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級生物教學反思熱門
身為一位到崗不久的教師,教學是重要的任務之一,通過教學反思可以很好地改正講課缺點,那么教學反思應該怎么寫才合適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七年級生物教學反思熱門,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七年級生物教學反思熱門1
根據《生物課程標準解讀》中的要求,“生物圈中的綠色植物”是十大主題之一,本主題的重點在于讓學生通過學習植物的光合作用、呼吸作用等生理功能,理解植物在生物圈中的重要作用。對于呼吸作用的知識體系,新教材改變了以往的以“植物的呼吸作用”為標題,以“呼吸作用的原料”、“呼吸作用的產物”、“呼吸作用的概念”、“呼吸作用與光合作用的關系”、“呼吸作用在生產中的應用”為線索的“學科中心”的課程設計思路,而是以“綠色植物對有機物的利用”為標題,以“有機物用來構建植物體”、“有機物為植物體的生命活動提供能量”和“呼吸作用是生物的共同特征”為線索,突出了“生物圈中的綠色植物”這一主題,另一個更為重要的線索是引導學生學會推理、歸納的科學思維方法。教師在教學中要緊緊抓住這兩條線索,以綠色植物對有機物的`利用的科學知識為“材料”,以推理、歸納的科學思維方法為“針線”,縫制一件精美的“衣服”——課堂教學。
教師在教學中依據《標準》,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靈活運用好教材的內容,比如,調整教學的內容,改良實驗等,盡管教學內容沒有探究性的實驗,但同樣要充分發揚學生自主學習的精神,創造機會讓學生動手,促使學生討論和思考,因為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變被動為主動,這才是課程改革的根本目的之一。
七年級生物教學反思熱門2
本節是人教20xx課標版版七年級下冊第四單元第六章《人體生命活動的調節》的第三節《神經調節的基本方式》。這一節在本章中占據了重要地位,起著承上啟下的功能。但是這一節的內容如反射的概念、反射弧完成的過程等內容都比較抽象并很難理解,如處理不好則枯燥無味,學生既沒有學習興趣也不易做到真正的理解和掌握。教師的教學目的在于如何將抽象的內容通過學生的親身體驗,使得其對于科學的概念變得易學易懂。針對教材中涉及的內容較多,知識相對較系統的背景,本節課是以“生物聯系生活”、“生活應用理論”、 “理論實踐生活”為設計主線,注重知識線與方法線同時進行,為學生創造動腦分析、交流表達的機會,充分體現“學生是學習主人”的教學理念。知識與方法并重的同時,培養學生人文素養,使其建立健康的生活態度,關注社會熱點,也是教學設計的關鍵內容。
在本課學習之前,學生已掌握人體幾大系統的生理結構特征、人體感覺器官及神經系統組成,并且已具有活動調節的生活現象和經驗;但就我校學生情況看來,不能有效的將實踐中獲得經驗與知識概念識記、系統性處理后再應用,需要教師進行從旁引導。學生比較活躍,興趣易激發但缺乏協作與耐性。
按照課程標準結合學生情況本節課的學習目標為:
1、概述人體神經調節的基本方式、描述反射弧的結構。
2、通過生活的'自己的表現分辨反射包括簡單的反射和復雜的反射。
3、通過實驗、探究、游戲等活動,學會學習的方法,提高自己與他人合作交往的能力以及科學探究的能力等。
學生學習和理解的重點難點為:
1、概述人體神經調節的基本方式。
2、描述反射弧的結構。
3、舉例說出反射包括簡單的反射和復雜的反射。
綜合以上,為了更好完成學習目標,我設計本節課以“五步三查”教學模式進行教學,對于基礎知識的學習和了解通過導學案,給予了學生自主學習的空間;在突破重難點時,除了教材提供的情景,我還設計了兩組小游戲
1、轉向競技:每小組一名選手參賽完成4次正口令和4次反口令轉向比賽,全班對反應速度快、動作標準的同學給予掌聲。
2、舉手競技:全班學生和教師圍圈站立,雙手自然下垂。參與轉向競技的學生分別下達正口令、反口令、手指數量示意(一根代表舉左手、二根代表舉右手)和反向示意。通過游戲學生充分體會到耳、眼覺對刺激的感受、中樞神經對信息的處理和下達指令信號,肢體對指令信號的做出的效應。在以此的感性認識的基礎上,為了讓學生理性的認識“反射弧”這一內容,我設計了拓展實驗:測定反應速度實驗。組內完成每名學生的有、無干擾條件下對照左右手反應速度的測定,實驗4次記錄數據,取平均值。這一實驗過程充分的體出現小組探究合作意識,并以設置對照實驗的方式體會和實施嚴謹的科學實驗探究過程,提升了收集、整理、分析數據的能力。
本節課,以“五步三查”自主互助教學模式完成,通過導學案、通過小游戲和實驗極大的激發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還搭建了學生合作探究和展示的平臺,學生的主體地位得以體現,教師的主導地位得以發揮,提升了學生實驗操作能力。如能適當使用多媒體設備拓展學習資源和空間相應的效果會更加的好。
七年級生物教學反思熱門3
在課程改革的實踐中,我從不知所云到有所了解,從初步嘗試到學習研究,這其中有著許多的感想,許多的收獲,也有許多的困惑。課程改革的核心是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一堂好的生物課究竟是什么樣子?學生喜愛的生物課究竟是什么樣子?我認為,應該是摒棄了接受學習、死記硬背、機械訓練的課,是學生在教師指導下主動地、富有個性的學習。
在只接受了理論學習而沒有實踐經驗的情況下,我開始了在教學中充分運用新的教學理念去嘗試指導課堂實踐的活動。雖然我也竭力想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卻還是陷在傳統的“打乒乓”式的教學模式中,圍繞課本的主要內容我不斷地打(提)出問題給學生,學生又不停地打回來(回答)。當時我感覺課堂氣氛很活躍,看起來也是采用了啟發式,學生圍繞著我設計的若干問題基本上都回答出了我預想的答案。但上完課后,我不禁感到疑惑,這樣是否可以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這樣的教學是否是課程改革所倡導的呢?
隨著新的課改理論的不斷學習和深入,我的思想和觀念也隨之在發生著翻天覆地地變化。備課的過程中,我改變了以往那種對教學重、難點的`每個環節加以細致、具體安排的作法,沒有事先設計好師生對話、設計好學生應怎樣答,而是放手給學生,在尊重課程標準的前提下對教材進行了處理。我沒有用細節設計來實現教學目標,而是圍繞教學目標理清了思路框架。可以說,我是帶著和學生同樣的興奮和期待走進課堂。
在課堂中,學生始終處于學習興趣所激發的學習熱情之中,或探究、或討論、或展示,全新的學習方式營造了生動活潑的課堂氛圍,置身其中,看不到失敗者,看不到被遺棄的角落,幾乎每個學生都能得到不同程度地發展,學生實質上是在與老師合作創造并發展著課程,從而賦予了課程全新的含義。
七年級生物教學反思熱門4
新教材的課程理念是“面向全體學生、提高生物科學素養、倡導探究性學習”,擺脫“以學科為中心”和“以知識為中心”的課程觀念的束縛,突破傳統的學科體系,構建突出人與生物圈的知識體系;安排了系列化、多樣化的科學探究活動;注重科學方法教育和人文教育,促進學習方式的轉變,培養學生能力。因此,在一年的教學實踐中,我在制定每節課的教學目標和設計教學方法時,力爭摒棄舊有的一些傳統教學模式,盡量多地考慮新課程理念的體現和貫徹,特別注重能力、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方面的培養。下面就我在上的區級研究課談幾點體會。
一、導入
有效且富有啟發性的導入,不但可以激發起學生強烈的求知欲望和濃厚興趣,而且還能活躍學生的思維。本節課我采用的導入方法是通過復習舊知識導入新知識,首先復習上一節學習的血液成分,由此提出啟發性的問題:血液在人體內是怎樣運輸的?然后讓學生通過錄像進行學習。血液錄像的選擇是從整體到局部,先是血液從人體的心臟流出到全身,之后是血液在較粗大的血管內流動,然后血管逐漸變細,最后是血液在毛細血管內流動,且能夠清楚地看到紅細胞的流動。當學生看到血液在粗大的血管內奔流不息地流動后,個個都非常興奮,這時再提出啟發性的問題:通過錄像我們可以看到血液在人體內是沿著一個什么樣的管道在流動呢?由此引出課題。這個導入是針對學生的年齡特點和心理特征精心設計的,因此一開始就緊緊地抓住了學生的注意力,使他們全神貫注、精神振奮并能主動地接受新知識,從而達到了良好的效果。
七年級生物教學反思11
本節課學習人的生命活動的另一調節方式:激素調節。圍繞常見的激素病開展學生自主學習,分組討論,探究式學習,讓學生做“醫生”,分析激素失衡引起的各種疾病。這是我們本章、本節最大的亮點,該次討論非常順暢、透徹和熱烈,通過探討這些病例引起同學們極大的學習興趣。
本節的內容對于學生來說,感覺到比較陌生。當你突然遇到危險情況時,比如突然發現眼前有條蛇,你會有什么反應?(同時通過大屏幕展示一條蛇的圖片)創造情景,引入新課。然后,在復習舊知識,內分泌腺進而引伸到內分泌腺,內分泌腺分泌腺激素。最后設問題:內分泌腺構成人體的哪個系統?本節課的'亮點一:導學稿的設計是我們本節課的最大亮點,較好的突破了重難點,在導學稿的指引下展開本節課的探究學習。亮點二:教師對教材的巧妙處理顯得尤其重要。(本節內容比較多,但只安排了一個課時)。
在教學中,我們通過巨人癥,侏儒癥,大脖子病,糖尿病等常見疾病,引入話題,以分析疾病為貫穿課堂的線索,學習了人體的內分泌與外分泌腺的主要區別,三種激素(生長激素、甲狀腺激素、胰島素)的調節作用。
亮點三: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讓學生扮演“醫生”的角色對幾種激素調節失常引起的疾病進行診斷、分析、治療。我們在課堂上讓學生鑒別巨人癥、侏儒癥、大脖子病、糖尿病并分析其發病原因,相關激素的產生部位,指出其治療辦法。這些問題都是要求學生自己在課前通過查找資料來獲得解答的。這個過程是一個探究式的學習過程,很好地培養了學生的自學能力。另外,這種新穎的方式一方面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學生能夠輕松、牢固地掌握激素調節的知識點,另一方面讓學生學習到了一些醫學的知識,包括疾病的機理和治療方法、感受了做“醫生”的樂趣,使學生認識到醫學與生物聯系緊密,生物是一門非常有意義的基礎學科。我們發現這種聯系實際生活場景的教學方式很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記憶深刻。學生很樂意聽到老師講一些生活中的故事,我想在以后的講學中應注意多給學生講一些生活實例,教育學生在生活中注意觀察,從生活中學習生物知識,并應用到生活中去。同時也讓同學們在學習過程中體驗到成功的喜悅。
我們在本節課也注重了對學生的情感教育。通過該堂課的學習,我們對疾病的產生根源有了更加深刻的認識,了解到病人的痛苦和無助,體會到他們的不幸,可以激發學生們的愛心,激勵他們努力學習科學文化知識,探索治療疾病的辦法,以解除病人的痛苦,使人們的生活更加美好。同時,這堂課也使得學生們認識到健康的重要性,提高他們保護身體,鍛煉身體的意識。
在最初上課時,內容處理得不夠好,老是感覺到時間不夠,知識點未能完成,經過我們科組老師的共同努力,最終在導學稿上取得了突破。課堂時間安排得到了很好的改善,取得較好的教學效果。
【七年級生物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七年級生物教學反思07-10
生物七年級教學反思10-03
七年級的生物教學反思02-20
七年級生物教學反思07-10
七年級生物教學反思02-07
《生物圈》七年級生物教學反思12-03
《生物圈》七年級生物教學反思12-10
《生物圈》七年級生物教學反思12-10
七年級《生物圈》生物教學反思12-10
生物教學反思1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