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一統漢朝》教學設計范文
篇一:大一統的漢朝 教學設計
【課程標準】
1、了解“文景之治”;
2、知道漢武帝鞏固“大一統”的措施;
3、評價漢武帝 。
【內容與學情分析】
本節課學習的是漢朝初期的統治措施,文景之治出現的原因與表現,漢武帝實現大一統的措施及其影響。為了教學的連貫性,西漢的建立與東漢的統治兩個內容也補充到教學中。初一學生剛剛接觸到歷史,對于歷史的學習方法,處理問題的能力還不夠。對于本節課涉及到的加強中央集權的大一統在理解上有寫難度。
【學習目標】
一、知識與能力:
1、通過學習了解文景之治出現的原因;
2、通過學習知道漢武帝鞏固“大一統”的措施;
3、通過分析材料,培養學生分析利用材料的能力。
二:過程與方法:
1、借助視頻,學會正確評價人物,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通過對比秦朝與漢朝的興衰,統治措施,做到以史為鑒;
2、引導學生認識,漢武帝的大一統是西漢的鼎盛,也是中國封建時代的第一個鼎盛局面。
【重點和難點】
1、漢武帝“大一統”
2、理解“罷黜百家,獨尊儒術”
【教學過程】
情景導入:
師:上課之前老師先邀請同學們觀看一段視頻(成語故事,夜郎自大); 師:故事中的夜郎國非常的自大,他所面對的西漢是當時世界上最強大的國家!漢朝是怎樣走向強盛的呢?這節課就讓我們一起走進那段歷史,感受大漢雄風,追尋漢朝統治者的圓夢之路!第12課 大一統的漢朝
新課學習:
一、金戈鐵馬大漢夢——西漢建立
師:有一首歌是這樣唱的,借我一雙慧眼,讓我把這世界看的清清楚楚,老師相信每位同學都有一雙慧眼,請你慧眼識英雄,猜猜他是誰?給提示,學生根據自己的知識儲備猜人物——漢高祖劉邦。
師:劉邦經過秦末農民戰爭推翻秦朝,楚漢戰爭打敗項羽在公元前202年建立大漢王朝。但是劉邦實現了大漢夢,卻面臨殘酷的現實。請同學們閱讀材料,思考,漢初面臨著怎樣的社會經濟狀況。
生:荒涼,蕭條
師:秦朝的暴政加之連年的戰爭使得漢初的民窮國弱,社會經濟一片荒涼景
象。
師:漢朝的建立者與繼任者們能允許這種情況持續下去嗎?
生:不能
師:在這種情況下,富國成為他們的共同夢想。
(二)休養生息富國夢——文景之治
師:他們是怎樣實現富國夢想的呢?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我們請來了漢朝的尚書令,請他就漢高祖、漢文帝、漢景帝時期的統治政策回答記者的提問! 生:自主準備,活動,回答
師:我們大致歸納一下漢初的統治措施:1.吸取秦亡教訓,2.輕徭薄賦 ,3.重視農業 ,4.提倡節儉,5.以德化民。用一個詞來概括:就是休養生息。 師:漢朝經過一段時間的休養生息,迎來了封建社會的第一個“盛世”——文景之治。奠定了漢代民富國強的物質基礎。實現富國夢的統治者們并沒有停下腳步,在漢武帝的帶領下,繼續追求強國夢。
(三)文治武功強國夢——漢武一統
師:在實現強國夢的過程中,漢武帝重點解決了2個憂患。
1、政治,諸侯國問題
師:簡單介紹七國之亂,諸侯國的發展,提供材料給學生分析,漢武帝時的表現。
學生閱讀教材,明確漢武帝采取的措施。
師:視頻加深學生對推恩令的理解;
活動:學生肢解手中的諸侯國,感受推恩令的作用。
師:推恩令實現了政治上的大一統,漢武帝卻無法高枕無憂。
2、思想,思想不統一
回顧:秦朝的焚書坑儒
師:我們來看一下,漢武帝是怎么做的?
生:“罷黜百家,獨尊儒術”
師:解釋政策,新儒學的相關內容加深學生對于政策的理解,儒家思想成為封建社會的正統思想。
師:漢武帝還采取了什么措施來推廣儒學
生:建立太學
回顧一下這一篇章的內容:
師:經過漢武帝的努力,漢朝實現大一統,進入鼎盛。漢武帝開創了西漢王朝最鼎盛繁榮的時期,是中國封建王朝第一個發展高峰,他的治理使漢朝成為當時世界上最強大的國家。實現了強國的夢想。
以史為鑒:
師:前事不忘后事之師,學習歷史就應該以史為鑒。
生:小組討論
師:這才是長治久安之所在,這才是繁榮興盛之所在,這才是和諧發展之所在。
師:經過幾代帝王的努力,漢代實現國富民強,但這種繁華卻沒有長久的持
續下去??
(四)一頁風云散,變換了時刻——東漢統治
三張圖片介紹西漢滅亡東漢建立與滅亡。
回顧本節課的內容
小小評論家:
師:評價漢武帝,視頻,學生思考回答。
師:這節課我們學到了一位皇帝,他建立了一個國家前所未有的尊嚴,他給予了一個族群挺立千秋的自信,他的國號成為一個民族永遠的名字。他就是千古一帝——漢武帝!他的成功是因為他在圓夢的道路上努力奮斗拼搏,勇于改變!所以我希望同學們不要改變我們的拼搏和奮斗。因為你們才是國家的未來!少年智則國智,少年富則國富,少年強則國強。
篇二:大一統的漢朝教學設計——馬清云
【導入新課】
播放“漢武大帝”片頭視頻,師問:視頻中他是誰?為什么說他建立了一個國家前所未有的尊嚴?為什么說他給一個族群傲立千秋的自信?他做了哪些事情使得他的國號成了一個民族永遠的名字?帶著這些疑問,我們來學習第12課:大一統的漢朝
請同學們閱讀課本,依據老師提供的知識結構,自學本課的基礎知識,同時,把你在自學過程中遇到的疑惑標記下來,以便在合作學習中討論解答。 [自主學習,夯實基礎 ]
1、結合課本67頁歸納西漢建立后,面臨的是什么樣的經濟形勢?這種局面是怎樣形成的?
2、從課本上勾畫出文帝和景帝采取了什么措施促進經濟恢復?取得了怎樣的結果?
3、歸納總結漢武大帝統一的措施有哪些?
(學生之間相互質疑釋疑,解決自學中遇到的困惑。)
一、文景之治
西漢初年,國家極度貧困。長期戰爭導致經濟凋敝。
《漢書 食貨志》記載:“民失作業,而大饑饉?人相食,死者過半。自天子不能具醇駟,而將相或乘牛車。”
思考討論:如果你是劉邦,面對現實,應采取什么辦法?
文帝景帝又采取哪些措施?(出示漢文帝、漢景帝圖片及簡介)
文帝景帝吸取秦亡的教訓,欲圖長治久安。休養生息政策因而得以出臺并順利實施。
教師出示相關的減輕租稅的圖片和資料。學生看書,分類歸納文帝、景帝的措施。
漢文帝與景帝共在位39年,實行輕徭薄賦、獎勵生產、與民休息的措施,使得社會安定,人民負擔進一步減輕,社會經濟持續發展。
《資治通卷》記載:“海內安寧,家給人足。”
后世對之評價較高,把這樣的治世稱為“文景之治”。
出示秦始皇陵兵馬俑和漢文帝霸
問:比較秦始皇和漢文帝對自己陵墓的要求,你能得到什么啟示?
生討論并得出結論:成由儉敗由奢
過度:文景之治是我國封建社會第一個“治世”。為后來西漢實現大一統奠定了基礎。
出示漢武帝圖片及簡介
二、漢武帝的大一統
問:漢武帝是一個怎樣的人?
小結:漢武帝雄才大略,重視人才,善于用人。
這個特點與前面學過的`哪些人物相似?
(堯、舜、商湯、周文王、周武王、齊桓公、吳王闔閭、越王勾踐、秦孝公、秦王嬴政、漢高祖劉邦等。)
問:什么是大一統?
小結:即中央加強對政治、經濟、思想文化等各方面的統一領導,形成高度中央集權的政治局面。漢武帝時能實現大一統,決非偶然,如果沒有從高祖“文景之治”,近半個世紀實行休養生息政策,奠定了雄厚的經濟基礎;如果沒有景帝時平定七國之亂,奠定了鞏固的政治基礎,恐怕大一統的局面是不可能出現的。大一統的局面出現,也和漢武帝這個具有雄才大略的皇帝的統治措施密切相關。
【合作探究】
陵
漢武帝用什么方法解決了漢初分封的諸侯國問題?他又是如何在思想文化上加強中央集權的?
生:1、雄才大略,重視選拔人才,善用人才;2、先建侯國,削弱他們的勢力,再削侯國。)
師:解決了王國問題,卻招來諸王門下諸子百家的指責,對中央集權很不利。他又是如何在思想文化上加強中央集權的? 生:采納董仲舒的建議,“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在長安設太學,大力推行儒家教育。師:這樣,漢武帝時期,政治上一統于皇帝,思想上一統于儒家思想,西漢進入鼎盛時期。
【拓展延伸】
漢武帝能夠實現大一統的原因?
小結:客觀上 : “文景之治”奠定了基礎
主觀上 :漢武帝雄才大略,善于用人才
三、東漢的統治
學生自學
本課小結
“文景之治”
“推恩令”,削
漢武帝的大一統 弱王國勢力。
“罷黜百家,獨尊儒術”,
辦太學,推行儒學教育。 西漢進入鼎盛時期
最后以一首韓磊的《最后的傾訴》(百度音樂) 結束本課
教學反思:
對于本課的學習我采用了視頻導入的方式激發了學生的學習欲望,通過設問的方式來引導學生分析問題。初一新生對于學習歷史的方法還沒有充分掌握,所以通過小組合作來互相幫助提高學生分析歸納問題的能力,讓學生積極的動腦思考老師加以點撥來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另外還利用了圖片和音樂來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讓他們感受到歷史課的樂趣。
【《大一統漢朝》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大一統的漢朝》的教學設計12-19
大一統的漢朝教學反思范文11-02
大一統的漢朝教學計劃06-19
大一統的漢朝說課稿11-13
《大一統的漢朝》說課稿07-10
大一統的漢朝說課稿07-21
大一統的漢朝說課11-12
大一統的漢朝說課稿4篇11-15
第十二課《大一統的漢朝》的教學反思1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