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教學計劃集錦4篇
光陰的迅速,一眨眼就過去了,我們又將在努力中收獲成長,是不是需要好好寫一份教學計劃呢?那么一份同事都拍手稱贊的教學計劃是什么樣的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教學計劃5篇,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教學計劃 篇1
【教學設想】
一年級的閱讀課怎么上?崔巒老師在人教版新課標小學語文教材全國研討會上說過這樣一段話:“一年級的閱讀課最重要的是指導學生把課文讀正確,讀通順,讀流利,最好能讀出感情。還有一個任務:認字學詞,積累語言。此外,還要培養讀書習慣,習得初步的讀書方法,體現正確價值觀的引導。”我執教的是《爺爺和小樹》的第一課時,與第二課時相比,其主要任務是認字,把課文讀正確,讀通順,讀好的同時滲透環保意識,積累語言。
指導學生把課文讀正確、讀通順、讀流利是閱讀課最重要的任務。因此在談話導入后,給了學生充分的讀書時間,借助拼音初讀課文,然后在四人小組里互相讀課文、正音。這一環節的讀主要是讀正確,字音讀準、不掉字、不添字。由于今天所用的學生是將要升入二年級的學生,學生對課文比較熟悉,因此只給了學生少量的讀書時間。
識字也是閱讀教學的一個重要任務。如果識字教學結合語言環境不夠,抽讀單個的生字花的時間太多,脫離語言環境,這樣的識記難度是非常大的。學生字的基本順序是由字到詞再到句。由于學生識字的根本目的是在不同的語言環境中都要會認。因此,我反其道而行之,首先讓學生在初讀的同時在句中認識生字,然后呈現帶生字的詞語,最后呈現單個的生字。這樣的識字提供了語言環境的幫助,降低了一定的難度,便于學生的理解和識記。
鞏固識字的最佳途徑是復現,但在教學實踐中我們往往是不引導學生分析字形,學生就很難記住。但是一節課孩子們分析7、8個字形,少數孩子在發言,多數孩子心不在焉,花費了很多時間,字形分析得很透徹,字音孩子不一定記住了,因為字音和字形是沒有聯系的,可見分析字形對識字的作用是微乎其微的。崔巒老師在一篇文章中這樣說道:“要認的字,只要求認識——在課文中認識,挪個地方還認識,強調的是整體識記,不要求分析字形結構,不要求達到每個部件、筆畫的精確記憶。”因此,在引導學生認識生字后,我把分析字形的時間給孩子們聯系生活實際組詞來鞏固識字。
新課標強調低年級的課文重在朗讀,不要刻意去理解,那么一年級的課要引導學生多讀書,有沒有需要理解的呢?有,那就是要讀出作者寫這些話含著的感情。怎么讀呢?崔老師說“一年級的閱讀教學,要結合少量詞和句的理解,體現由讀正確──讀通順──讀出感情的指導過程和學生練讀的過程。”我在學生借助拼音讀正確課文后,再給學生時間讀給自己的小伙伴聽,這一次讀,學生對課文有了整體的感知,直至把課文讀通順、流暢。
在學生讀通、讀流利后,我又引導學生分段讀懂課文,同時指導朗讀。讀懂課文,就是要讀出對語言文字的感悟,對文章的理解。雖然是低年級,這一步卻必不可少,否則就會走入泛泛讀讀的誤區,這一步不是分析課文,而是根據課文具體情況,用生動有趣的形式幫助學生去感悟語言。在分段指導學生讀課文的時候,我運用插圖由生字到詞,再到句子和段落引導學生理解“暖和的衣裳”和“綠色的小傘”等重點詞句,同時結合課后聯系培養學生的語感。最后,在學生讀懂課文的基礎上,通過朗讀比賽的形式,鼓勵學生讀出自己的感情。學生在前面大量的語言實踐活動中獲得了情感體驗,對課文有了自己的感悟,便能逐漸讀出感情并熟讀成誦,這樣的感情也是發自學生內心的。
【教材說明】
課文以圖中孩子的口吻講述了爺爺和小樹之間的事情:冬天,爺爺為小樹御寒;夏天,小樹為爺爺遮陽,表現出人與樹之間的關系多么親密、和諧。
【教學目標】
1、認識10個字。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3、懂得樹木是人類的朋友,人人都要愛護它。
【教學重難點】認記生字、理解重點語句和練習朗讀。
【教學設計】
一、引言揭題,激發興趣
1、今天,我給大家帶來一位熟悉的朋友。你們聽,他在說什么了?(課件出示:小朋友們好,我是小樹,你知道我能給人類帶來哪些好處?人們為保護我做了哪些事情了?)
2、小朋友們知道的可真不少,今天,我和大家一起來學習第5課《爺爺和小樹》。(齊讀課題。)
3、讀了課題,小朋友們想知道什么?
二、初讀課文,學習生字
1、這么多的問題,我們還是一起到課文中去找找答案吧!
小朋友們快快行動起來,翻開書69頁,借助拼音讀讀課文吧,遇到生字寶寶可要和他打個招呼哦!
2、大家看,生字寶寶都到老師這里集合了,誰愿意跟他們打個招呼啊?(出示生字卡片。)
3、他們和別的生字寶寶站到了一起,你還認識他嗎?(帶拼音讀詞。)
4、小朋友們真聰明,可是生字寶寶還想考考大家,他們重新站了隊,誰還認識他們?(去掉拼音讀單個生字。)
5、小朋友們真棒,誰能給你喜歡的字組組詞,說說話?
三、再讀課文,讀對讀通
1、小朋友們真是識字的小能手,現在我們再來讀讀課文,注意讀通讀順,覺得自己讀好了就讀給小組里的小伙伴聽聽,互相提提意見。
誰愿意讀給大家聽聽?
這個小朋友在讀的時候,其他的小朋友應該干什么啊?咱們就比比,誰是最細心的孩子。
2、大家發現了嗎?這篇課文和我們前面學課文有什么不一樣?
另起一行,開頭空兩格就表示一個自然段。大家找找,哪是第一自然段?像老師這樣給這個自然段,戴上一頂小帽子。
四、分段指導,讀懂課文
1、小朋友們找的真準,誰能讀讀第一段?
2、讀的真好,再讀讀第二自然段?
理解“暖和的衣裳”:大家看看圖(課件出示),誰知道暖和的衣裳指什么?為什么說稻草是暖和的衣裳了?
誰知道可以說暖和的什么?“暖和的()”
這么冷的冬天,小樹穿上了衣服,多暖和啊!誰再來讀讀?(指名讀。)
大家想想,小樹是什么心情?誰來讀讀這一段?(自讀、指名讀、齊讀。)
3、小朋友們讀的真好,我也想讀,誰愿意教我讀第三自然段?
請小朋友們先自己讀一讀吧,想想應該怎么讀,然后來教我,好不好?(學生自己練讀。)
理解“綠色的小傘”:綠色的小傘指什么?(課件出示)為什么說樹冠是綠色的小傘了?
那你為什么要教老師這樣讀啊?
4、夏天,爺爺不熱了,冬天,小樹不冷了,他們多高興啊!我們一起再來讀讀課文。
大家想想,爺爺和小樹會說些什么了?
5、小朋友們不但生字學的好,課文也讀的好,現在,我們來舉行一個朗讀比賽。請大家分小組準備,然后我們請每個小組派一個代表來參加比賽。
請小評委們聽仔細了,你最喜歡誰讀的?
6、表情朗讀。
教學計劃 篇2
一.活動目標
1.通過動動小身體,理解兒歌內容,體驗兒歌的趣味性。
2.能用動作表現詞匯:眨一眨、聞一聞、嚼一嚼。
二.活動準備
1.會眨眼的布娃娃一個。
2.教學掛圖。
三.活動過程
1.出示會眨眼的布娃娃。
師:請小朋友觀察布娃娃哪個部位在動呢?怎樣動?
提問:請小朋友想一想我們的身體中哪個部位也會在動、也會跳舞呢?
2.出示掛圖。
引導幼兒看看、再次說說、掛圖中小朋友的身體哪個部位在跳舞,并邀請小朋友配上動作表現出來。
3.欣賞兒歌。
教師完整的朗誦兒歌。
師: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學習一首好聽的兒歌《我的身體會跳舞》。請欣賞!
4.學習兒歌。
(1)教師帶領幼兒朗誦兒歌。
師:這一回,我請小朋友一起來表演。
(2)請幼兒配上肢體動作表現兒歌內容。(重點引導幼兒表現“眨一眨”“聞一聞”“嚼一嚼”。)
師:這回老師的要求不一樣哦,我們要加上我們美美的動作一起來朗讀這首兒歌。
5.幼兒分組表演。
讓幼兒在表演中,感受兒歌的趣味性。
四.教師小結:今天我們學習和了解到身體中的哪個部位會跳舞。回家后,請小朋友考考爸爸媽媽,好不好?
附:我的身體會跳舞
眼睛眼睛眨一眨,
鼻子鼻子聞一聞,
嘴巴嘴巴嚼一嚼,
小手小手拍一拍,
屁股屁股扭一扭,
我的身體會跳舞。
教學計劃 篇3
一、指導思想:
貫徹《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加強青少年體育增強青少年體質意見》精神,落實陽光體育活動,決定開展大課間活動,以保證每天一小時體育活動鍛煉身體的時間,增強學生體質,促學生身心健康、使學生德智體全面發展。
二、活動目標:
1、通過大課間體育活動,促進學生健康成長,并形成健康意識和終身體育觀,確保“健康第一”思想落到實處。
2、在大課間體育活動中,讓學生有選擇地參與、學習、享受體育,激發學生的運動興趣,發揮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潛能。
3、通過大課間體育活動,促進師生間、學生間的和諧關系,提高學生的合作、競爭意識和交往能力。
4、通過大課間體育活動,豐富校園文化生活,營造積極向上的學風。
5、開展“大課間”活動。開展大課間活動是提高學生健康水平的有力手段,是推進素質教育的重要舉措。“大課間”活動器材,一部分由學校提供,更多的則由學生自己動手制作。制作的'毽子、沙包、橡皮筋、等小器材,既充實了活動內容,又節約了學校經費,挖掘了學生的潛能,提高了學生的動手能力。創建“以班級為試點、班主任配合、學生實踐、體育教師指導、學校領導監督完成”的工作機制。
三、活動時間:周一至周五上午;
四、活動結構
1.準備部分:繞籃球場跑3圈15分鐘
2.基本部分:廣播操5分鐘
3.結束部分:放松5分鐘
五、活動內容
1、廣播操(希望風帆)
2、跳、踢(如跳短繩、跳長繩、跳皮筋、踢毽子)
4、投(投沙包)
5、放松活動(跟音樂的節奏進行集體放松練習)
六、注意事頂
1、大課間開始一段時間必須由班主任同時到場負責管理,做到必須的技術指導。
2、加強安全防范管理,各班主任可多加強思想教育,引導學生安全、文明、有序的參加各項活動。使大課間健康的進行,綠色校園,運動課間,讓校園運動長久、讓生命更加豐采。
教學計劃 篇4
隨著課程改革的深入,越來越多的老師已經認識到:學生語文水平的提高,不是依靠教師對課文的詳盡分析得來的;學生語文水平的提高必須在聽說讀寫的實踐活動中才能實現,只有在學生主動參與的學習過程中才能實現。所以,《草原的早晨》一課的生字教學,我是這樣設計的:
將學生排成馬蹄形座位,分成四個小組。然后我給每小組分發作業紙。提出要求:1、在自由默讀課文中,找出本課所學的生字,以及有生字組成的詞語。2、每小組選出書寫好的同學將生字、詞語工整的寫在老師分發的作業紙上。3、然后各小組進行評比,將好的作品張貼在學習園地上,進行展覽。4、各小組反復拼讀學習生字、分析生字的偏旁、結構。
我改變了以往陳舊的教學形式,讓孩子們在讀課文中自己找,再小組比賽,大大調動了孩子們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意識。而我在教學中只起到了一個組織者、引導者、主持人的角色,沒有去扮演我講你聽、我呼你應,甚至木偶操作者的角色。時刻關注和調動孩子們的主動性、積極性,變學會為指導學生會學。
最后,我發動大家對孩子們自己的作品進行評價,好的給予表揚,不足的、難的加以強調,板演指導。課后孩子們太高興了,因為他們當了課堂的小主人。
我們教學的對象是兒童,人小情多,說兒童是情感的王子并不夸張。所以在課文閱讀分析中,我緊扣了一個情字:
一、在導入課文時,激發動機入情
我說:孩子們,我們生活在現代化的大都市里,到處是高樓大廈,車水馬龍,購物娛樂都很方便,但還有一個比大都市更美麗的地方。下面請孩子們聽這首歌描繪的是什么地方:遼闊的草原,藍藍的天空,潔白的羊群,奔騰的馬兒就是我的家。合著優美的歌聲,我不時用手勢、表情進行表演。孩子們被優美的歌聲和我恰當的抒隋表演所感染。
從孩子們的眼神中,我察覺他們向往這個美麗的地方,然后讓他們帶著向往之情去讀課文。
二、在感受課文的描寫中動情
如何讓孩子們人情到動情呢?重要的一個環節,就是讓學生去感受課文的描寫。所以我主張強化語感,淡化分析。
先讓孩子們自由誦讀,然后聽老師范讀,讓孩子們正確把握語氣,把握感情。在閱讀的過程中,我總是飽蘸著感情用富有感染力的語言去描繪,用圖畫、音樂、表演的藝術形式,讓他們通過讀去品味。例如:我在處理課文歡樂踴躍這一場景時,想方設法用音樂和圖畫相結合的方法,讓孩子們體會涌出的、蹦跳的、跨上的、追趕的這一歡樂的場景。此時此刻的課堂,師生都沉浸在一個無形的充滿情感交流的草原中,獲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三、在表情朗讀中抒情
學生的感受加深了,情感被激發了,他們會情不自禁的進行抒發。
我采用分小組進行賽讀、點名誦讀、小組選代表表情誦讀等多種形式,讓孩子們盡情的誦讀,抒發他們內心的真切感受。這節課,師生的情感隨課文的情感起伏而推進、延續,使課堂變成了草原,孩子們成了羊兒、馬兒
【【推薦】教學計劃集錦4篇】相關文章:
【推薦】教學計劃范文合集八篇02-06
【推薦】三年級教學計劃范文集錦6篇03-07
地理教學計劃(集錦15篇)02-21
有關教學計劃模板集錦五篇02-28
教學計劃模板集錦七篇02-27
拉丁舞教學計劃(集錦7篇)03-03
【精品】教學計劃范文集錦十篇02-27
【推薦】獎勵通知集錦八篇03-05
老師推薦學生的推薦信集錦八篇08-11
老師推薦學生的推薦信集錦4篇08-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