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級語文《唯一聽眾》教學反思
作為一名到崗不久的人民教師,教學是我們的工作之一,在寫教學反思的時候可以反思自己的教學失誤,我們該怎么去寫教學反思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六年級語文《唯一聽眾》教學反思,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唯一的聽眾》寫了我——一個琴藝槽糕、喪失自信的年輕人成長為一名成功的小提琴手的歷程。而創造這一奇跡的幕后高手是一位耳“聾”的老人,她的真實身份是音樂學院的教授,樂團的首席小提琴手。她以一個美麗的謊言,在不知不覺中給予了作者真誠無私的幫助。對于教材我的指導思想是:以學生的思維為中心,從課文的整體入手,通過品詞賞句來體會文章蘊含的情感。通過語言、音樂等情景設置,讓學生真實地游歷于文中,感受高尚的人格,從而培養學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和積極的人生態度。
教學中,我首先由悠揚、美妙的小提琴曲《月光曲》導入新課,引出問題:課題為什么要用“唯一”來修飾?她做了什么?以此激發學生讀書的欲望。然后讓學生再讀課文首尾兩個自然段,初步感受“我”在音樂方面由一個音樂白癡成長為了一個小提琴手的巨大變化,進而讓學生明白老人的真實身份以及在小伙子面前所說的“聾子”其用意何在,從而激發學生探究問題的欲望,也把課文引向探究的重點。學生對課文內容有了整體感知后,再細細品讀文章。通過以點帶面,讓學生抓住文中的三處對老人神態與語言的描寫,通過交流,理解老教授的鼓勵對“我”的激勵作用,感受老教授愛護年輕人、培養年輕人的美好品質。懂得老教授謊稱自己是聾子的'良苦用心,從而讓學生領會文章的思想,明白寫人文章應抓住人物的語言、神態,感悟人物形象。這樣不僅充分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也為學生習作奠定了基礎。
對于老人給予“我”真誠無私地幫助,使“我”最終愛上了小提琴,站在了萬眾矚目的舞臺上。這一內容的理解學生也內化為一種情感,在這過程中安排讀寫練習,讓學生發揮想象,填補課文空白,進而感化老人對我的幫助。雖然這一訓練安排在課外,看似沒有得到解決,實際上不但可以拓展學生思維,還可以延伸老人對“我”的無限關愛的深入理解,既幫助學生深入理解課文,又促使學生動情、動心去寫,同時也是引導學生掌握學法,培養其想象能力的重要渠道,可謂是一舉多得,實現了“知識與能力,目標與方法,情感與態度”三位一體的教學目標。
對于經典誦讀,我想對于每一個執教者來說確實比較費神:
一是內容的選擇;
二是時機的滲透。
根據這篇課文的實際,我選擇了兩處:
一是在對老人第一處語言描寫之后向學生滲透成功貴在堅持的真諦;
二是在課文的結尾處滲透了一些有關成功的格言。
雖然只有兩處,也不知道是否適時、合理,但還是希望對學生有一點啟迪和幫助。
但反思這一節課,也存在著一些令人深思的問題:
1、加強對學生品詞賞句能力的培養。如文中老教授三次“平靜的眼神”的含義,學生還體會的不深,對老教授這個人物的認識還沒達到一定的高度。老師還可以引領學生結合上下文、聯系生活實際充分地體驗感悟,最終讓學生對老教授的認識從善良真誠上升為用心良苦、德高望重。
2、加強朗讀指導,在讀中培養學生的語感。比如課上在指導學生朗讀老人語言、神態的語句時可以抓住重點詞、句,多進行讀法的指導,更多形式地進行反復地誦讀,使學生在讀中有所領悟,最終與作者產生共鳴。
【六年級語文《唯一聽眾》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小學語文《唯一的聽眾》教學反思10-05
《唯一的聽眾》語文教學反思03-14
唯一的聽眾教學反思03-10
《唯一的聽眾》的教學反思06-12
《唯一的聽眾》教學反思07-04
唯一的聽眾教學反思01-03
《唯一的聽眾》的教學反思09-09
《唯一的聽眾》教學反思09-17
語文課文《唯一的聽眾》教學反思11-03
關于唯一的聽眾的教學反思0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