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位數加減法問題解決教學反思

時間:2023-01-19 15:31:48 教學反思 我要投稿

三位數加減法問題解決教學反思

  作為一名到崗不久的人民教師,教學是重要的任務之一,通過教學反思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課堂經驗,教學反思應該怎么寫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三位數加減法問題解決教學反思,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三位數加減法問題解決教學反思

三位數加減法問題解決教學反思1

  本節課《小數加減法》是三年級下冊第七單元的內容。在教學時,總體感覺很順暢,學生思維活躍。

  一、生活中的數學會帶給學生無盡興趣

  引入部分,我分別采用了整數加減法的豎式計算進行導入,促使學生對整數加減的豎式計算進行一個較好的梳理及認識,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積極主動的參與到學習中來。新課教學時,我還用了學生經常遇到的生活情境進行引入,通過圖片讓學生小組觀察,在觀察的過程中發現數學問題,為學生展示了一個生動活潑、具有生命力的教學情景。讓學生實實在在地體會到數學的價值,從而更加親近數學。為了讓學生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學數學、用數學,充分挖掘“小數加減法”在生活中的原型,在眾多的生活實例中選取學生感興趣的生活素材,并通過創造性的勞動恰到好處地把數學知識與學生的生活經驗揉合在一起。從而對小數加減法作出不同水平的'解答。

  二、在教學實踐中提高學生的認知能力

  在課堂上,由熟悉的“生活”情境引發問題,發揮學生積累的競賽經驗,提出問題并解決問題,學生的探索必然是積極主動的,面對“列豎式為什么要對齊小數點”這個重點和難點,組織學生進行小組討論,合作交流。從富有個性的理解和表達中,自主提煉出“小數加減法”的計算方法,這些在傳統教學中需要教師總結、歸納的學習重點,在學生充分體驗、感受的基礎上被自主發現,成為學生對知識進行“再創造”的成果。也掌握了小數加減法計算時小數點對齊,也就是相同數位要對齊,然后按照整數加減法的計算方法計算。通過教學,發現學生對計算方法掌握得很好,列豎式計算的正確率也很高。

  三、教學中,存在的問題主要體現在以下幾方面:

  1.被減數的小數位數比減數的小數位數少的計算題,學生常常會受整數減法的影響,將末尾的數對齊。為此,通過舉例子,引導學生討論,發現:“凡是遇到被減數的小數位數比減數的小數位數少時,可以先在被減數的末尾補0,使被減數的小數位數與減數的小數位數一樣多,再按照整數減法的計算方法進行計算。”這樣一來對位就較容易。學生按照這樣的方法列豎式后,正確率明顯提高;對個別學生則提出強制的要求,必須記住這種方法。

  2.同時,我還對題型進行了拓展,加強學生的應變能力,如:7.3+3.24= 、5.1+3.35=等題目,通過這些題目突出小數點對此的計算方法。明確本節課的學習重難點。

三位數加減法問題解決教學反思2

  我上了一節數學展示課——6和7的加減法,這是一節計算課,但是仔細讀過教參后,會發現在計算的同時,要讓孩子感受從不同角度觀察問題,會有不一樣的結果,初步感受,在加法算式中,兩個加數互換位置,其結果不變,另外還要學生從會列一圖兩式到一圖四式。下面我就從以下幾個方面談談我對這節課的反思。

  一、學生的閃光點

  這次課,我覺得劉欣榮同學,讓我眼前一亮,平時上課他就積極舉手發言,這次課上,他依舊如此,而且積極思考,到最后自己總結出了什么時候能列“一圖四式”,什么時候只能列一加一減兩個算式,這是讓我感到比較驚喜的地方。

  二、需改進之處

  1、教學內容方面

  教完這節課,我整體的感覺就是每個環節都急急忙忙的,因為我又要講算理、算法,又要滲透我上面提到的教參中希望孩子掌握的其他知識,所以導致時間不夠用,另外我的設問有些多,而且都是重復的`,我其實是想告訴學生,解決這一類題是有他的一種流程的,但是由于我沒有總結,所以導致孩子沒能很好的體會。

  對于算法我也沒有很好的進行總結,導致孩子再說算法的時候,無法說清,應該進行總結,算法有三:直接數、運用組成與分解、加減法的含義,如果提前對算法進行總結,那么會節省很多時間,讓孩子理解除算理算法以外的其他知識點。還有教學中有一點疏忽,就是圖與所列算式之間的關系,我們由圖想到如何列式,這里沒有重點強調,有可能會造成孩子只是簡單的模仿老師進行列式,而不是真正的理解算式的含義,應該多多加強圖與式之間的聯系,讓孩子自己說說為何這么列式。

  2、習慣培養方面

  ①在教學中,需面向全體。而我只關注了回答問題的同學,所以導致在大約15分鐘后,有的學生坐不住了,而我卻沒有及時發現并提醒。

 、趯τ凇耙怀摺⒁蝗⒁淮纭钡穆鋵嵾不到位,不能只停留在會背上面,應該落實到“做”這一層面。

 、塾行虮磉_和說完整話,以后還要加強訓練。

三位數加減法問題解決教學反思3

  本節課是在學習了1-5的加減法和6和7的組成的基礎上,學習6和7的加減法。

  結合情境,引導學生。本課設計了參觀植物園的情境,使學生對學習產生興趣,在教學過程中,解決具體情境中的問題和計算方法放在重難點。通過兩位同學不同角度的觀察,列出兩道不同的加法算式,并讓學生說明是怎樣看圖列式的.。這一環節感受“一圖兩式”,感知根據一幅圖可以列出兩道不同的算式。在教學設計時我設計了一個猜數游戲,這樣既能提高孩子學習的積極性,又能復習數的組成,讓孩子在一種輕松愉悅的氛圍中進入6和7的加減法的學習。教學時,我還讓學生充分動手操作,在擺一擺,說一說,用手比一比的環節中引導學生,為學習應用題做好鋪墊。

  根據學生認知規律,合理安排教材內容。在教學設計中,我把6和7的加減法分開處理,先教學加法進行鞏固。再教學減法進行鞏固,這樣,學生能夠在很扎實的理解加法的“一圖兩式”和問號、大括線的含義的前提下,進一步學習減法。在最后的練習中,再出現加法和減法的綜合練習,使學生能夠整體、全面地理解鞏固新知識,而且練習題的設計有針對性能夠照顧到全體學生的學習水平。

  在教學本課后,我覺得自己需要改進的地方還很多。在具體的教學環節中,有時語言不夠簡練,提問時不夠貼近兒童的語言,針對課堂上臨時出現的一些問題,處理的不夠巧妙,有時隨意性的語言不應出現,課堂結構密度不是十分緊湊,針對個別同學的問題沒有做到巧妙、妥善的處理等。針對這些問題,我要向有經驗的老師多多學習,誠心請教,改正不足,吸取經驗和教訓,加強自己的教師基本功練習,希望自己能夠不斷進步。

三位數加減法問題解決教學反思4

  重視估算,培養估算意識”是新課標在計算教學方面強調的內容之一。因此,本節課我以“估算”為線索,展開教學,但是在教學過程中發現一些問題。

  1、學生對估算的意義不夠理解。

  我在教192加219的'和時,先讓學生估算一下結果,許多學生都是算出準確數。我就引導學生說192和219接近哪一個整十數或整百數,有一部分學生都不能很快地說出來。因此,我覺得學生對估算的意義不夠理解。

  2、學生估算的`方法掌握不夠好。

  新課程標準中指出:“重視估算意識的培養,探索估算策略的多樣化”。所以,我在教學過程中,讓學生充分自主地探索估算的方法,但大部分學生沒有一點的估算意識,我只好把估算的方法教給學生,沒有體現出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新課程理念,

三位數加減法問題解決教學反思5

  本節課是在學生學習6、7的加減法的基礎上編排的,又有前面8和9的組成的學習做鋪墊,學生已基本掌握了一圖四式的方法,并會運用數的組成知識進行相關的加減法計算。

  本節課的教學,我的設計思路是:復習鋪墊(復習7以內的口算及8和9的'組成)情境引入(小棒圖)觀圖提問,列式解決(據圖列出兩道加法和兩道減法算式)動手操作(擺學具,寫算式)課堂活動(鞏固練習8、9的加減法)總結算法。

  成功之處:

  首先,自己能夠以學生為主體,圍繞學習內容設計課堂活動,讓學生在說中學,做中學,注重學生觀察能力及質疑能力的培養,鼓勵學生大膽發言。其次,導入的設計有效的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表現出較高的學習積極性。再次,課堂活動的設計較符合一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讓學生在游戲中練習8、9的加減法。

  不足之處:

  首先,在教學8、9的加減法時,教材只是列出了其中一種擺法的四個算式,為了讓學生更全面的掌握8、9的加減法,我在教學的過程中要求學生寫出所有關于8、9的加減法算式,因此,顯得內容較多,處理的方式上也較為單一,顯得十分枯燥,導致學生學習熱情顯得不高。應采用不同的活動,讓學生分別在列出算式,例如分小組列算式,每個組選擇不的分法來列,比一比,哪個小組列得又對又快。這樣既節約了時間,還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熱情,也達到了教學的目的。

  其次,再處理根據不同的擺法列出四個算式時,讓學生觀察算式,說一說發現了什么?學生說得過少,教師的總結也不到位。沒有很清晰的讓學生明確兩個加法算式和兩個減法算式之間的聯系。就讓學生多說,在教師引導的基礎再說一說,充分讓學生通過說來進一步體會四個算式間的聯系。

  第三,在讓學生同桌合作的過程中,對學生的指導還不夠,有部分學生,還沒有積極的投入到合作交流中。就該加強這部份學生的指導。

  第四,在教學中沒有讓更多的學生發表自己的觀點,就以點帶面,一帶而過了。應該多讓學生說說自己的想法,對于說得不完整的,教師可加以引導。

三位數加減法問題解決教學反思6

  教材在有關6和7的加減法的安排上由以前的一幅圖表示一個算式過渡到一幅圖表示兩個算式。這項內容就成為本節教學的重點,為了突破這個重點,完成本節課的教學目標,教學前我深挖教材,精心設計教案,使得整節教學能夠順利開展,現將教學內容反思如下:

  1.結合情境,引導學生操作,充分感受“一圖兩式”。我把課本中小朋友擺小棒的圖,變成學生喜歡的卡通小動物(小雞和小青蛙)。由小動物在草地上蕩秋千的情境,引出本節課的教學內容。畫面生動活潑,既貼近學生的實際生活,又吸引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把1只小雞和5只小青蛙放到每個組的草地秋千上,求一共有多少只小動物?通過兩位同學不同角度的觀察,列出兩道不同的加法算式,并讓學生說明是怎樣看圖列式的。這一環節初步感受“一圖兩式”,感知根據一幅圖可以列出兩道不同的算式。

  2.獨立操作,形成概念,理解“一圖兩式”。我設計的第一個環節,是讓學生在情境中感知“一圖兩式”。而接下來的第二個環節,是讓學生在情境中獨立地進行操作,進一步鞏固和理解“一圖兩式”的意思。在秋千數量不變的情況下,讓學生思考,還可以擺成幾只小雞和小青蛙,用小棒和圓片代替小雞和小青蛙自己來擺一擺,并看著自己擺的圖列出兩道加法算式。這樣便出現了兩組6的加法算式,加上我讓同桌兩人互相講解是怎樣看圖列出算式的,又進一步提高了學生合作能力。

  通過這一環節的教學,使學生從感知中樹立“一圖兩式”的概念。這樣處理,既給學生提供了自由的`操作空間和充足的思考余地,又有意識地培養學生的用數學意識?赡苁亲寣W生合作得多了,加上孩子年齡小自控能力差,有部分孩子開小差,說話,今后,還要加強這些學習習慣的培養。

  3.建立表象,由具體操作到看圖列式。第三個環節,便是學生根據教師出示的直觀圖,自己獨立列算式。使學生能夠由具體的實物抽象到看直觀圖列式,由易到難,由具體到抽象,遵守了學生的認知規律。

  4.根據學生認知規律,合理安排教材內容。在教學設計中,我把6和7的加減法分開處理,先教學加法進行鞏固。再教學減法進行鞏固,這樣,學生能夠在很扎實的理解加法的“一圖兩式”的前提下,進一步學習減法。在最后的練習中,再出現加法和減法的綜合練習,使學生能夠整體、全面地理解鞏固新知識。如:在綜合練習中,出現了四道看圖列式。由于難易程度不同,可以讓學生任意選擇其中一幅圖,進行列式計算。這樣安排提供了充分的學習選擇機會,而且練習題的設計有針對性,能夠照顧到全體學生的學習水平。

  5.活動形式多樣化,語言貼近學生生活。課堂上,我們設計了這樣幾個活動:

  a、你還想讓幾只小青蛙和幾只小雞來玩秋千,自己擺一擺;

  b、你們草地上的小動物也累了,你想讓哪種小動物先回去呢?

  c、綜合練習讓學生在這四幅圖中任意選一幅圖,喜歡哪一幅就做哪一題。

  留給學生充分的思維空間,讓學習靈活地選擇,同時也有利于發展學生的思維,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孩子們的學習興致較高,只是由于放得太開了,有的孩子說不到點上。整節教學中,我深挖教材內容,精心設計教學環節,運用多種教學形式,貼近學生生活的語言,和有趣的、學生喜歡的卡通動物情境,激發了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學生在老師的引導下,完成了教學目標,掌握了所學內容,發展了學生的思維能力。

三位數加減法問題解決教學反思7

  《8、9的加減法》是人教版小學數學一年級上冊第六單元第五課的內容,作為第一次隨堂聽課的內容,我上得比較失敗。在聽完幾位老師的意見后,寫了點反思,希望能給自己一個改變的方向。

  1、學會讓孩子們開口說數學

  在尋找數學信息的時候,很多小朋友跳過了對數字的理解,直接進入到數字的計算。不得不說我們班大部分同學的計算能力還是挺不錯的`,他們已經基本掌握了100以內的加減法。但是,他們當中只有一部分的同學能完整的講出算式的整個含義。這里我沒有把他們及時地拉回來,重申數字與算式的語言表達,而是跟隨他們的腳步進入到下一步。其實,數字、數學信息的表達對數學題目的理解是很有幫助的,也是今后數學學習的關鍵。因此,在今后的課堂中,我要盡可能的讓小朋友們開口說數學。同時,注意把話說完整。例:在一圖四式中,先要讓學生表達看到的數學信息,如:左邊有6只恐龍,右邊有2只恐龍。接著,引導小朋友自主提出數學問題。同時要理解每個數字的含義,6代表什么,2代表什么?2+6=8與6+2=8的相同點與不同點。再讓小朋友們根據加法算式寫出減法算式。有一部分小朋友經常在減法上出錯,經常出現6—2=4的狀況,用一部分減去另一部分。如果讓他們真正理解數字的含義,完整的表達出來,相信正確率也會有所提高。

  2、三個多一些

  在新授課時,應該多一些講解,多一些練習,多一些層次。這里的講解特別是針對例題的講解。整堂課中,我只花了20分鐘就完成了對新知識的講解?赡苁窃趯W習6、7的加減法時,我差不多講滿了一節課,這次我有意加快了步伐,結果適得其反,重點不突出,講解不透徹,學生依舊稀里糊涂。還有需要重視的一點,我沒有在課時中設置拓展練習,貌似在以前的課上,我也沒注意到這一點。其實個體差異是普遍存在的,因此在今后的課時中,要注意對這一點的補充?偟膩碚f,在講解時,要做到透徹;練習時,力求形式多樣,層次分明。

  3、沒有分清新授課和練習課

  除了每次教學數的認識,我會花30分鐘以上的時間去傳授新課。其他的加減法、練習課,我都是講半節課,練習半節課。一是做作業的時間比較緊;二是我以為講一點會對他們做作業帶來點啟發,讓他們做練習時輕松一點。下一次再根據前一次的作業情況,提煉一些注意點。但是這種混淆新授課與練習課的做法是很不對的,一定要改正!

  俗話說:在哪里跌倒了,就從哪里爬起來。希望自己能在失敗中接受教訓,在以后的課堂上盡量避免同樣的錯誤。

三位數加減法問題解決教學反思8

  據我課前了解,我兩個班的學生大都已經學會了計算5以內的加減法,也會根據具體情境正確地選擇加減法(熟練程度有差異),但是對?為什么用加法計算??得數‘5’是怎么來的?之類的問題講不出所以然。

  10以內的加減法?教材安排了13課時。剛入學的孩子上課習慣尚未形成,自控能力差,需要有趣味性的學習方式。讓一年級的新生投入到數學活動中的關鍵是調動起他們的興趣,創造一個學生樂于參與的活動情境。我利用坐火車旅游形式,將練習題串在一起,變枯燥的練習為生動有趣的數學活動。

  讓學生親身體驗問題情境中的問題,增加學生的直接經驗。在練習中,通過用手指表示得數,將式子列在自己的紙板上,小組交流,搶答等形式,讓每個學生都動起來,都得到需要的數學知識。習題的內容上選擇有生活味的、學生熟悉的情景,可大大提高他們的興趣。比如點點人數,看看動物園,數數小蜜蜂,都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去注意,去思考,從而讓學生親近數學,喜歡數學,提高數學學習的能力。在教學中,我注重對學生進行?用數學?過程的指導,讓他們明確大括號和問題所表示的意義、重視學生親身經歷觀察畫面、理解畫面內容、選擇有用條件和恰當的方法計算的過程,以此讓學生獲得運用數學知識解決簡單實際問題的基本方法和途徑。

  1.對于大括號的`作用的很好體現。在引入大括號時我用課件演示出大括號,讓大家體會大括號表示把兩個或幾個物體合起來,讓學生用手勢來演示,再讓學生來說說你覺得大括號有什么作用,突出大括號的作用,體會大括號的意義。

  2.在對進行加法和減法的對比中,我逐個出示,練習,再讓學生觀察對比這兩組題目有什么不同的地方,讓他們自己發現其中的不同,再通過他們自己的話說說什么情況下用加,什么情況下用減,教師這時做一個總結,這樣教學效果較好。

  3.數學來源于生活,數學應用于生活。

  課前我布置學生收集一組生活中表示數量是8和9的數據,讓學生感覺到數學就在我們身邊,與我們的生活密不可分。學生通過自己動手收集信息、處理信息的活動,親身感受到了8、9的基數和序數含義,同時培養他們對數學學習的興趣。學生對8和9已經有了一些的認識,已經掌握了數數的一般方法。因此,在教學主題圖時我讓學生通過觀察,自己找出數量是8、9的物體,并說明數量是8的物體用數字8來表示,數量是9的物體用數字9來表示,學生不僅初步了解了數字8、9的形成過程,而切培養了學生有序觀察的能力。在前面學生已經學習了比較大小,已經掌握了比較的方法,在比較7、8、9的大小時,我沒有講怎樣進行比較,而是讓學生通過觀察,有效的培養了學生獨立思考和自主探究的能力。

三位數加減法問題解決教學反思9

  《小數的加減法》是人教版小學數學四年級下冊的內容。學生在學習這部分內容之前曾在三下學習過小數的初步認識及簡單的一位小數加減法,四下學習這一內容之前學習了小數意義和小數的基本性質。在此基礎上,學生學習小數加減法是比較輕松的。在本課的教學中立足于促進學生的發展,緊密聯系生活實際創設情境,讓學生通過自己探索、合作交流獲得小數加減法的筆算方法。因此在教學上體現以下三個特點:

  第一,緊密聯系生活,創設問題情境。老師借助學生喜聞樂見的體育運動盛會奧運會設置情境,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情緒與愛好。讓學生提出2004年雅典奧運會中女子10米跳臺雙人決賽中的問題,激發學生學習小數加減法的愛好。順理成章地引入小數加減法,使學生以最佳狀態進入解決問題的活動,主動探索小數加減法的.筆算方法。在鞏固練習環節體現數學來源于生活,服務于生活的基本理念。在這樣的背景下學習,學生更能體會出學習小數加減法計算的意義,感受數學的價值。

  第二,教師大膽放手,學生自主探索。由于學生已有整數加減法計算的基礎,教學中充分利用這一知識經驗促使學生根據已有經驗去解決問題,嘗試小數加減法的豎式寫法,在探索中感悟小數加減法的計算方法。同時,通過師生、生生間的交流活動將初步的感悟上升到新的高度總結出小數加減法筆算的一般方法,進一步理解列豎式時小數點對齊的道理。

  第三,重視學生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能力的培養。培養學生解決問題能力的前提是,使學生逐漸形成不斷發現問題,提出問題的良好習慣。教學時充分利用2004年雅典奧運會跳水比賽情境,為學生提供各種素材和發現問題、提出問題的空間。

  同時,也存在著一些不足之處:

  1、對重點的理解有偏差。《小數加減法》一課的重點應該是對算理的理解。計算課的算理肯定是重點,但是直到上完課,似乎在我的心里對于小數加減法的算理表述還不太明確。其實就是簡單的一句話:相同數位對齊,因為只有計數單位相同才能相加減。正因為對重點的理解出現了偏差,所以在這節課上,算理的講解顯得很薄弱。

  2、計算方法的講解過濃。對于小數加減法的計算方法,學生并不感到困難,只要在算理上理解透,把難點(小數減法中小數數位不同時的計算方法)突破,那么過程相對來說就簡單容易得多了。在練一練中,我過多地講解了計算方法,導致沒有節省下時間做后面的思維拓展題。

  從這節課來反思自己的教學,那就是課前研究教材的工作還沒有做到位。在對教材深入分析后,首先對一節課的教學目標要進行明確的定位;其次教學重點和教學難點也要心中有數,并確定好要求學生掌握到哪個程度;再次每一環節中要解決的問題要有層次性,把教學重、難點分散在各個環節中進行有意識的突破。精心地設計與預設是成功教學的前提,做好充分準備贏在“起跑線”上。

三位數加減法問題解決教學反思10

  本節課是第二單元《加減法》中第4課時的內容,在本冊的教學中比較注重估算知識的教學,《數學新課程標準》明確指出,“應重視口算,加強估算知識的教學”,因此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選擇合適的估算方法,養成估算習慣,讓學生明白計算和估算意義的不同,并能結合具體情境,解釋估算過程就顯得尤為重要。

  成功的地方:

  首先讓不同的學生根據自己的認知選擇適合自己思維策略的方法進行估算,這樣既能滿足學生多樣化的學習需要,又能使不同層次的學生得到不同的發展。其次突出學生主體,關注學生學習過程和方法,以“做數學”做為師生互動的`基礎和紐帶,“做數學”成為課堂發展的原動力。

  不足之處及對策:

  首先學生對于估算意義理解不夠。我在教學192+219時,先讓學生估算一下結果,但有許多學生是直接計算的,算出計算結果,然后再四舍五入,得出結果,這是學生對估算意義的不理解,所以在練習中引導學生理解估算意義,就顯得尤為重要。其次學生對于估算方法掌握不好。新課程標準中指出:重視估算意識的培養,探索估算策略的多樣化,所以我在教學中,讓學生充分自主的探索估算方法,但大部分的學生沒有估算意識,估算方法還是老師的教為主,沒能較好的體現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新課程理念,在今后的教學中,需要加強。

三位數加減法問題解決教學反思11

  《萬以內加減法》的教學,教材安排了用多種方法計算即豎式和口算,體現算法多樣化的思想,算法多樣化是問題解決策略多樣化的一種重要思想,它是培養學生創新意識的基礎。

  本節課,我把主動權教給學生,讓他們借助已有的知識經驗自己去探索,去發現解決問題的方法,教師沒有設計“過度題”“樣板題”,這樣容易把學生帶入教師預設的方法中,應放手讓學生自己比較、分析、選擇合適自己的計算方法。

  1、教師先讓學生獨立口算并在小組內交流,充分展示學生的成果,體會到自主學習所帶來的成功。

  2、讓學生把自己的算法說給同學聽,再讓不同意見的同學說他的理由。

  3、豎式的計算也教給學生,然后交流展示。這樣有效地拓展了學生的`思維并起到了交流算法的目地。

  4、結合豐富多彩的數學小游戲,寓學于樂。

  (1)“小小速算家”;

  (2)我們來做“數學小實驗”;

 。3)挑戰“神奇的495”;

  (4)“交朋友”。

  這樣的方法可以避免純粹計算的單調,同時也給那些優秀的學生留有余地。

  此節課,我深深感到,作為一名教師要有耐心,要把機會讓給每一個學生,讓每一個孩子在啟發中互相創新,在啟發中激起探究的熱情。

  本節課讓學生了解每一種計算方法,目的是從小就培養學生“多種選優,擇優而用”的科學研究態度。同時當學生自己創造的算法被肯定時,他們幼小的心靈所萌發出的自我價值、學習信息、主動挑戰意識等不也是課堂教學的成功嗎?我認為這才是提倡算法多樣化乃至教學改革的真諦。

三位數加減法問題解決教學反思12

  在本節課之前學生已經學習了《兩位數加兩位數的連續進位加》、《三位數加三位數的連續進位加》、《連續退位減》和《被減數中間或末尾是0的連續退位減》,這些內容都是學生學習驗算的基礎。但開展本課教學內容時并非簡單地從一個純計算題入手,而是結合學生熟悉的生活情境——購買衣服和鞋子的情境。這既讓學生感到親切,吸引了他們的注意力,又讓學生體驗在實際情況中驗算的必要性。因為學生是初次接觸驗算,所以在小組內先讓學生獨立思考,再引導小組合作、交流、討論,得出加法的驗算方法,經歷一個探索新知的過程。學生在實際應用中有時驗算也不一定正確,會出現各種錯誤。因此,在安排練習時設計了診斷等多種形式的習題,是學生感悟到了無論是計算還是驗算都需要認真仔細,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并理解驗算也是判斷計算正確與否的`一個方法。

  當然,本課也存在一些不足之處:

  1、沒有很好的引導學生觀察加法與其減法驗算的關系,即減法是加法的逆運算;

  2、沒有很好的強調驗算的書寫格式,這直接導致了學生在練習時書寫不規范;

  3、引導學生體驗驗算是檢查計算方法的教學效果不太理想。

  針對這些不足之處,在今后的教學或備課中,我會更仔細的研究教材,合理的設計教學過程。重視在教學情境中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方法。

【三位數加減法問題解決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三位數加減法問題解決教學反思(精選13篇)11-23

三位數加減法問題解決教學反思范文(通用10篇)11-24

《三位數加減法的估算》教學反思09-15

《三位數加減法的估算》教學反思09-15

《三位數加減法的估算》教學反思09-15

《三位數加減法的估算》教學反思范文11-03

三位數加減法解決問題教學反思(精選8篇)11-23

加減法教學反思09-02

加減法教學反思12-06

人人狠狠综合99综合久久,欧美日韩国产精品中文,极品精品国产超清自在线,人人澡欧美一区
亚洲欧美国产丝袜综合 | 亚洲女同成AV人片在线观看 | 午夜福利国产在线观看1 | 日本香港一区二区三区视频 | 亚洲一本免费视频 | 亚洲国产AⅤ精品一区二区久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