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大自然》教案教學設計

時間:2021-06-14 08:03:07 教學設計 我要投稿

《您好大自然》教案教學設計

  1.感受樂曲《溪邊景色》所表現的自然景色,能聽辨出表現潺潺的流水聲的弦樂器音色。

《您好大自然》教案教學設計

  2.能用歡快、風趣的情緒演唱歌曲《鈴兒響叮當》,并能用聲勢為歌曲伴奏。選擇合唱曲《鈴兒響叮當的變遷》其中一段,編創動作進行表演。

  3.能用輕快、活潑而富有彈性的聲音演唱歌曲《田野在召喚》,表達對大自然的贊美之情。

  4.在歌唱和視唱練習中認識和掌握弱起小節知識。能獨立完成編創兩小節旋律的練習。

  5.繼續學吹豎笛,掌握正確吹奏長音的方法。

  第一課時:表演《田野在召喚》,聆聽《溪邊景色》

  一、表演《田野在召喚》

  1.談話導入。

  春游是大家都喜歡的活動,因為能到大自然中去欣賞自然美。你們知道意大利的少年們是以怎樣的心情去旅游?我們從意大利民歌《田野在召喚》中去感受一下。

  2.聆聽歌曲范唱。(反復聆聽)

  設問:

  (1)你感受到歌曲怎樣的情緒?

  (2)歌曲的低聲部有什么特點?

  3.視譜,聽教師范唱(奏)曲調(二個聲部分別范唱或奏)。

  (1)前8小節由兩個樂句組成。

  設問:這兩個樂句在曲調上、在節奏上有什么特點?(包括高、低兩個聲部的進調。)

  在高聲部哪里是“平行”,哪里是“上行”的走向?它們分別表達了怎樣的情緒?

 。2)學生分成兩個聲部,自學第1—8小節曲調,教師巡視指導。

  (3)在教師指揮下,前8小節用二聲部合成。

  (4)后8小節也是由二個樂句組成。設問:這兩個樂句在曲調上、節奏上有什么特點?

  (5)在教師指導下,二個聲部的學生分別學唱各自的曲調。注意弱起拍的附點節奏。

  (6)在教師指揮下,后8小節用二聲部合成。注意二聲部的和諧。

  (7)在教師指揮下,完整地唱全曲。

  注意用小快板的速度、活潑的情緒唱好。

  4.學唱歌曲。

  (1)用la來哼唱二聲部合唱。注意聲音和諧。

  (2)低聲部仍然用la來哼唱,高聲部朗誦歌詞(按節奏進入)。設問:想像一下,低聲部表達了怎樣的情緒與情景?

  (3)二聲部的學生在教師指導下,輕聲唱歌詞,但速度與情緒依舊。

  (4)有感情地放聲歌唱。

  5.表演歌曲(創造與實踐)。

  (1)分組討論研究:用什么手段與形式把歌曲表演得更有情趣。

  (教師不給予范圍,但在巡視時,根據學生的研究情況適時給予提示與指導,如:低聲部不用la,用其他虛詞;再如配上樂器伴奏(口風琴、豎笛等),及打擊樂器伴奏。形式上可以A段領唱加伴奏唱、B段合唱;朗誦加歌唱;歌唱與伴舞等。

  (2)分組展示各組的創造成果。

  (3)評價與表揚。

  二、聆聽《溪邊景色》

  1. 簡介貝多芬的《第六交響曲》

  貝多芬(1770——1827),德國作曲家。維也納古典樂派向浪漫主義樂派過渡的代表。交響曲是一種大型樂曲體裁,是音樂中最大的管弦樂隊套曲,由管弦樂隊演奏。交響曲的結構一般分為四個樂章,各樂章之間按照一定的關系先后排列,構成一個完整的藝術思想。本樂章是以農村和田園生活為題材,具有田園風味的作品。

  2.欣賞《田園交響曲》第二樂章《溪邊景色》,想象樂曲表現的情景。

  請學生邊欣賞邊思考:

  當你聽到這首樂曲時,你好像看到了大自然的什么景色?

  對音樂中表現的自然景色有哪些感受和體會?

  3.再聽樂曲,聽出潺潺流水聲,知道它的表現方法。

  師:你能感受到樂曲中描繪的潺潺流水聲嗎?

  你知道它是用什么方法來表現的?

  4.復聽樂曲,想象顫音出現時音樂所表現的大自然景色。

  5.反復聆聽,加深對樂曲的`印象。

  第二課時:表演《鈴兒響叮當》

  一、表演《鈴兒響叮當》

  1.教師以副歌的第一句范唱為導入:

  (1)設問:這首歌的歌名叫什么?是哪個國家的歌曲?歌曲描寫的是什么情景?

  (2)教師歸納:美國歌曲《鈴兒響叮當》,因是人們在冬季滑雪橇時所唱,又名《雪橇歌》;又因為是冬天的歌曲而逐漸演變為圣誕節等節日歌曲。它深受廣大人民喜愛,長期被當作美國民歌。

  2.聆聽歌曲范唱。

  是很重要的,不然,歌曲表現就不豐滿,因此大家要仔細聽第二聲部。

  3.學唱曲調。

  (1)分聲部。自由坐成二個聲部的座位,教師盡量尊重學生的選擇,適當做思想工作進行調整,注意聲部人數的平衡。

  (2)教師重點輔導第二聲部。

  (3)先學習副歌部分的8小節。在學唱中教師多幫助低聲部,鼓勵他們的自信心。

  (4)學習主歌部分。

  (5)全曲合成并以歡快的情緒、稍快的速度來演唱。

  4.表演歌曲。

  (1)在熟練唱好二聲部合唱曲調的基礎上填入歌詞:注意一音一字的吐字要清 晰而歡快。

  (2)想像角色化的情緒,全身心投入地演唱歌曲。

  (3)選用打擊樂器編創節奏譜,為歌曲伴奏烘托氣氛?梢苑纸M設計,全班分為四個組,每兩組分別設計主歌與副歌的伴奏,進行比較選擇,取長補短。

  (4)完整地表演歌曲。

  第三課時  聆聽《鈴兒響叮當的變遷》 學吹豎笛《紅蜻蜓》

  聆聽《鈴兒響叮當的變遷》

  1.作品簡介:這首童聲合唱是經過變奏和發展改編而成的。共有十個段落組成,充分展示了孩子們盡情歡樂的情景。

  2.初聽《鈴兒響叮當的變遷》。

  設問:

  (1)你怎么理解“變遷”這個詞?“鈴兒響叮當”的曲調是怎么變的?變了多少次?

  (2)討論要求:初步感受不可能太仔細,能聽到幾種就幾種,大家集思廣益。

  3.再聽合唱曲。

  要求:這次要考考大家的反應能力,看看誰最快,聽到分段請舉手并用手指數,表示第幾段。

  4.全班分成二個組(可以是上一內容表演《鈴兒響叮當》的兩個聲部為兩個組),甲組為奇數組,乙組為偶數組,分別排練教材中的10個節奏譜(即甲組排練1、3、5、7、9節奏譜,乙組排練2、4、6、8、10節奏譜)。

  5.試為歌曲配伴奏(在教師指導下,教師適時提醒各組準備進入,適時指揮一下)。因為是試配,以拍手為宜。

  6.再次聆聽合唱曲,為歌聲配伴奏。

  各組可以選擇不同的打擊樂器,根據規定的節奏譜,為不同的段落配伴奏,以更好表現出不同的風格。

  7.各組討論對音樂的體驗,用豐富的想象編成每一段的不同情節,并推選出五位同學敘述各段的“情節故事”。

  學吹豎笛《紅蜻蜓》

  1.復習歌曲《紅蜻蜓》,用抒情、優美的聲音來演唱。

  引導學生為歌曲標上換氣記號,按要求換氣,唱出歌曲的意境。

  2.引導學生用正確的方法吹長音,學會吹奏長音的正確方法。

 。ㄋ蜌鈺r舌頭要很快的向回收,像讀“吐”字的感覺。)

  3.豎笛吹奏歌曲《紅蜻蜓》,要求用演唱的感覺來吹奏。

  4.引導學生根據旋律的走向特點進行力度的變化處理,有感情的吹奏歌曲。

【《您好大自然》教案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老師,您好!》教學設計教案05-31

《老師,您好!》教學設計05-21

《老師,您好!》教學設計06-30

《祖國您好》教學設計07-05

《老師,您好》教學設計05-14

《老師 您好》的教學設計05-30

《老師,您好!》教學設計06-12

《老師您好》教學設計06-12

祖國您好教學設計06-12

人人狠狠综合99综合久久,欧美日韩国产精品中文,极品精品国产超清自在线,人人澡欧美一区
亚洲国产婷婷六月丁香 | 一本久久伊人精品中文字幕 | 亚洲人成网站在线播放2020 | 午夜福利中文字幕理论片 | 一区二区日韩激情综合网 | 亚洲免费观看福利视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