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級上冊數(shù)學《物體的形狀》教學設計
教學內容:
九年制義務教育課本滬教版一年級數(shù)學第一學期P49-50。
教學目標:
1. 通過行為(觸摸、滾動等行為)直觀認識正方體、長方體、圓柱體、球,能夠識別這些圖形,準確地說出它們的名稱。
2. 能通過行為區(qū)分平面與曲面。
4. 培養(yǎng)觀察能力,感受到幾何圖形的美。
教學重點:
正方體、長方體、圓柱體、球以及圓、正方形、長方形的初步認識。
教學難點:
區(qū)分立體圖形和平面圖形。
教學媒體:
1、多媒體課件、幾何圖片,標準的形狀物體。
2、學生準備各種形狀的物體。
教學過程:
一、新課引入,進行分類并命名
1、出示實物按形狀分類
a、學生分組:各組都有這樣的實物,我們把這樣的物體叫做立體(板書)
b、分一分類,看哪一組分得最合理,并說出理由。(在此揭示課題物體的.形狀)
c、出示圖片,這是什么,可以歸到哪一類?
d、揭示名稱。
二、探索形狀
1、摸一摸感知面
a、小組組長分給組員一件一起摸一摸。
b、交流并揭示曲面和平面。
2、總結各物體的特征
練習
1、聽要求摸出相應的物體。
2、生說摸到的物體的特點,其余同學猜。
3、辨一辨球和圓形都是圓圓的有什么區(qū)別,特殊的長方體和正方體之間的區(qū)別(通過面的大小辨別)。
三、鞏固練習
1、看機器人圖從下往上說一說都是什么形狀。
2、看積木圖完成數(shù)一數(shù)、填一填的表格。
3、看生活中的物體說一說都是什么形狀。
四、滾一滾
四人小組通過滾一滾完成下表
五、拓展
出示小豬推箱子的PPT,讓學生通過剛才學習的滾一滾的知識,幫助小豬解決問題。
六、總結
這節(jié)課學到了什么?
板書:
物體的形狀
作業(yè)布置
1、回家找一找身邊的長方體、正方體、圓柱體、球向父母說一說。
2、用各種形狀的積木搭一個建筑,并向父母說一說為什么這么搭。
【一年級上冊數(shù)學《物體的形狀》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物體形狀的分類》教學設計06-22
《物體形狀改變以后》教學設計04-12
《物體的形狀》的教學反思01-03
物體的形狀數(shù)學課程教學反思07-02
關于《物體形狀改變以后》的教學設計06-27
《物體的形狀》教學反思范文06-25
一年級數(shù)學《物體形狀》說課稿08-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