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積累與運用(四)》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自讀詞語,發現構詞的特點;
2.自讀、背誦對聯,感悟意思,主動積累有名的對聯;
3.讀懂成語故事,理解成語“老馬識途”的意思;
4.能大方、主動、有禮貌地與同學交流自己讀《威爾遜出游》后對威爾遜媽媽做法的感受和自己的媽媽的做法,訓練語言表達能力;
5.留心觀察生活中的游戲或親身參與過的游戲,不拘形式地寫下游戲中的見聞、感受;
6.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短文,積累一些好詞佳句,并感受童年的快樂與純真;
教學準備
教師:搜集一些名聯在小黑板上;搜集古代詩人、現代作家描寫童年生活的美好的詩句或文章。
學生:回憶平時媽媽是怎樣教育自己的;仔細觀察生活中的游戲或親自去參與一種游戲。
教學時間
4~5課時。
教學過程
一、溫故知新
1.自讀、互讀詞語,利用工具書理解詞語意思,悟悟這些詞語的特點。
2.想一想:這些詞有什么地方相同?
3.學生自由發言,從中點明教學內容:這些詞語中都包含有一組反義詞。
4.學生再讀詞語,理解詞語的意思,感知構詞的特點。
5.拓展練習,“你能再說幾個有這樣構詞特點的詞語嗎?”
6.教師相機板書學生的舉例,再讀詞語,加深理解。
二、語海拾貝
1.自讀對聯,要讀得正確、流利。
2.在小組讀,相互檢查,并悟悟對聯的大致意思。
3.全班交流,說說自己不懂的地方,請求老師或其他組同學解釋。教師注意引導和補充。
4.總結:用對稱的字句加強語言效果的這種修辭手法,我們稱為對偶。
5.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背誦對聯。
6.拓展練習,“你能說說你搜集的名聯嗎?或者你想創作一副對聯也可以。”
三、點擊成語
1.學生自由讀成語故事,要求讀準字音。
2.請學生復述成語故事,并說說讀了成語故事后的感受。
3.引導學生理解“老馬識途”的意思,結合生活實際講講身邊類似的事例。
四、口語交際
1.回顧課文《威爾遜出游》,想想這篇課文告訴我們一件什么事呢?抽生回答。
2.再自讀課文,獨立思考:你贊成威爾遜媽媽的做法嗎?為什么?
3.小組說說、議議,發表自己的意見,傾聽別人的'意見,豐富自己的認識。
4.全班交流,舉行小型辯論賽,從觀點出發劃分為正反兩方進行辯論,評選出最佳小辯手。
5.小組交流:在你外出時,媽媽是怎樣做的?你希望媽媽怎樣做?邊聽邊想想誰的感受對你有啟發,說出來相互補充。在小組中評選出誰在交流時自然大方、有禮貌,誰聽得最認真。
6.全班交流,以《媽媽,我想對您說》為話題,邀請各小組代表匯報演說,大家評議誰的發言最令你滿意。
五、習作百花園
1.引導語:游戲真好玩!同學們都玩過哪些游戲?抽生回答。
2.小組說說:你覺得好玩的游戲是怎樣的玩法?為什么你覺得這個游戲好玩呢?
3.學生講述自己認為最好玩的游戲。教師相機指導、潤色。
4.總結:讓我們拿起筆來,記下玩過的許許多多游戲,如:老鷹捉小雞、丟沙包、踢毽子、網上下棋……讓別人了解你是怎樣玩的,分享你的開心。然后比一比,誰將自己喜歡的游戲寫得精彩。
5.教師選擇一兩篇學生習作在全班展示,一邊看,一邊評改。
6.學生自己對自己的習作進行修改。改完后,根據自己寫的內容,加上一個題目。
7.在小組里自由欣賞品讀小組成員的佳作,并評議每位成員習作寫得好以及需要改進的地方,把這些意見批注在文后。
六、自主閱讀園地
1.借助拼音自由輕聲讀短文。要求讀準字音,讀通讀順句子,了解大意。
2.小組討論交流不認識的字,不理解的詞句,反饋信息。
3.全班質疑,請求老師或其他同學解答疑難。
4.勾畫最喜歡的好詞佳句摘抄在采蜜本上,與同桌說說你喜歡的理由,并反復朗讀。在小組中交流讀后收獲,鼓勵學生將積累的優美詞語、精彩句段運用到平時的寫作中去。
5.有感情地朗讀短文,評選出誰是朗讀小能手。
【小學《積累與運用四》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積累運用四》教學設計02-09
積累運用四的教學設計12-12
積累運用四的教學設計07-15
《積累運用四》教學設計07-14
《積累·運用四》的教學設計07-14
《積累·運用四》教學設計02-25
積累與運用(四)教學設計04-07
《積累運用四》教學設計精選07-13
積累·運用四的教學設計0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