禮嘉中學高一年級地理學科教學計劃-教學工作計劃
第一章人口的變化
一、教學目的
1、分析不同人口增長模式的主要特點及地區分布;
2、舉例說明人口遷移的主要原因;
3、說出環境承載力與人口合理容量的區別。
二、重點、難點分析
1、人口增長模式的時空差異;
2、人口遷移的形式和原因;
3、人口的發展如何與環境的承載力相適應。
三、問題研究:如何看待農民工現象
1、收集、閱讀資料,了解農民工現狀;
2、分析農民工對中國經濟發展的作用和存在的問題;
3、探討解決農民工問題的對策和途徑。
第二章城市與城市化
一、教學目的
1、運用實例,分析城市空間結構,解釋其形成原因;
2、舉例說明地域文化對人口或城市的影響;
3、聯系城市地域結構的有關理論,說明不同規模城市服務功能的差異;
4、運用有關資料,概括城市化的過程和特點,并解釋城市化對地理環境的影響。
二、重點、難點分析
1、城市的形態與地理環境的關系;
2、城市內部的特點及其形成過程;
3、不同規模城市的服務功能的差異;
4、城市化所要經歷的過程及每個過程的特點;
5、城市化對地理環境的影響。
三、問題研究:從市中心到市區,你選擇住在哪里
1、收集、閱讀資料,了解人們選擇不同住房位置的情況;
2、分析人們選擇住房位置的主要因素;
3、提出你選擇住房位置的基本思路,選擇恰當位置的住房。
第三章農業地域的形成和發展
一、教學目的
1、分析農業區位因素,舉例說明主要農業地域類型特點及其形成條件;
2、結合實例說明農業生產活動對地理環境的影響。
二、重點、難點分析
1、影響農業生產的區位因素;
2、農業地域的形成過程;
3、以種植業為主的.農業地域的特點;
4、以畜牧業為主的農業地域的特點。
三、問題研究:家鄉的農業園區是什么樣
1、分析資料,了解生態農業、觀光農業等現代農業理念。收集當地的氣溫、降水、日照等基本數據,了解適宜在當地生長的農作物品種;
2、為家鄉的農業園區選擇適宜的農業種類;
3、根據所給的地圖,描述出農業示范區的藍圖。
第四章工業地域的形成和發展
一、教學目的
1、分析工業區位因素,舉例說明工業地域的形成條件與發展特點。
2、舉例說明工業生產活動中地域聯系的重要性和主要方式。
二、重點、難點分析
1、工業的區位因素;
2、工業地域的形成過程;
3、傳統工業區和新興工業區的形成和發展。
三、問題研究:煤城焦作出路何在
1、收集、閱讀資料,了解焦作市概況;
2、分析焦作市發展面臨的問題和潛在的優勢;
3、探討對策,尋求解決焦作市城市轉型的途徑。
第五章交通運輸布局及其影響
一、教學目的
結合實例,分析交通運輸方式和布局的變化對聚落空間形態和商業網點布局的影響。
二、重點、難點分析
1、不同交通運輸方式的特點。
2、交通布局的影響因素。
三、問題研究:北京的自行車是多了還是少了
1、收集、閱讀資料,了解北京及其他城市的自行車現狀;
2、分析北京市交通擁堵是否與自行車有關;
3、發表意見,探究北京自行車的發展方向。
第六章人類與地理環境的協調發展
一、教學目的
1、了解人地關系思想的歷史演變;
2、根據有關資料,歸納人類所面臨的主要環境問題;
3、聯系“21世紀議程”,概述可持續發展的基本內涵,舉例說明協調人地關系的主要途徑;
4、領悟走可持續發展之路是人類的必然選擇;認識在可持續發展過程中,個人應具備的態度和責任。
二、重點、難點分析
1、人地思想關系的演變;
2、人類面臨的環境問題及其空間分布特點;
3、可持續發展的基本內涵。
三、問題研究:綠色食品知多少
使學生了解綠色食品和綠色消費的概念,引導學生初不建立對環境友好的綠色消費觀念。
【禮嘉中學高一年級地理學科教學計劃-教學工作計劃】相關文章:
高一地理教學計劃05-17
地理教學計劃05-08
關于地理教學計劃05-07
中學數學學科教學計劃(通用13篇)04-26
學科教師教學計劃04-26
小學科學教學計劃05-08
小學科學教學計劃05-09
八年級地理教學計劃05-11
八年級地理教學計劃05-11
地理老師的教學計劃0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