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教版三年級認識千克教學設計
教學內容
蘇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三年級(上冊)第29~31頁。
教學目標
1. 結合生活情境,感受并認識質量單位千克,初步建立千克的質量觀念。
2. 通過實踐活動,了解用秤稱物體質量的方法,提高估測能力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3. 體會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體驗學習數學的樂趣。
教學過程
一、 創設情境,激趣引入
多媒體播放故事情境:今天是雞婆婆的生日,公雞兄弟倆給外婆準備了兩盒禮物,一盒大的,一盒小的。哥哥拎著小盒的禮物,弟弟拎著大盒的禮物,走在路上,弟弟走得很輕松,而哥哥卻越走越吃力。
提問:你知道這是為什么嗎?你能猜一猜兩盒禮物哪一盒重嗎?
談話:今天老師把這兩盒禮物帶來了,我們也來掂一掂。
提問:怎樣才能知道兩盒禮物到底有多重呢?(用秤稱)
[說明: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知識出發,創設生動有趣的故事情境,讓學生體會到物品有輕有重,在輕松愉悅的氛圍中自然進入數學學習情境。]
二、 動手操作,建立概念
1. 認識秤。
提問:同學們在生活中都見過秤吧?誰來說一說你見過哪些秤?(學生自由說)
多媒體出示各種秤的圖片。
談話:今天我們先來研究盤秤(多媒體演示),上面的盤子叫做托盤,把要稱的物體都放在托盤里,下面的圓盤叫做刻度盤,上面的刻度用來表示物體的重量是多少。仔細觀察刻度盤,你看到了什么?(有10個數,一根指針,字母kg)
講解:稱物品的質量,常用千克作單位,千克也可用字母kg表示。(板書:千克kg)稱物品的時候,指針指到1就是1千克(多媒體演示),指到幾就是幾千克。
多媒體出示用盤秤稱西瓜、白菜的圖片,要求學生分別說出它們的質量。
談話:知道了盤秤的用法,我們就可以用盤秤來稱一些物品的質量,每個小組都有兩袋鹽和一袋花生仁,你能分別稱出它們各有多重嗎?
[說明:讓學生聯系生活實際,交流在生活中見到的秤,喚起對已有經驗的回憶。引導學生通過對刻度盤的觀察,了解了盤秤的使用方法,也自然地引出“千克”。]
2. 掂一掂。
談話:剛才我們用秤稱出了兩袋鹽和一袋花生仁一樣重,都是1千克。1千克的物品掂在手上有什么感覺呢?在小組里試一試。
小組輪流掂一掂兩袋鹽和一袋花生仁。
談話:(拿出三個盒子)這里有三個形狀相同的盒子,其中只有一個重1千克,用手掂一掂,你能找出重1千克的盒子嗎?
指名分別掂三個盒子,找出其中1千克的盒子。
[說明:稱一稱、掂一掂的活動,使學生在感受1千克實際質量的同時,建立了1千克的概念。用掂一掂的方法找出1千克的盒子,目的是讓學生鞏固對1千克的表象,學會用數學方法去解決生活中的問題。]
3. 稱一稱。
多媒體播放情境:公雞兄弟給外婆過生日,小白兔也想給外婆過生日,它想準備蘋果、黃瓜、土豆各1千克,你能幫助小白兔稱出這些物品嗎?(把課前準備好的蘋果、土豆、黃瓜分發給各個小組)
反饋時,各小組匯報,師生共同完成下面的表格:
啟發:請同學們仔細觀察各小組稱得的結果,你有什么發現?
討論:為什么每個小組稱的1千克黃瓜都是3根,而每個小組稱出的1千克蘋果和1千克土豆的個數各不一樣呢?
小結:1千克的同一種物品,由于它們大小不一樣,數量也可能不一樣。
[說明:先稱出1千克的'鹽和花生仁,再稱出1千克的蘋果、土豆和黃瓜,讓學生感受不同形狀、不同材料的1千克物品的質量,強化對1千克實際質量的感受。]
4. 估一估。
提問:(拿出雞蛋)能估一估多少個這么大的雞蛋大約重1千克嗎?
驗證:1千克雞蛋到底有多少個呢?怎么辦?(稱一稱、數一數)
談話:(拿出1個鵪鶉蛋)掂一掂,比較一下1個鵪鶉蛋和1 個雞蛋哪個重。
提問:1千克鵪鶉蛋的個數和1千克雞蛋的個數哪一個多?1千克鵪鶉蛋大約有多少個?
[說明:估計1千克雞蛋大約有多少個,目的是讓學生通過活動,進一步感受1千克的質量,同時,為估計1千克鵪鶉蛋大約有多少個提供依據。這一環節的教學注意教給學生估計的方法,發展估計意識。]
三、 綜合練習,發展思維
1. 估體重。
談話:誰愿意來稱稱自己的體重?(稱兩個學生的體重并告訴學生)
提問:(指一個體重約在前兩個學生之間的學生)你能根據前兩個學生的體重,估一估這位同學的體重嗎?(利用“輕一些”“重一些”等語言來引導學生估計,并稱出第三個學生的體重進行驗證)
提問:你能根據剛才幾個同學的體重,估一估自己同桌的體重嗎?
請一個學生來驗證同桌的估計。
要求:知道自己體重的同學,直接告訴你的同桌他估對了沒有;如果不知道自己的體重,課后可以用秤稱一稱。
2. 找體重。
多媒體播放情境:公雞兄弟倆去了外婆家,那里有很多動物,他們來到一座小橋邊,發現一個牌子(限重300千克),看橋的小松鼠攔住了他們:“要想過橋,你們必須去稱體重!”于是他們一起去稱體重了。
提問:限重300 kg是什么意思?
談話:動物們稱出了自己的體重,交給了小松鼠,可小松鼠不小心把數據搞亂了,你能根據下面的信息,判斷哪個動物可以過橋嗎?為什么?
出示:
老虎 2 kg
大象 70 kg
公雞 40 kg
小狗 200 kg
小鹿 900 kg
學生對數據和信息進行比較、分析,作出判斷。
[說明:估體重、找體重兩個游戲活動,引導學生從身邊熟悉的事物入手,把1千克延伸到幾千克、幾十千克,甚至幾百千克,拉近數學與生活的距離,進一步培養學生的估計意識。同時,學生還能從活動中感受到解決問題的有效策略和方法,其中包含著樸素的“區間套”逐步逼近的思想,思維得到了提升。]
四、 總結評價,拓展延伸
提問:你能和大家說說你的收獲嗎?(完成板書:認識千克)
談話:我們要想真正結識“千克”這個朋友,還要在平時的生活中多觀察、多體驗。
多媒體播放“生活中的千克”錄像片斷。
[說明:通過欣賞短片“生活中的千克”,讓學生再一次領略數學與生活的聯系,既能開闊學生的視野,又能發展學生的數學眼光。]
【三年級認識千克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千克的認識教學設計04-10
認識千克教學設計04-16
千克的認識教學設計04-11
認識克與千克教學設計02-09
克與千克的認識教學設計03-22
關于千克的初步認識的教學設計07-06
克和千克的認識的教學設計07-06
千克和克的認識教學設計04-08
《克和千克的認識》教學設計04-09
初步認識單位千克教學設計0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