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雷雨教學課件
下面就是小編為您收集整理的高中雷雨教學課件的相關文章,希望可以幫到您,如果你覺得不錯的話可以分享給更多小伙伴哦!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明確識記戲劇的基本文學常識。
2.作者曹禺及有關《雷雨》簡介。
能力目標
1.體會時間、場景、人物和矛盾沖突的集中,是劇本的基本特征。
2.通過語言的品味來分析周樸園、魯侍萍的個性特點。
3.認識資產階級偽善、冷酷、兇狠的階級本性及其腐朽的家庭生活,從而認識舊社會制度的黑暗和罪惡。
德育目標
通過分析劇本的矛盾沖突,認清具有濃厚封建性的資產階級家庭的腐朽,揭示這種半封建半殖民地社會的罪惡。
●教學重點
1.分角色朗讀課文,表演劇情。
2.學習起伏跌宕的戲劇情節,緊湊的戲劇沖突和周樸園、魯侍萍的性格刻畫。
●教學難點
1.鑒賞劇中人物個性化的語言。
2.揭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會的腐朽性。
●教學步驟
★第一課時
[教學要點]
1.簡介戲劇的有關知識。
2.作者曹禺及有關《雷雨》介紹。
3.梳理節選部分的劇情。
[教學過程]
一、導語設計
《龍須溝》給我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茶館》讓我們默默難忘,今天我們要學的這篇課文就是曾引起轟動的《雷雨》,因為它是上個世紀30年代時作家曹禺為我們勾勒出的一幅圖卷,即半封建半殖民地社會沉悶空氣里一場即將到來的社會大變動的雷雨。
二、解題
1.戲劇知識介紹
戲劇是一門怎樣的藝術
戲劇是由演員扮演角色在舞臺上當眾表演故事情節的一種藝術。西方戲劇即指話劇。在中國,戲劇是戲曲、話劇、歌劇等的總稱,也常專指話劇。世界各民族的戲劇都是在社會生產勞動和階級斗爭的基礎上,由古代的歌舞、伎藝演變而來。后逐漸發展為由文學、導演、表演、音樂、美術等多種藝術成分組成的
綜合舞臺藝術。按結構規模可分為獨幕劇、多幕劇;按語言表現形式可分為話劇、歌劇;按題材和年代可分為悲劇、喜劇、正劇、現代劇、歷史劇等。
2.作者介紹
曹禺(1910~1996),原名萬家寶,湖北潛江人,我國杰出的劇作家和“當代語言藝術大師”。他出生于一個封建官僚家庭,從小耳聞目睹了大量剝削階級的丑聞,這對他以后創作《雷雨》及其他劇作,有很大的影響。他曾在南開中學和清華大學讀書,學生時代,就喜歡戲劇,受莎士比亞等歐洲戲劇大師作品影響較大。經過多年構思,幾易其稿,于1933年在清華大學讀書期間完成了他的女子作《雷雨》。其后,又寫了《日出》《原野》《蛻變》《北京人》等劇本,這些劇本奠定了他在中國戲劇界的大師地位。解放前,曹禺和老舍赴美講學,1949年回國。其后他又創作了《明朗的天》《膽劍篇》(與人合作)、《王昭君》等劇本。
3.有關《雷雨》
《雷雨》是一部杰出的現實主義話劇,是一部深刻揭露反動資產階級的罪惡本質、反映30年代大變動的中國社會現實的悲劇。
《雷雨》的內容情節安排,充分顯示了作者高超的藝術才能。作者把三十多年間發生過的事情,集中地放在周公館的客廳里重現,時間只從當天中午延至午夜,在這樣一個特定的時間和空間里展開了戲劇沖突:封建資本家周樸園之妻繁漪不堪他的專橫,與周樸園的大兒子周萍發生了曖昧關系,周萍又勾引了婢女四鳳。繁漪出于嫉妒,通知四鳳的母親侍萍把她領走,而侍萍正是三十年前被周樸園始亂終棄的侍女,她正是周萍的生身母親。而被她帶走的兒子魯大海卻又在周樸園的礦上做工,作為工人代表,正和周樸園面對面地展開斗爭。這些矛盾同時在這天下午激化,趨向高潮。經過一番矛盾沖突,周萍、四鳳知道了他們之間原來是同母兄妹,于是四鳳觸電而死,繁漪的兒子周沖為救四鳳也送了命,周萍也開槍自殺??這個罪惡的大家庭終于崩潰了。而這一切都是在雷雨之夜進行的,這就以象征的手法告訴人們: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沉悶的空氣里,一場變革中國現實的大雷雨即將來臨。
三、整體感知課文
1.VCD播放《雷雨》劇情片斷。
2.分角色朗讀課文,熟悉節選部分的劇情。(有條件的可在課前觀看電影《雷雨》)
3.提問:《雷雨》第二幕中出場的人物主要有哪幾位?他們之間的關系怎樣? 學生分小組討論,教師點撥。
明確:這一幕出場人物主要有周樸園、魯侍萍、魯大海和周萍。這四個人原本是一家,分別為夫妻、父(母)子、兄弟的關系。但30年后,他們之間的關系變得十分復雜,已超出了家庭、血緣的意義,表現為以周樸園為代表的資本家與以魯侍萍為代表的下層人民之間的矛盾沖突,以及以周樸園為代表的資本家與以魯大海為代表的工人之間的尖銳的階級沖突。
4.提問:本課一共節選了兩場戲,試梳理這兩場戲的情節。
學生思考后明確:
第一場戲:寫三十多年后周樸園與魯侍萍再次相見。意外相見,二人之間展開了緊張激烈的矛盾沖突。
第二場戲:寫周樸園與魯大海、侍萍與周萍的相見。父子相見,卻是仇人,血的'控訴,讓人不忍卒聽;母子相見,卻無法相認,還不能不喊出“這真是一群強盜”。本場主要是由周樸園與魯大海之間展開的矛盾沖突。
四、課堂小結
欣賞戲劇作品,首先應了解戲劇的發展等有關知識。在對劇本這種文學體裁有了一定的認識之后,應著重閱讀劇本,了解作品的戲劇沖突,看哪些沖突是主要的,沖突的實質是什么,進而明確這樣的沖突表現了怎樣的主題。
五、布置作業
1.課下同學們選自己喜歡的角色進行表演練習。
2.揣摩人物的性格特點。
第二課時
[教學要點]
1.分析戲劇的矛盾沖突。
2.分析人物的性格特點。
[教學過程]
一、具體研習課文
1.分析戲劇的矛盾沖突
(1)自開頭至“周樸園:??這一點錢你不收下,將來你會后悔的”為第一場。指定一名學生用自己的話敘述第一場的情節。要求敘述時盡量詳細點。
(2)提問:30年前周樸園與魯侍萍的婚戀情形如何?侍萍因何遭遺棄并于大年三十的晚上投河?
學生從文中找出相關的內容,然后討論、分析,教師巡回點撥。
(3)提問:周樸園對“死去”和活著的魯侍萍有怎樣的變化?這反映了怎樣的階級矛盾?
學生從課文中找出關鍵語句,反復朗讀,體會前后的變化,感受其間存在的階級矛盾。
(4)學生思考:周樸園三十年來所做的一切(打聽下落,保留舊家具,記住生日等),可看出他對侍萍是真情,還是假意呢?
(5)品讀魯侍萍與周萍母子相見的段落,思考侍萍因何欲言又止?
明確:在周萍打了魯大海兩個嘴巴后,魯侍萍對周萍說:“你是萍?憑——憑什么打我的兒子?”這斷斷續續的一句話,道出了人物復雜的心理變化過程:魯侍萍迫切想見到自己闊別三十年的兒子,卻沒想到竟看到了如此令人痛心的場面。她的感情由“想念”一下變成了“憤慨”。因為一道森嚴的階級壁壘已
經橫在她面前。階級的對立,使她再也不能叫出“萍兒”這個長久在心底呼喚的名字了。
(6)學生默讀周樸園與魯大海相見的場面,思考父子因何反目成仇?
2.分析人物的性格特點
(1)精讀有關周樸園的對話部分,找出能體現其性格特點的話,分小組討論。每小組選一名代表發言,并把對周樸園性格特點概括的詞語寫在黑板上,師生共同梳理。
(2)精讀有關魯侍萍的對話部分,找出能體現其性格特點的話,分小組討論。
(3)細讀有關魯大海的語句,體會魯大海的性格特征。
二、課堂小結
魯迅先生說:“悲劇是把人生有價值的毀滅給人看。”《雷雨》毀滅的有價值的東西是什么呢?應該是在命運的困頓中苦苦掙扎而又難逃摧殘和拷打的人性,因此,《雷雨》也是一出人性悲劇。對周樸園這個人物,我們在分析、理解的過程中,應看到其悲劇的一面,應看到其性格的復雜性。不能一味地因循前人對他的看法,要從人性悲劇的角度挖掘其性格的另一面。
三、布置作業
1.繼續準備戲劇表演。由課代表組織同學準備道具。
2.自行組織小組,準備“周樸園是否愛魯侍萍”的辯論資料
【高中雷雨教學課件】相關文章:
雷雨生字教學課件09-11
高中教學化學課件04-11
高中化學教學主題課件04-11
雷雨的語文課件教案05-05
高中地理教學課件反思范文04-13
語文雷雨教學反思03-15
語文雷雨教學反思03-15
《雷雨》教學計劃04-27
高中英語閱讀教學課件04-07
職業高中數學教學課件0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