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走一步,再走一步》教學設計
【教學設想】
《走一步,再走一步》運用質樸的語言,描述了一個動人心弦且蘊含生活哲理的故事。設計此課教學,本著新課程標準中培養學生積極主動參與口語交際的能力,使學生學會欣賞作品,領會作品的內涵,從中獲得對人生有益啟示的理念,以及語文教學應培養學生良好的社會適應能力,倡導積極的人生態度、正確的價值觀等觀念,選用了創設情境,教師點撥,學生多元參與的教學方式。
【教學目標】
1、多角度研讀課文,篩選重點詞、句,品味并說出其深刻含義。
2、聯系自身生活實際,感悟人生哲理,提升口頭表達能力。
【教學流程】
一、課前預習提綱
1、請給下列字注音,并解釋詞語:
訓誡 峭壁 嶙峋 禁地 聳立 顫抖 啜泣 納罕 連攀帶扒 頭暈目眩 卜卜亂跳 小心翼翼
2、讀了這篇文章,你有什么問題要問嗎?
3、熟讀文章,完成下面的題目:
⑴ 用一句話概括本文所寫的事。
⑵ 把自己設想成文中人物,在文中圈點勾畫多處人物描寫和景物描寫的詞句,想像他(們)當時的所說、所做、所想。例如:
① 這是一座怎樣的懸崖?
② 我和小伙伴們是怎么爬上懸崖的?我們當時的心情是怎樣的?
③ 父親用了什么辦法把兒子救下懸崖呢?父親當時的哪些舉動或者哪些話對我最有幫助呢?我的感受如何?
④ 除文中亨特先生的辦法外,你還有什么好辦法可救莫頓下懸崖呢?你的辦法好在哪里?
二、創設情境,多角度閱讀課文
教師扮演記者,要求每個學生把自己想像成是這件事中的人物,找出文中人物所說所做所想的詞語、句子,設身處地想像他們當時的感受,接受記者的采訪。
1、不同的人面對同一座懸崖的感受:
⑴ 采訪小伙伴:
發生了什么事?
那懸崖很難爬嗎?那是怎樣的一座懸崖呢?
⑵ 采訪莫頓:
說到這懸崖,你的感覺跟你的伙伴們一樣嗎?為什么?
你跟著小伙伴們爬懸崖的.感覺如何?為什么下不來呢?
⑶ 引導小結:
面對同一座懸崖,莫頓視為禁地,而小伙伴們卻感到不難。原因是什么?
2、下懸崖過程中父子倆的所做所想:
⑴ 采訪亨特先生:
當你聽到兒子被困在了懸崖上時,你是怎么想的?
你用什么辦法把兒子救下懸崖呢?為什么要這么做?
⑵ 采訪莫頓:
回憶整個下來的過程,你覺得父親當時的哪些舉動或者哪些話對你最有幫助?請具體談談你當時的感受。
你下懸崖后哭了,原因是什么?
⑶ 引導小結:莫頓能爬下懸崖最終靠的是什么?
模擬采訪結束。
三、開展活動,多元探究文章內蘊
1、讓學生列舉其他可救莫頓下懸崖的辦法,發散思維。
2、品讀最后一段,引導學生讀讀、說說自己最有體會的語句。在此基礎上提出對本文主題的四種看法,引導學生展開討論,多元探究文章內蘊。
四、引導延伸,感悟人生哲理
引導學生聯系自身實際,講述自己在生活中最難忘的經歷,感悟其中包含的道理,并將道理用一兩句話寫下來。
全班交流。
五、教學小結
溪流走一步是江河,江河再走一步是海洋。走一步,再走一步──天地就將不一樣。
深秋走一步是寒冬,寒冬再走一步便是暖春,挫折走一步或許還是失敗,失敗再走一步可能就是成功。
咫尺天涯路,第一步往往很難邁出,于是就沒有了下一步,于是就沒有了路。
路盡天絕處,不妨嘗試著再走一步,萬水千山──只源于最初的那一步。
【《走一步,再走一步》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走一步,再走一步 教學設計12-06
走一步,再走一步教學設計03-19
走一步再走一步教學設計01-31
《走一步,再走一步》 教學設計05-04
《走一步再走一步》教學設計01-05
《走一步,再走一步》教學設計07-19
《走一步,再走一步》教學設計10-18
走一步,再走一步 教案教學設計12-06
《走一步,再走一步》教學設計范文07-14
《走一步,再走一步》教學設計(精選5篇)0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