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級心理健康教育教學計劃(通用6篇)
心理健康的理想狀態是保持性格完美、智力正常、認知正確、情感適當、意志合理、態度積極、行為恰當、適應良好的狀態。今天小編就為大家提供了四年級心理健康教育教學計劃,希望能給您帶來幫助。
四年級心理健康教育教學計劃 1
21世紀的教育要求我們培養可持續發展的人才,這種人才必須具備優良的心理品質和完善的人格。自信是一個人成才素質中的重要因素,是人格的核心部分。在提倡“以人為本”的今天,作為人類靈魂的工程師——教師如何去關愛學生,讓自信扎根于學生的心靈,尤其顯得十分的重要。
一、 心理健康教育的'總目標要求我們做到:
1、通過心理健康教育,引導學生認識自己,提高對學習環境和社會環境的適應能力。
2、 通過心理健康教育,培養學生樂觀自信,友善合群,負責守信,開拓創新,追求卓越,不畏艱難的健全人格。
3、 通過心理健康教育,使學生善于控制調節自己,排除心理困擾和行為偏差,樹立人生理想,并具備個人發展能力。
二、根據以上的總目標,本學年制訂如下的心理健康教育的分目標:
1、提高小學生對校園生活的適應能力,培養他們開朗、合群、樂學、自助的獨立人格。
2、培養學生善于與老師,同學交往的能力,不斷正確認識自我,悅納自我,增強自我調控、承受挫折、適應環境的能力。培養學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個性心理品質。
3、幫助學生克服孤獨、依賴、由學習和環境的不適所帶來的困惑和交往障礙。對這部分學生給予科學有效的心理咨詢和輔導,使他們盡快擺脫障礙,調節自我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增強發展自我的能力。
三、 實施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徑:
1、全面滲透在學校教育的全過程中,在學科教學各項教育活動、班級工作中,都應該注重對學生心理健康的教育。
2、開設心理健康教育課,同時舉辦心理健康教育的專題講座,幫助學生掌握一般的心理保健知識和方法,培養良好的心理素質。
3、開展心理咨詢和心理輔導,通過學校的各種途徑(“開心話吧”定時開放),對個別存在心理問題或出現心理障礙的學生即使進行認真、耐心、科學的心理輔導,幫助學生解除心理障礙,并建立好心理檔案。
4、繼續利用“家長學!焙汀凹倚B仿吠ā边@兩個平臺建立學校和家庭心理健康教育的溝通渠道,優化家庭教育環境,引導和幫助學生家長樹立正確的教育觀,以良好的行為、正確的方式去影響和教育子女。
四、 對心理輔導教師素質與能力的要求:
1、要有開朗、熱情、善解人意富有愛心的健康人格。
2、要掌握輔導心理學的專業理論和操作技能,如關注、傾聽的溝通技術,同感、尊重、真誠等反應技術,情緒調節、行為矯正等。
3、要以學生為主體,改變“老師說,學生聽”的知識傳授式的課堂模式,要與學生一同參與輔導活動,建立和諧的氣氛,給予贊許、同感、親切、鼓勵的態度。讓他們真實的感受、想法表達出來,進而給予點撥、啟發和引導。
4、 尊重學生的個人意愿和隱私,謹慎從事、量力而行。
四年級心理健康教育教學計劃 2
一、學情分析
開設生命與健康常識課,無論對學生還是教師,這都算是一個嶄新的事物,學生對本課程有較大興趣,且教材內容都是和生活、和學生的身體健康、心理健康密切相關的知識,對學生各方面的發展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二、教材簡析
本冊教材分主題編排。全冊共分10個主題。分別是科學飲食每一天;選擇安全食物;腸胃,你好嗎;我們去爬山;你打預防針了嗎;居室衛生有講究;遠離燒燙傷;我是小小包扎員;植物朋友告訴你;魔法兔子的網絡日志。以傳授健康知識,提高學生自我保健能力,培養學生良好的衛生行為習慣為主,讓學生懂得尊重生命,珍視健康,懂得遠離危險,防范傷害。
三、教學重點難點分析
(一)通過學習讓學生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做到科學飲食。
(二)通過學習讓學生了解哪些食物可以吃 ,哪些不能吃。
。ㄈ┩ㄟ^學習讓學生了解自己的消化器官 ,培養良好的護胃習慣。
。ㄋ模┩ㄟ^學習讓學生了解爬山的技巧 ,并學會處理傷口。
。ㄎ澹┩ㄟ^學習讓學生了解打預防針的重要性 。
。┩ㄟ^學習讓學生了解居室有哪些污染,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
。ㄆ撸┩ㄟ^學習讓學生遠離燙傷并學會緊急處理傷口。
。ò耍┩ㄟ^學習讓學生學會如何包扎和處理傷口。
(九)通過學習讓學生們了解哪些植物會對我們造成傷害。
。ㄊ┩ㄟ^學習帶學生走進神奇的網絡世界,正確引導學生如何利用網絡增進知識。
四、教學措施
1、教學中運用多種教學手段,因材施教,如錄像、投影、掛圖、模型表演等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指導學生進行實際操作訓練,鞏固教學效果,促進能力的'培養。
2、通過各種形式進行健康知識、衛生常識的宣傳,為學生創造一個優美健康的生活環境。利用各種檢查、競賽促使學生行為習慣的形成。
3、聯系實際結合課本內容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促進同學們提高社會適應能力,突發事件的應變能力。
4、利用家長學校、個別談心、父母問卷、家訪等形式,了解學生在家中的生活學習情況,家庭與學校共同培養學生的健康行為。
四年級心理健康教育教學計劃 3
一、指導思想
培養孩子們強壯的體格、健康的心理、頑強的毅力、艱苦奮斗和團結合作的精神,是小學現階段的心理健康教育迫切需要解決的新課題、新任務。對于四年級學生而言,有個健康的體質和心理是保證學生們生活、學習的基礎,因此進行相應的心理健康知識教育,使學生養成良好的習慣。
二、工作措施
1、充分發揮課堂教育主渠道的作用,讓學生們學有所得。課堂是孩子們獲得知識的.主渠道,教師必須充分發揮其主渠道功能,認真備課、上課,讓學生們在課堂上真正學有所得,提高健康意識,關注自己的心理健康。
2、讓課堂豐富多彩,充分調動學生學習興趣,提高心理健康教育課的效果。教師應采用靈活多變的教學方法,如:運用激勵、獎勵機制、采取問答競賽、小組分工合作、自評與他評等教學手段,使課堂生動活潑起來,充分調動學生學習興趣,切實提高心理健康課的教育效果。
3、教會學會比較、分析,讓孩子們真正關注自己的心理健康,從而有個積極向上的健康心態,為學習、生活提供保障。
四年級心理健康教育教學計劃 4
一、教學背景與目標
1. 教學背景:根據《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決定》和教育部《關于加強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見》,結合當前學生心理發展的實際情況,開展四年級心理健康教育。
2. 教學目標:
幫助學生獲取心理健康的初步知識,培養學生具有良好心理素質。
促進學生人格的健全發展,提高學生社會適應能力。
幫助學生學會正確對待自己、接納自己,提高自我保護意識。
引導學生認清自己的潛力與特長,追求高質量、高效率的生活。
二、教學內容與安排
1. 教學內容:
堅強意志與耐受挫折的教育:培養堅持不懈、堅忍不拔的'意志品質,引導學生正確應對挫折與困難。
自我意識、人際交往教育:學會正確認識自己,悅納自己,掌握一定的人際交往技巧,提高社會適應能力。
人格養成教育:引導學生樹立發展健全人格的愿望與動機,促進學生人格健康發展。
2. 教學安排:
每周安排一次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每次課程時間為40分鐘。
結合不同教學內容,采用多樣化的教學方法,如情境體驗、角色扮演、小組討論等。
注重理論與實踐相結合,讓學生在活動中體驗、感悟、成長。
三、教學重點與難點
1. 教學重點:
培養學生寬容待人的良好品質,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
提高學生道德修養水平,增強學生體諒、理解他人情感的能力。
2. 教學難點:
引導學生能夠感覺、理解、想象他人在一種特定情境中的思想情感。
幫助學生正確評價自己,找準自己的優缺點,鼓勵學生改正缺點,彌補個人的不足。
四、教學方法與手段
1. 教學方法:
專題教育:針對某一主題進行深入探討,引導學生全面認識和理解相關心理知識。
情境體驗:創設與教學內容相關的情境,讓學生在體驗中感受、感悟、成長。
小組討論:組織學生進行小組討論,促進學生之間的交流與合作,共同解決問題。
2. 教學手段:
多媒體教學:利用圖片、課件等多媒體教學資源,豐富教學內容,提高教學效果。
實踐活動:組織學生進行實踐活動,如角色扮演、游戲等,讓學生在活動中體驗、感悟、成長。
五、教學評估與反饋
1. 教學評估:
定期對學生的學習情況進行評估,了解學生對心理健康知識的掌握情況和心理素質的發展狀況。
通過問卷調查、觀察記錄等方式收集學生的反饋意見,了解學生對教學的滿意度和建議。
2. 教學反饋:
根據學生的反饋意見和評估結果,及時調整教學計劃和教學方法,提高教學效果。
對表現優秀的學生進行表彰和獎勵,鼓勵他們在心理健康方面取得更好的成績。
四年級心理健康教育教學計劃 5
一、指導思想
根據《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決定》和教育部《關于加強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見》的指導,結合小學四年級學生的心理特點和心理發展規律,本教學計劃旨在通過各種形式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動,幫助學生建立健康的心理素質,促進學生人格的健全發展。
二、教學目標
1. 培養學生具有良好的文明習慣、學習習慣、生活習慣、勞動習慣和衛生習慣。
2. 培養學生堅忍不拔的意志品質,自立自強的生存、生活能力。
3. 增強學生的愛國意識和社會責任感,學會做人、求知、創新。
4. 幫助學生學會正確對待自己、接納自己,化解沖突情緒,保持個人心理的內部和諧。
5. 引導學生樹立心理健康意識,掌握一般的心理保健知識,培養良好的心理素質。
三、教學內容
1. 堅強意志與耐受挫折的教育
培養堅持不懈、堅忍不拔的意志品質。
培養學生形成處事果斷的良好習慣。
培養學生良好的自我控制力。
引導學生正確應對挫折與困難。
2. 自我意識、人際交往教育
學會正確認識自己,悅納自己,尊重自己、相信自己。
學會正常人際交往,與同學、老師、家長保持良好關系。
正確認識性別差異,接受發育過程中的身體變化,正確認同性別角色,與異性同學保持正確的交往心態。
3. 人格養成教育
引導學生樹立發展健全人格的愿望與動機。
幫助學生了解自身潛能與特長,確立有價值的生活目標。
培養學生樂觀、向上的心理品質,促進學生人格的健康發展。
四、教學方法與手段
1. 專題教育:通過專題講座、主題班會等形式,向學生傳授心理健康知識。
2. 情境教學:利用圖片、課件等多媒體手段,創設具體情境,引導學生體驗、感悟。
3. 活動體驗:組織學生進行解繩結、真心話大冒險等活動,讓學生在活動中體驗寬容、理解等心理品質的'重要性。
4. 小組討論:通過小組討論的形式,讓學生分享自己的感受、經驗,相互學習、相互幫助。
五、教學安排
本教學計劃將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和課程進度,合理安排教學內容和時間,確保教學計劃的順利實施。同時,將結合學校實際,組織開展心理健康周、心理健康月等活動,營造濃厚的心理健康教育氛圍。
六、教學評價
通過課堂觀察、學生反饋、作業評價等多種方式,對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況進行評價和反饋,及時調整教學計劃和教學方法,確保教學效果的達成。同時,將建立學生心理健康檔案,記錄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況和發展變化,為后續的心理健康教育提供參考依據。
四年級心理健康教育教學計劃 6
一、指導思想
根據《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決定》和教育部《關于加強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見》,結合小學教育的特點和學生心理發展的規律,本教學計劃旨在通過各種途徑繼續認真開展小型多樣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動和指導,幫助學生獲取心理健康的初步知識,促進學生人格的健全發展。
二、教學目標
1. 總目標:
培養和造就學生具有良好的文明習慣、學習習慣、生活習慣、勞動習慣和衛生習慣。
培養學生具有堅忍不拔的意志品質,自立自強的生存、生活能力。
增強學生的愛國意識和社會責任感,使其成為會做人、會求知、會創新的高素質人才。
2. 具體目標:
幫助學生樹立“守信”與“守時”的觀念,消除嫉妒心,言行一致,表里如一,充滿信心。
引導學生正確理解友誼,學會男女同學間的正常交往,增強集體榮譽感,提高社會適應能力。
使學生學會如何面對困難和挫折,培養堅忍不拔的毅力,提高自我保護意識。
幫助學生學會正確對待自己、接納自己,化解沖突情緒,保持個人心理的內部和諧。
引導學生認清自己的`潛力與特長,確立有價值的生活目標,追求高質量、高效率的生活。
三、教學內容
1. 堅強意志與耐受挫折的教育:
培養堅持不懈、堅忍不拔的意志品質。
引導學生正確應對挫折與困難。
2. 自我意識、人際交往教育:
學會正確認識自己,悅納自己,尊重自己、相信自己。
學會正常人際交往,與同學、老師、家長保持良好關系。
3. 人格養成教育:
引導學生樹立發展健全人格的愿望與動機。
四、教學方法與手段
1. 教學方法:
采用專題教育,通過講故事、表演、設置問題情景、小組交流等方法,引導學生進行情境體驗。
充分利用圖片、課件等教學輔助材料,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課程內容。
2. 教學手段:
組織各種心理健康教育活動,如解繩結、真心話大冒險等,讓學生在活動中體驗、學習、成長。
五、教學計劃實施
本教學計劃將貫穿整個學年,每周安排至少一節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同時結合學校實際情況,組織相關的心理健康活動,確保教學計劃的順利實施。
【四年級心理健康教育教學計劃】相關文章:
心理健康教育教學計劃06-02
心理健康教育教學計劃03-04
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學計劃03-19
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教學計劃03-01
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學計劃04-03
初中心理健康教育教學計劃08-29
高中心理健康教育教學計劃03-04
心理健康教育教學計劃15篇03-30
高中心理健康教育教學計劃03-08
2023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教學計劃0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