節奏基本相同,顯示出歌曲旋律既統一又有變化的特點。這些形成了這首歌曲的樸實無華、感情真摯而深沉的風格。這首歌曲還被改編成了合唱等多種音樂表演形式。《紅河谷》歌詞表現了移居于北美紅河一帶人民,在這里墾荒種地、建設家園,終于將野牛出沒的荒原變成人們安居樂業的地方。它回顧了人民艱苦創業的經歷,并展望美好幸福的生活前景。歌詞富有生活氣息,具有深刻的教育意義。
《紅河谷》教學反思3
音樂是最具有情感的,而《紅河谷》更是從情感出發的一課。怎樣才能把抽象的音樂變為可感受的形象來觸動學生“愛鄉”的心弦呢?
1、創設情境,激發情感。運用生動的語言和多種教學手段,創設情境,再現歌曲所描寫的'情景,引導學生親身感受,體驗作品中流露出的愛鄉之情。
2、突出學生主體特點,引導學生主動參與、體驗,升華情感。并通過學生自編自演,提高創作實踐能力,在創作體驗中,也升華了自己的愛鄉、愛國的情感。
《紅河谷》教學反思4
《紅河谷》一課選自人音版教材七年級下冊第四單元美洲樂聲,本單元教學內容是認識和了解學習、感受、體驗美洲音樂,《紅河谷》F大調,4/4拍,整首歌曲結構單一,音域窄,只有一個八度,旋律流暢抒情,速度適中,聲部和諧,節奏一致,適于六孔豎笛吹奏和歌唱。
這一課我擬訂的目標是通過本節課的學習使學生充分了解加拿大民歌民俗的風格特點以及歌詞大意。通過聽、奏、表、創等形式學習歌曲《紅河谷》,激發學生了解二聲部歌曲的興趣,加入小型打奏樂器完整演繹。我整體的教學思路是以二聲部作為本課的主線,設計環環相扣的教學活動,讓學生在聽、奏、表、創的過程中感受音樂,表現音樂,體驗音樂活動帶來的愉悅感受。
《音樂課程標準》中指出“音樂課應發揮音樂藝術特有的魅力,在不同的教學階段,根據學生身心發展規律和審美的心理特征,以豐富多彩的教學內容和生動活潑的教學形式,激發和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基于這種理念,在課的一開始,我就以加拿大風景視頻為背景,說一下加拿大的特征讓同學猜出加拿大。這種導入方式即直接,也使同學們了解加拿大的地理位置為整首首歌曲中的歌詞大意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對于七年級學生而言,在吹好的基礎上,重要的是提高學生的協作能力。因此我設計了一份同學歌唱,一部分同學敲打擊樂,一部分同學吹一聲部。一部分同學吹二聲部,加上老師的非洲鼓引導,使學生們更好的掌握了四四拍的強弱關系,同時也達到了磨煉團隊的和作意識。
新的教學理念告訴我們,一切的學習方式都應該用符合學生情趣的方式進行。教學時應注重學生的自主探討,使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注重交流合作,體驗共同學習的樂趣。在歌曲教學這一部分,我先讓學生充分而完整的聆聽歌曲,然后根據歌曲的節奏特點,用鼓聲來敲擊節奏。這樣極大的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又解決了歌曲的難點。如果在接下來的聯系中加入電子琴的伴奏,能引導學生們試著唱一下合唱,相信本節課會更豐富。
《紅河谷》教學反思5
本節課以教師表演唱導入,激發學生興趣,揭示主題,在教學過程中,通過感受歌曲、學唱歌曲等環節,還加入聲勢律動、小樂器、指揮等帶領學生多次感受體驗弱起節奏,在表現歌曲時以生生評價、師生評價等方式,還加入師生合作這一環節,通過藝術實踐,不僅增強學生的創造意識,增強了音樂表現的自信心,更培養了良好的合作意識和團隊精神,從而能迅速增強學生音樂學習的自信心,并促進學生個性的發展。課堂小結部分,幫助學生梳理教學內容。通過本節課學習,了解和感受加拿大音樂文化,培養多元化的聽覺,品味音樂文化的多樣性。
在本課中,由于對學生的能力有所擔心,所以,課堂的.主動權不敢大膽地、完全地交給學生,這對學生的創造力有所扼制。課堂上參與舉手、大膽發表自己對音樂的見解、想法的學生還不是很多,這可能跟自己的音樂素質和課堂調控能力缺乏有關。因此,在以后的教學中,應該給學生充分的信任,以發揮他們的創造力。
【《紅河谷》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紅河谷》教學設計6篇03-28
《紅河谷》教學設計4篇05-09
紅河谷音樂教學設計范文06-26
紅河谷作文11-15
紅河谷游記散文09-29
游紅河谷作文08-01
紅河谷導游詞范文05-09
撫順紅河谷的導游詞范本09-24
春曉教學反思教學反思09-29
景陽岡教學反思教學反思0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