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級上冊數學教學計劃三篇
時光在流逝,從不停歇,我們的工作又將迎來新的進步,讓我們一起來學習寫計劃吧。擬起計劃來就毫無頭緒?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一年級上冊數學教學計劃3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一年級上冊數學教學計劃 篇1
學生情況分析
一年級上學期的學生還處于啟蒙階段,學生在學前教育的基礎以及個人的接受能力還需要一段時間的接觸和了解,所以在數學教學中主要要從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入手,使學生對數學學習感興趣,這就是關鍵,再就是要培養學生良好的數學學習習慣,有了濃厚的數學學習興趣和良好的數學學習習慣,也就使學生邁向了數學學習成功的第一步。
教學內容
一年級上學期數學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內容:
1。準備課;
2。位置;
3.1~5的認識和加減法;
4.認識圖形(一);
5.6~10各數的認識和加減;
6.11~20各數的認識;*。數學樂園;
7.認識鐘表;
8.20以內的進位加法;
9.總復習
教學目標
①熟練地數出數量在20以內的物體的個數,會區分幾個和第幾個,掌握數的順序和大小,掌握10以內各數的組成,會讀、寫0—20各數。
②初步知道加、減法的含義和加、減法算式中各部分名稱,初步知道加法和減法的關系,比較熟練地計算一位數的加法和10以內的減法。
③初步學會根據加、減法的含義和算法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④認識符號“=”、“<”、“>”,會使用這些符號表示數的大小。
⑤直觀認識長方體、正方體、圓柱、球、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圓。
⑥初步了解分類的方法:
⑦初步認識鐘表,會認識整時和半時。
⑧體會學習數學的樂趣,建立學好數學的信心。
⑨培養學生認真作業、書寫整潔的良好習慣。
⑩通過實踐活動體驗數學與日常生活密切聯系。
3、教學重點
①掌握數的順序和大小及10以內各數的組成。
②知道加減法算式中各部分名稱,加法和減法的關系。
③比較熟練地計算一位數的加法和10以內的減法。
④比較熟練地計算20以內的進位加法。
⑤初步學會根據加減法的含義和算法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⑥會進行比一比,直觀認識簡單的幾何圖形,初步認識鐘表。
4、教學難點
①熟練地計算一位數的加法和10以內的減法。
②比較熟練地計算20以內的進位加法。
③根據加減法的含義和算法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④了解分類方法進行簡單的分類。
⑤認識鐘表。
5、教具準備
①實物(動物、水果圖畫卡片、數字卡片、符號等號、大于號、小于號)、圖形卡片;
②口算練習卡片;③20以內加法和10以內減法的
④數的組成練習卡片;⑤計數器;⑥絨板;⑦鐘面;⑧方木塊;⑨小棒;⑩數位表。
教學措施
1、認真學習課程標準,刻苦鉆研教材內容,精心設計教學方法,認真上課批改作業,用教師的言行來影響學生,教育學生,使學生愿學、樂學。
2、充分利用遠程教育資源和網絡等現代化教育資源,提高課堂教學的直觀性、形象性,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3、在課堂上多用兒童化的語言,多給學生微笑和鼓勵,努力做一名學生喜歡的老師,從而使學生親其師而信其道。
4、抓好單元檢測,把好單元教學關。
5、加大培優輔差的力度,對后進生給予更多的關心,做到課堂上多提問,課下多關心,作業做到面批面改,使他們進一步樹立起學習的信心,力爭做到數學學習起步階段不讓一個學生掉隊。
6、注重培養學生濃厚的數學學習興趣和良好的數學學習習慣,為學生學習數學奠定良好的基礎。
一年級上冊數學教學計劃 篇2
教學目標(全冊總目標)
(1)經歷從實際情境中抽象出數的過程,認識20以內的數,并回讀、寫;知道10個一是1個十,初步認識個位和十位,初步理解20以內數的組成,會把2-10各數分成兩個數,會把十幾分成十和幾;會比較20以內得數的大小,初步知道幾和第幾,認識符號“>”“<”“=”,會用這些符號表示兩個數的大小關系;會用20以內的數表示物體的個數或事物的順序和位置,初步學會用數與他人交流。
(2)結合具體情境初步了解加法和減法的含義;經歷探索10以內的加減計算和20以內的進位加法口算方法的過程,能熟練地口算一位數加一位數、10以內的兩個數相減、10加幾和相應的減法。會用學過的加減計算解決用圖畫形式或用圖文結合的形式呈現的簡單的求和、求剩余的實際問題。
(3)初步認識鐘面,知道時針和分針,認識鐘面上的整時和大約時,會用整時和大約幾時表述時間。
(4)會比較一些常見物體的輕重。
教材重點:
認數(一)、認識物體、加法和減法、統計、認數
(二)、認識鐘表、加法
教材難點:
認識鐘表、加法和減法的計算方法及
情況分析
教學措施
1、加強對學生能力和良好學習習慣的培養。從學生的年齡特點出發,多采取游戲式的教學,引導學生樂于參與數學學習活動。
2、應用形象直觀的教具教學。在課堂教學中,注意多一些有利于孩子理解的問題,而不是一味的難、廣。應該考慮學生實際的思維水平,多照顧中等生以及思維偏慢的學生。
3、培養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加強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的聯系,適當教給家長一些正確的指導孩子學習的方法。
4、適當加強口算的教學。
5、加強圖形初步知識的教學。
6、布置一些比較有趣的作業,比如動手的作業,少一些呆板的練習。
教學進度表
單元課題課時時間單元教學要點綜合實踐活動環境教學要點
一數一數29.1-9.2分別數1~10個物體的個數。
1.教給學生觀察的方法。
2.用圓點表示物體的個數。
3.讓學生體會學習方法。讓學生通過實踐、交流、探索、合作交流,掌握數數。兒童樂園:愛護環境
二比一比29.4-9.7比較物體的長短、高矮和大小、輕重。
1. 聯系學生生活選取素材。
2. 恰當地呈現問題。
3. 練習安排多有變式,且承載多方面的教育功能。學會比較的方法和比較的標準。
三分一分29.8-9.9把一些東西按某種標準分類。
1. 巧選例題素材。
2. 練習題包含了不同的分類要求,梯度明顯。通過學習會分一些簡單的物品
四認位置39.10-9.14用上下、前后、左右描述物體的相對位置。
1.合理安排教學內容的呈現順序。
2. 在操作活動中把握方位。
3. 實際體驗位置關系是相對的。能確定物體所在的左右位置關系
五認數(一)129.15-9.301.認數時逐步抽象概括,重視引導學生規范地 寫數。
2. 重視感知幾和第幾的含義。
3. 多方面展示 0 的含義。
4.直觀展示比多少的方法,重視培養學生的符號感。
5. 教學10的認識時滲透 10 個一是 1 個十。
6. 初步培養學生的數感。認識1-10各數及各數的大小比較并認識表示大小的符號野外的蘑菇不亂采
六認識物體410.9-10.12初步認識長方體、正方體、圓柱、球。 1、教材的呈現順序利于學生空間觀念的形成:
堆積木的場景---分離出研究對象 ;典型物體---實物表象 ;
圖 形---一般性表象 ;名 稱---幾何知識 ;舉例、分類--- 應用、拓展 2. 注意知識的綜合運用。.安排動手操作型的實踐活動:有趣的拼搭
單元課題課時時間單元教學要點綜合實踐活動環境教學要點
七分與合910.13-10.231. 給學生提供自主探索的機會。
2. 注意溝通分與合的聯系。
3. 逐漸提高學生智力活動的水平。
4.讓學生在游戲中有興趣地練習和記憶。能掌握10以內數的不同分法。34、38、39頁美化環境
八加法和減法2510.26-11.27加、減法的含義,口算10以內加減法,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1. 重視加、減法含義的教學。
(1)例題都從現實情境引入,讓學生聯系生活經驗理解加減法的含義;
(2)通過操作加深對加減法含義的理解;
(3)通過“一圖一式”“一圖二式”“一圖四式”發展對加減法含義的認識。
(4)能正確的計算出10以內數的加減法和連加、連減及加減混合。豐收的果園例題美化校園:植樹、澆水
九統計211.30-12.1用分一分、排一排、數一數的辦法收集整理數據,象形統計圖和簡單的統計表。
1. 有趣的情境產生統計需要,激活 統計方法。
2. 經歷統計的全過程。
教學時注意不要顛倒分、排、數的順序,不要拔高教學要求。
3、能認識簡單的象形統計圖和簡單的統計表,并根據統計結果回答一些簡單的問題用分一分、排一排、數一數的辦法收集整理數據,象形統計圖和簡單的統計表。
十認數(二)812.2-12.11認識 11~20 各數。
1. 在操作活動中理解 10 個一是 1 個十,初步感受滿10進一的好處。
2. 由具體到抽象逐步認識 11 ~ 20 各數
的組成,初步認識數位和十進制計數法。
3. 繼續培養學生的數感。
4. 安排 10 加幾和相應的減法,為學習能認識數位,掌握20以內數的順序,會比較它們的大小并能正確口算10加幾與相應的減法。
單元課題課時時間單元教學要點綜合實踐活動環境教學要點
十一認識鐘表312.14-12.16進位加和退位減做準備。
認識整時和大約幾時。
1. 充分利用學生認鐘表的已有經驗,在交流中形成認識。
2. 組織形式多樣的練習,重視培養學生良好的生活習慣, 滲透一天有 24 小時會認鐘表,知道時針和分針并會認識鐘面上的整時和大約時。
十二加法1212.17-12.311. 提倡算法多樣化。
算法多樣化是學生自主探索的必然現象。
新的計算教學過程:學生面對情境問題產生計算欲望自主選定計算策略,設法計算 相互交流,修正或確認自己的算法 用自己喜歡的算法計算反思、校正、提高。 算法多樣化是對群體而言。
2.逐步提高算法思考的抽象程度。
3.設計形式多樣、數量較多的練習, 以使學生達到熟練口算的程度。
4.進一步培養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 能力。理解20以內進位加的計算方法,會正確進行,以及解決一些簡單的問題。
十三期末復習4+機動1.4-1、熟練地數出數量是20以內的物體的個數。理解20以內每個數的含義,會書寫0-20各數。
2、理解加法和減法的含義,掌握20以內的加減法、連加連減和加減混合。
一年級上冊數學教學計劃 篇3
一、教學內容
本學期教材內容包括下面一些內容: 準備課, 10以內的數的認識和加減法,數學樂園;認識圖形(一),活動園地;11~20各數的認識, 20以內的加法和減法,最簡單的加減法應用題,我們的校園,數學實踐活動;總復習。
二、本學期教學的'指導思想
在本學期,我將更深刻地學習會議精神,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全面推進素質教育。認真學習和鉆研教材與《數學課程標準》。多讀課改知識,多參加課改活動,不斷提高自身業務水平,力爭把工作搞得更好。
1、根據兒童發展的生理和心理特征培養學生自主探索的能力。重視以學生的已有知識經驗和生活經驗為基礎,提供學生熟悉的情景,幫助學生理解數學知識。
2、增加聯系實際的內容,為學生了解現實生活中的數學,感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系。
3、注意選取富有兒童情趣的學習素材和活動內容,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獲得愉悅的數學學習體驗。
4、重視引導學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學習方式,讓學生在合作交流與自主探索的氣氛中學習。
5、把握教學要求,促進學生發展適當改進評價學生的方法,比如建立學生課堂發言的“奇思妙語錄”等。
三、本學期教學的主要目的要求
(一)、知識和技能方面
1、使學生正確地數出不同物體的個數。逐步抽象出數,能區分“幾個”和“第幾個”熟練地掌握10以內的組成,會正確,工整地書寫數字。
2、使學生認識計數單位“一”和“十”,初步理解個位和十位上的數所表示的意義,能熟練地數出20以內的數,正確地讀、寫20以內的數,掌握20以內的數是由一個十和幾個一組成的。掌握20以內的數的順序,會比較20以內數的大校
3、使學生初步認識=、>、<三種符號,會使用這些符號表示數的大校
4、使學生初步知道加和減法的含義,直觀地了解加法交換律和加法與減法的關系,能熟練地口算10以內的加減法和20以內的進位加法。能比較熟練地計算20以內的連加、連減和加減混合運算式題。
5、使學生會根據加、減法的含義解答比較容易的加減法一步計算的圖文應用題。知道題目中的條件和問題。知道題目中的條件和問題,會列出算式,注明得數的單位名稱,口述答案,能看實物或直觀圖口述題意,簡單的講述和與求剩余的數量關系。
6、使學生直觀地認識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和球。對這些圖形有初步的了解。
7、結合主題圖和插圖及有關數據,對學生進行愛祖國、愛科學的教育,培養學生認真做題,正確計算,書寫整潔的良好習慣,學會有條理,有根據地思考問題。
(二)、數學思考方面
1、能運用生活經驗,對有關數學信息作出解釋,并初步學會用具體的數據描繪現實世界中的簡單現象。
2、能對簡單物體和圖形的形狀、大孝位置關系、運動的探索過程中,發展空間觀念。
3、在教師的幫助下,初步學會選擇有用的信息進行簡單的歸納和類比。
(三)、解決問題方面
1、經歷從生活中發現并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體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系,感受數學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2、了解同一問題可以有不同的解決辦法。
3、有與同學合作解決問題的經驗。
4、初步學會表達解決問題的大致過程和結果。
(四)、情感與態度方面
1、在他人的鼓勵和幫助下,對身邊與數學有關的某些事物有好奇心,能積極參與生動、直觀的教學活動。
2、在他人的鼓勵和幫助下,能克服在數學活動中遇到的某些困難,獲得成功的體驗,有學好數學的信心。
3、經歷觀察、操作、歸納等學習數學的過程,感受數學思考過程的合理性。
4、在他人的指導下,能夠發現數學活動中的錯誤,并及時改正。
5、體會學習數學的樂趣,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建立學好數學的信心。
6、使學生從小養成認真學習、認真作業、書寫整潔的良好習慣。
四、本學期提高教學質量的具體措施
1、從學生的年齡特點出發,多采取游戲式的教學,引導學生樂于參與數學學習活動。
2、在課堂教學中,注意多一些有利于孩子理解的問題,而不是一味的難、廣。應該考慮學生實際的思維水平,多照顧中等生以及思維偏慢的學生。
3、布置一些比較有趣的作業,比如動手的作業,少一些呆板的練習。
4、加強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的聯系,適當教給家長一些正確的指導孩子學習的方法。
5、每月進行作業評比活動一次,比一比看誰學習進步快。
【一年級上冊數學教學計劃三篇】相關文章:
一年級上冊數學教學計劃9篇01-02
小學數學人教版一年級上冊教學計劃12-23
一年級上冊數學教學計劃8篇01-03
一年級上冊數學教學計劃3篇12-26
一年級上冊數學教學計劃5篇12-24
初二數學上冊教學計劃03-22
西師版一年級數學上冊教學計劃范文12-27
初二數學上冊教學計劃范文03-22
西師版數學一年級上冊教學計劃(通用5篇)1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