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母親》教學設計優秀篇
【理論支持】
新課程強調,教學是教與學的交往、互動,師生雙方相互交流、相互溝通、相互啟發、相互補充,在這個過程中教師與學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經驗和知識;交流彼此的情感、體驗與觀念,豐富教學內容,求得新的發現,從而達到共識、共享、共進,實現教學相長和共同發展。師生互教互學,彼此將形成一個真正的“學習共同體”。在這個共同體當中,“學生的教師和教師的學生不復存在,代之而起的是新的術語:教師式學生和學生式教師。教師不再僅僅去教,而且也通過對話被教,學生在被教的同時,也同時在教。他們共同對整個成長負責。”對教學而言,交往意味著人人參與,意味著合作性意義建構,它不僅是一種認識活動過程,更是一種人與人之間平等的精神交流。《我的母親》的教案設計對學生而言,意味著主體性的凸顯、個性的表現、創造性的解放、解開鐐銬后的舞蹈。對教師而意味著上課不僅是傳授知識,而是一起分享理解,促進學習;上課不是單向的付出,而是生命活動、專業成長和自我實現的過程、交往還意味著教師角色定位的'轉換:教師由教學中的主角轉向“平等中的首席”,由傳統的知識傳授者轉向現代的學生發展的促進者。
【教學目標】
一、三維目標:
1.品味文章樸實飽含深情的語言。
2.體味并準確理解文章所表達的無私的母愛。
3.引導學生運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激發自主意識和探究精神。
二、具體目標:
1.掌握文中的生字新詞,理解關鍵詞句所表達的特殊感情;
2.領會本文語言細膩、真摯、深沉的特點;
3.通過品味本文語言,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4.感受高尚無私的母愛,培養自己美好的情操;
5.學習本文選取典型材料展現人物性格的寫作方法;
6.學習在記敘中穿插必要的議論的寫作手法。
在具體目標中,1、2、3、4是針對所有學生確定的,5是對中等生的要求,6是對優秀生提出的目標。
【教學重難點】
1.學習本文選取典型材料展現人物性格的寫作方法;
2.學習在記敘中穿插必要的議論的寫作手法;
3.感受高尚無私的母愛,培養美好的情操。
【課時安排】
一課時
【教學設計】
課前延伸
1.閱讀課文,初步體會無私的母愛。
2.學生自主學習完成老師布置的預習題。
3.收集并閱讀與教材相關、相似、相近的文章,做好讀書筆記。
課內探究
一、學
1. 導入新課。
(1)創設情境,引出背影
(2)播放視頻朗讀,然后請學生朗讀課文中自己最喜歡的部分。
2.檢查預習。
(1)學習小組互批預習題,共同糾偏解疑。
(2)各學習小組向全班匯報自主學習課文的初步感受;展示收集并閱讀的與課文相關的文章以及讀書筆記。
3. 圈點批注。
(1)明確本節課的學習任務:
【出示幻燈片】
1.作者深情地回憶了關于母親的4個片段,同學們看看這四個片段主要集中在哪四節?(3—6)
2.通過這些片段,你看到了一位怎樣的母親?試用下面的句式說一句話。(讀了 這個片段中的“ ”這句話 ,我看到了一位 的母親。
【《我的母親》教學設計優秀篇】相關文章:
關于《我的母親》優秀教學設計06-23
《我的母親》優秀教學設計方案07-01
《我的母親》教學設計04-30
我的母親教學設計07-01
《我的母親》的教學設計06-30
《我的母親》教學設計06-10
初中語文《我的母親》優秀教學設計02-02
我的母親公開課優秀教學設計02-02
《我的母親》教學設計 教案教學設計1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