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過新年》教學反思
身為一名剛到崗的教師,課堂教學是重要的任務之一,借助教學反思我們可以拓展自己的教學方式,我們該怎么去寫教學反思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音樂《過新年》教學反思,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音樂《過新年》教學反思1
課堂打擊樂器以其易學易奏、品種繁多、音樂豐富、合作性強等特點深受師生的喜愛,《過新年》是一首歡快、熱烈的兒童歌曲。歌曲采用了漢族民間音調和秧歌的節奏特點,曲調歡快、活潑,尤其是歌中模擬鑼鼓音響的襯詞“咚咚嗆”的反復出現,為歌曲增添了熱烈歡快的節日氣氛,生動形象地描繪了孩子們喜氣洋洋過新年的歡樂情景。本來讓打擊樂器伴奏在整個教學設計中,起到烘托氣氛的作用,讓學生能直接地感受到新年的喜慶氣氛。但在教學實踐中我們忽略一些細節,導致的有效性大打折扣。
1、教會學生掌握正確的課堂打擊樂器演奏方法,養成良好的樂器使用習慣,進行有情感的演奏,也是音樂教師應當引起重視的器樂教學內容。在教學過程中,我們忽略的學生根本沒有正確掌握這些小樂器的演奏方法,就下放小樂器讓學生,學生拿到樂器后,就按腦子的已有想法,或見過的東西作為參照來敲,所以大部分學生的演奏方法是不正確的。例如在課堂了有些學生拿到了快板。當他一拿到這樂器,就用手抓響它,可怎么抓也抓不響。當老師發現這一情況的時候,才記得要先一下,但快板的技法不是那么容易就能掌握的,所以學生根本學不來,老師也只能草草了事。這都是忽略了對學生進行打擊樂器學習習慣培養的原因造成的。
2、要把握好,課堂打擊樂器伴奏的“度”,關鍵還是在于教師本身。要想在課堂上充分發揮打擊樂器的作用,首先就不要盲目地追求“熱鬧”。選擇樂器不適合太多種類。樂器伴奏只是一種輔助的手段,如果太多種類同時運用在教學上,由于各樂器的音色不同,而要花一定的時間來分別演奏,這就會在教學的時間安排上造成一定的難度,因為一節課只有40分鐘,如果樂器伴奏就用了20分鐘,這樣,教學的重點就會解決不了。那么就會變課堂的“絆腳石”。我們的教學設計就忽略了這點,所以最后的環節沒完成。因此,在教學實踐中,就以簡便為主,對于低年級來說,絕不能超過三種,最好是兩種。
在今后的課堂教學中,我們應該善用打擊樂,讓它在音樂課堂上發揮最大的作用。
音樂《過新年》教學反思2
本次大賽課的內容是小學人教版一年級上冊第六單元迎新春中的唱歌課《過新年》,通過這次授課,我體會頗多,下面我就從我授課過程中的優點和不足做以下反思:
本節音樂課我結合音樂教學課程標準中,以“學生為本”為指導思想,圍繞“以學論教”的教學新理念,開展各種豐富多樣的音樂教學活動。圍繞激發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培養學生主動性、自主性、創造性的參加音樂活動,注重培養學生的個性,重視培養學生的唱歌能力和創編能力。是一節綜合性很強的音樂課。
我這節音樂課達到了預定的教學目標,完成預設的技能目標,使全體學生能夠做到在學唱與創編過程中體驗、感受過新年的喜悅氣氛,發展了學生的音樂創造能力,在學唱歌曲中,一年級的學生能夠積極參與音樂活動。本課是新授課,教學環節我安排得緊湊得當,每一個內容完成得有條不紊,能夠在本節課中體現新課標的要求。
本節課我采用了四種教學方法,達到學練結合。
1、教學中,我先示范性范唱,并能自彈自唱,不僅體現了教師的自身素質,也更好的調動了學生認真聆聽的本能。然后我能領讀,讓學生在讀詞的過程中感受節奏和情緒。結合音樂課程標準以及一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和心理特點,我運用了創設情景法,向學生介紹中國“年”的風俗人情,在教學中我出示圖片很多,還出示了MTV《春節序曲》的短片,這個短片中體現了過年的熱鬧、喜慶,每個人臉上洋溢著幸福的笑容,孩子們看到后很高興,情緒一下子就被很快的帶入了喜悅中來。還有我在本課設計了說祝福語,為對聯設計橫批等環節不僅調動了孩子的學習熱情,更重要的是培養了孩子生活中的一些很實用的能力。能力培養了,也就體驗了教師教的價值。
2、《過新年》一課在一年級上冊的最后一個單元,屬于一節綜合性很強的音樂課,歌曲中不僅有唱歌的要求,也出現拍手圖標的要求,運用我平時的聽音樂模唱根本就不能使學生掌握學會,經過我的多次設計,選擇了模唱與分句相結合的教唱方法,在教學中,為了讓學生掌握不被任何一種節奏感覺鎖定,我運用了分散難點法,出示了紅色的燈籠中的節奏,再次讓學生提高學習的持久性。根據學生好玩好動的特點,我設計了用鉛筆來打節奏,這是一種實際又便捷的手段,在用手打節奏的基礎之上,學生很喜歡,教學效果也很好。
3、一年級的孩子們好動、愛玩是優點,但是有他們的缺點,他們的有限注意力太短,所以我設計了動畫激趣法教學,孩子們很喜歡看動畫片,在歌曲學唱后,孩子的注意力快要減去時,換上一種新感覺的體驗,讓孩子們邊看邊唱《過新年》時,邊隨我合作創編歌表演,孩子們本就好動,效果很好。
4、教學的同時我重視學生的養成教育,比如:看書的正確姿勢,課堂音樂語言的運用,培養學生真確表達音樂感受等等。
每節課有其優點,就一定會有其不足,本節課也存在著點滴的不足:
1、學生們的口語表述能力還要進一步培養,體驗的感受能夠用語言自信的表達出來,會讓孩子終身受益。
2、在唱歌的環節中,唱歌的方式還可以再豐富一些會更好,在教唱的時間上應該再給孩子多一些表現的時間,會更完美一些。
3、動畫歌曲的攝入晚了一些,應該再早一個環節,提高孩子的參與程度會更好。
以上就是我對《過新年》一課授課后的感受和反思。反思中有不足或不嚴禁處,請領導點評。
音樂《過新年》教學反思3
《過新年》是二年級孩子們在本學期學習的最后一首歌。上節課學生們領略了很多國家是怎樣過新年的,這節課我會帶著我的'孩子們過一個真正的“中國年”。
這是一首節奏歡快,旋律流暢,朗朗上口的兒童歌曲。結合著中國過新年的一些風俗習慣,我設計了一節生動有趣的音樂課,在本課教學完成的同時,我也發現了一些不足,并且對這一課有了新的想法。
在導入環節,我先向讓孩子們聽聽鞭炮的聲音,向大家提出一個問題,“這是什么聲音,表現了怎樣的場景?”孩子們說:“是鞭炮的聲音,結婚的、開業的、春節”,“是呀,上節課我們知道了外國人是怎樣過圣誕節的,近天我們一起學習我們中國人是怎樣過新年的。你們在過年時候最喜歡做什么啊?小手一個一個的舉起來,都想來說一說,有人說,我最喜歡放煙花、放鞭炮;也有的說,我最喜歡到游樂園玩,還有的說,去拜年;最后有人看見書上的小朋友了,就說敲鑼打鼓……“是呀,過年我們要做的事情有很多,為了表達自己的心情,咱們一起來學習歌曲《過新年》,迎接新年的到來……”接下來,我們就一起初聽歌曲《過新年》,感受音樂歡快的情緒;在復聽時,我示意大家為歌曲來伴奏,用手敲拍桌面,模仿敲鼓面的動作,等我示范后,孩子們聽著音樂敲擊“鼓”面,興趣就更高了,教室里呈現出了過年的氣氛。
在本課教學中,我設立了三個教學目標,首先在情感上:通過歌曲《過新年》的學習,充分感受歌曲中表現過新年的熱烈喜慶氣氛,并通過東北舞秧歌步的學習表現過年時的愉快心情。其次,在知識上:學習歌曲《過新年》,認識中華民族打擊樂器鼓與镲,并熟練掌握《過新年》的節奏,完整演唱歌曲。最后,能力上:在學習活動中感受音樂的情緒,培養學生創編節奏的能力,并且將學會的節奏運用到其他歌曲中。這三個教學目標完成的教好,學生能夠用自己喜歡的動作,表現熱鬧歡快的場面和熱烈喜慶的氣氛,并且熟練的掌握了歌曲的節奏,認識了民族樂器鼓和镲還有鼓。在學習歌曲的環節中,我步步深入,循序漸進,讓孩子從聽辨鼓和镲的聲音開始,認識了鼓與镲,之后用小鼓和小镲一起配合,學會了歌曲當中的基本節奏“咚咚咚咚鏘”,這樣一來為學習歌曲做了一個很好的鋪墊。孩子們從節奏的認識,逐步熟悉了歌曲的歌詞,然后很自然的就將歌詞加入到歌曲的旋律當中了,所以歌曲學習的環節進行得非常順利和自然。孩子歌唱的聲音我在教學中不斷的強調,以小兒歌的形式,讓孩子知道什么樣的聲音是正確好聽的,應該用怎樣的聲音來正確演唱歌曲。
本課設計符合學生好勝、好奇、好動的特點,通過綜合性音樂活動,學生產生了濃厚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欲望,在輕松愉悅的活動中獲取了知識,增強了學生的參與意識,很好的完成了教學任務。不足之處是創編歌詞這一環節,需要老師用藝術性的語言更深的拓寬孩子們的創編思路。
【音樂《過新年》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音樂《過新年》教學反思04-03
音樂課《過新年》教學反思03-30
音樂《過新年》教學反思(通用7篇)01-08
音樂課《過新年》的教學反思范文01-08
《過新年》教學反思01-09
《過新年》的教學反思07-03
過新年教學反思01-08
《過新年》教學反思06-22
《過新年》教學反思06-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