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時珍夜宿古寺》教學設計三篇
篇一:《李時珍夜宿古寺》教學設計
一、教學內容
本篇課文需要2課時80分鐘,本節課是第二課時。
《李時珍夜宿古寺》是蘇教版小學語文上冊的第16課,主要記敘的是我國古代偉大的醫學家和藥物學家李時珍不顧年歲大,為修訂好《本草綱目》住破廟、吃干糧,以及在月光下認真記載尋訪所得。為了記載準確,李時珍不怕風險,親自品嘗草藥,表現了李時珍不怕吃苦的可貴精神和嚴謹的科學態度。
二、教學目標分析
從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個維度對該課題預計要達到的教學目標做出一個整體描述。
1. 知識與能力
(1) 通過復習能夠回憶課文的相關內容;
(2) 能理解相關詞語理解課文。
(3) 能夠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4) 能夠在教師的引導下發揮豐富的想象力,發揮學生口語能力,說出自己的見解,提高創造性思維能力。
(5) 能準確地朗讀相關拓展閱讀材料,搜集認識幾種中藥材。
2. 過程與方法
(1)通過正確流利地朗讀背誦課文,體會人物品質。
(2) 通過各種形式的朗讀,加深對課文的理解。
(3)通過表達對人物的認識,鍛煉口語表達能力。
3.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 通過學習課文,體會李時珍不怕吃苦的可貴精神和嚴謹的科學態度。
(2)學生能夠通過文章學習,學習李時珍的優秀品質。
三、 學習者特征分析
(1) 本節課的教學對象是四(2)班的學生。這個班使用的是蘇教版教材,經過半年多的試驗教學后,這個班學生思維較活躍,有很濃的閱讀興趣,表達愿望比較強烈;
(2) 學生的寫作能力有待提高,需要在教學中加強寫作方法指導以及通過其他方式來表達體現中心的能力培養;
(3) 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有待進一步加強,需要及時引導學生進行歸納、總結提高。
四、教學策略選擇與設計
本課綜合運用講授式、啟發式、自主學習、合作學習等各種策略,指導學生進行自主探索學習。通過自學、小組交流、匯報等環節完成課文教學,培養學生語文綜合實踐能力。利用多媒體課件,開闊學生的視野,幫助學生解決問題,提高學生閱讀能力,并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及表達能力。采用抒發感受、情感朗讀等方法,發展學生的想象力和發散思維,通過引導學生進行分析綜合和指導學生表達解決問題的方法和途徑。
設計特色:
教師充分利用信息技術整合各種學習資源,圍繞 李時珍所說的話進行言語和思維訓練。以課文中李時珍的語言為線索,抓住人物的語言、神態、動作體會情感的閱讀方法,在此基礎上培養學生課堂閱讀的能力,鼓勵學生自學,小組質疑、協作學習、口語交流、完成課文教學,并在此基礎上學習寫作方法,促使小學生的聽、說、讀、寫技能的提高,提高教學效率。
五、 教學資源選擇與設計
(1) 本節課是在學生電教室實施的。
(2)小學蘇教版語文教材四年級上冊
(3) 專門為本課設計、制作的多媒體課件
六、教學過程
一、 復習導入
1、今天,我們繼續學習第16課《李時珍夜宿古寺》(板書課題)
2、大家回憶一下,在李時珍投宿古寺這一夜中,給你留下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3、看來,李時珍夜宿古寺,給大家留下了非常深的印象,(出示幻燈片1)記得師徒倆說的這樣一番話嗎?誰來讀讀(幻燈片2)
4、生讀
二、 品讀課文
(一) 過度:他們到底吃了哪些苦呢?孩子們,讀讀課文的1—4自然段。
1、生自由讀課文,師巡視指導。
2、交流:
(1)通過第1自然段,體會他們走的路很多,時間很長。
(2)住的地方條件差(第四自然段)
3、指導讀第四自然段。(出示幻燈片)理解住這樣的古寺的原因。
4、小結:原來,為了尋訪藥材,李時珍一心趕路,又專心撲在修訂《本草綱目》上,所以面對這樣的古寺,他毫不猶豫地對龐憲說:“我們就在這兒住一夜吧!”(齊讀)
5、理解李時珍的品質:一心為民
(二) 過度:他還吃了那些苦?
1、指導學生讀5-7自然段。
2、提醒抓住師徒倆的說話表情、語言體會人物精神。
3、指導分角色讀對話。
4、相機出示幻燈片齊讀體會他們為萬民得福,甘愿吃苦以苦為樂的品質。
5、理解“長年累月”并進行補充:李時珍從35歲開始重新修訂《本草綱目》,在修訂的過程中,他穿草鞋,身背藥蔞,翻山越嶺,直到現在,已在外奔波了15年了。
(三)過度:李時珍的“苦”絕不僅僅如此。同學們讀讀課文的第8-13
自然段,相信你們對苦會有更多的認識。
1、匯報,提醒抓住人物的動作進行體會。
2、小結,這一段抓住了“端詳、扯下、嚼嚼”這些動詞,把一個工作嚴謹的李時珍描寫的生動傳神。李時珍為了萬民得福,冒著生命危險品嘗草藥,心中只有天下百姓。
3、同學們,這一切的擔心和研究揣摩,全在紙上,(出示幻燈片)讀
4、同學們,12小結的省略號表達的意思一樣嗎?(指導體會)
5、(出示最后一段的幻燈片)讀,區分“似”指導讀,體會工作時間長。
6、學習寫作方法。
三、整體感知
1、如果說我們以前感知的苦是生活上的苦,現在,感受到的是修訂《本草綱目》的辛苦。是多么的不容易啊!
2、(出示幻燈片)再讀李時珍的那段話,品味他的不易與精神。
3、正因為他的心里裝著萬民的幸福,萬民的健康,所以李時珍認為他吃的苦是值得的。
4、是他的這種精神完成了這本書,此時,瞻仰著他的像,你想說什么? 板書設計:
李時珍夜宿古寺
夜宿荒涼古寺 一心為民
冒險品嘗草藥 心系萬民
月下記載藥材 萬民得福
篇二:《李時珍夜宿古寺》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理解課文內容,體會李時珍為編好《本草綱目》而不怕吃苦的可貴精神和嚴謹認真的踏實作風。
教具準備:
課件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1、(出示課題)同學們,在我國明代出版了一本書,這本書是中國醫學史上的一部空前巨著,是醫藥學寶庫中一顆璀璨的明珠,英國著名生物學家達爾文稱它是“中國古代的百科全書”,它還被稱為“東方醫藥巨典”。這本書是(生:《本草綱目》)這本書的作者就是(生:李時珍)。
2. 這節課,我們繼續學習第17課:李時珍夜宿古寺(板書課題)
二、感受李時珍不怕吃苦的可貴精神。
1、看課題,你最想提什么問題?李時珍為什么要夜宿古寺?(一心趕路,錯過了客店)
2、追問:他為了什么事而一心趕路,錯過了客店?(察訪藥材,修訂《本草綱目》)
3、為了察訪藥材,編寫《本草綱目》,李時珍和弟子龐憲一心趕路,錯過了客店,只能夜宿古寺。然而,對于這一切,李時珍卻認為:我們修
訂好《本草綱目》,萬民得福,吃點苦也是值得的。(生齊讀)
4、吃點苦就是——(吃一點點苦) 難道修訂《本草綱目》真的只吃一點點苦嗎?我們常用“衣—食—住—行”來概括我們的生活,那么我們就從這幾方面來看看他們師徒二人的生活是什么樣子的。
5、默讀課文1——7自然段,在能觸動你心靈的詞句下面做上標記。
6、交流:他們的生活苦嗎?你從“衣食住行”中的哪一方面感受到了他們的苦?
*體會行之苦
出示:李時珍領著弟子龐憲,饑餐渴飲,曉行夜宿,在安徽、河南、湖北等地察訪藥材,已經走了好幾個月了。
(1)從哪些詞語可以體會到“行之苦”?
行的時間長:a總時間長:好幾個月了。b每天行走的時間長:饑餐渴飲、曉行夜宿。(理解詞語意思)
行的路程長。李時珍和龐憲走遍安徽、河南、湖北。
教師補充:還有江蘇和江西,上萬里路,全靠兩條腿走呀!
(2)師點撥:不走行嗎?(珍貴的藥材常常生長在人跡罕至的山林之中),為了察訪藥材,他們走的都是荊棘叢生的小路,無人問津的荒野,虎狼出沒的山林。他們每天就這樣走啊走,一直走到什么時候?(走到太陽漸漸下山,飛鳥歸林。)走到什么地方?(走到前不見村,后不著店。)走到心情怎樣?(走到心里焦急起來。)
(3)、齊讀第1、2自然段,再次來體會他們的“行之苦”。
*體會住之苦
導入:聽了同學們的朗讀,老師知道大家的心都為李時珍師徒倆的住宿問題而懸著,那么,他們今夜到底住在何處呢?(破敗的古寺里。)
(1) 你從哪些地方體會到古寺的破敗?
(出示:李時珍輕輕推開門,只見里面到處是灰塵,斷垣殘壁上長滿了青苔,中間的神像蒙上了厚厚的蜘蛛網。)
(2)交流:到處是灰塵、斷垣殘壁、長滿了青苔、厚厚的蜘蛛網 師:這古寺的確破敗。看來他們住得也很苦。然而,面對這樣“破敗的古寺”,李時珍卻“輕輕推開門”,說:“我們就在這里住一夜吧。”李時珍對物質生活的要求是多么低啊。
(3)讀一讀,讀出古寺的荒涼,李時珍的淡定。
*體會食之苦。
(1)他們吃的怎么樣?誰來跟大家交流?
夜幕漸漸降臨了,師徒倆找來些枯枝雜草,生起火來,龐憲用陶碗舀來泉水,煮沸后,兩人便坐在火邊,一邊喝水,一邊啃干糧。
(2)啃的意思是(用力咬)為什么需用力咬?(預設:可能是帶的干糧干了,硬了。可見,他們在路上察訪藥材的時間太長了。)
(3)李時珍都近五十歲了,還長年在外奔波,餓了就啃些干糧,渴了就喝些泉水。他們的“食”是如此之苦。
*體會衣之苦
師:俗話說,衣食住行是“衣”打頭,那么在長期的跋山涉水中,同學們再想想李時珍師徒可能遭遇的衣之苦是什么?
(預設:為尋訪藥材,背的藥材多,筆墨紙硯多,自然無法帶很多
衣服,得忍受衣服臟、寒之苦。)
7、總結:李時珍師徒二人忍受著衣不御寒之苦;忍受著啃干糧,喝泉水的食之苦;忍受著破敗古寺的住宿之苦;忍受著翻山越嶺,跋山涉水的行走之苦。這些足以能看出他們生活非常艱辛。板書:生活艱辛
8、作為一個有血有肉有感情的人,他們還經受什么苦?(心靈之苦。) 預設:常年漂泊在外,師徒倆形影相吊,遠離家鄉,遠離親人。在荒郊野外,孤獨寂寞啃食著心靈。
9、面對這么多的苦,李時珍卻笑問徒弟:“龐憲,覺得苦嗎?”從這里的苦和笑中,你體會到了李時珍是個怎樣的人?板書:不怕吃苦。
10、是什么信念支撐著他不怕吃苦、以苦為樂呢?
出示:“嗯,長年累月地奔波,在破廟里過夜,比住在家里苦多了。但我們修訂好《本草綱目》,萬民得福,吃點苦也是值得的。”
11、這個句子里有兩處對比,你能找到嗎?一是“破廟”和“家里”的對比,強調“苦多了”;一是“萬民得福”和個人吃苦的對比,強調吃苦“值得”。
12、就是這種“萬民得福”的信念支撐著他,每當遇到困難時,他就會想——(出示句子)他不怕吃苦,就是為了——板書:萬民得福
13、他當時說這話時的語氣是什么樣的?(堅定的)好,你也像李時珍一樣用堅定的語氣把這句話告訴你旁邊的弟子龐憲。
三、體會李時珍嚴謹認真的.踏實作風。
導入:借著月光,我們走近寺廟看看他們在干些什么。
1、自由朗讀8——12自然段,a你從書中知道了哪些中草藥?說說它
的藥效。b說說書中的哪一幕給你的印象最深?
2、自由交流:
(1)你知道了哪些中草藥?這種草藥藥效怎樣?
(2)他親自品嘗草藥給我的印象最深。你能讀讀這一幕嗎?
出示重點句子:“雞腸草??龐憲,你把藥包拿來。”李時珍拿過藥包,從里面翻出兩種草。它們的葉子十分相似,但是藥性不同。怎樣區別它們呢?李時珍端詳了一陣,各扯下一點放在嘴里嚼嚼,若有所悟。他接著往下寫:“雞腸草,生嚼涎滑;鵝腸草,生嚼無涎??”
(3)、是啊,雞腸草與鵝腸草葉子十分相似,但是藥性不同。(出示圖片:雞腸草、鵝腸草)李時珍用了什么辦法區別它們呢?
生交流,相機出示:先仔細端詳,還不能辨別,就放在嘴里嚼嚼。板書:親嘗草藥
(4)、同學們,你敢品嘗草藥嗎?(生:不敢)。你在擔心什么?(生:害怕草藥有毒,毒死自己)是藥三分毒,有的藥甚至還有生命危險,李時珍作為一代名醫,他難道不知道嗎?
(5)、像這樣的故事還有很多,為了更準確地區分它們,他冒著生命危險品嘗草藥。補充故事。出示:還有一次,李時珍為了試一試曼佗羅的藥性,因為麻醉性太強,幾天昏迷不醒,家人焦急萬分。所幸的是,后來他終于脫離了危險。
(6)你又體會到李時珍是個怎樣的人?板書:嚴謹認真
(7)、這就是李時珍,對于生活的苦,生命的險,他早已置之度外,他心中只有一個信念,出示句子:我們修訂好《本草綱目》,萬民得福,吃
篇三:《李時珍夜宿古寺》教學設計
【教材分析】
本課記敘的是我國古代偉大的醫學家和藥物學家李時珍不顧年歲大,因為趕路錯過了客店,李時珍與弟子龐憲住在破敗的古寺,吃干糧,以及在月光下認真記載尋訪所得的收獲,并且親自冒險品嘗草藥,為了修訂好《本草》不顧勞累的事跡,表現了李時珍不怕吃苦的可貴精神和嚴謹認真的科學態度。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對課文中的相關語句進行品析賞讀,理解課文的主要內容。
2、技能目標:讓學生學會運用一定的閱讀方法學習課文,感悟課文內容。
3、情感目標:通過學習,體會李時珍為編寫好《本草》不怕吃苦的可貴精神和嚴謹認真的科學態度。
【教學重難點】
重點:能采用自創的閱讀方法自學課文,對句子進行品析賞讀。
難點:體會李時珍為編好《本草》而不怕吃苦的可敬精神和嚴謹認真的科學態度。
【教具準備】
ppt課件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回顧文本
1. 這節課我們繼續學習第17課,齊讀課題。
2. 先請同學們讀一讀這些詞語。
出示: 饑餐渴飲 曉行夜宿 斷垣殘壁
長年累月 修好《本草》 萬民得福
你能選用上面的詞語圍繞課文內容說句話嗎?
3. 本課是李時珍尋訪藥材的途中,錯過客店夜宿古寺的情景。同學們,讀了課文以后,如果讓你用一個字來概括李時珍的生活,你認為是那個字?【相機板書:苦 】
李時珍覺得苦嗎?
出示:我們修訂好《本草綱目》,萬民得福,吃點苦也是值得的。(齊讀)
二、精讀感悟,品詞析句,體會李時珍不怕吃苦的精神 。
1.默讀課文1—7自然段,找出能體現李時珍生活“苦”的句子。
2.組織學生交流“苦”的句子。
預設:*體會行走之苦
出示:李時珍領著弟子龐憲,饑餐渴飲,曉行夜宿,在安徽、河南、湖北等地察訪藥材,已經走了好幾個月了。
1) 你從哪些詞語中體會到行走之苦?
2) 李時珍僅僅走了好幾個月的路嗎?幾年?李時珍編寫《本草綱目》歷經27年。時間長
不長?引出長年累月。他長時間在各地行走,忙不忙?累不累?苦不苦?引出奔波。
3) 長年累月地奔波,李時珍覺得苦嗎?
出示:我們修訂好《本草綱目》,萬民得福,吃點苦也是值得的。(齊讀)
*體會住宿之苦
出示:李時珍輕輕推開門,只見里面到處是灰塵,斷垣殘壁上長滿了青苔,中間的神像蒙上了厚厚的蜘蛛網。
1) 這是怎樣的一座古寺?你從哪些詞語中看出來的?
2)這還是怎樣的一座古寺?住在這樣的古寺里,李時珍覺得苦嗎?
出示:我們修訂《本草綱目》,萬民得福,吃點苦也是值得的。(齊讀)
*體會住宿之苦
出示:師徒倆找來些枯枝雜草,生起火來。龐憲用陶碗舀來泉水,煮沸后,兩人便坐在火邊,一邊喝水一邊啃干糧。
1)他們喝的是什么?吃的是什么?啃是什么意思?你們啃過什么東西?
2)為什么要用力咬?你從啃字當中體會到什么?
李時珍覺得苦嗎?
出示:我們修訂好《本草綱目》,萬民得福,吃點苦也是值得的。(齊讀)
小結:從上文的學習中,你覺得李時珍是怎樣的一個人?
【相機板書:不怕吃苦】
三、 問題引導,閱讀理解,體會李時珍嚴謹認真的科學態度。
1. 喝完泉水,啃完干糧,奔波勞累了一天的李時珍師徒并沒有休息,此時他們又在忙些什么呢?自讀8——12自然段,畫一畫李時珍記錄了些什么?
2. 交流。
出示:
“忍冬花初開時銀白色,兩三天后變為金黃色,所以又叫金銀花,可以解暑消熱。” “胭脂草搗爛了,可以治蟲咬傷。”
“刀豆子燒成渣子吃下去,能治呃逆。”
“雞腸草,生嚼涎滑;鵝腸草,生嚼無涎??” (指名讀)
雖然寥寥幾行,字字有來歷,字字有學問。為了區分雞腸草和鵝腸草,李時珍是怎么做的?
出示:李時珍端詳了一陣,各扯下一點放在嘴里嚼嚼,若有所悟。
1圈一圈這句話中表示動作的詞語。
2 端詳是什么意思?你從這個詞語當中體會到什么?【相機板書:嚴謹認真】
3嚼嚼是怎么回事?大家做做這個動作。嚼藥草有危險嗎?可能會帶來什么后果?那他為什么要這么做?
4 其實這并不是李時珍第一次這么做。師講述李時珍品嘗曼陀羅的故事。
5 小結:這就是李時珍,對于生活的苦,生命的險,他早已置之度外,他心中只有一個信念:出示:我們修訂好《本草綱目》,萬民得福,吃點苦也是值得的。(齊讀)
四、升華情感,想象說話。
師配樂朗誦:寺外,山風呼嘯,貓頭鷹在尖叫著。圓盤似的月亮,慢慢移到了中天。 風已涼,夜已深,李時珍仍在月下——
修訂《本草綱目》。他忘記了——,記了——,記了——,心中只有——。(引導學生想象說話)我們耳邊仿佛又想起李時珍那感人的話語:
出示:我們修訂好《本草綱目》,萬民得福,吃點苦也是值得的。(齊讀)
五、小練筆:
這就是李時珍,一個不怕吃苦,做事嚴謹認真的李時珍,他才能成為明代著名的醫學家和藥物學家,編寫好一本百科全書——《本草綱目》。此時,瞻仰著他的像,看著這本《本草綱目》,你想說些什么?想一想,寫一寫,說一說。
結束語:讓我們永遠記住這位不怕吃苦,工作嚴謹認真的藥物學家——李時珍,記住編寫《本草綱目》這本百科全書的偉大作家——李時珍。
六、作業:
熟讀課文,準備講述《李時珍夜宿古寺》這個故事。
板書設計
李時珍夜宿古寺
不怕吃苦
嚴謹認真
【《李時珍夜宿古寺》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李時珍夜宿古寺》教學設計11-27
《李時珍夜宿古寺》教學設計01-03
《李時珍夜宿古寺》教學設計06-01
《李時珍夜宿古寺》教學設計10-16
《李時珍夜宿古寺》的教學設計10-24
《李時珍夜宿古寺》的優秀教學設計02-03
《李時珍夜宿古寺》優秀的教學設計12-22
《李時珍夜宿古寺》的教學設計范文12-25
李時珍夜宿古寺優秀教學設計09-02
關于《李時珍夜宿古寺》優秀的教學設計1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