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級下冊語文教學工作計劃(精選3篇)
時間的腳步是無聲的,它在不經意間流逝,我們又將在努力中收獲成長,讓我們對今后的教學工作做個計劃吧。相信寫教學計劃是一個讓許多人都頭痛的事情,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六年級下冊語文教學工作計劃(精選3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六年級下冊語文教學工作計劃1
本學期將迎來小學畢業考試和升學考試,是最關鍵、最重要的一個學期,對學生、老師來說都是一個大的挑戰。學生通過近六年的學習,對語文學科的學習比較感興趣,基礎知識掌握比較扎實,平時能主動地進行課外閱讀,開展一些語文課外實踐活動,但班級中也有個別學生由于低年級時的基礎不扎實,以致于現在的成績很不理想。本學期將教給學生合理的學習與復習方法,希望使他們能取得更大的進步。
一、教材分析
教材繼續按專題組織單元,共設計了六個專題,依次是:深化與傳說,人間天平,科學與發現,情暖人間,中華文化,校園暢想曲。
本冊教材共有課文28篇,其中精讀課文17篇,略讀課文11篇。這六組教材的編排體例與高年段前三冊一致,每組由“導語”“課例”“語文百花園”三部分組成。課例包括4—5篇課文。每篇精讀課文后有思考練習題,略讀課文后也有思考題。部分課文后面安排了“學習鏈接”,全冊安排“安排“學習鏈接”五次,分別在11課《飛天夢圓》、16課《窮人》、21課《青花》、22課《陸羽與<茶經>》、23課《敦煌壁畫》。“語文百花園”依然作為一個獨立的欄目,由“溫故知新”、“口語交際”或“語文大課堂”、“習作”三個欄目組成。其中,“溫故知新”安排了六次,“口語交際”和“語文大課堂”分別安排了四次和兩次,“習作”安排了六次。
二、教學目標
1、通過本冊課文的教學,要使學生了解祖國的優秀文化遺產,增強民族自豪感和振興中華的責任感;了解古代勞動人民的勇于探索和革命前輩獻身革命的崇高品質,了解勞動人民在平凡的崗位上為了人類作出貢獻,受到熱愛黨、熱愛人民的思想教育;還要使學生從一些寫景狀物的文章中學習觀察問題和分析問題的正確思想方法,受到保護生態環境的啟蒙教育。
2、復習鞏固漢語拼音,學會生字80個,能讀準字音,認清字形,理解字義,能辨析學過的形近字,同音字,多音字;會認生字97個,能讀準字音,認清字形。注意積累詞語,把詞語歸類進行正確的搭配。能在朗讀基礎上把握主要內容,體會思想感情,領悟表達方法。繼續訓練學生抓住重點句段,加深理解課文思想內容。大量積累語言,努力學以致用。能熟練背誦5首古詩詞。
3、樂于參加討論,敢于發表自己的意見。聽人說話認真耐心,能抓住要點。能根據討論的話題,稍作準備,作簡單的發言,表達清楚,有條理。
4、學習有順序地、比較細致地觀察圖畫和事物。能在觀察和想象的基礎上,寫出內容具體、語句通順、有一定條理的記實作文和想象作文。復習書信、讀書筆記、建議書等常用應用文,養成認真修改自己作文的習慣,復習學過的九種標點符號的用法。
三、教學重點、難點
1、加強綜合,突出重點,注重語言的感悟、積累和運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訓練,從整體上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
2、在全面完成各課教學任務的基礎上學習課文表達思想感情的方法,指導學生把作文寫得更有真情實感。要把握教學重點,在閱讀中學習并掌握課文表達思想感情的一些方法。
四、學情分析
本班共有學生56人,其班級整體學習成績一般。優生人數不多,能積極主動的學習,但不夠靈活;差生有8人,基礎不扎實,出現了知識斷層現象。總體上分析,全班學生大部分態度還比較端正,由于處在小學階段的末期,面臨升學,有的在積極進取,有的卻繼續糊涂,得過且過,一點都沒有危機感。
五、教學措施
1、轉變教學觀念,樹立正確教學觀,以育人為主,培養創新型人。
2、在課堂中滲透新理念,不搞應試教育,以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自學能力及合作交往等能力為主,提高學生語言的聽說讀寫能力。
3、優化教學手段,積極使用電教,以學生喜聞樂見的方式方法提高學習興趣,從而提高課堂效率。
4、加強讀寫訓練,啟發督促學生多讀課外書,讀好課外書,和好書交朋友,養成讀課外書的習慣,同時指導學生注意積累,勤動筆,養成做讀書筆記的習慣。
5。做好月月清工作,及時反饋,補漏查缺,加強培優補差,不讓一個學生掉隊。平時精心設計各類練習,不濫抄濫做,減輕學生課業負擔。
6、教師團結協作,經常交流工作中的成功與失敗,群策群力,讓每一個學生都能成為合格的畢業生。
六年級下冊語文教學工作計劃2
一、教材分析
本著“加強綜合,突出重點,注重語言的感悟、積累和運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訓練,從整體上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的精神,本冊教材共有課文32篇(其中精讀課文17篇,略讀課文11篇,選讀課文4篇),8個基礎訓練。教材一般由四部分組成:導讀,課例,讀寫例話,積累運用。體現了由實踐到認識,再到實踐的過程。
為了幫助學生理解課文,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陶冶學生愛美的情趣,教材編繪了多幅插圖。
二、班級情況分析
學生基礎一般,需加強訓練,提高閱讀水平和理解能力。本學期將在訓練的廣度和深度上下功夫。
三、教學要求
1、通過本冊課文的學習,要使學生受到熱愛黨、熱愛人民的思想教育;受到孝敬父母、關心他人、助人為樂的教育;培養熱愛科學、勇于實踐和創新的精神;增強保護環境的意識和社會責任感,陶冶學生的愛美的情趣;還要使學生從一些寫景狀物的文章中學習觀察問題和分析問題的正確思想方法。
2、復習鞏固漢語拼音,利用漢語拼音識字,學習普通話。
3、培養獨立識字的能力,學會140個生字,復習查字典的方法,養成自覺運用字典的習慣。
4、進一步提高聯系上下文和聯系生活實際理解句子的能力。注意積累詞語,初步養成積累語言的習慣。
5、繼續練習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能背誦指定的課文。默讀課文有一定的速度。進一步訓練體會課文的思想感情,初步領悟作者的表達方式。
6、閱讀適合程度的課外讀物,了解主要內容,逐步養成課外閱讀的習慣,本學期閱讀不少于20萬字。
7、樂于參加討論或辯論,稍作準備,能講清楚自己的意思,表達有條理,語氣、語調適當。
8、能抓住重點進行觀察事物,養成勤于思考和樂于動筆的習慣,能寫簡單的記實作文和想像作文,內容具體,事情真實,有一定的條理。
四、雙基教學要求
繼續憑借字、詞、句、段、篇,進行聽、說、讀、寫的訓練,提高學生的語文綜合能力和綜合素養。
五、思想品德教育結合點
要使學生受到熱愛黨、熱愛人民的思想教育;受到孝敬父母、關心他人、助人為樂的教育;培養熱愛科學、勇于實踐和創新的精神,增強保護環境的意識和社會責任感。
六、教學措施
1、看圖學文教學時,要將事物的形象和文字描述緊密結合起來。
2、講讀課文教學時要突出重點訓練項目的訓練。
3、重視詞、句、段的訓練,重視朗讀的訓練和指導,加強課外閱讀的指導,拓寬學生的視野,豐富學生的知識。
4、加強信息反饋,注意師生溝通。
5、讀寫結合,以讀促寫。
6、要充分發揮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充分運用電教設備,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7、積極開展各項活動,讓學生多一些體驗教育,為語文學習提供實踐經驗。
六年級下冊語文教學工作計劃3
一、學情分析:
本班共有學生34名,其中男生18名,女生16名。學生中留守兒童占的比例大。學生學習狀況:班級整體學習成績良好,優生能積極主動的學習,差生基礎不扎實,進步不明顯。總體上分析,全班學習態度還比較端正,由于處在小學階段的末期,面臨升學,總體上都在積極進取。
二、教材簡析:
教材繼續按專題組織單元,共設計了六個專題,依次是:人生感悟,民風民俗,深深的懷念,外國名篇名著,科學精神,難忘小學生活。在六組教材之后,安排了一組“古詩詞背誦”,提供了10首供學生讀背的古詩詞。在教材的最后,還安排了“綜合復習”,為教師準備了9篇復習材料以供期末復習時使用。
本冊教材的綜合性學習安排在第六組“難忘小學生活”。這個專題采用的是任務驅動、活動貫穿始終的編排方式,包括“活動建議”和“閱讀材料”兩大部分。
本冊教材除去第六組,共有課文21篇,其中精讀課文10篇,略讀課文11篇。這五組教材的編排體例與高年段前三冊一致,每組由“導語”“課例”“口語交際·習作”“回顧·拓展”四部分組成。課例包括4~5篇課文。每篇精讀課文后有思考練習題,略讀課文前有連接語。部分課文后面安排了“資料袋”或“閱讀鏈接”。全冊安排“資料袋”三次,安排“閱讀鏈接”五次。“口語交際·習作”依然作為一個獨立的欄目,在有的單元中提供多個角度供教師和學生選擇。“回顧·拓展”由三個欄目組成,“交流平臺”“日積月累”是固定欄目,另有“成語故事”“趣味語文”“課外書屋”穿插安排,不再設“展示臺”欄目。其中,“趣味語文”“成語故事”各安排了兩次,“課外書屋”安排了一次。
本冊教材有如下特點:全面貫徹黨和國家的教育方針,力圖全面體現素質教育的思想,注重培養學生的美好道德情操和人文精神,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并根據學習語文的規律和兒童身心發展的需要,設計、編排了豐富多彩的語文實踐活動,使學生在語文實踐中提高語文素質,為學生的終身發展打下基礎。
本冊課文的'編排,注意內容的整合和訓練的循序漸進,全冊課文分為6組,每組教材一般由四部分組成。
1、導讀。安排在每組課文之前。目的在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簡要說明本組教材的組成、提示學習的方法以及學習中的注意問題,使師生在教學之前對整組教材有一個總體的發解。
2、課例。包括課文、預習或閱讀提示以及思考練習。
每組有4——5篇課文,這幾篇課文在內容或形式上有一定的聯系。
“精讀課文”前有“預習”提示。本冊的預習要求在五年級的基礎上略有提高。要求學生自讀課文,大體了解課文的內容,提出不懂的問題查閱有關資料等。課文后有“思考·練習”。一般每課安排3——4題,有些課文后安排了選做題,用“△”標明,供學有余力的的學生選做。增設選做題,體現了教材的彈性的課內外結合。
閱讀課文前有閱讀提示。新聞記者提示從激發閱讀興趣入手,一般提出一兩個思考題,側重引導學生理解主要內容、揣摩作者思路或引導學生從閱讀的文章擴展開去。
3、讀寫例話。在第二、四組的課文之后安排了“讀寫例話”,分別是“注意收集有關的資料”“從閱讀的內容想開去”。這兩則例話,體現了本冊讀寫訓練的重點。安排訓練項目的兩組,要圍繞訓練項目進行讀寫基本功的訓練。沒有安排重點訓練的組,要注意綜合運用以前的讀寫基本功,使教學前后銜接,環環相扣。
4、積累運用
注重在整合的訓練中,提高學生理解語言、積累語言和運用語言的綜合素養。“積累·運用”一般包括“讀讀背背”“閱讀”“口語交際”“習作”與“實踐活動”。“讀讀背背”,側重引導學生在了解中華優秀文化的同時,積累語言,主要是優秀的詩詞、成語、對聯、俗語、名言警句等;“閱讀”通過閱讀成語故事或其他短文,豐富知識,開闊視野,增加文化底蘊,培養獨立閱讀能力;“口語交際”在交流互動中提高口語交際的能力;“習作”,安排記實作文、想象作文和應用文的練習。在第一個“積累·運用”中安排了“選編自己的作文選”,第四個“積累·運用”中安排了“我們與周圍的環境”的調查。這兩次“實踐活動”,拓寬了語文教育的渠道,使語文教學和生活實際緊密結合起來。
由“導讀”到“積累·運用”,體現了由實踐到認識再到實踐的過程;由上一組教材一下一組教材,體現了循環往復、逐步提高的訓練過程。
本冊教材要求學會100個生字。要求學會的生字在精讀課文中安排,在課后的方格和書后的生字表中標明。生字和多音字均隨課文注音。生字用圓括號,多音字用方括號。“導讀”“預習”“積累·運用”和選讀課文中出現的生字一律不注音,由學生自己查字典解決,以培養學生查字典的能力和習慣。
為了幫助學生理解課文,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陶冶愛美的情趣,教材編繪了多幅插圖。這些插圖是教材的重要組成部分,教師在教學時和學生在學習時要加以重視。
三、教學要求:
課堂教學是教學改革中重要的也是最艱難的環節。在教學中,認真學習全國基礎教育工作會議精神,落實素質教育“兩全一主動”的教育思想,確立“一切為了孩子發展,一切為了發展孩子”的教育理念,在備、教、改、導、考、析等教學環節下功夫,加大力度,認真做好培優補差工作和學科競賽輔導。在教學方法上,對不同課題進行不同的教學設計,分層次,分類別訓練,在預習、課堂活動、課后練習、檢測中,圍繞趣學、樂學、學會、會學創設學生全身心參與。讓學生在參與中生動活潑地發展,在發展中積極主動地參與。總之,在深知教學是一門藝術的原則下,奉行的是“教學有法,教無定法,教要得法”的理念。
本冊課文共有六個單元,全冊包括“導讀”“課文”“讀寫例話”“積累運用”(讀讀背背、閱讀、口語交際、習作、實踐活動)等內容,書后還附有6篇供選讀的課文。本冊要求學會100個字,每課要求學會的字,排在方格里。
【六年級下冊語文教學工作計劃(精選3篇)】相關文章:
六年級語文下冊教學總結01-17
六年級語文下冊教學計劃05-15
六年級語文下冊教學計劃05-08
小學六年級語文下冊教學總結01-06
六年級語文下冊教學計劃05-26
六年級語文下冊作文教學工作計劃04-25
六年級下冊語文教學計劃(精選15篇)04-25
小學語文六年級下冊教學計劃05-09
六年級下冊語文教學計劃05-09
六年級下冊語文教學計劃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