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上冊數學中位數教學計劃
教學目標:
1、引導學生理解中位數在統計學上的意義,會求給定的一組數據的中位數。
2、引導學生初步了解“中位數”與“平均數”的聯系與區別,體會中位數的特點及使用范圍,會根據數據的具體情況合理選擇統計量。
3、引導學生感受到數學與生活的聯系,能運用所學的知識合理靈活地分析和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教學重點:理解中位數的意義,掌握求中位數的方法。
教學難點:理解中位數的意義,能根據數據的特點及所要分析的問題選擇合適的統計量。
教學過程:
一、 情境設疑 引出問題
1. 談話引入。
師:一位剛畢業的大學生去人才市場找工作,同學們,應聘工作你最關心的是什么?(工資,工作環境待遇問題)
師:很實際的問題。
他看到這樣兩則招聘啟事。
引出兩則招聘啟事。(課件出示)
本公司現有職員7名,平均每人月工資2200元,欲招一名職員,有意者請加盟。
甲公司
2012年9月
本公司現有職員7名,平均每人月工資2000元,欲招一名職員,有意者請加盟。
乙公司
2012年9月
師:假如你是剛畢業的大學生,會去哪家公司應聘?為什么?
生:甲公司。(如選乙公司,有不同意見嗎?)
師:說說選甲公司的理由。
生:甲公司的平均工資比乙公司的高!
師:選甲公司的,舉手。
2.激發認識沖突:課件出示每位職工具體工資情況統計表。(課件出示)
觀察辨析:
師:仔細觀察這兩份工資報表,說說你的發現。
生:甲公司的經理掙的太多了,掙了6300元。
師:這里的6300是個特殊數據,它嚴重偏大。
在一組數據中嚴重偏大或嚴重偏小的數我們把它稱之為極端數據。(板書:極端數據)。
師:這個數據可真特殊,它一出現可不得了!會怎么樣?
生:把工資的平均水平抬高。分析的非常透徹!
師:請同學們觀察兩家公司的報表。如果可以重新選擇,你想選哪家公司?
生:乙公司。
師:選乙公司的同學舉手。噢,都選乙公司了。說說為什么?
生:乙公司員工的工資沒有出現特別極端的數據,基本都在1900元左右。員工平均工資比較接近。
師:雖然甲公司的平均工資比乙公司高,可是甲公司職工工資中出現了極端數據,會怎么樣?
生:把工資的平均水平抬高了。
師:再使用平均數代表這組數據的一般水平合不合適?
生:不合適。
二、探究新知:
(一).感受引入中位數的必要性:通過直觀的統計圖讓學生感悟到平均工資2200元用來表示他們工資的一般水平不合適。
師:那你覺得用哪個數來表示甲公司工資的一般水平比較好呢?(結合圖表中數據比一比,找一找)為什么?
生:我選1500。
師:說說你的想法。
生:1500不大也不小。
生:1500在最中間。最能代表一般水平。(可板書)你的想法和老師的`不謀而合,老師和你握握手。
師:的確在一組數據中出現極端數據的時候,可以選最中間的數代表這組數據的一般水平。
(板書:最中間的數)
師:我們把它起名叫中位數。(板書:中位數)
(二)初步體驗學習中位數
1.初步理解中位數:在一組數據中,你認為哪個數會是中位數?(處于中間位置的數)
2.找中位數:①單數個數據的中位數:找乙公司工資的中位數(無排序數據)怎樣能快速地找到?(排序 大-小或 小-大)
②偶數個數據的中位數:現在乙公司新招了一位員工G,工資1500元,你能找到中位數嗎?你是怎么想的?
3.小結:現在你能完整說說怎么找中位數嗎?(邊說邊板書)
(二)進一步理解學習中位數的意義(體驗平均數與中位數的特點)(課件出示)
1.不受偏大數據的影響:經理工資上調為4000元,想想現在什么變了什么沒變?如果是5000、6000甚至是比6000還大的數呢?(通過課件演示)
2.不受偏小數據的影響:如果員工G工資被下調為1000元呢?會怎樣?如果比1000還小的數呢?
3.體會中位數的優點:現在說說你對平均數和中位數有什么新的認識和感受?師生小結中位數的優點。(板書)
(三)加強對比,靈活選擇合理的統計量
1.甲圖:為什么用中位數表示一般水平比較合適?
2.如果是這樣的呢?(出示乙圖)用哪個數比較合適?
小結:是的,平均數和中位數都是用來表示一組數據一般水平的統計量,當數據比較均勻的時候,既可以用平均數也可以用中位數來表示,當數據中出現偏大或偏小數據的時候,用中位數表示比平均數更加合適。
【初二上冊數學中位數教學計劃】相關文章:
初二數學上冊教學計劃05-01
初二數學上冊教學計劃03-27
初二數學上冊教學計劃03-22
初二數學上冊教學計劃01-26
小學數學《中位數》教案10-12
小學數學《中位數》教案11-29
數學“中位數與眾數”教案09-09
初二上冊數學教學計劃03-27
初二數學上冊教學計劃范文03-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