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位數乘一位數教學反思范文(精選5篇)
在現實社會中,我們要有一流的課堂教學能力,反思過去,是為了以后。那么問題來了,反思應該怎么寫?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多位數乘一位數教學反思范文(精選5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多位數乘一位數教學反思1
“多位數乘一位數”這一單元的內容主要包括口算(估算)和筆算乘法。其中筆算乘法可以分為不進位乘法、進位乘法、連續進位乘法、因數中間有0的乘法和因數末尾有0的乘法。這一單元主要內容是計算,由于計算課對于學生而言都是比較枯燥的,所以在教學中,可以通過創設與生活相聯系的情景,讓學生在具體的情境中,解決問題。
首先,口算方面,學生大多數掌握較好,都能夠通過簡便的方法進行口算,教學中基本沒有出現什么問題。
估算這一單元,由于跟著師傅進行估算的教研,在這一環節的教學中,我注重鼓勵學生進行多樣化的估算方法,對于一些題目,學生能夠運用估算的方法進行估算。但是,也存在一些問題,我們鼓勵算法多樣化,對于學生的各種估算方法都給予的支持。但是,卻發現學生大多數都是直接把一個數估成整百整十整千的數,而且還有些同學看到“大約”兩個字就直接用估算的方法進行做題。例如“一條蠶大約吐絲1500米,小紅養了6條蠶,大約吐絲多少米?”對于這道題,其實是直接用1500×6=9000計算的,但是有些學生在計算時卻是1500×6≈2000×6=12000。對于學生看到“大約”兩個字就想到用估算的方法,老師該怎么進行引導呢?經過多次思考,我覺得還是還是要創設一些與學生生活密切聯系的情景,讓學生在不同的情境中,體會和學會選擇正確的算法。估算教學中,還存在一個問題就是有些學生存在“先算后估”的現象,這些問題主要是因為學生還沒有理解清楚估算的意義。其次,我還有一個疑問就是,對于像“每張票19元,200元錢買9張票,錢夠么”這樣的題,很多學生的計算方法是“19×9=171,200>171,夠”學生這樣的答案也是對的,但是其實估算更容易解決問題。而學生選擇了精確計算,卻沒有想到用估算的方法,是不是間接反應了其實在平時的教學中,我們老師并沒有給學生一個“估算很重要”的觀念的。很多老師在平常的教學中,也常常會忽視估算的價值,為了教學的方面,為了給課堂節省點時間,都沒有給學生一個估算的時間,在進行計算時,未能引導學生先對題目結果進行先估后算,這一點,我們應該繼續加強。最后,對于估算教學,我還有一個思考就是:估算算式時有沒有一個規范的格式,是否要求學生統一估算的格式呢?
筆算乘法是本學期重點學習內容,也是計算教學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內容,它是學生繼續 學習多位數成多位數的基礎。而且在這一單元的學習中,有很多內容與學生以前學習的筆算乘法有很大的差異,首先,這一單元學習連續進位乘法,對于連續進位,很多學生容易出問題。有的學生進位一次,而忘了連續進位;有些進位的時候加錯數等等,這都是教學中發現的問題。學生筆算乘法的豎式計算基本問題不大,主要問題就在于做應用題時,未能很好的理解題意。而因數末尾有0這一知識點,由于以前的乘法的學習經驗的干擾,很多學生在計算中,還是采取以前的數位對齊的方法進行計算,而沒有利用現學的內容:利用一位數與0前面的數相乘,數位與0前面的數對齊,從0前面的數乘起,最后末尾有幾個0,就在積的末尾填上幾個0。這是一種簡便的方法,但是由于我在教學中引導不足,不能很到的讓學生體驗到這一種算法的優越性。后來反思,我覺得應該設置多幾道因數末尾有三個0或四個0的`乘法,讓學生通過對比,自己體驗到新方法的簡便。在以后的教學中,應注重這方面的加強。最后,總結筆算乘法的教學,我發現自己最大的問題就是在進行新課教學時,沒能很好講通算理,有些題,學生通過預習,對于例題能夠很快解決。而我在課堂上沒有多加思考,以為學生真的懂了,于是,沒有很透徹的講清楚每一步為什么要這樣算,每一數位上的得數的含義。以至于在課后的練習中,有些學生做題正確率不高,因此,以后的教學中,必須要注重對算理的理解。通過具體的,形象的內容,幫助學生理解算理。最后一點小感想就是,在進行乘法教學時,老師其實應該注重乘法口訣的復習。乘法口訣是學生進行乘法計算的基礎,這些內容必須抓緊。最后一個問題就是:怎樣讓計算課以及練習課上的更精彩,讓學生更感興趣呢?這將是我教學中不斷探索的一個問題。
多位數乘一位數教學反思2
一周前接到比賽通知,到今天下午終于松口氣走出錄播教室,整整一個星期過去了。這也是從教以來打磨最久的一次課,前后經歷6次試課,無數次修改教案課件,一次次推翻重來,到這一刻,過程中收獲的,遠比結局更重要。
一、情境服務課堂,為課堂增姿添色
作為一節信息技術融合課,必然離不了各種多媒體信息手段。一開始,只是想錄一個音頻,在本節課難點突破時,換一種形式來提醒孩子們注意。在制作音頻時,獨獨相中了海綿寶寶的配音,緊接著,思路拓展,創設了一個海綿寶寶海底尋寶的情境,關于這個情境,也走了一些彎路。
備課之初,過于強調信息技術的使用,甚至為此生搬硬套創設了一個海綿寶寶大雜燴,為什么說是大雜燴呢?你且來聽一聽,蟹老板為了拯救蟹堡王的生意,派海綿寶寶去海底深處尋找神秘配方,出發前,要送給海綿寶寶其中的一種調料,答對了才能送給它,結果被可惡的痞老板給替換成了藿香正氣水……
現在回想,也不得不佩服當時的腦洞之大。為了創設而創設,過于復雜牽強的情境,脫離課堂本質,只能被無情pass!于是,簡化情境,只保留海綿寶寶海底尋寶這一條線,人物角色也只有這一個,搭配課堂評比機制,用海綿寶寶音效在關鍵節點提醒,貫穿全課,吸引孩子注意力,增添課堂趣味性,同時,也盡可能弱化了老師一直在強調,在環節之間過度的感覺。
但是,在比賽過程中,還是有些許緊張,因此,評價機制沒有完全跟上節奏,心里有些許遺憾。
二、技術支撐教學,為課堂助力加油
信息技術課,玩兒的就是信息技術。這次比賽,我對希沃白板的操作更加熟練,ppt可能從此就要慢慢退出我的備課舞臺了。
蒙板、白板、課堂游戲、計時器、班級優化大師、學科工具……太多的東西可以去挖掘。前后7次講這節課,每一次玩兒課堂游戲時,孩子們都處于興奮失控的狀態,為什么不多創設這樣的課堂呢!
這個課件,是花費時間最多的一個了。有一版被pass掉的不舍得刪除,一個小小的圖標,要經歷摳圖、文字修改、加動畫、音效等等,看起來平平無奇的一頁,最多有將近30個動畫,經歷幾個小時的調整,才能達到想要的效果。每次到最后都安慰自己,還好達到了想要的效果,都值得。
但是,今天的賽課過程中,由于同時打開了希沃白板和鴻合白板兩個軟件,學生在玩兒課堂游戲過程中不小心觸發了切換按鈕,導致希沃整個控制面板消失不見,還好有翻頁筆,對整個課堂順利進行沒有太大的影響。盡管預設了沒有網絡或網絡卡頓的情況,但這種突發情況還是讓我內心慌亂了一下,看來,凡事還是要多做計劃,有planB、planC……才能游刃有余。
三、落實單元備課,緊抓難點突破
這個單元中,例2(多位數乘一位數筆算乘法一次進位),例3(多位數乘一位數筆算乘法連續進位),這兩節課知識聯系十分緊密。從課題來看,很容易區分這兩節課的'重點知識,但教材在例2中呈現了一次進位滿十進一的情況,而例3中呈現的是滿30進3,滿20進2連續進位的情況,這樣,就很容易造成一種例3的重點是“滿幾十進幾”。
認真研讀教材就會發現,例2的做一做中,已經出現了“滿幾十進幾”,因此例3的重點在于突破“連續進位”。聯系整個單元的知識編排,一切都迎刃而解,因此,備課要備全面。
這次賽課,整個流程基本順利,但仍覺有很多不完美,只因著每一次的不完美,才要不斷的去努力和超越,反思、提升,待下一次奔赴完美!
多位數乘一位數教學反思3
多位數乘一位數的筆算乘法,主要是解決筆算過程中從哪一位乘起、怎么進位和豎式的書寫格式問題。這部分內容是學生學習筆算乘法的開始,是在學生會做表內乘法,整十、整百的數乘一位數的口算、乘加兩步混合運算和萬以內數的組成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
這節課的例題教學兩、三位數乘一位數、個位與十位的積都要進位、十位積加進上來的數又要進位,也就是連續兩次進位的題目。在進位乘法中,進位疊加的乘法難度最大,學生既要記住進上來的數,又要做兩位數加一位數的進位加法,稍有疏忽,就會產生錯誤。為了解決這個難點,我在課中安排了口算,在板演題中又要求學生說說計算過程,教學例題和試一試時又在黑板上把過程板書出來,讓學生了解到筆算乘法其實可以拆分成一個表內乘法算式和一到兩個乘加算式來進行計算,再通過口答進行強化,化難為易,一步步進行突破。從學生的當堂作業上來看,效果還是比較好的,學生都能熟練說出算理,筆算正確率也較高。練習中還準備了挑戰題,但因為是家常課,所以處理為機動,待學生完成課堂作業后,讓學有余力的學生進行拓展。
多位數乘一位數教學反思4
本節課教學多位數乘一位數的筆算乘法(不進位),重點是在理解算理的基礎上掌握豎式的寫法。本節課是在學生掌握了表內乘法口訣和多位數乘一位數口算乘法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本節課的教學主要遵循三個原則:計算教學的情境化原則、算理理解的直觀性原則、算法抽象的科學性原則,然后圍繞這三個方面來展開設計。
1、 情境化教學
相對于其他教學來說,計算本身是枯燥乏味的,機械的訓練更使學生厭煩,這是學生對數學失去興趣的一個重要原因。怎樣才能使計算生動而不枯燥?我決定結合生活實際,創設以“學校發口罩”為元素的情境。每一個知識的學習都是在對情境中數學信息的分析基礎上進行的,這樣可以讓學生理解計算是解決問題的基本方法,從而產生計算的需要,形成探究學習的內部動機。
因此,我的情境圖是12個口罩為一份,其中10個裝一袋,旁邊還有2個。這樣擺放口罩,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算理,讓學生自然而然想到拆數乘。
2、 直觀操作,加強算理理解
新課程特別強調學生的基本活動經驗和基本思想方法,在教學算法時,我通過直觀操作幫助學生理解算理。課堂上在學生拆數口算后,請同學上臺進行小棒操作,用小棒演示計算過程,滲透了數形結合的思想;板書講解豎式后,再次利用小棒讓學生上臺說清每一步在小棒圖里具體表示什么,多次通過數形結合溝通乘法豎式的算理算法。
3、 算法抽象的科學性
重視對計算方法的總結和概括,雖然教材沒有給出完整的計算法則,但在課堂中要求孩子親身體驗豎式的生成過程,自己嘗試說出計算的基本步驟和要點,引導學生在理解的基礎上對算法進行歸納和總結。我重視學生已有的知識基礎,讓學生運用遷移類推來學習新知。學生通過回憶拆數乘的口算方法,自主嘗試列出豎式,師生共議,發現口算和筆算的算理是一樣的。
課前復習導入用數字“3”所在的數位變化,讓學生認識到不同數位表示的意義不同,為同學們利用位值生成算法做了很好的鋪墊。
總之,這節課很好地達到了預期的效果。
1.學生通過回憶拆數乘口算、操作小棒演示口算方法都為后邊豎式的.算理算法做了很好的鋪墊和準備,學生在講解豎式的計算方法和每個數字代表的意義時基本都能用自己的語言表達清楚。
2.從學生練習反饋來看,知識技能目標已經達成。
3.對話之中學數學。巴西教育家保羅弗萊雷曾說:沒有對話,就沒有交流,也就沒有真正的教育。課堂應該是對話的課堂。”課堂上我提一些具有思維含量的問題,讓他們認真思考,主動發言,不斷產生思維碰撞,讓孩子之間展開有效對話,課堂氛圍活躍良好。
當然,一節課下來也有覺得遺憾的地方:
1.第一個遺憾就是可能因為學生提前預習過,預習時掌握了簡寫豎式的基本方法,課堂上沒有生成我預設的其它算法。學生自主嘗試筆算方法時,我巡視發現全班所有孩子都只有用簡寫的乘法豎式做了出來,缺乏經驗的我就沒有很好的生成可以展開理解算理的資源。
2.第二個遺憾就是面對陌生的班級,我對孩子的關注還不夠,有很多孩子積極舉手但沒有來得及與之交流。
總之,對我而言,這是一次成長路上非常重要的歷練,每次歷練都是成長的蛻變。不管結果如何,我都會繼續努力,“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我會繼續以飽滿的熱情、堅定的信心、高度的責任感迎接每一天的工作。成長永遠在路上!
多位數乘一位數教學反思5
《多位數乘一位數(不進位)的筆算乘法》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人教版)三年級上冊的內容。本課主要是解決筆算過程中從哪一位乘起、怎么進位和豎式書寫格式問題。現代教育更加重視“人的發展”,即讓每個學生在原有基礎上,通過教育活動,獲得最大限度的發展(包括態度、能力、知識)。
本案例中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用已有的.知識和技能作有效的遷移,獲得解決新問題的多種方法。在此基礎上教師又引導學生對多種方法進行評價,然后選擇合理的方法解決問題。計算12×3時,教師先讓學生運用自己喜歡的方法來計算,有些學生運用口算的方法2×3=610×3=3030+6=36,有些學生用的是筆算的'方法。讓學生一一來介紹各種方法,最后引出筆算的方法,過程自然、流暢。同時在理解算理時讓學生比較兩種方法你有什么發現,得出方法其實是一樣的,讓學生更深理解算理,同時感受到知識之間的內在聯系,萬變不離其中。
【多位數乘一位數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多位數乘一位數教學反思01-19
《多位數乘一位數》教學反思03-07
多位數乘一位數的教學反思11-25
“多位數乘一位數”教學反思04-07
《多位數乘一位數》數學教學反思09-21
《多位數乘一位數口算乘法》教學反思04-20
多位數乘一位數教學反思(精選6篇)03-08
《多位數乘一位數筆算乘法》教學反思04-21
多位數乘一位數的教學反思15篇1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