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的四年級音樂教學計劃4篇
四年級音樂教學計劃 篇1
三、采取的方法和措施
1、為了使學生能輕松、愉快地上音樂課,多用鼓勵的方式使學生表現出良好的品質。努力做到用好的設計抓住學生的注意力。對于破壞課堂秩序的行為也進行了善意的批評與糾正。
2、更好地培養學生對音樂的興趣。
3、給他們的環境較為寬松。
4、我經常利用休息時間去自費收集各種音樂文化資料,以便讓學生能多聽、多看、多接觸優秀的作品,從而增長見識,并獲得更多美的感悟。
四年級音樂教學計劃 篇2
一、學情分析
四年級學生已具備基本的視譜能力,并有一定的運用能力。本學期可通過多種方式培養學生的音樂創新能力。四年級的學生經過我這么久和他們的接觸,我感覺到他們有自己的思想,而且對歌曲的喜好很明顯,大多喜歡流行歌曲,對課本上歌曲不感興趣,甚至是說很難聽。我想適當的采取“貫通”的方法來調節這樣鮮明的對比。
二、教學目的及任務
教學目標
1、通過歌唱,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集體主義教育,教育學生講文明、講禮貌,爭做文明少年。
2、對學生進行美的教育,陶冶情操,使學生的身心健康成長。
3、讓學生多唱歌、唱好歌,進一步掌握正確的歌唱方法,并培養學生的自我表現能力。
4、保持學生對音樂的興趣,使學生樂于參與音樂活動。
5、培養音樂感受于鑒賞能力。
6、培養表現音樂的能力。
7、培養藝術想象和創造力。
8、在感受音樂的過程中,培養樂觀的態度和友愛的精神。
基本任務:
1、對自然界和生活中的各種音響感到好奇和有趣,能夠用自己的聲音或樂器進行模仿。能隨著熟悉的歌曲或樂曲哼唱,或在體態上作出反應。
2、能聽辨不同類型的女聲和男聲。知道常見的中國民族樂器和西洋樂器,并能聽辨其音色。
3、在感知音樂節奏和旋律的過程中,能夠初步辨別節拍的不同,能夠聽辯旋律的高低、快慢。
4、聽辨不同情緒的音樂,能用語言作簡單描述。
5、聆聽少兒歌曲、頌歌、抒情歌曲、敘事歌曲、藝術歌曲、通俗歌曲等各種體裁和類別的歌曲,能隨著歌聲輕聲哼唱或默唱
6、聆聽不同體裁和類別的器樂曲,能夠通過律動或打擊樂器對所聽音樂作出反應。
7、聆聽中國民族民間音樂,知道一些有代表性的地區和民族的民歌、民間歌舞、民間器樂曲和戲曲、曲藝音樂等,了解其不同的風格。
三、教材重點難點
1、歌唱中旋律的概念。
2、識譜知識的學習。
難點:通過適當的方式在快樂輕松的課堂中進行理論知識學習。不僅可以以真正學到知識。避免學習理論的枯燥乏味性激
發學生興趣,還可以真正學到知識。
四、具體教學措施
孩子們的生活范圍和認知領域進一步擴展,體驗感受與探索創造的活動能力增強。應注意引導學生對音樂的整體感受,豐富教學曲目的體裁、形式,增強樂器演奏及音樂創造活動的分量,以生動活潑的教學
形式和藝術的魅力吸引學生。提升孩子們對音樂的興趣。
1、寓教于樂,采用多種教學形式,使學生樂學,愿學,想學。
2、教師深挖教材潛力,備好課,上好課,讓每節課都有一個閃光點。
3、采取適當的方式讓孩子們既喜歡音樂更喜歡音樂課。改變以往枯燥乏味的理論知識學習,更多的時間交還給孩子們,在他們樂于接受的課堂氣氛中學習!
教學進度表
(略)
四年級音樂教學計劃 篇3
一、學生情況分析:
四年級的學生平時上課時紀律比較好,各個都很認真,整體的音樂基礎還不錯,學生的接受能力不錯 ,對音樂充滿濃厚的興趣,學生在演唱時不喊唱,認識到氣息的作用,演唱時充滿感情。
各班的學生情況大同小異,有一小部分學生樂理知識掌握的不錯,唱歌的狀態,音色也很優美。大約占整體學生的30%―35%前后,中等生的人數占多數,大約是50%―55%,這批學生對音樂的興趣很濃,但又由于自身的條件緣故或其他緣故,所以歌唱技能有待進一步提高,還有一些學生由于底子薄,對于音樂有缺乏興趣,所以情況不是很好。
二、教材分析:
音樂教育是基礎教育的有機組成部分,是實施美育的重要方法。對于陶冶情操,培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提高文化素養與審美能力,增進身心健康,促進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成長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教學重點:演唱歌曲,做題目,完成練習。
教學難點:欣賞中學生聽音樂,表現音樂的能力,學生演唱歌曲的技巧,培養獨立自信的唱歌的能力。
三、教學目標:
一、知識目標:
1、 認識四二拍,四四拍的拍號及其強弱規律。
2、 通過學習本冊教材,學習換氣等一些常用記號。
二、能力目標:
3、 學生通過學習歌曲,學會用正確的口形,呼吸及連音、斷音的演唱辦法演唱,學會簡易的.輪唱,二部合唱,做到聲部間的和諧,均衡,看得懂一些簡單的指揮手勢。
4、 通過學習本冊教材,認識一些樂器,學習演奏辦法。
5、 通過欣賞,了解幾種常見的演奏形式,培養學生對音樂的速度,力度,節奏、節拍、音色、音區的感知能力,培養他們的音樂想象力和聯想能力。
6、 通過樂器的訓練,讓學生學會正確的演奏姿勢與辦法,培養初步的齊奏、合奏及伴奏能力。
三、情意目標:
通過音樂教學,突出其學科的特點,把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精神的培養滲透到音色教育中,啟迪智慧,培養合作意識和樂觀向上的生活態度,使學生成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全面成長的新人。
四、教學措施:
1、認真備課,做好前備、復備工作,為能使學生上好課做好充分的準備工作,備課時注意與新課標結合,并注意備學生。
2、因材施教,對不同的學生要注意采用不同的教學手法,使學生能夠充分發展。
3、設計好每堂課的導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4、課堂形式設計多樣,充滿知識性、趣味性、探索性、挑戰性以及表演性。最大限度的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并使他們最大限度地學到知識,掌握技能。并注意在課堂上采取一定的形式,培養學生的團結協作能力及創新能力。
5、積極和其他學科溝通,積極研究學科整合。響應新課標要求。
6、提優補差的方法:通過課堂教學。
7、教師示范、學生模仿。
8、鼓勵、表揚法:通過鼓勵表揚大體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9、因材施教法:針對不一樣學生采取不一樣的辦法,揚長避短,使學生學有所得,學有所長。
四年級音樂教學計劃 篇4
音樂課程作為基礎教育的組成部分和必修學科,是人文學科的重要領域,是實施美育的重要途徑之一。本學期教材編寫都有了很大的改動,因此音樂課將更加嚴格遵循新課標的基本理念,努力為學生創設各種生動的音樂實踐活動,結合每單元出現的知識與技能,全方位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發展。
一、學生情況分析
本學期,還是原來自己的教學班級,共五個平行班。為此,針對四年級學生由于心理及生理的發展特點及自己的熟悉程度,教學中我要運用各種手段,采取多種方式策略,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讓學生在快樂中學習和掌握所學知識,對于個別學生的表現要個別對待。進一步提高學生在聲樂方面、器樂方面、欣賞視唱、節奏練習、表演等方面學生的素質能力,盡力幫助學生改掉以往上課的壞習慣,使音樂教學更加和諧、高效地完成。
二、教材分析 本冊音樂教材的內容強調了音樂與人、音樂與社會、音樂與民族、音樂與大自然的聯系,把音樂置身于大文化背景之中,以文化主題組織教材。共有八課,分別是《歌唱祖國》、《家鄉美》、《快樂的校園》、《甜夢》、《童心》、《水上的歌》、《祝你快樂》、《龍里格龍》讓學生接觸并了解中國的幾首優秀兒童歌曲如《采一束鮮花》《童心是小鳥》《讓我們蕩起雙槳》都是比較優秀經典的。本冊教材還賦予濃郁的民族地方色彩教學內容,如欣賞《牧歌》《故鄉是北京》歌曲《蕩秋千》《楊柳青》。另外傳統的中國京劇劇種內容在本冊教材也系統的出現于第八課,如歌曲《龍格里龍》《京胡》欣賞片段《干灑熱血寫春秋》《夜深沉》。國外較經典的兒童歌曲也出現于本冊教材,可謂內容豐富多彩。 另外教材的編創與活動,編有大量的實踐要求,讓學生在編創與活動中去體驗音樂的美感,提高他們的音樂感受、表現、創造的能力。四年級時期的學習,在這個階段有一個承上啟下的作用。知識與技能、發聲練習相比以前內容增多,注重了學生能力的培養,如:附點音符、拍號、連線等,均為今后的音樂學習做下伏筆,打下基礎。
第1課《歌唱祖國》表演《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采一束鮮花》,欣賞《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歌唱祖國》,激發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感。第2課《家鄉美》表演《楊柳青》《大雁湖》,欣賞《牧歌》《故鄉是北京》,感受我國各地極富特色的音樂文化,激發學生對家鄉和民族民間音樂的無限熱愛之情。第3課《快樂的校園》表演《哦,十分鐘》《大家來唱》欣賞《乒乓變奏曲》《陀螺》《打字機》,感受音樂表現的課間、課余生活的放松、快樂和有趣。培養學生熱愛生活、熱愛學習的良好情趣和品質。第4課《甜夢》 表演《愉快的夢》《月亮月光光》,欣賞《小夜曲》《夢幻曲》《旋轉木馬》,在音樂中體驗月夜帶給人們夢幻般的美好意境,激發音樂想象力,并學會用輕柔的聲音深情的表現這一特定情景。第5課《童心》表演《蕩秋千》《童心是小鳥》,欣賞《節日舞》《山童》。感受音樂所表現的快樂有趣的童心世界,表達對童年生活的熱愛之情。第6課《水上的歌》表演《小螺號》《讓我們蕩起雙槳》,欣賞《劃龍船》《水上音樂》,感受音樂對《水上的歌》主題的表現,體驗音樂與生活、自然地交融關系。
第7課《祝你快樂》表演《幸福拍手歌》《陽光牽著我的手》,欣賞《生日快樂變奏曲》《祝你快樂》,感受音樂傳遞友情,表達祝福的主題和情緒,在音樂的感染下學會珍視友情,團結友愛。
第8課《龍格里龍》表演《龍格里龍》《陽光牽著我的手》,欣賞《干灑熱血寫春秋》《夜深沉》,感受體驗我國民族藝術中的“國粹”——京劇的音樂風格和韻味,培養對民族民間音樂的興趣。
三、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
1、運用不同的力度、速度、音色表現歌曲的情感
2、培養學生對音樂的學習興趣,積極主動地參與音樂活動。
難點:
1、學生的音樂表現力和即興創造活動
2、樂理常識:附點音符、連線分類等教會學生領會、認識、掌握。發聲練習指導學生掌握聲音的力度變化、氣息控制及運用等。
四、教學目的
1、激發和培養學生對音樂的興趣,開發音樂的感知力,體驗音樂的美感。
2、培養音樂感受與欣賞的能力,逐步養成良好的音樂欣賞習慣。
3、能自信、有表情的演唱,培養藝術想象力和創造力。
4、突出音樂學科特點,培養合作能力和樂觀向上的生活態度。
五、教學內容及要求
1、能夠聽辨旋律的高低、快慢、強弱,體驗并簡要描述音樂情緒的變化。
2、能夠用正確的演唱姿勢和呼吸方法唱歌,有表情的獨唱或參與齊唱、輪唱、合唱,并能對指揮動作作出恰當的反應。
3、能自信、有表情的參與演唱,主動參與綜合性藝術表演活動。
4、能利用教材提供的材料,獨立的或與他人合作完成每單元后的編創活動。
六、教學措施
良好的學習習慣可使學生順利完成學習任務,更好地感受、體驗音樂的美。本學期我將正確處理教與學的關系,針對四年級學生學習特點:
1、采取對比聆聽、反復聆聽的方式,讓學生感知音樂要素的變化所帶來的不同體驗,從而更好地表現音樂。
2、引導學生學會傾聽,在安靜的氛圍中感受樂曲所表達的情感。
3、學習正確的歌唱姿勢和演唱技巧,引導學生用自然的聲音演唱,避免喊唱。
4、合理利用現代教育技術,視聽結合、聲像一體、資源豐富的優點,為教學服務。
七、課時安排
周次 教學內容
1 欣賞《國歌》;學唱《國歌》
2 欣賞《歌唱祖國》;學唱《采一束鮮花》
3 學唱《楊柳青》;學唱《大雁湖》
4 欣賞《故鄉是北京》;欣賞《牧歌》,復習
5 國慶節
6 學唱《哦,十分鐘》;欣賞《乒乓變奏曲》
7 學唱《大家來唱》;欣賞《打字機》
8 學唱《愉快的夢》;聽辨、創作
9 學唱《月亮月光光》;欣賞《小夜曲》
10 期中復習;學唱《蕩秋千》
11 學唱《童心是小鳥》;欣賞《節日舞》
12 演唱《小螺號》;學唱《讓我們蕩起雙槳》
13 復習歌曲;欣賞《水上音樂》《劃龍船》
14 學唱《幸福拍手歌》;欣賞《祝你快樂》
15 學唱《陽光牽著我的手》;欣賞《生日快樂變奏曲》
16 學唱《龍格里龍》;欣賞《夜深沉》
17 欣賞《干灑熱血寫春秋》;復習
【實用的四年級音樂教學計劃4篇】相關文章:
小學四年級下冊音樂教學計劃03-22
音樂教學計劃總結03-12
小學學期的音樂教學計劃03-22
初中音樂的教學計劃范文03-21
小學音樂學期教學計劃05-01
人音版四年級上音樂教學計劃范文03-22
音樂教學計劃(匯編15篇)04-13
小學學期音樂教學計劃03-22
實用的音樂作文8篇05-30
實用的音樂作文6篇03-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