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生物教學反思簡短3篇
身為一名人民教師,教學是重要的任務之一,教學反思能很好的記錄下我們的課堂經驗,那么應當如何寫教學反思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初二生物教學反思簡短3篇,歡迎大家分享。
初二生物教學反思簡短3篇1
一、教材不熟
初中的生物雖然是介紹了一些自然常識,但是對于剛開始進行生物教學的我來說,教材不熟是我的一大不足。
這樣的現狀,根本就談不上如何根據教學資料創設情景,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比如,我在進行《種子的構成》教學中,自己都沒有弄明白是怎樣一回事,在教學中,只能照本宣科,把教材讀一遍完事,也就談不上引導,啟發學生學習,也就沒有知識講解,學生聽課時,也就是一臉的茫然。
由于個人在社會中還有一些事務,而且又把教學的重點放在七年的數學上了,所以在生我教學中常常出現,在上課前,還沒有來得及看教材,只能在上課中邊度邊看邊想邊講,就連我自己有事都過意不去,更不用說進行備課了。
二、生物是副科
在農村初中,由于教學觀念及教育現實等原因。我把生物當成副科,同時生物又不是中考的科目,所以能上就算實在高標準的實施素質教育,這樣的主導思想,在生我教學中抱著上一節課就少一節的心態,有時上課還帶有糊的跡象。
三、課上的太快
七年級上冊生物課本很厚,資料多而雜,教學任務十分的繁重,在開始進行教學時,我就詢問了學校的老生物教師,他們帶有警示意味的'口吻告訴我改冊的教學一點也不能耽擱,不僅僅不能耽擱,而且還有快馬加鞭,否則,稍不留神,這一學期的生物教學任務就完成不了。
我在進行生物教學時,就是時時刻刻注意到了這一點,在課時上一點也沒有耽誤。
我的計劃是,趕快把全書給學生們通講一遍,然后留下超多的時間,有學生自己去復習,其實這點和我的主導思想是相通的,天真的認為,初中生我背一背、記一記就能學好。
但是,從期末考試的結果來看,這種想法是錯誤的。
四、沒有及時、有效的檢查
對于七年級學生來說,鞏固生物教學成果的有效手段就是就是有效的檢查,我在進行生物教學中,這一學期總共檢查只有三四次,這樣根本就不能督促學生及時有效的鞏固所學知識。
五、改善方法
針對上一學期,生物教學出現得問題,我準備采取以下措施:
1、熟悉教材:要保證自己首先將教材的全部知識弄明白,然后才能上課。
2、備好沒一節課。只有備好沒一節課,才可能上好課。將每一節課都認真備課,雖不要求有規范的詳案,但是要有知識點脈絡,體現每節課的教學資料,到達最起碼的教學要求——心中有數。
3、講好課。生物教學不是教師的想當然,而是要根據學生身心發展規律來上課,每一節課、每一個知識點、重難點,就應有輕重、有區別,使學生弄明白為什么,至少要讓學生在理解的基礎上記憶。
4、持之以恒、行之有效的教學檢查。對于像初中生物這樣的課程,就應每節新課開始之前,都要有將近10分鐘的時間來提問,查看學生的掌握狀況,像這樣最簡單的教學檢查就應持之以恒,保證每節課都要有,這樣才能到達“積跬步,而致千里”的目的。
初二生物教學反思簡短3篇2
為了進一步提高教師素質,使我校的教學質量更上一層樓,x月13日至15日,我校進行了每年一度的課堂教學大比賽,在此次比賽中,我執教了科技工作者梅濤的說明文《生物入侵者》。
根據新課改的精神,不但要注意培養學生能力,而且也要重視基礎教學方針,結合本課特點,我為本堂課制定了幾個學習目標:
1、閱讀課文,了解本文說明的主要內容,積累詞語。
2、學習本文所使用的說明順序和說明方法。
3、提高學生的環保意識。
在教學時,由學生根據事例給“生物入侵者”定義入手,學生初讀課文積累詞語并了解文章大意,在具體分析文章內容時,注意體現教師組織者、指導者的作用,讓學生充分理解課文的基礎上,深入掌握說明文章的寫作說明順序及說明方法,最后聯系實際,請學生出謀劃策提出可行性對策,在此環節,采用小組討論的方法,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學習的主動性,并通過此環節,培養學生合作精神,提高環保意識。
授課后,我認為此堂課基本實現了預定的學習目標,學生參與面較廣,調動了絕大多數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主動性。課堂氣氛輕松、民主、主諧。但也存在一些不足,主要是:在學習課文內容時,讓學生把三、四自然段連讀后再分析生物入侵者的危害會更好;由于時間較緊張,一些環節處理不夠到位;分析說明順序時,品味說明文的語言特點特別是關于最后一個環節“出謀劃策”,在課堂上時間緊張,我想充分利用好時間,教學效果會更好些。
通過這次聽課、評課,獲益匪淺。我相信,只要付出一定會有收獲。
初二生物教學反思簡短3篇3
一、成功之處
1、本節內容側重的是讓學生通過分析圖文資料,來認識動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本節教學能從生物圈是統一整體的高度,引導學生開展討論。
2、通過展示學生感興趣的事例“生物圈Ⅱ號”失敗的錄像,讓學生分析實驗失敗的原因,以及通過介紹《寂靜的春天》一書,得出動物在自然界中有重要作用,從而引出動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這一課題,形象又直接,達到在與前面知識相聯系的同時,又能順利的展開新課。用這種直接明了的方式創設教學意景,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和產生了探求欲望,創造了良好的學習開端。
3、本節教學的一個亮點是:將課本資料分析中的討論問題轉化為以填空為主的具體的練習,與資料分析相結合,淺白易懂。根據初二的學生閱讀能力還不是很強的特點,這種形式,學生學得輕松,學得有趣。同時設計的練習將涉及到以前學過的知識,如食物鏈、食物網、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及生態平衡等整合到新課練習中,溫故知新,達到新舊知識的遷移,突破難點。
4、通過促進生態系統的物質循環、幫助植物傳粉、傳播種子等視頻素材讓學生直觀地了解動物的相關作用,給學生以耳目一新之感,從而提高學習興趣。
5、以學生閱讀資料分析和分組討論的形式,從生物圈的高度來概括動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并在了解動物的行為活動對其他生物的生存與繁衍的影響,滲透環保意識。通過這一形式提高學生交流合作的能力,體現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培養了學生自主學習、勤于思考、合作的科學精神。
6、以蚯蚓為例分析有利和有害兩面,簡單明了的教會學生辯證看問題。
7、用科學—技術—社會拓展學生的知識面。
二、不足和改進
1、語言需要再簡練些。
2、多些對學生課堂學習行為的有效鼓勵。對學生的回答盡量不用“很好”、“非常好”等十分籠統的評價,不具有針對性。
【初二生物教學反思簡短】相關文章:
初二生物教學反思10-09
初二生物教學反思范文01-18
生物的教學反思11-30
生物教學與反思07-04
生物教學反思12-20
生物教學反思11-28
生物教學反思01-09
教學反思《生物教學》08-11
《生物圈》生物教學反思04-05
《表里的生物》教學反思0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