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學廣角《找次品》教學反思
作為一位優秀的老師,教學是我們的工作之一,通過教學反思能很快的發現自己的講課缺點,那么什么樣的教學反思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數學廣角《找次品》教學反思,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找次品”是人教版數學五年級下冊第七單元數學廣角的內容。這節課中要找的次品是外觀與合格品完全相同,只是質量有所差異,且事先已經知道次品比合格品輕(或重),另外在所有待測物品中只有唯一的一個次品。
在教學內容上安排了兩個例題:例1通過利用天平找出5件物品中的1件次品,讓學生初步認識“找次品”這類問題基本的解決手段和方法。例2的待測物品數量為9個,在實驗上具有承前啟后的作用。便于學生與例1的結果進行對比,從而總結出解決該問題的一般思路。
在授此課時,通過身邊生活實例,為學生創設問題情景,讓數學問題生活化,一上課就吸引住學生的注意力,調動他們的探究興趣,為后面的教學做好鋪墊,使學生進入最佳的學習狀態。設計這一環節,聯系生活實際,可以激起孩子們學習的興趣,讓學生充分感受到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系。能使學生肯動腦、想參與、樂學習。
按照例題,本課例1是從5瓶鈣片中找到次品,而我卻讓同學們先從3瓶口香糖中找出次品,這樣就降低了教學起點,學生很容易的從3個中找到次品。那么在后面的5瓶、9個中找次品就容易多了。不會產生挫敗感,增加成功的體驗,使本課更容易進行。
本課我讓同學們從3個中找出次品這比較簡單,然后加深到從5個、9個中找次品,并且在9個中找次品的過程中滲入優化思想,讓孩子們尋找優化策略,接下來讓學生再用27進行驗證,加深了學生的體驗。整個教學過程注重讓學生經歷了探索知識的過程,使他們知道這些知識是如何被發現的,結論是如何獲得的。在此過程中知識層層推進,步步加深,讓孩子的推理能力慢慢地達到一定的高度,思維也不至于感到困難。
在教學過程中,我充分的運用了研究性學習的教學方法,不把現成的答案或結論告訴給學生,而是試圖創設出問題情境,引發學生認知上的矛盾、沖突,激起學生探求知識經驗和事理的欲望,繼而調用已有的知識經驗和生活積累,提出解決問題的猜想和策略,并通過觀察、實驗、操作、討論、思索等多種活動進行研究檢驗。在研究性數學學習中,知識不再是被學生消極接受的,而是學生自身積極地、主動地去探求獲取的。學生在教育教學中是發現者、研究者,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
【數學廣角《找次品》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數學廣角—找次品》教學反思04-12
《數學廣角—找次品》教學反思04-12
數學廣角《找次品》的教學反思06-23
廣角找次品教學設計05-23
數學廣角《找次品》評課稿04-15
《找次品》優秀教學反思 找次品教學設計及反思人教版05-15
《找次品》教學反思09-11
找次品的教學反思07-04
《找次品》教學反思09-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