減法不退位減教學反思

時間:2022-11-28 09:27:23 教學反思 我要投稿

減法不退位減教學反思(精選6篇)

  在發展不斷提速的社會中,課堂教學是我們的工作之一,反思意為自我反省。反思應該怎么寫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減法不退位減教學反思(精選6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減法不退位減教學反思(精選6篇)

  減法不退位減教學反思1

  教學“不退位減法”時的第52頁例題列出減法算式335-123后,讓學生想辦法計算。預計學生的算法是多樣的,可能在計數器上撥珠計算,可能列豎式計算,還可能用其他方法。讓學生交流算法的目的是體會各種方法存在共同點,都是3個百減1個百、3個十減2個十、5個一減3個一,從而體會把數位對齊列出的豎式最清楚地代表了各種算法的共同思路,都選用豎式計算。

  驗算減法采用差加減數的辦法。由于學生缺乏減法中各部分關系的認識,教材首先利用例題的素材和數量,指出剩下的本數和借出的本數合起來,應該等于原有的本數。學生聯系生活經驗和已有知識能夠理解這個數量關系,建立驗算減法的思想基礎。然后指出用差加減數的方法驗算,讓學生進一步抽象數量關系,理解剩下的本數和借出的本數相加就是這道減法題里的減數與差相加,從而感受這個驗算方法是合理的。

  教材讓學生在寫出的加法豎式上進行驗算,教學時還應注意四點:第一,聯系減法算式,讓學生說說這個驗算豎式是根據什么列出來的,更清楚地看到它是減法算式的差加減數;第二,讓學生說說正確的計算和驗算,差加減數應該等于什么數,如果差加減數不等于被減數,表明了什么;第三,不要再教學其他的驗算方法,即使個別學生知道或用了別的方法,也不在班內提倡、介紹;第四,選擇適當的時機(如練習四)與加法的驗算作一次比較,讓學生清楚加法和減法都可以用加法驗算,不過具體是不一樣。

  減法不退位減教學反思2

  本節課的教學內容是不退位的三位數減三位數,主要通過讓學生探索并掌握用豎式計算三位數減三位數的基本方法,并結合具體的數量關系幫助學生理解并掌握用加法驗算減法的方法。二年級的學生已經掌握了兩位數加減兩位數的筆算方法,又有了三位數加三位數筆算的經驗積累,所以引導學生利用原有的知識進行遷移,自主理解掌握三位數減三位數(不退位)的筆算方法是非常簡單的。反而是減法的驗算,不同于前面剛剛學過的加法的驗算,所以我把重點放在了理解掌握驗算方法上面。

  減法的驗算是學生第一次接觸,教材通過引導學生聯系具體的數量關系,從而理解掌握利用加法進行的'驗算方法。要讓學生在真正理解數量關系的基礎上,自主探究驗算的方法是教學的一個重要方面。所以在導入環節,我就創設具體的情境,讓學生填表,填表有兩個作用,一是在計算過程中讓學生感受只有相同數位上的數才能相減;二是在計算過后通過觀察表格進行討論,借助具體數據,發現理解“原有本數”“借出本數”“剩下本數”三個數量之間的關系,為下面學生能運用這些數量關系進行驗算方法的探究奠定基礎。事實證明,學生通過這一個環節,比較好地認識了這組數量關系,也就出現了學生根據數量關系提出了兩種不同的驗算方法。這里數量關系借助紙條進行適當移動,對于幫助學生比較清晰地認識驗算的方法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雖然教材只要求學生掌握用加法來驗算減法的方法,但是這里學生提出來可以用減法來驗算,就說明他們比較好地理解、運用了前面的數量關系。所以我還是讓學生一起來口頭算一算,這也是對減法筆算的鞏固,又因為通常都是用加法來驗算減法的,為了更加突出利用加法來驗算的方法,我讓每一個學生都動筆來算一算,這樣操作,不僅讓學生體會了減法驗算方法的多樣化,又突出了常用的驗算方法。

  減法不退位減教學反思3

  今天進行了不退位減法教學,自己也是進行了認真的備課。但是,看了同組周老師的教學反思,深受促動,感覺自己有很多不足之處。在模式課上真的是意識不強,需要加油學習了。

  我今天的備課最大的不足還是體現在沒有有系統的安排讓學生自主學習,一直是牽引著學生學。

  開課我也讓學生根據主題圖,搜集信息提出問題,但是,學生的問題都是東一個西一個,不能把全部問題說出,而且我發現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并不高,懶得提問題。我也是腦海中想到該是給學生講一下有序思維提問題,又覺得孩子們年齡小,不需要,否則給孩子們加重負擔。反思到自己挖掘教材還是不夠深入。

  與周老師不同的是,學生提問題后出的算式,我沒有挑出不退位減法讓學生學習,而是讓學生把算式分類,讓學生觀察“個位夠不夠減”進行分類,學生果然能很好地分類。我意圖就是讓學生在頭腦中一開始就對 100 以內減法有個清楚系統的認識。

  接下來對學生說,今天我們主要就是學習“個位夠減的減法,叫不退位減法。”但是,我的方法不如周老師的好,讓學生自己嘗試做題。我還是帶著學生說了一個算式的計算過程。然后才讓學生練習鞏固。就這樣下課時間就到了,我也沒有進行更好地不同類型練習。

  上完課后,我也總感覺我這節課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不夠高,但是我卻糊涂地認為是星期一學生剛休息的過。并沒有意識到,自己的教學設計上沒有給學生設計主動學習的平臺。今后的教學,一定要以導學模式為基點嘗試教學,給學生自主學習的平臺,注重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

  減法不退位減教學反思4

  對本節課的教學,反思如下:

  創設情境 , 不僅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呈現數學知識。呈現一些玩具 , 讓孩子選擇一種最喜歡的,給你 8 元錢,還剩多少錢 , 列出算式 ,因為兩位數減一位數的退位減法是學生在學習了不退位減法的基礎上學習的,學生列出的算式才有退位減和不退位減 , 讓學生說說哪幾題算起來很容易 , 算一算 , 為什么另外幾題算起來比較難 , 得出個位不夠減 , 是退位減法 , 不僅揭示了課題 , 而且復習了不退位減法的算法,知道了退位減法和不退位減法的區別 , 知道了退位減法的難點,為什么不容易算 , 因為個位不夠減 。

  教學中引導學生討論 24 -8 的計算方法時,我先讓學生思考 24 -8 的計算方法。然后讓學生說一說自己的計算方法,學生居然有這么多方法:

  生:先把 24 分成 10 和 14 ,用 1 4 -8= 6 ,再用 6 + 1 0= 16 。

  生:先把 24 分成 14 和 10 ,用 10-8=2 ,再用 14 +2= 16 。

  生:我把 24 分成 2 0 和 4 ,用 20-8= 12 ,再用 12 + 4 = 16 。

  這幾種方法在備課時都已考慮到,也是兩位數減一位數的常規計算方法,但學生以下的匯報我真的沒有想到。

  生:我用 8 減 6 等于 2 , 30 減 2 等于 28 。

  他們的想法理解起來并不難,計算也容易的多。以后真的要鼓勵學生積極思維,用多種方法計算,有時采用他們的思維模式來教學,效果也許會更好一些。 但是方法多了會讓一些還不能理解這些算法的孩子們暈了頭,所以在這時,我對這些算法不只是單純羅列,而是引導對比,讓孩子理解并掌握算理。在對比的過程中,我讓孩子們解釋自己的算理,并突出地讓他們說一說當個位不夠減向十位借 1 來減,十位本身要退 1 。在孩子們的解釋后,班上的孩子們理解:兩位數減一位數,當被減數的個位不夠減時,要向十位上借 1 來減。班上雖出現多種不同的.算法,但道理是相通的。這樣做的同時可以使班上不同層的孩子都能兼顧到。 總之,在計算的教學中我們不僅要使學生會算,更重要的是讓學生理解算理,能表述計算的方法和過程。這樣有利于提高計算技能和速度。

  減法不退位減教學反思5

  《20以內的不退位減法》已經學完,這節課是學生學習100以內減法的基礎,直接影響了本學期后面的學校。在這單元的學習中,我感覺到不足的地方很多,希望能在往后的教學當中改正。

  一是自主探究中的要求不夠明確。

  比如讓學生在組內“開火車”將得數是5、6、7、8、9的算式一組一組地說出來,目的本是訓練學生的口算速度和檢查對規律的掌握情況,但學生開始并不清楚怎么進行,造成每個小組里只有少數一兩個學生在說,其他同學當“觀眾”,沒有切實參與到接龍中去。應該先講清說算式的方法,請一個小組示范,再全班活動。

  二是教學當中的時間分配不夠恰當。

  在教學中讓學生討論的時間或者自主活動的時間有時超出自己的預設。如讓學生自創一個新的減法表所花的時間較多,而且多數小組都不能完成,沒能給予學生多次嘗試的機會,鞏固練習時多數學生還“沉浸”在對新減法表的思考和摸索中,沒有將注意力轉移到口算練習上來,造成后面很多練習沒能完成。

  三是學生的學習習慣培養。

  從開學到現在的情況來看,學生出現了些許程度上面的退步,課堂常規也有些退步,對低年級兒童來說也屬正,F象。獨立思考和交流合作的意識方面還是比較淡薄,“聽”和“說”的能力還非常欠缺。有的學生整節課都在擺弄算式卡片,并且不愿意將自己拿到的卡片和伙伴放在一起進行整理;有的學生對優等生過分依賴,在活動過程中始終充當“看客”的角色;有的學生則對新的座位形式產生很強的新奇感,興奮過度不能平靜,或將注意力放在與同伴做與本課內容無關的游戲上,等等。凡此種種,一方面與我平時教學中對這方面訓練力度不夠有直接關系(尤其是這學期因為時間緊趕進度,課堂上不敢花時間放手讓學生充分展開討論、獲得小組合作學習的體驗);另一方面,教學準備不充分也是一個重要的原因。不可否認的是,新教材中的很多內容需要不少教具和學具,若分組操作、交流則要花費更多的時間和精力準備必要的“硬件”材料,因此,學生對新的學習方式依然不能“習慣成自然”,平時更多地還是依靠教師單方面的傳授,而不是同伴之間的合作與探究。

  學習是一個持之以恒的事情,有反思才有進步,有失敗才能吸取教訓,希望在往后的教學當中不斷吸取經驗并應用于教學,以便提高自己的教學能力。

  減法不退位減教學反思6

  20以內的不退位減法教學是在學生已掌握20以內進位加法的計算基礎上進行的。計算教學,由于算式的枯燥,智障學生往往提不起興致,導致學習效率較低。同時,由于在計算減法時是根據減法是加法的逆運算關系,引導學生做減法想加法,這也給學生的計算帶來一定的困難。但計算教學是培智學校數學教學非常重要的內容,那么如何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計算能力,這是教師重點要考慮的問題。

  一、創設情境,激發學習興趣。

  數學教學,要緊密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知識出發,創設生動有趣的情境,引導學生開展觀察、操作、猜想、推理、交流等活動,使學生通過數學活動,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和技能。低年級兒童年齡小,好奇心強,求知欲旺,容易被符合他們年齡特征的活動,如做游戲、聽故事、看動畫等激起學習的興趣。因此,本課教學本著上述思想,通過創設讓學生點燃生日蠟燭、給小動物找家等情境,將學生帶到了新奇的學習活動之中。并在活動中通過獨立思考與合作交流,培養了學習能力,體會學習的樂趣。

  二、合作探索,強化學習過程

  我在課上增加了讓學生動手操作的環節,每2人一組小棒,一個擺總數,另一個從總數中拿走一部分小棒,然后討論列式計算。這樣不僅使學生即時鞏固了課上所學的新知識,也使他們在合作學習的`過程中進一步理解了減法的意義,初步滲透了減法應用題的結構和解答方法,為后繼學習奠定了基礎。

  三、借助表象,加深理解

  表象是具體感知到抽象思維的過渡橋梁。由于數學知識的抽象性,低年級兒童不易掌握,所以應在他們充分感知的基礎上,發揮表象的橋梁作用。低年級的數學教學,利用表象有利于更好地使學生擺脫具體實物的束縛,順利過渡到掌握數量和空間的抽象特征。

  學生學習破十法時,通過擺小棍,在頭腦中建立起有關的表象,然后利用表象,引導他們逐步掌握計算方法。我在13-9這道題的下面用連線把學生用小棍操作的過程表示出來,邊畫連線邊讓學生觀察是分以下幾步算的:

  第一步:老師用紅筆把個位上的3和9描出來,學生知道了是“看個位3減9不夠減!

  第二步:老師標出以下連線。

  學生回答:算10-9=1。

  第三步:老師寫出數字3。

  學生回答;算1+3=4。

  這時,學生根據連線完整地敘述出13-9的計算過程是:個位3減9不夠減,用10-9=1,1+3=4,所以13-9=4。

  最后,我們把這三步過程概括為六個字:一看二減三加。思維是以知識作為中介的。這個過程就是引導學生在原有知識的基礎上,借助表象,充分理解了13-9這道題的算理。

  四、在教學中應該注意的方面是:

  1、過分的注重了課堂的時間,過多的奪取了學生自求知識的權利,這也是我平時最容易犯的錯誤。我也會讓孩子有充足的時間去自己體驗,去擺、去說、去交流、去感受,真正的把自己的思想和過程都表述出來,我想這才是學生內化的過程。

  2、評價語言不夠準確。

  3、個別教學體現不夠。應該多注重輔導b組的學生。

【減法不退位減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不連續退位減法教學反思(精選5篇)11-23

退位減法的教學反思09-01

退位減法教學反思11-27

退位減法教學反思11-27

《退位減》教學反思04-05

不連續退位減法教學反思范文(精選6篇)11-24

《連續退位減法》教學反思07-02

不退位減法教學反思11-27

《連續退位減法》教學反思11-07

連續退位減的教學反思06-30

人人狠狠综合99综合久久,欧美日韩国产精品中文,极品精品国产超清自在线,人人澡欧美一区
亚洲女同一区二区 | 亚洲一区二区在线AⅤ | 亚洲字幕中文在线乱码AV | 综合日韩天天久久一本 | 亚洲日本va在线电影 | 日本一区二区在线视频观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