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一個小幫手》教學設計及課后反思

時間:2024-11-20 09:10:02 美云 教學反思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我是一個小幫手》教學設計及課后反思

  作為一名教學工作者,時常需要用到教學設計,教學設計是連接基礎理論與實踐的橋梁,對于教學理論與實踐的緊密結合具有溝通作用。那么寫教學設計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我是一個小幫手》教學設計及課后反思,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我是一個小幫手》教學設計及課后反思

  《我是一個小幫手》教學設計及課后反思 1

  教學內容

  《我是一個小幫手》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品德與社會(廣教版)三年級上冊第六課。

  教學目標

  1、了解爸爸媽媽等家庭成員的艱辛,懂得作子女應該關心父母,學會基本的生活本領。

  2、知道自己是家庭的一員,應當為家庭多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主動承擔家務,減輕父母的負擔,做他們的小幫手。

  3、具有基本的自護自救能力。

  設計思路:

  本課設計了大量動手動腦的實踐活動,重在培養學生學會基本的生活本領;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主動承擔家務,減輕父母的負擔,不給父母添麻煩。通過學習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全面認識現實生活中真實的一面,學會客觀地認識生活、認識社會。

  課前準備

  水果、糖果、茶杯、掛圖。

  教學流程

  一、談話導入。

  同學們現在已經長大了,會幫家里做很多的事情,那么你到底會做那些事情呢?讓老師和同學都知道好嗎?

  (學生回答:我幫爸爸媽媽掃過地,拖過地,擦過桌子,倒過垃圾......)

  是啊,同學們都懂事了,長大了,成了一個好幫手。

  (板書:我是一個小幫手)

  二、問題討論:家務事我分擔。(討論形式)

  1、聽了同學們的回答,老師很高興!看來大家都是爸爸媽媽的小幫手了!都能為爸爸媽媽做事了!那為什么要幫爸爸媽媽做事呢?

  小組討論:(我們要懂得關心、體貼父母)

  板書:對待父母——關心、體貼

  2、家務只是爸爸媽媽做的嗎?哪些事情是我們自己的事呢?(自由發言)

  小結:看來同學們都能分別哪些是自己的事,哪些是家里的家務了!爸爸媽媽的工作是那么辛苦,又還要管理我們的學習和生活,他們的壓力非常大。所以作為一個懂事的孩子,要體貼父母。首先自己的事情要--自己做;然后幫爸爸媽媽做力所能及的事!

  【讓學生了解為什么要幫家里干事,其實家庭的事有一部分也是自己的事,學生的認知在討論中逐步明了。】

  三、《家里來客人》的情景表演及討論。

  要求:1、如果家里來了客人,你會怎樣做?

  2、當他們要回家的時候,你又怎么做呢?

  3、吃完的果皮你怎樣處理?

  集體評議(他對待客人熱情有禮)

  板書:對待客人——熱情、有禮。

  四、《媽媽跌傷該怎么辦》的情景討論。(出示掛圖和問題)

  1、一天丹丹的爸爸到外地工作了,這時候媽媽跌傷在家,丹丹是怎么處理呢?(小組討論,指名回答)

  板書:對待病人——細心照顧

  2、出差的爸爸打來了電話,丹丹會怎么說呢?假如你是丹丹,你會怎樣給爸爸回電話?

  小結:是啊,遇到意外,自己能夠靈活地處理,不讓出差在外的爸爸擔心,這才是一個真正的小幫手!那我們在生活中遇到意外也能這么做嗎?

  五、《如何對待陌生人》情景討論。

  現實生活中的丹丹真的遇到了意外。(有一天爸爸媽媽不在家,有一個陌生人來敲門。丹丹不知開不開門?)

  同學們,幫丹丹拿拿注意吧!丹丹該怎么辦好?先小組討論一下!(小組討論,指名回答)

  板書:對待陌生人——提高警惕

  【給予學生充分的思維空間,在討論中引導學生增強自我保護意識。】

  過渡:很好,看來同學們的自我保護意識特別強!相信大家遇到意外都能給爸爸媽媽打電話。其實遇到意外還可以撥打很多其它的電話。

  六、學會打緊急電話和自救小常識。

  ⑴看,遇到這樣的情況,要打什么電話呢?

  1、遇到xx、小偷打什么電話?(110)

  2、有危急病人!這時應該撥打什么電話?(120)

  3、公路上發生交通事故,打什么電話?(122)

  4、遇到火災了!要撥打什么?(119)

  ⑵那就我們學校遇到火災,來練習撥打一下這些特殊的電話!現在遇到火災了!怎樣報警?(一生扮消防隊員,一生扮報警人)

  ⑶這個電話打得怎么樣?好在哪里?不好在那?

  ⑷在火災現場,同學們除了打電話報警,還需要知道一些逃生的辦法!

  (出示兒歌:《火場逃生》)

  火災起,要謹記:

  住高樓,走樓梯;

  煙霧大,易昏迷;

  濕毛巾,捂口鼻;

  貼地面,快撤離。

  火勢大,要機靈:

  拋出衣物敲鐵器,爭取救援莫猶豫。

  【在交流中學生的自救知識逐漸豐富,兒歌的使用更提升了學生的'認識。】

  七、作業。

  把自己一周來做小幫手的情況進行記錄,并請父母寫出評語。

  八、總結。

  今天的活動中,大家知道了要幫爸爸媽媽做事之外,還懂得了遇到意外要靈活地處理,特別是學會了撥打各種特殊的電話。相信在今后的生活中你們會是父母的眼里是個好幫手、好孩子,在學校會是個好學生,在社會會是個好兒童。

  板書設計

  6我是一個小幫手

  對待父母——關心、體貼

  對待客人——熱情、有禮

  對待病人——細心照顧

  對待陌生人——提高警惕

  課后反思

  品德與社會生活不是兩張皮,沒有一種脫離社會生活的純粹的道德生活。只有在社會生活中,在實踐中,我們的學生才能夠實現品德的建構。我帶著學生一次又一次地走進生活,在課堂上展示生活。從“能干的小丹丹”到“媽媽跌傷了”,到“她該不該開門”到“火場教你逃生”,學生就在這樣一種生活化的場景中,在表演競賽中,在參與活動中,在敘事爭論中,在反思感悟中,他們的認知、情感、目標在一點一點明了。

  在學生認知情感目標的達成上,能否進一步提高目標達成的力度、深度?通過活動學生感知了,了解了,參與了,認知了。 “我是一個小幫手”,意味著自理、自立、自護、自救“我能行”!意味著我自信,我熱愛,我掌握,我期待!如果學生的這種情感被激發了,相信會更加精彩。

  《我是一個小幫手》教學設計及課后反思 2

  一、教學目標

  引導學生認識到自己作為家庭一員,可以承擔一定的家務勞動,培養學生的家庭責任感。

  幫助學生了解常見家務勞動的種類和基本方法,如掃地、擦桌子、整理衣物等。

  通過實踐活動,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和生活自理能力,讓學生在勞動中體驗快樂與成就感。

  引導學生學會在勞動中與家人進行溝通與合作,增進家庭關系。

  二、教學重難點

  (一)教學重點

  使學生了解并掌握幾種常見家務勞動的操作方法,如掃地的正確姿勢、擦桌子的順序等。

  組織學生積極參與家務勞動實踐,讓學生在實踐中體會勞動的意義。

  (二)教學難點

  如何激發學生主動參與家務勞動的興趣,并將這種興趣轉化為長期的習慣。

  引導學生在勞動過程中理解家人的辛苦,學會感恩與體諒。

  三、教學方法

  講授法、演示法、實踐法、討論法相結合

  四、教學過程

  (一)導入(5 分鐘)

  播放一段小朋友在家幫忙做家務的視頻,視頻中小朋友掃地、洗碗、整理房間等,展現出家庭勞動的溫馨場景。

  提問學生:“你們在視頻中看到了什么?自己在家有沒有幫爸爸媽媽做過類似的事情呢?” 引導學生分享自己的家庭勞動經歷,從而引出本節課的主題 “我是一個小幫手”。

  (二)知識講解(10 分鐘)

  利用圖片展示常見的家務勞動場景,如掃地、拖地、擦窗戶、整理書架、洗衣服等,向學生介紹這些家務勞動的作用和重要性。

  掃地可以保持地面清潔,讓我們的家更整潔,減少灰塵對我們健康的影響。

  擦窗戶能讓陽光更好地照進屋子,使我們的家明亮又舒適。

  整理書架能讓我們更方便地找到自己需要的書籍,培養我們的秩序感。

  洗衣服能讓我們穿上干凈整潔的衣服,保持個人衛生。

  教師選取掃地和擦桌子兩項家務勞動進行詳細的方法講解和示范。

  掃地:

  準備好掃帚和簸箕。

  站在房間的角落,從墻邊開始,用掃帚輕輕地將灰塵和垃圾掃向房間中央。

  注意角落和家具底部等容易藏污納垢的地方,要把掃帚伸進去仔細清掃。

  掃成一堆后,用簸箕將垃圾收集起來,倒入垃圾桶。

  擦桌子:

  準備一塊干凈的抹布和一盆水。

  將抹布在水中浸濕,擰干至不滴水。

  從桌子的一端開始,按照從上到下、從左到右的順序擦拭桌面,遇到污漬可以稍微用力擦拭。

  擦拭桌子的邊緣和桌腿,確保整個桌子都干凈整潔。

  (三)小組討論(10 分鐘)

  將學生分成小組,每組 4 - 5 人,討論以下問題:

  在家里,你認為還有哪些家務勞動是可以幫忙做的?

  當你想要幫忙做家務時,爸爸媽媽是什么樣的反應?

  你在做家務的過程中遇到過什么困難?是怎么解決的?

  每組推選一名代表進行發言,分享小組討論的結果。教師在學生發言過程中進行引導和總結,強調家務勞動是家庭生活的一部分,我們應該積極參與,并且在遇到困難時可以向家人請教或一起解決。

  (四)實踐活動(15 分鐘)

  組織學生在教室中進行簡單的家務勞動實踐,如分組打掃教室的衛生,包括掃地、擦桌子、整理講臺等。

  教師在學生實踐過程中進行巡視和指導,及時糾正學生不正確的勞動方法,鼓勵學生互相幫助、協作完成任務。

  (五)總結與拓展(5 分鐘)

  請學生分享自己在本次實踐活動中的感受和收獲,教師進行總結評價,肯定學生的努力和進步,同時再次強調家務勞動對于個人成長和家庭和諧的重要性。

  布置課后作業:讓學生回家后選擇一項自己力所能及的家務勞動為家人做,并請家長拍照記錄,下節課在班級中進行分享交流。

  五、教學資源

  多媒體設備,用于播放視頻和展示圖片。

  掃帚、簸箕、抹布、水盆等家務勞動工具若干,供學生實踐使用。

  六、教學反思

  (一)成功之處

  教學目標達成情況較好。通過視頻導入、知識講解、小組討論和實踐活動等環節,大部分學生能夠認識到自己作為家庭小幫手的責任,了解常見家務勞動的方法,并在實踐中提高了動手能力。在課后作業的反饋中,很多家長表示學生回家后主動參與家務勞動的積極性明顯提高,說明學生在課堂上確實有所收獲,并且能夠將所學知識應用到實際生活中。

  教學方法的運用較為恰當。講授法使學生對家務勞動的知識有了系統的`了解;演示法讓學生更直觀地學習到勞動技能;實踐法讓學生親身體驗家務勞動的過程,增強了學生的參與感和體驗感;討論法促進了學生之間的交流與合作,培養了學生的思維能力和表達能力。多種教學方法的結合,使課堂氛圍活躍,學生學習興趣濃厚。

  小組討論環節有效地促進了學生的思考和交流。學生們在小組中積極分享自己的經歷和想法,不僅拓寬了彼此的視野,還從他人的故事中獲得了啟發和借鑒。例如,有的學生分享了自己在整理衣物時學會的分類方法,其他學生聽后表示很有幫助,這有助于學生更好地掌握家務勞動技巧。

  (二)不足之處

  在實踐活動環節,由于時間有限,部分學生未能充分完成所有的家務勞動任務,導致對一些勞動技能的掌握不夠熟練。在今后的教學設計中,應更加合理地安排各教學環節的時間,給學生留出足夠的實踐時間,確保每個學生都能在課堂上得到充分的鍛煉。

  對于個別學生在勞動過程中表現出的畏難情緒關注不夠。雖然在巡視過程中對部分學生進行了指導,但沒有深入了解這些學生產生畏難情緒的原因,未能及時給予針對性的心理疏導和鼓勵。在今后的教學中,要更加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尤其是對那些在勞動方面缺乏自信的學生,要給予更多的關心和支持,幫助他們克服困難,樹立信心。

  在教學評價方面,主要以教師評價為主,學生自評和互評的環節相對較少。這樣可能無法全面地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和進步程度。在今后的教學中,可以增加學生自評和互評的環節,讓學生參與到教學評價中來,使評價更加多元化、客觀化,同時也有助于培養學生的自我反思能力和評價他人的能力。

  (三)改進措施

  優化教學設計,合理分配教學時間。在實踐活動前,更加明確地向學生說明任務要求和時間限制,提高學生的時間管理意識。同時,可以考慮將一些簡單的家務勞動知識講解提前到課前預習環節,讓學生在課堂上有更多的時間進行實踐操作和鞏固練習。

  加強對學生個體差異的關注。在教學過程中,主動與那些表現出畏難情緒的學生交流,了解他們的困難和擔憂,根據不同學生的情況提供個性化的指導和幫助。例如,可以為他們安排一些相對簡單的勞動任務,逐步建立他們的自信心;或者組織小組內的互助活動,讓能力較強的學生帶動他們一起完成任務。

  完善教學評價體系。在今后的課堂教學中,每完成一個教學環節或一項實踐任務,都可以組織學生進行簡短的自評和互評。例如,在實踐活動結束后,讓學生先自我評價在本次勞動中的表現,包括勞動技能的掌握、團隊協作能力、克服困難的情況等,然后小組內成員相互評價,最后教師再進行綜合評價。這樣可以讓學生更加全面地認識自己的學習成果和不足之處,同時也能促進學生之間的相互學習和共同進步。

  通過本次教學反思,我認識到了在《我是一個小幫手》這一課程教學中的優點和不足。在今后的教學中,我將不斷改進教學方法和策略,優化教學設計,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完善教學評價體系,努力提高教學質量,讓學生在勞動教育課程中真正有所收獲,成長為有責任感、有生活自理能力的新時代少年。

  《我是一個小幫手》教學設計及課后反思 3

  一、教學目標

  引導學生了解在家庭和學校中可以成為小幫手的各種場景和方式,培養學生的責任感和樂于助人的意識。

  通過觀察、討論、實踐等活動,提高學生的觀察力、思考力、表達能力和動手能力。

  讓學生在幫助他人的過程中體驗到快樂和成就感,促進學生良好品德和行為習慣的養成。

  二、教學重難點

  重點

  幫助學生認識到自己可以在不同情境下成為小幫手。

  指導學生掌握一些基本的幫助他人的方法和技能。

  難點

  激發學生主動成為小幫手的內在動力,將樂于助人的意識轉化為長期的行為習慣。

  三、教學方法

  講授法、討論法、情境教學法、實踐法

  四、教學過程

  (一)導入(5 分鐘)

  播放一段視頻,視頻內容為一個小朋友在家庭中幫助父母打掃衛生、整理物品,在學校里幫助老師分發作業、照顧受傷的同學等場景。

  播放結束后,提問學生:“視頻中的小朋友在做什么?你們想不想像他一樣成為一個小幫手呢?” 從而引出本節課的主題 —— 我是一個小幫手。

  (二)新授(15 分鐘)

  家庭小幫手

  展示一些家庭生活的圖片,如掃地、洗碗、疊衣服、照顧寵物等場景。

  組織學生分組討論:在家庭中,我們還可以在哪些方面成為小幫手?每個小組推選一名代表進行發言。

  教師總結并補充學生的發言,強調家庭中的小幫手可以讓家庭更加溫馨和幸福,同時也是我們表達對家人愛的方式。

  學校小幫手

  展示學校里的一些場景圖片,如擦黑板、整理圖書角、幫助同學解決學習困難等。

  請幾位學生分享自己在學校里曾經幫助他人或者被他人幫助的經歷,引導其他學生認真傾聽并思考。

  教師引導學生討論:在學校成為小幫手對我們自己和同學們有什么好處?鼓勵學生積極發言,教師進行總結和點評,讓學生明白在學校幫助他人可以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增進同學之間的友誼,自己也能在幫助過程中學習到更多知識和技能。

  (三)實踐活動(15 分鐘)

  家庭小任務布置

  讓學生回家后選擇一項家庭小幫手任務,如幫忙擺放餐桌、給長輩捶背等,并記錄自己完成任務的過程和感受。

  學校小任務實踐

  在課堂上,組織學生開展一個 “我為班級添光彩” 的活動,讓學生分組完成一些簡單的班級任務,如清理教室角落的垃圾、整理教室的桌椅等。教師在學生實踐過程中進行巡視和指導,觀察學生的表現并及時給予鼓勵和糾正。

  (四)分享與總結(10 分鐘)

  家庭任務分享

  請幾位學生上臺分享自己完成家庭小幫手任務的情況,包括做了什么、遇到了什么困難以及如何解決的,還有完成任務后的心情和收獲。其他學生認真傾聽,并可以提問或發表自己的感受。

  學校任務總結

  每個小組推選一名代表對學校小任務實踐活動進行總結,分享小組在活動中的合作情況、完成任務的方法以及對成為學校小幫手的新認識。

  教師總結

  教師對整個教學過程進行總結,再次強調成為小幫手的重要性和意義,鼓勵學生在今后的生活和學習中繼續保持樂于助人的精神,主動尋找機會成為小幫手,為家庭和學校貢獻自己的力量,同時也能在幫助他人的過程中不斷成長和進步。

  (五)作業布置(5 分鐘)

  讓學生寫一篇短文,記錄自己在本節課中的收獲和體會,以及未來打算如何繼續成為一個小幫手。

  請學生用繪畫或者照片的形式記錄自己下一周成為小幫手的精彩瞬間,并在班級里進行展示和分享。

  五、教學資源

  多媒體課件,包含相關的圖片、視頻等資料。

  實踐活動所需的清潔工具(如掃帚、抹布等)、學習用品(如書籍、文具等)。

  六、教學反思

  (一)成功之處

  教學目標達成情況較好。通過視頻導入、圖片展示、討論分享和實踐活動等多種教學方法的.綜合運用,大部分學生能夠了解在家庭和學校中成為小幫手的多種方式,并且在實踐活動中積極參與,表現出了一定的責任感和樂于助人的意識,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觀察力、思考力、表達能力和動手能力,也體驗到了幫助他人的快樂和成就感。

  教學方法較為靈活多樣。情境教學法能夠讓學生更加直觀地感受小幫手的角色和作用,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討論法促進了學生之間的思想交流和碰撞,培養了學生的合作學習能力;實踐法讓學生在實際操作中親身體驗,增強了教學的實效性。例如,在家庭和學校小幫手的教學環節中,圖片展示和討論相結合,學生能夠積極思考并分享自己的見解,課堂氣氛活躍。而實踐活動環節,學生無論是在家庭任務還是學校任務中都表現出了較高的熱情,認真完成任務并能在分享環節中詳細地講述自己的經歷和感受。

  (二)不足之處

  在時間把控上存在一些問題。在學生分享家庭任務和學校任務的環節,由于部分學生發言較為詳細,導致時間略顯緊張,最后教師的總結有些倉促,沒有充分地對學生的表現進行評價和反饋,可能會影響學生對自己學習成果的全面認識。

  對個別學生的關注不夠。在課堂教學和實踐活動中,大部分學生能夠積極參與,但仍有個別性格內向或者學習能力較弱的學生參與度不高,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雖然有巡視,但沒有及時給予這些學生足夠的指導和鼓勵,可能會使他們在學習過程中逐漸落后或者失去興趣。

  (三)改進措施

  更加精心地設計教學環節,合理安排每個環節的時間,并預留一定的彈性時間,以應對學生在課堂上可能出現的各種情況。在學生分享環節,可以提前告知學生發言的時間要求,或者采用小組代表發言和自由發言相結合的方式,確保既能讓學生充分表達自己的想法,又能保證教學進度的順利進行。教師在總結時,要更加全面地評價學生的表現,不僅要關注學生的任務完成情況,還要注重對學生在過程中所展現出的品德和能力的肯定和鼓勵,讓學生明確自己的優點和不足,以便在今后的學習和生活中不斷改進。

  加強對個別學生的關注和輔導。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更加留意那些性格內向或者學習困難的學生,主動與他們交流互動,了解他們的想法和困難,并給予及時的幫助和支持。例如,在分組實踐活動中,可以特意安排一些能力較強的學生與他們一組,起到帶動和幫助的作用;在課堂提問環節,鼓勵這些學生積極回答問題,并給予充分的肯定和表揚,增強他們的自信心;在課后,也可以針對他們的情況進行個別輔導,幫助他們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教學內容,提高他們的學習興趣和參與度。

  通過本次教學反思,我認識到了在《我是一個小幫手》這一課程教學中的優點和不足之處,在今后的教學中,我將不斷改進教學方法和策略,關注每一位學生的發展,努力提高教學質量,讓學生在品德教育課程中真正有所收獲,成長為有責任感、樂于助人的好孩子。

【《我是一個小幫手》教學設計及課后反思】相關文章:

我是一個小幫手教學設計08-18

《我是小幫手》教學反思10-03

《我是草原小牧民》課后教學反思08-31

《媽媽的小幫手》教學反思范文06-30

《燕子》教學設計及課后反思03-05

我是媽媽的小幫手04-18

我的小幫手作文02-21

《荷葉圓圓》教學設計及課后反思03-06

《小壁虎借尾巴》教學設計及課后反思(通用10篇)07-12

《小露珠》課后反思06-01

人人狠狠综合99综合久久,欧美日韩国产精品中文,极品精品国产超清自在线,人人澡欧美一区
久久香蕉国产观看 | 夂久精品国产久精国产 | 日本免费一区二区三区中文 | 午夜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免费视频 | 色道福利网站在线观看 | 亚洲少妇AⅤ在线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