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數乘法》教學反思
身為一名人民老師,我們的任務之一就是課堂教學,我們可以把教學過程中的感悟記錄在教學反思中,教學反思要怎么寫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小數乘法》教學反思,歡迎閱讀與收藏。
《小數乘法》教學反思1
《小數乘法》是人教版實驗教科書五年級上冊第一單元的內容,我原本以為這一單元學生已在三、四年級學過了整數乘法,并已經有了基礎,只要重點掌握了小數乘法的計算方法,學起來應該很輕松的,可事實真的是讓我出乎意料。可能是自己對學生期望太高了,但畢竟這是學生第一次接觸小數乘法。
每次在練習中,學生的正確率都不很理想,全班學生幾乎只有幾個學生可以全部做對,之后我總結出學生出錯的情況有以下幾種:
1、計算方法的錯誤:
不會對位,有學生把小數乘法的對位和小數加減的對位相混淆,在列小數乘法豎式時,有的學生是按照小數加減法時對齊了兩個因數的小數點,也有的學生是把兩個因數最前面的數字對齊。
2、計算中確定小數點位置和關于0的問題:
有的學生在積的小數位數不夠時,弄不清楚補上幾個0,在前面補還是在后面補,有的學生在乘得的積的末尾有0時,先劃掉0再點小數點,還有的學生在遇到因數都是純小數時或者因數中間有0的,還要將0乘一遍。
3、計算過程中出錯:
乘法口訣不熟,比如說有的學生三六十八,他還能算成三六二十四,還有的學生把加法算成乘法,減法。
4、計算時粗心:
把小數看成整數算好之后,忘記給積點小數點,或者是數錯因數中一共幾個小數而點錯小數點。
5、做完豎式,橫式不寫得數,計算過程中,字跡不清導致自己看錯數字或丟三落四現象。
面對學生出現的這些錯誤情況我不得不重新審視自己的課堂,反思自己的教案,并對此我進行了深刻的反思:
1、學生會出現第一種情況的真正原因是沒有抓住小數乘法和小數加法計算的根本。
小數加法和小數的乘法最根本的區別就是小數點的位置情況。在開課之前我沒能作出預料,可是在學生的做題中,我卻發現了好多同學在學完小數乘法的末位對齊后,加減法就忘記了小數點對齊。首先,我舉例對比了小數乘法和加法的計算方法,強調小數乘法是末位對齊,而小數加法是相同數位對齊。對于像24+0.24"這樣的題目,我則讓后進生利用小數基本性質先把整數轉化成小數,小數位數同另一個小數加數位數相同,及把24轉化成24.00再與0.24相加。小數減法也使用同樣的方法。不要覺得這是在浪費時間,其實對于那些后進生,這樣做是十分有必要的。
2、學生會出現第二種情況的真正原因是沒能及時提醒學生注意:
要數清楚兩個因數中小數的位數,弄清楚位數不夠時應該在前面補0,確定小數點位置時,應先點上小數點,再把小數點末尾的0劃掉,還沒有抓住小數乘法因數數中有0的根本算法,一個因數中間有0的小數乘法和確定小數點位置屬于計算教學的重點內容之一,學生在計算因數中間有零的這一位時往往容易沒有錯位或者再把0乘一遍。因此,要加強學生計算的能力培養,多做一些題來提高學生計算能力,使學生所學的知識和理論得以充分運用。
3、學生會出現第三種情況的真正原因是口算能力薄弱。
因此,在平時的`教學中,就要多加強口算題的訓練,以提高計算正確率。
4、學生會出現第四、五種出錯情況的真正原因是"馬虎"。
在做練習的時候,還有個別同學在做完把小數看成整數乘完以后,數小數點時把進位時的1看成了小數點。因此,還要重視學生的作業習慣培養,其實加強良好作業習慣的培養才是最重要的。良好的習慣不但能改掉學生"馬虎"的毛病,它還能為學生今后的學習生活帶來幫助。它體現在我們平日數學教學的點點滴滴中,需要我們老師的正確引導和激勵。
通過這一單元的教學,發現自己也存在了不少的缺點,自己的教學方法還有待提高,在今后的教學中,我將會吸取別人的長處,彌補自己的不足之處,力爭好成績。相信這次反思對我今后的教學工作會有很大的幫助。
《小數乘法》教學反思2
小數乘法是在學生學習了整數四則運算和小數加減法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原本我以為這一單元學生已有了整數乘法為基礎,只要重點掌握了小數乘法的計算方法,學起來應該是比較輕松的,可事實的情況大大出乎我的意料。在每節新知教學后的練習中,學生的正確率都不容樂觀。造成錯誤的原因有兩方面:
一、計算上的失誤:
看成整數乘法算好后,忘加小數點;列完豎式,不寫橫式的得數;計算過程中字跡不清或丟三落四現象。
二、方法上的錯誤:
不會對位,常常把小數點對齊進行計算。
面對學生出現的這樣那樣的錯誤,使我不得不開始重新審視自己的課堂,審視我的學生,并對此我進行了深刻的反思:
一、加強學生口算能力的培養。
口算既是筆算的基礎,也是計算能力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提高學生口算的正確率以及加強學生口算的速度,對提高學生計算的能力一定會幫助。
二、重視學生的作業習慣培養。
我把學生在明白算理后出現的錯誤,都簡單的歸罪于“馬虎”,其實加強良好作業習慣的`培養才是最重要的。良好的習慣不但能一改學生“馬虎”的毛病,它還能為學生今后的學習生活帶來幫助。在平時的數學教學中,需要我們老師的正確引導和激勵。
《小數乘法》教學反思3
開學已經將近兩周,在這兩周時間內我按照教學進度已經完成了本冊第一單元的第一大部分《小數乘法》的教學。已經有了兩年五年級教學經驗的我自認為這部分并沒有什么深奧的知識或是難以掌握的規律,因為這部分知識是在三、四年級整數乘法和小數的基本認識的基礎上的一個延伸。本以為學生會輕而易舉的掌握知識,可是兩周下來學生做題的情況卻令我出乎意料,第一周的小測,我班劉盼同學考了年級的最低分20分,而且不及格的同學就有6個,全班僅有班長得了100分。總結起來學生出錯的情況均有以下幾種:
1)由于馬虎出現計算性錯誤。
2)兩個因數中,第二個是中間有零的,學生計算時特別容易把數位對錯。
3)在計算結果中把積的小數位數數錯,導致小數點的位置點錯。
面對這種嚴峻的情況,使我不得不靜下心來重新審視自己的課堂教學,并對此深刻的進行了反思:
一、小數乘法計算方法的依據
因數變化與積的變化規律,而我在復習這部分知識時,只停留在填表格、分析變化的原因上,仍按照地地道道的傳統模式,出示問題一一找答案一一分析原因,以達到掌握某知識點的目的,抑制了學生去發現、去探究,而應該放手讓學生通過立思考或小組合作學習的形式,自己舉例子說明積的變化規律,這樣獲得的積的小數點與因數的小數點的關系才是主動的。新課標指出:學生的數學學習基礎是生活經驗。雖然,教材中的例題也來源于生活實際,但是離學生的生活經驗還是比較遠的。如果能夠找出生活中的實例,讓學生說出變化規律,效果會更好。
二、做題錯誤
在學生做題中出現錯誤時,我總是急于給同學分析做錯的情況,而沒有讓同學自己找找原因,如果我讓他們先想想小數乘法的法則,然后再跟錯題比較一下,這時候有的同學可能自己找出錯題的原因,這樣才能給學生留下深刻的印象,以至下次做題時不會再犯相同的錯誤。或者還可以把學生所有的錯題的形式集合在一起,讓學生自己“會診”,找出錯因。這兩種辦法都有利于學生的主動學習。
三、對于學生的做題情況沒有一個正確的認識。
在學生的基礎掌握不好的情況下,就應該先為學生作好鋪墊,提前讓學生作好整數乘法和小數初步認識的`復習,而不應該急于按教學計劃開課。如果我能夠在例1和例2上把好計算關,給學生打好堅實的基礎,就不致于在以后的學習中漏洞百出。
四、要注重培養學生的口算能力。
《新課程標準》指出:口算既是筆算、估算和簡算的基礎,也是計算能力的重要組成部分。由此可見,在我班計算能力差的最根本原因就是口算能力差,所以我應該首先從口算能力著手,每天堅持進行口算練習。
五、沒有抓住小數乘法和小數加法計算的根本。
小數加法和小數的乘法最根本的區別就是小數點的位置情況,在開課之前我沒能作出預料,可是在學生的做題中,我卻發現了好多同學在學完小數乘法的末位對齊后,加減法就忘記了小數點對齊。我想如果我能在課前作好充分的意料,在課上作好強調,也會減少學生的出錯。
從今天的失敗中,我找到了自己在教學中存在的問題,為我在下一部分的教學提了一個醒,也使我越來越認識到:沒有精心的備課,就沒有高效的課堂。沒有了反思,就沒有自己的教育信念,永遠成不了具有自己鮮明個性的教師。任何一位教師都不能輕視自己的課堂
《小數乘法》教學反思4
數學課的教學千萬不能脫離學生的生活和現實社會,“小數乘法”的實際應用在生活中隨處可見,現在的數學課堂教學在一定程度上存在著以課堂為中心,教師為中心和以課本為中心的情況。在本節課的教學中,我打破了枯燥的傳統叫法,把數學教學與學生的日常生活經驗聯系起來,發揮了本班學生的特點,大膽嘗試新教法,取得了較好的效果。
一:搜集生活中的數學素材,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提高學習數學的積極性,提升學習數學的興趣。課前,我安排學生到各大超市做調查,收集小數,發票等,使學生學習的數學更貼近生活,貼近實際。讓學生知道數學從生活中來。
二: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的知識背景出發,提出一些有針對性的問題,始終在生活中學數學,如:當教學小數位置變化這一部分內容之時,我利用書中原始的教學情境提問:如果1枚紐扣5分錢,那么10枚紐扣需要多少錢?100秘?學生對于元,角,分之間的進率掌握的已經相當不錯,另外,這也是生活經驗啊,所以,學生易于明白,易于發現規律。
另外,在本部分的教學過程之中,我倡導小組學習,在學生的質疑,討論,交流中發現問題,搜集問題,解決問題,真正經歷了探究的過程,真正把生活中的數學帶到了課堂中來,使數學教學活動成了教會學生學,師生合作探究,發現的過程。
當然,也有不足之處,比如對學生的計算能力的培養有所忽視,安排的時間不夠科學,還有,在學生匯報的過程中,教師為了想得到標準答案,沒能給學生足夠的時間去思索
教學反思:
通過本節課的教學,主要是對于商的定位問題,讓學生懂得在余數的右邊添上0,可以再繼續除,只要掌握這個學生就很容易進行除法的計算,并通過驗算來提高計算正確率。
在教學中,驗算的方法除了可以用乘法外,還可以用除法再除一次。也可以來驗算。這一點,還沒有提到。
《小數乘法》教學反思5
一、教材分析
具體教學任務有:小數乘整數;小數乘小數;積的近似數;連乘、乘加、乘減以及整數乘法運算定律推廣到小數;用小數乘法解決問題等。這一單元知識是在學生學習了整數四則運算和小數加減法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原本我以為這一單元學生已有了整數乘法為基礎,只要重點掌握了小數乘法的計算方法,學起來應該是比較輕松的,可現實出乎我的意料。
二、亮點
1、突出積變化的規律。
在教材中積變化的規律是復習,我在教學中卻將當它是新知,引導學生發現規律,體驗發現的樂趣。充分理解一個因數不變,另一個因數擴大(縮小)多少倍數,積就會擴大(縮小)相同的倍數。引導學生直接運用這個規律計算出0.3×2,同時運用小數乘整數的意義進行驗證,感受規律的正確性。
2、突出豎式的.書寫格式。
有了前面對算理的理解,當遇到用豎式計算3.85×59時,學生不再感到困難,但要他們說出為什么這么寫,部分孩子還是不能理解,所以我抓住小數點為什么不對齊,引導學生思考,我們已經將3.85擴大100倍,計算的是385乘59了,所以根據整數乘法的計算方法計算,而不是小數`乘法了,最后還得將積縮小100倍。
3、突出小數的位數的變化。
小數位數的變化是本節課的一個難點,因此我為這個安排了兩個練習,一個是推算小數的位數,二是判斷小數的位數,在判斷小數的位數后選擇了兩題讓學生計算,認識到并不是積的小數的位數和因數的小數位數都是一樣的。
三、不足之處
新授前的復習鋪墊要充分。如果相關復習不夠到位,一方面是不利于學生從舊知上遷移出新知識;另一方面是學生就不能清楚新舊知識間的聯系與區別。如果在學習之前,提前讓學生作好整數乘法和小數初步認識的復習,而不應該急于按教學計劃開課,效果可能會好些,錯誤會少些。
【《小數乘法》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小數乘法》教學反思10-16
小數乘法的教學反思02-01
小數的乘法教學反思01-20
小數乘法教學反思04-15
小數乘法的教學反思07-01
《小數乘法》的教學反思06-13
小數乘法教學反思01-08
小數乘法教學反思11-25
小數的乘法教學反思11-24
小數乘法的教學反思0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