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級下冊品德與社會教學計劃

時間:2021-04-03 10:29:12 教學計劃 我要投稿

三年級下冊品德與社會教學計劃范文(精選3篇)

  日子如同白駒過隙,我們的教學工作又邁入新的階段,立即行動起來寫一份教學計劃吧。好的教學計劃都具備一些什么特點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三年級下冊品德與社會教學計劃范文(精選3篇),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三年級下冊品德與社會教學計劃范文(精選3篇)

  三年級下冊品德與社會教學計劃1

  一、班級情況分析。

  三年級共有9人,通過上學期的學習,學生學習的結果不僅包括知識的獲得、認知水平的提高,也包括正確態度、價值觀的形成和行為規范的養成,這學期將繼續教育學生既要學會做人,又要學會做事,在做事中學做人,在做人的啟迪下學做事。

  二、教材分析。

  品德與社會教材三年級的教育主題是:我的成長。在這一教育主題下,所涉及的內容都是對這個年齡階段兒童具有重要影響的、在兒童生活中所發生的各種社會互動關系。

  本冊由四個單元構成。第一單元主要是有關鄰里生活的教育;第二單元主要是學校生活的教育;第三單元主要是在社會生活中與他人關系的教育;第四單元主要是進行熱愛家鄉的教育。

  三、教學進度。

  本學期以16周計算,每周2課時,全計32課時。具體安排如下:

  教學內容

  課時安排

  周次

  第一單元 我的鄰里生活

  8課時

  1—4

  第二單元 我的成長與學校

  8課時

  5—8

  第三單元 我的成長與他人

  8課時

  9—12

  第四單元 家鄉哺育了我

  8課時

  13—16

  四、教學措施。

  1、從人道的角度出了,尊重兒童的差異與感受。如:在涉及到家庭、父母、親情的教學時,要考慮自己班上是否有離異家庭,怎樣做才能使部分學生的自尊不受到傷害。

  2、在學生需要的基礎上,要讓班上所有學生都有參與教學過程的平等機會。學生的平等參與不僅是為了調動他們的積極性,理重要的是為使他們都感受到老師和其他同學對自己的期望。

  3、因材施教,根據學生發展的需要為學生提供發展的資源。根據學生需要的差異考慮教學資源的分配,為所有孩子的發展提供他所需要的教育服務。

  4、尊重學生的理性思考,特別是在涉及個人體驗與判斷的問題上,引導學生通過自己的思考得出結論,把握“導而弗牽,強而弗抑,開而弗達”,不把既定結論強加于學生。

  三年級下冊品德與社會教學計劃2

  一、教學目標:

  品德與社會課程旨在促進學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會性發展,為學生認識社會、參與社會、適應社會,成為具有愛心、責任心、良好的行為習慣和個性品質的社會主義合格公民奠定基礎。

  (一)情感態度價值觀

  1、珍愛生命,熱愛生活。養成自尊自主、樂觀向上、熱愛科學、熱愛勞動、勤儉節約的態度。

  2、在生活中養成文明禮貌、誠實守信、友愛寬容、公平公正、熱愛集體、團結合作、有責任心的品質。

  3、初步形成民主、法制觀念和規則意識。

  (二)能力

  1、能夠初步認識自我,控制和調整自己的情緒和行為。

  2、能夠清楚的表達自己的感受和見解,能夠傾聽他人的意見,能夠與他人平等地交流與合作。

  3、學習從不同角度觀察、認識、分析社會事物和現象。

  4、學習搜集、整理、分析和運用社會信息,能夠運用簡單的學習工具探索和說明問題。

  (三)知識

  1、初步了解兒童的基本權利和義務,初步理解個體與群體的互動關系。

  2、初步了解生產、消費活動與人們生活的關系。

  3、了解一些基本的地理知識,理解人與自然、環境的相互依存關系。

  二:教學資源分析:

  本冊教材共四個單元:

  1、在愛的陽光下。

  2、我們共歡樂。

  3、生活不能沒有他們。

  4、尋路和行路。

  三:學生基本情況分析:

  中年級是小學生知識、能力、情感價值觀形成的關鍵時期,尤其是三年級學生,他們對自我、他人、家庭、社會有了一些淺顯的認識,養成了一定的好的行為習慣,隨著他們社會生活范圍的不斷擴大,進一步認識了解社會和品德的形成成為迫切的需要。因本課程的開放性、活動性、實踐性較強,絕大部分學生樂于這一門課程的學習,能積極與到本課程的課內外的學習活動中去。

  四:教學方法設計

  1、全面把握課程目標,改變過去偏重知識學習,忽略能力、情感、態度、價值觀培養的教學觀念,通過多種教學活動,掌握必備的.知識。

  2、善于調動和利用學生已有的經驗,結合學生現實生活中實際存在的問題,共同探究。

  3、創設學習情境,靈活選用教學組織形式為學生的自主學習和生動活潑的發展提供充分的空間。

  4、充實教學內容,從教科書擴展到學生的整個生活空間,把教學內容與本地區實際有機結合起來,同時關注社會新的發展和變化,增進課程內容的現實性和親近感。

  5、拓展教學空間,不局限于學校和課堂,創設條件盡可能向社會延伸。讓學生積極參與社會實踐,體驗社會生活,在理解和感悟中受到教育。

  五:教學評價方案

  評價標準

  以學生品的形成和社會性發展為評價標準。

  評價方式方法

  采用多主題體、開放性的評價。

  三年級下冊品德與社會教學計劃3

  一、班級情況分析

  三年級是小學生知識、能力、情感價值觀形成的關鍵時期,他們對自我、他人、家庭、社會有了一些淺顯的認識,養成了一定的好的行為習慣,隨著他們社會生活范圍的不斷擴大,進一步認識了解社會和品德的形成成為迫切的需要。因本課程的開放性、活動性、實踐性較強,絕大部分學生會樂于這一門課程的學習,能積極參與到本課程的課內外的學習活動中去。

  二、教材分析

  人教版三年級下冊《品德與社會》教材共設計了四個單元,這四個單元主題所涉及內容是對這個年齡階段兒童具有重要影響的、在兒童生活中所發生的各種社會互動關系(如來自社會的愛)。

  這四個單元教育主題是:第一單元主要是在愛的陽光下;第二單元主要是我們共歡樂;第三單元主要是生活不能沒有他們;第四單元主要是尋路和行路。

  三、教材重點難點

  “尋路和行路”這一教育主題是本冊教材的重難點,本主題以兒童的成長與安全的關系為教育內容,從校外探路出發,激發學生對出行有很大的學問認識,最后落實到保護自己的安全教育。

  四、教學目標

  總要求:促進學生良好品德的形成和發展,為學生認識社會、參與社會、適應社會,成為具有愛心、責任心、良好的行為習慣和個性品質的社會主義合格公民奠定基礎。

  1、引導學生在家人愛的關懷下,懂得爸爸、媽媽的艱辛,以達到關愛社會。

  2、指導學生參與社會生活,能夠清楚地表達自己的感受和見解,能夠傾聽他人的意見,能夠與他人平等地交流和合作。

  3、嘗試合理地、有創意地探究和解決生活中的問題,學會對生活中的道德問題作出正確的判斷和選擇。理解感謝他人。

  4、初步了解個人外出要注意些什么,初步學看平面圖,嚴格遵守交通規則、懂得安全的重要性。

  五、教學措施

  1、全面把握課程目標,通過教學幫助學生懂得愛來自家庭,學校和社會。

  2、發揮藝術形式在本課程教學中的效能,重視創設良好的學習情境,靈活選用教學組織形式為學生的自主學習和生動活潑的發展提供充分的空間,以人為本,引導學生自主學習。

  3、重視發展性教學評價方法的運用。強調評價過程化,重視兒童在活動中的態度、情感、行為表現,重視兒童活動中付出的努力的程度,以及過程中的探索、思考、創意等。

  4、開發教學資源,從教科書擴展到學生的整個生活空間,把教學內容與本地區實際有機結合起來,同時關注社會新的發展和變化,增進課程內容的現實性和親近感,使本課程教學走向家庭、社會,真正走進學生的實際生活,體現該課程的開放性、實踐性。

  5、重視教學反思,在反思中與學生共同成長。

  六、教學進度

【三年級下冊品德與社會教學計劃范文(精選3篇)】相關文章:

三年級下冊《品德與社會》教學計劃04-06

三年級下冊品德與社會教學計劃04-02

三年級下冊《品德與社會》教學計劃(15篇)04-06

三年級下冊《品德與社會》教學計劃15篇04-06

三年級下冊品德與社會教學計劃15篇04-02

五年級下冊《品德與社會》教學計劃04-02

五年級下冊《品德與社會》教學計劃04-29

五年級品德與社會下冊教學計劃05-10

《品德與社會》的教學反思范文【精選】03-24

品德與社會三年級上冊教學計劃04-26

人人狠狠综合99综合久久,欧美日韩国产精品中文,极品精品国产超清自在线,人人澡欧美一区
日韩视频中文字幕在线一区 | 中文字幕乱码免费高清视频 | 中文国产日韩欧美二视频 | 日本免费在线观看a | 亚洲日韩中文字幕制服 | 亚洲日本va中文字带亚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