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奶的白發》教學反思

時間:2022-07-24 11:15:15 教學反思 我要投稿

《奶奶的白發》教學反思(精選11篇)

  身為一名人民教師,我們都希望有一流的課堂教學能力,通過教學反思可以快速積累我們的教學經驗,我們該怎么去寫教學反思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奶奶的白發》教學反思,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奶奶的白發》教學反思(精選11篇)

  《奶奶的白發》教學反思 篇1

  《奶奶的白發》一課主要寫了奶奶和孫子之間的一段對話,表現了兩代人之間的親情。教學時,我采用了先復習生字詞語,然后再進行分節教學的方法。這是一篇比較簡短而又難理解的課文,學生的生活感受對于課文的理解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而學生的生活體驗并非一個問題扔下去就會有豐富的生活聯想,完全要靠教師創設一個真實的情境,要引導學生走進情境,說出心里話。在這個環節中,我一是表現得不夠自信——相信學生能行,急于幫學生總結答案,學生說的機會不多,二是對于課堂中生成的教學資源不能很好的把握,當學生答到“奶奶既帶大了爸爸,也帶大了我,非常得辛苦,所以頭發全白了。”時,應引導學生具體地談一談奶奶為爸爸、我做了哪些事情,而爸爸、我又是怎樣對待奶奶的,讓學生說心里話、說真話。第二,這篇課文完全可以用表演的方式來再現課文內容,教學也注意了這一點,但卻忽視了文本的完整性、擴展性,如果能利用好文中的插圖,圖文對照,創造想象,真的做到活化課文的語言,那么學生的表達能力就得到了真正的發展。

  通過這堂課的教學,我對于“給孩子一個怎樣的學科吧課件”這個問題又進行了一番深思,又得出了一些新的觀點:

  (一)給學生一個“情感的課堂”。

  1、一個語文教師應該讓學生覺得極富“激情”。在語文課中,如何體現語文學科的“人文性”,其基點就在于“情感”。一個沒有激情的教師,如何能調動學生的情感,能讓學生充滿熱情地學習?展現給學生一個“充滿激情的我”,陪伴孩子度過每一段“燃燒的歲月”!

  2、教學活動中要注重置師生于課文、作者、情景之中,也就是“溶情”。

  “登山則情滿于山,觀海則意溢于海”,教學當中的“情”猶如教與學雙邊活動的“催化劑”,有了它,學生才會在教師的點撥下進入課文佳境。

  (二)給學生一個“交流的課堂”。

  以前的學科吧課件,學生只是可憐的傾聽者,談不上和誰去“交流”。我們要還給學生一個“交流”的課堂,實現“文本對話”、“師生交流”和“生生交流”。

  (三)給學生一個“開放的課堂”。

  1、讓孩子去“展示自己”。

  “教學不僅僅是一種告訴,更多的是學生的一種體驗、探究和感悟”。

  給孩子多大的舞臺,他就能跳出多美的舞蹈。課堂是什么啊?課堂是激情燃燒的動感地帶,是他們求知、創造、展示自我、體驗成功的平臺,是學生健康成長的地方。學生的潛力是無限的,關鍵在于教師是否給了學生足夠大的平臺。

  2、注重實踐,多方面實踐感悟語言。

  葉圣陶先生曾說過:教材無非是例子。那么,利用好例子教給學生學習方法之后,接下來的應該是大量的實踐,只有在實踐中,學生的能力才能不斷鞏固、提高。簡單的說,教師要做一個牧羊人,把可愛的孩子們引領到最肥沃的草地上去盡情享受!教師讓學生通過“讀”和“說”把感情表達出來,課堂在這激烈的情感碰撞中進入高潮。

  3、在生活中學語文。

  “讓語文走進生活,在生活中學習語文”。有意識地引導學生在生活中學習語文,使孩子們深切地感受到:語文離他們很近很近,這樣,孩子們便會更加自信、更加主動地去學習。“在生活中識字”的教學實驗就很好的證明了這一點。大街上、電視上、車廂里……到處都成了孩子們識字的地方。抓住生活的點點滴滴,眼里有資源,心里有教育,課程資源就無處不在。

  《奶奶的白發》教學反思 篇2

  《奶奶的白發》這篇課文通過奶奶和“我”的對話,洋溢著濃濃的親情。

  奶奶為一家人操勞一輩子,無怨無悔,這樣的奶奶我們生活中比比皆是。特別是農村的孩子,很多父母外出打工,孩子是爺爺奶奶一手拉扯大的,孩子們對奶奶的感情也格外深厚。

  所以在教學中,理解奶奶說的這句話:“這白發,一半是你爸爸給的,一半是你給的。”

  我讓學生聯系生活,說說奶奶是如何為我們操勞的,孩子們說了很多,他們從這一件件事情中,感受到奶奶的頭發為了我們一家人慢慢地變白了。

  這時候,我再請學生談談我“低下了頭 ,沒有吭聲。”此時的心情是怎樣的,心里是怎么想的。學生都很愿意表達,從他們的回答中,我知道他們已經懂得了不讓奶奶操心,要孝敬奶奶。

  最后我讓他們把心愿化作實際的行動,回去為奶奶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我希望這種孝敬長輩的行為能成為孩子們的一種習慣,貫穿于生活中的每一天。

  《奶奶的白發》教學反思 篇3

  《奶奶的白發》一文緊緊圍繞“奶奶的白發”展開故事情節,表現了老一輩人為后輩所付出的勞苦、艱辛,也表露了小輩對長輩的尊敬、關心,洋溢著一股濃濃的親情。

  現在的小孩子都是獨生子女,對于長輩對自己的付出根本就感受不到這篇文章最重要的讓孩子體會奶奶的那句話“這白發一半是你爸爸給的,一半是你給的。”如果讓孩子單純的去理解這句話有點太生硬,所以孩子們根本理解不了。因此在課前我讓孩子們回家問自己的長輩爺爺奶奶是怎么照顧爸爸的,又是如何養育孫子孫女的。孩子們紛紛舉手發言,并且說完之后都能說出自己的內心感受。這樣結合生活實際孩子們理解課文就簡單多了,而不是那么的平淡如水。

  教師的引導, 一直都是課堂的關鍵, 因為學生的生活體驗并非一個問題扔下去就會有豐富的生活聯想,尤其是一年級的孩子, 完全要靠教師創設一個真實的情境,要引導學生走進情境,說出心里話。在這個環節中,我一是表現得不夠自信——相信學生能行,急于幫學生總結答案,學生說的機會不多,二是對于課堂中生成的教學資源不能很好的把握,當學生答到“雪白雪白是比雪還要白”時,應引借機往下引導學生閉上眼睛想一想比雪還要白是怎樣的, 而我卻忽略了這個很好的資源。 第二,這篇課文可以用表演的方式來再現課文內容,教學也注意了這一點,例如讓學生表演讀, 加表情讀, 但引導的不夠恰當, 在讀奶奶的話時,學生始終讀得比較地生硬,其中有個女孩子讀得很棒,無論是表情,語氣都恰到好處,應該讓她到前面來面對所有孩子師范讀,讓其他孩子去模仿讀,不僅模仿讀的語氣還有讀的表情、動作。在下次的課堂中我會繼續改進。

  《奶奶的白發》教學反思 篇4

  《奶奶的白發》一文緊緊圍繞“奶奶的白發”展開故事情節,表現了老一輩人為后輩所付出的勞苦、艱辛,也表露了小輩對長輩的尊敬、關心,洋溢著一股濃濃的親情。

  教學時,我問孩子們:“在預習過程中,你產生了哪些疑問?”孩子們七嘴八舌,問了很多。但問的最多的兩個問題是“這白發一半是是你爸爸給的,一半是你給的。”“聽了奶奶的話,我低下頭,沒有吭聲。”這兩句話不太理解。所以教學本課時,我主要抓住這兩個問題進行教學。第一個問題學生們通過討論很快知道奶奶的白發是自然規律。教學第二個問題時,我引導學生理清前因后果,回顧課文,由黑發、白發的差異帶出了奶奶為兩代人“操心”,又由“我”的情態點示了不吭聲的內涵,體會“難受”、“難過”的心理,使學生對課文內容的理解更加透徹。通過引導學生由人及己發散思維,課文中的“我”理解了自己因為淘氣讓奶奶操心以致早生白發,我們自己呢?這就激活了學生的思維,聯想起讓奶奶操心的種種事情,這時我因勢利導,回到讓奶奶白發變黑的心愿,對學生無疑是一種不著痕跡的教育。

  《奶奶的白發》教學反思 篇5

  《奶奶的白發》這一節課,我是這樣安排的:從題目入手,板書課題,教學讀音“發”,多音字,讀好題目后,指出本課的描寫內容圍繞“白發”展開的。

  第一課時,在讀準、讀順句子的基礎上初步了解課文內容,整個教學目的還是明確的,教學思路清晰,課堂上學生能夠根據老師的思路展開想象,課堂氣氛不錯。按理,對這樣的教學效果應該還是滿意的,但為什么整節課下來,感覺特別的疲憊呢?再次打開自己的教案,又對每一個環節進行分析,發現了問題的所在。在指導朗讀課文第一自然段時,為了讓學生深刻體會人物說話時的語氣,我注意抓住重點詞語來理解,“好奇”、“雪白雪白”、“黑黑的”,對于“好奇”我采用表演的方式理解,學生很快就接受了。后兩個詞語的理解,我本意是讓學生明白疊詞的作用:加重語氣程度(附教學片段)。

  師:(出示句子):為什么我的頭發黑黑的,你的頭發雪白雪白的呢?如果我把這句話中的“黑黑的”改成“黑的”,“雪白雪白的”改成“雪白的”行嗎?

  (學生紛紛發表意見說不行)

  教師急忙提問

  師:不行,能說明原因嗎?

  生:書的的

  生:……

  學生站起來都說了自己的理由,但解釋都差不多,(都不是我教案中設想的答案)面對時間的關系,我的心里很著急,況且后面還有家長在聽課啊!我使勁引導學生說出“加重程度”,最后班上李琬琰學生說出:兩個字放在一起,說明很白。聽到這個答案,我如釋重負,趕緊總結疊詞的作用:加大說明程度。并出示小黑板讓學生練習,強化鞏固。這個答案的出來,好不容易啊!教師多累啊!而且“程度的加大”這樣專業術語,對于一年級的孩子來說根本不懂。根據教學效果,我請教了其他老師,并修改了自己的教案:

  同樣,小黑板出示這句話,指名讀,并讓學生自己評價,對于讀得好的(突出“黑黑的”、“雪白雪白的”)學生,提出:你為什么要這樣讀呢?學生在教師的鼓勵下,大膽嘗試,反復朗讀,自然能讀出那種強調的語氣。這種以讀代講的方式,比起自己那種一味跟學生的要答案的方式,效果好多了,而且把主動權發給學生,讓他們用自己的方式朗讀,有利于他們自己更好的理解課文內容,為何一定要孩子們按你的意思朗讀呢?再者: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

  《奶奶的白發》教學反思 篇6

  《奶奶的白發》主要寫了奶奶和孫子之間的一段對話,表現了兩代人之間的親情,教育少年兒童要孝敬長輩,不要讓長輩為我們操心。文中有一段情節:當“我”問奶奶為什么“我”的頭發黑黑的,奶奶的頭發是雪白雪白的時,奶奶笑著說:“這白發,一半是你爸爸給的,一半是你給的。”我低下了頭,沒有吭聲。此時的“我”內心思緒萬千,課文中沒寫,需要孩子們去體悟。我覺得如果孩子沒有完全理解奶奶的話,沒有理解我為什么低下頭,那是很難說出真實的心理話的。

  聯系生活,理解奶奶說的話的意思。沒有任何的鋪墊,未必所有的孩子都能理解奶奶說的話中的“一半、一半”的意思,讓孩子們讀了這句話之后,啟發孩子聯系生活實際,想想自己的奶奶是個怎樣的'人,平時在家是最辛苦的一個人嗎?都干些什么?孩子們紛紛舉手告訴我自己的奶奶很勤勞,有的說自己的奶奶負責接送他們上學放學,有的說自己的奶奶每天天不亮就起床做全家人的早餐了,有的說自己的奶奶包了所有的家務,等等。顯然,通過聯系生活,已經將孩子們感情的閘門打開了,在他們口中,他們的奶奶和文中的奶奶一樣辛苦,一樣疼孫子。接著,我總結了一下:是呀,照理說,爸爸已經成家了,奶奶可以徹底休息了,可是奶奶還沒閑著,她還在照顧著你們,請你們再讀讀這句話,現在你能體會它的意思了嗎?孩子們又讀著這句話,陸續舉起了手,表達著內心的理解。這次,理解的孩子多了起來,他們知道,奶奶的白發是長期操勞的結果:一部分是為自己的兒子操心,一部分是為小孫子操心。

  《奶奶的白發》教學反思 篇7

  《奶奶的白發》這一課主要寫了奶奶和孫子之間的一段對話,表現了兩代人之間的親情。

  上完這節課,覺得在教學生字方面還是上得比較輕松的,學生也能夠按著老師的要求認真寫字,下面就重點講講我對本課生字的教學方法。課程標準指出,低年級識字教學的目標,首先是要讓學生“喜歡學習漢字,有主動識字的愿望”。有了這種喜歡和愿望,可讓學生學習漢字變得更輕松、更主動。本節課中,我并不是只由我一個人一味地講解,而是讓孩子們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進行聯想、分析、選擇記憶字形的方法,學生們有的用部件法記生字,有的用猜謎法記生字,有的用換偏旁的方法記生字,有的用熟字稍作變化記生字等,在滿足了他們急于實踐的心理渴求的基礎上,再讓每個學生動口、動手、動腦,牢固掌握生字的記憶方法,課堂氣氛非常活躍。孩子們在識字中表現得積極、熱情、獨立、自主,他們完全成為識字的主人,整堂課緊湊、有序。這樣的識字教學由枯燥變得有趣,由單一變得多樣,識字成為學生的一種精神享受和生活需要,我想,久而久而之,學生一定能養成良好的自主識字的習慣。

  另外,在這教學片段中,我著力啟發學生想象,抓住“我低下了頭,沒有吭聲”,啟發想象“我”沉默不語的原因,繼而想象此時此刻“我”的心理活動。這樣的啟發引導,加深了學生對課文內容的理解,懂得長輩為后代的成長付出了許多艱苦和勞累,我們要孝敬長輩,不要讓長輩為我們操心的這一道理。

  《奶奶的白發》教學反思 篇8

  這篇課文是圍繞奶奶的白發展開了故事情節,文章的內容以奶奶和孫子的對話而為主,表現了兩代人的親情。要讓學生通過學習課文內容,有感情的朗讀,認識到老一輩人為晚輩人付出的艱辛勞苦,懂得尊敬長輩,不讓長輩再為我們操心,學會感恩。

  根據一年級孩子的特點,創設美的情境,激發學生的興趣,吸引他們的注意力。首先,引導孩子看課題“奶奶的白發”,讓孩子說說自己看到課題后有什么問題,或者是什么想法。孩子們帶著自己的問題去看課文,目地性就更強了。

  教師的指導是課堂的關鍵。在學習第一段的時候,我指導學生抓住重點詞語來理解課文的內容,體會人物的感情。如“雪白”這個詞語,“雪白”已經是很白了,而“雪白雪白”形容奶奶的白發白的厲害,說明了奶奶的年齡已經很大了。

  《奶奶的白發》教學反思 篇9

  《奶奶的白發》主要寫了奶奶和孫子之間的一段對話,表現了兩代人之間的親情。要讓學生通過有感情的朗讀課文,認識到老一輩為后輩人付出的艱辛、勞苦,懂得要尊敬長輩,不要讓長輩為我們操心。難點是理解奶奶說的一句話“這白發,一半是你爸爸給的,一半是你給的”含義。教參中也明確要求“要讓學生在動情的朗讀中積淀語感,增強情感體驗。”那么,我想用特級教師高萬同老師曾說過這樣一個九字決“讀進去記得住 用得出”來分析本課。

  一、讀進去

  1、融入情境:

  利用聽課文的配樂朗讀,首先把孩子帶到情境中區,再利用多媒體幻燈片吸引孩子們的注意,圖文并茂更好地幫助孩子們理解文中人物的內心情感,這樣才能讀進去。

  2、多樣的形式:

  從讀的形式來看,有老師師范讀,指名讀,加動作讀,賽讀,齊讀,分角色讀,表演讀。通過多樣的形式來吸引孩子融入情境,發揮學生的積極性、自主性、創造性。

  3、感悟讀:

  在課文中多處讓學生換位思考和聯系自己的實際來感悟奶奶的慈愛、辛勞,體驗小孫孫的懂事、天真。通過自由發揮想象,更好地理解課文內容,體驗人物情感。

  二、悟得到

  通過老師的引導區感悟兩種情感。一個是體驗老一輩為后輩人付出的艱辛和勞苦,及對我們的疼愛,為我們付出了太多,任勞任怨,為了后輩人能生活得健康、快樂,吃再多的苦都覺得是值得的。第二個是要懂得要尊重長輩,不要讓長輩為我們操心,在家里幫助長輩們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做一個孝敬長輩的懂事的孩子。

  讀得出在體會了人物的情感后,發揮自己的想象,通過不同的語氣,不同的表情,不同的動作來讀出人物的情感。

  當然,這三者在實際教學中,不是截然分離的教學環節。而是讀中悟、悟中讀。讀進、讀出是一個相互依存的、互為一體的過程。動情的朗讀本身就是感悟讀進的過程。()怎樣才能知道“讀進去悟得到”,這本身也是一個需要讀出來體現的過成,讓學生“讀進去悟得出”也是一個體現“教師是引導者、組織者”的組織、引導過程。

  在教學過程中,孩子們對人物的情感體會得很好,在換位思考,聯系自己的實際說話時也說得很實在,真正地把課堂學習與家庭生活銜接了起來。但是經過多次講解、分析,變換形式的讀后,效果不佳。回想起,原因在于對孩子讀課文的評價不夠。在讀奶奶的話時,學生始終讀得比較地生硬,其中有個男生讀得很棒,無論是表情,語氣都恰到好處,應該讓她到前面來面對所有孩子師范讀,讓其他孩子去模仿讀,不僅模仿讀的語氣還有讀的表情、動作。另外讀的形式列舉出來很多,但是沒有很好的交差利用,導致孩子們失去了讀的興趣,感覺一絲的枯燥。駕馭課堂的能力還欠缺,需要不斷地磨練。

  只有吸引了孩子的所有注意,讓他們的思維跟著老師轉,老師主導,學生主體,多方位地為讀做準備,才能使孩子更好地理解課文,更輕松地學習。

  《奶奶的白發》教學反思 篇10

  《奶奶的白發》這篇課文用生動簡潔、富有情趣的語言描寫了奶奶和孫子之間的一段對話,表現了兩代人之間濃濃的親情。本課的教學主要從以下幾方面進行訓練和突破,取得了很好的教學效果。

  1、解讀重點句子。

  (1)奶奶說:這白發,一半是你爸爸給的,一半是你給的。這句話滿帶風趣,而又內涵豐富,表明了奶奶的白發是長期操勞的結果,表現了奶奶為兩代人操心的實際情形。但是,對于這個句子,學生難以理解:白發長在奶奶頭上,怎么會是爸爸和我給的呢?

  在教學時,我設置了這樣的問題,引導學生進行理解:

  平時,你的奶奶關心過你嗎?

  關心過,我的奶奶非常的疼愛我。

  她是怎樣關心和疼愛你的?我接著追問。

  我一到奶奶家去,奶奶就給我做好吃的。

  小時候,爸爸媽媽上班,都是奶奶在家里哄我

  有一次,我感冒了,奶奶一直陪著我,還給我喂藥。

  奶奶很關心我的學習。

  小時候,奶奶還經常講故事給我聽呢!

  有一次,我把課本拉在家里了,是奶奶給我送來的。

  每天放學,都是奶奶來接我。

  至此,學生對奶奶說的這白發,一半是你給的。恍然大悟。那么對一半是你爸爸給的理解起來就易如反掌了。這樣,為學生的理解設置了梯度,減少了難度。

  2、 指導學生讀好三個問句。

  下面三個句子后面的標點叫什么?這樣的句子你會讀嗎?試試看。

  (1)奶奶,為什么我的頭發是黑黑的,你的頭發是雪白雪白的呢?讀出好奇、疑問、驚訝的語氣。

  (2)怎么啦,不高興了嗎?語調要輕松、柔和,表現了奶奶對孫子的疼愛。

  (3)奶奶,要是我不再讓你操心,這白發還會變黑嗎?讀出我的天真可愛,對奶奶的關心。

  先讓學生結合對課文的體會進行朗讀,讀出每句話表達的情感。雖然同時是疑問句,但表達的情感不同,讀起來也要有變化。這幾句話讀起來語調要輕柔,語氣要上揚,要讓學生在讀中認真體會。

  3、樹立課程資源意識,恰當的進行拓展訓練

  讀課文第二自然段的第二句話;我低下了頭,沒有吭聲。,引導學生想象我沒有吭聲的原因------文中的我為什么低下了頭?我當時會想些什么呢?請同學們想象一下,并說一說。

  奶奶,原來你的頭發是因為為我操勞才變白的呀!

  奶奶,我讓你操了多少心呀!

  奶奶,我知道你的頭發為什么會變白了。

  奶奶,你為我和爸爸操了這么多的心呀!

  奶奶,我原來真的是太調皮了,讓你整天為我擔心!

  課文的最后寫道:我抬起頭,望著奶奶的白發說:奶奶,要是我不再讓你操心,這白發還會變黑嗎?奶奶撫摸著我的頭,笑了。可以結合課文內容引導學生進行體會:奶奶的頭發會變黑嗎?奶奶為什么笑了?她會想些什么呢?

  奶奶的頭發會變黑,她可以染發呀!多么有趣的想法!

  奶奶的頭發會變黑,如果她以后少操心,可以返老還童呀!多么美好的愿望!

  奶奶的頭發不會變黑了,但我可以讓奶奶今后少為我操心,讓奶奶更加快樂!多么情真意切的語言!

  學完課文,可以讓學生說一說:你打算怎樣讓爺爺奶奶少操心? 這樣,對學生進行的尊敬老人的教育也水到渠成,真可謂是潤物細無聲。

  《奶奶的白發》教學反思 篇11

  這篇課文,是一篇親情文章,一年級的學生讀了可以啟發他們關心長輩,懂得長輩的酸甜,不容易。在課文中有幾處地方是可以啟發學生讓他們來說一說,談一談的。我原本以為,我們班的孩子應該說還是比較能說的,估計稍微提一提,大家就能說一說。課前我做了充分的準備,先啟發學生們想一想自己的奶奶,或者是外婆,外公平時是怎樣為自己操心的,再讀課文。結合想象,然后再來說一說。可是好象只有幾個人理睬我,和我交談交談,大多數的學生只是困惑地看著我,時而抓抓頭,時而皺皺眉,時而還咂咂嘴,長嘆一聲。我看了,更加面部夸張地去講解引導啟發,卻還是接受了不愿看到的場景,舉手的人數和原來一樣。

  我當時心理有點急了,心想設計的好好的過程怎么能就這樣進行,不行。于是,我臨時做了一點調整,課文中奶奶說的一句頗有內涵的話這白發,一半是你爸爸給的,一半是你給的。原本我是讓孩子們自己讀,讀完之后,說說你讀懂了什么。結果只有幾個能夠說一說。于是我接著問;白發是長在奶奶的頭上的,為什么奶奶說,一半是爸爸給的,一半是你給的?多了幾個舉手的人了,因為是奶奶為我們操心的。我接著引導問,奶奶是怎樣為你們操心的?課堂上開始有了一點生氣,孩子們開始興奮起來,奶奶每天給我們燒飯。奶奶每天都送我上學,還接我放學。……奶奶每天要為我們做這么多的事,你看奶奶累嗎?學生們還沉浸在剛才的話題中,至此,我問這句話你讀懂了什么?孩子們終于開始漫漫走入了正軌。

  由此,我發現,課前雖然進行了精心的備課,但有時仍然會出現一些突發事件,可能問出的問題沒有幾個人回答,也或者沒有任何反映,甚至更難堪的場面,或更悲慘的是,在有人聽課時出現這樣的情況,我們首先要做的就是平靜自己的心情,千萬不能緊張,其次,漸漸地降低問題的難度,選擇一個大家可以回答的高度,漫漫引導到設想的問題。

【《奶奶的白發》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奶奶的白發教學反思02-21

《奶奶的白發》的教學反思10-24

《奶奶的白發》的教學反思11-09

《奶奶的白發》教學反思01-02

《奶奶的白發〉教學反思01-03

《奶奶的白發》教學反思03-16

《奶奶的白發》教學反思范文10-10

關于奶奶的白發的教學反思11-17

教師教學反思:奶奶的白發01-03

人人狠狠综合99综合久久,欧美日韩国产精品中文,极品精品国产超清自在线,人人澡欧美一区
亚洲人成网站在线观看播放 | 日本最新精品视频在线播放 | 日本免费高清aⅴ乱码专区 色综合天天综合网在线观看 | 在线观看亚洲欧美不卡视频 | 视频偷拍一区二区三区 | 天天看片在线视频播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