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專業教學計劃

時間:2021-01-21 20:39:53 教學計劃 我要投稿

管理專業教學計劃

  時光飛逝,時間在慢慢推演,我們的教學工作又將抒寫新的篇章,寫一份教學計劃,為接下來的工作做準備吧!相信大家又在為寫教學計劃犯愁了吧,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管理專業教學計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管理專業教學計劃

  管理專業教學計劃1

  一、培養目標、培養規格及要求

  1.培養目標

  本專業培養具有深厚的人文知識和廣博的科學素質、具有強烈的社會責任感和健全的人格、具有系統的經濟學、管理學基礎理論,掌握現代國際物流、港口物流與物流系統分析、設計、運營、管理的基本理論、方法與技術,具備國際物流、港口物流管理和經濟、法律等方面的知識和能力,熟悉企業生產經營活動中的物流運作,能在企業、科研院所及政府部門從事供應鏈設計與管理、物流系統優化與運營管理方面工作的復合型應用人才。

  2.培養規格與要求

 。1)熱愛祖國,熱愛人民,擁護中國共產黨領導,掌握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基本原理;具有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具有較強的社會責任感和事業心;好學上進,善于合作;愛崗敬業,品德良好。

 。2)具有求真務實的學風以及較強的開拓意識和創新精神;具有較為寬廣的人文社會科學知識基礎,較好的文化修養和一定的科學素質;具有較強的口頭與書面表達能力和信息處理能力、人際溝通能力、社會適應能力以及管理能力;掌握一門外國語,具備聽、說、讀、寫、譯等基本技能;能熟練使用計算機,計算機考試達到一級及以上水平;

 。3)熟悉國內外有關物流管理的方針、政策與法規,了解國際物流的慣例和規則,熟練掌握港口物流運作流程和現代經營管理方法;

 。4)具有較強的語言與文字表達能力、人際溝通以及分析和解決物流實際問題的基本能力;掌握文獻檢索、資料查詢的基本方法,了解本學科的理論前沿及發展動態,具有一定的實際工作、科學研究能力。

 。5)在校期間,經過相關科目的考試,應選擇性取得物流師、人力資源管理師、國際物流師資、電子商務師資格證書。鼓勵通過雅思、托福等相關出國留學外語考試。

  (6)具有健康的體魄,達到國家規定的體育鍛煉標準;具有良好的衛生習慣,良好的心理素質,正確的審美觀和一定的藝術鑒賞力。

  (7)具備工商管理類、管理科學與工程類等相關的基本理論和基本知識及物流管理專業知識,接受供應鏈設計與管理、物流系統優化與運營等方面的基本訓練,掌握供應鏈優化、物流系統設計、物流運營管理決策方面的基本能力。

  二、學制、學位及學分要求

  學制:標準學制為四年,允許三至六年內完成學業。

  學位:管理學學士。

  學分要求:在規定的學習年限內,修滿教學計劃規定的173學分方能畢業。

  三、知識、能力和綜合素養要求

  通過培養,本專業學生應具有以下知識、能力和綜合素質:

  1.綜合知識、基本素質和能力

  ①政策理論素質,營銷、會計與法律知識;②專業技術知識,經營管理知識,現代化、信息化知識和技能;③語言與文字表達能力,文案寫作能力;④人際溝通能力,組織協調能力;⑤管理決策和執行能力,創新能力。

  2.物流研究理論和能力

  ①物流調研理論與方法;②撰寫物流調研報告;③物流行業和領域的環境研究;④物流需求分析能力;⑤政府物流政策方案規劃能力。

  3.物流管理理論和能力

 、傥锪鲬鹇怨芾砟芰;②采購管理能力;③運輸與配送業務;④倉儲管理能力;⑤物流客戶關系管理能力;⑥物流現代信息管理能力。

  4.國際物流管理理論和能力

 、賵箨P、報檢管理理論和能力;②現代港口管理理論和能力;③國際物流法律知識和處理國際物流事務能力;④國際物流市場開拓能力;⑤國際物流溝通和服務能力。

  5.供應鏈和物流系統規劃理論和能力

  ①供應鏈設計規劃理論和能力;②物流系統規劃和設計理論和能力;③物流運作系統改進與優化的能力;④供應鏈和物流系統策劃書、項目建議書的撰寫方法和技巧。

  管理專業教學計劃2

  一、專業培養目標

  本專業培養具有現代管理理論、技術與方法等方面知識及應用這些知識的能力,能在政府管理部門及公共事業單位中從事管理工作的高級專門人才。

  二、業務培養要求

  本專業學生主要掌握政治學、管理學、經濟學、法學、社會學等學科的基本理論和基本知識,受到管理方法、管理人員基本素質和行政職業能力的培養和訓練,具有適應辦公自動化、應用管理信息系統所必需的定量分析和應用計算機的技能,具有進行行政管理,數據的收集和處理,進行統計分析的基本知識和能力;熟悉我國有關的法律法規、方針政策及制度,具有較強的社會調查與寫作能力。能從事政府管理部門及公共事業單位的管理工作,具有規劃、協調、組織和決策的基本能力。

  三、主干學科

  管理學,行政管理學

  四、主要課程與特色課程

  行政管理學、行政組織學、公共經濟學、領導學、國家公務員制度、行政法學、行政監督學、公共政策學、行政文化學、電子政務與辦公自動化、社會保障學、市政學、公共管理案例分析、中外政治制度史、地方政府管理、人力資源管理、行政職業素養與能力。

  五、主要實踐性教學環節

  入學教育,1周;

  軍訓,3周;

  公益勞動,1周;

  畢業實習,4周;

  教學實習,2周;

  學年論文1,1周;

  學年論文2,2周;

  見習,1周;

  畢業論文,12周;

  六、學制

  四年

  七、授予學位

  管理學學士

  八、畢業資格與學位授予要求

  1、本專業學生須修滿163學分方可畢業,其中必修課110學分,選修課30學分(包括通識教育課程10學分),實踐性教學環節23學分。

  2、符合《中華人民共和國學位條例》及《湘潭大學學士位授予工作細則》規定者,可授予學士學位。

  九、課程設置與教學進程表(見附表)

  附表:

  行政管理專業課程設置與教學進程表

  管理專業教學計劃3

  一、專業培養目標

  本輔修專業的培養目標設定為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具備土木工程技術與工程管理相關的管理、經濟與法律等方面基本知識,掌握工程管理的基本理論、方法和手段,獲得工程師和經濟師的基本訓練,具有一定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能在建設工程總承包公司、工程施工單位、工程咨詢中介機構等從事一線工作的應用型高級專業人才。

  二、專業培養要求

  本輔修專業的學生通過學習可獲得以下幾方面知識、能力和素質:

  1.基本素質:

  具備較高的政治素養和良好的身心素質;具有較強的自信心、進取心、事業心和社會責任感;具備良好的道德修養、法律意識和敬業精神、團隊精神、創新創業精神。

  2.知識結構:

  (1)具備一定的人文社會科學與管理科學等方面的基本知識;

 。2)較系統地掌握土木工程專業的技術基礎知識;

 。3)較系統的掌握工程管理專業領域的管理、經濟和法律知識;

  (4)了解本學科、本專業的發展動態和趨勢。

  3.能力結構:

 。1)具有較強的學習能力、溝通協調能力、社會適應能力以及團隊合作精神;

  (2)具有運用計算機和專業軟件解決工程管理問題的能力;

  (3)具有從事工程項目決策與全過程管理的基本能力;

  三、課程設置

  本輔修專業設置課程包括:管理學、工程制圖理論與實驗、房屋建筑學、工程結構、建筑材料、土木工程施工、建筑工程預算、項目管理、建設工程招投標理論與合同管理。

  四、課程簡介

  課程1:管理學。

  本課程是工程管理專業的主要課程。它是一門研究一般管理的原理和理論的科學,為各具體管理類學科提供一般性的管理概念、方法和理論。它同許多學科如經濟學、技術學、心理學、數學、計算機科學等發生聯系,要吸收和運用與之聯系的這些學科的研究成果。因此,管理學的性質是一門介于社會科學和自然科學之間的邊緣科學,是一門綜合性學科,管理學的實踐性很強,屬于應用科學。管理學課程的主要內容是:管理基礎:管理理論、道德與社會信息獲;管理過程與環境:計劃、組織、領導、控制;管理創新等。管理工作存在于各行各業,各個領域,其實現的目標各不相同。結合其各個專業問題,更是包羅萬象。例如工廠管理、商業管理、教育管理、行政管理等等。它可以用以指導各類專業管理。因此,管理學可作為各專業管理的.基礎理論。

  課程2:工程制圖。

  本課程是一門研究繪制和閱讀工程圖樣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的課程,它是建筑工程類的一門專業基礎課。通過本門課程的學習,學生應具有一定的圖示能力、讀圖能力、空間想象和思維能力以及繪圖的實際技能,為后續課程的學習奠定基礎。

  課程3:房屋建筑學。

  本課程是一門承上啟下的應用型課程,同時為專業人員打好基礎,從而為設計、施工、監理、預算等建筑專業工程師提供理論依據。即包括自然科學又包括社會科學,是多學科的綜合。同時是研究房屋各組成部分的組合原理、構造方法及建筑空間環境的設計原理的一門綜合性技術課程。本課程的重點是建筑構造。

  課程4:建筑結構。

  通過本課程的學習,建立建筑結構的基本概念,掌握建筑結構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構件的設計方法,了解結構體系在保證建筑物的安全性、可靠性、經濟性、適用性以及建筑造型美觀等方面的重要意義,掌握結構體系與建筑形式之間的相互關系,能對常見建筑結構進行分析,為學生在后續課程《建筑施工》、《建筑預算》等課程的學習夯實基礎,并能理解在整個設計過程中和結構專業密切合作的重要意義。

  課程5:工程力學。

  本課程是工程管理專業的一門專業基礎課,由靜力學和材料力學兩部分組成。任務是通過學習使學生掌握力學的基本概念和運算方法,熟悉材料變形的主要形式和簡單的強度、剛度、穩定性的計算方法,為學生學習一系列后續專業課程打下必要的力學基礎,培養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課程6:土木工程施工。

  本課程是工程管理專業的一門主要專業方向課。本課程研究的主要內容為建筑工程領域的施工技術及施工組織的一般規律,在應用性專業人才培養過程中起重要作用。其主要內容是各主要工種工程的施工技術、施工方案及有關的施工機械的選擇與應用,以及新材料、新技術、新工藝的發展方向。本課程的重點是介紹各工種工程的施工技術的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和基本施工方法,施工操作規程、規范以及質量要求和完全技術措施。同時也介紹了國內外在施工技術方面的新工藝、新材料和新方法。學生通過該課程的學習,對本專業有較完整的理解,具有工程施工和管理方面的基本理論,基本具備工程施工組織和管理的能力。

  課程7:工程項目管理。

  本課程是工程管理專業的方向選修課。主要研究工程項目管理理論和管理方法,其研究范圍涵蓋著DM、PM和FM在內的全壽命周期;研究內容包括決策、計劃、組織、指揮、控制及協調的理論、方法與手段;研究目的是使工程項目管理在投資、工期、質量三大目標及其他方面均取得最佳效果,盡快發揮效益,最終收回投資并達到投資增值的目的。

  課程8:建筑工程預算。

  該課程為專業方向選修課。學生應掌握有關建設工程造價管理的基本技能和專業知識,為今后從事與建設項目管理有關的工作打下理論基礎。學生通過學習,應掌握以下基本技能和專業知識:1、熟悉我國建設工程造價的構成以及各造價構成的計算方法;2、掌握建設工程中土建單位工程的施工圖預算的方法,這是確定工程造價的基本技能之一;3、熟悉建設項目各種概算的計算方法及其相應的適用條件;4、了解投資估算的計算方法和基本原理等。

  課程9:建設項目招投標與合同管理。

  本課程為專業方向選修課。通過本課程學習,使學生掌握工程招投標的程序、方法、內容、文件的編制,熟悉建筑市場的相關法律法規,了解施工索賠的相關知識等。

  課程10:建筑材料。

  本課程為建筑工程類專業技術基礎課,該課程設置的目的是為學習建筑設計、建筑施工、結構設計專業課程提供建筑材料的基本知識,并為今后從事專業技術工作能夠合理選擇和使用建筑材料打下基礎。本課程的任務是使學生通過本大綱所規定的全部教學內容的學習,獲得有關建筑材料性質與應用的基本知識和必要的基本理論,并掌握主要建筑材料試驗的基本技能。

  五、學分要求

  總學分:30學分

【管理專業教學計劃】相關文章:

《生物技術》專業教學計劃03-03

行政管理專業工作簡歷03-03

財務管理專業簡歷自我評價12-26

物流管理專業論文開題報告08-19

旅游管理專業簡歷(匯編15篇)03-23

旅游管理專業簡歷通用15篇03-23

管理專業求職信九篇02-22

經理管理專業自薦信【精選】03-25

管理專業自薦信(15篇)03-08

管理專業自薦信15篇03-08

人人狠狠综合99综合久久,欧美日韩国产精品中文,极品精品国产超清自在线,人人澡欧美一区
欧美视频一区二区 | 综合久久久久久综合久 | 激情久久一区二区三区 | 亚洲国产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 一级国产片一区二区三区 | 亚洲免费精品视频在线一区二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