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文《兩小兒辯日》的教學設計

時間:2021-07-03 10:07:32 教學設計 我要投稿

課文《兩小兒辯日》的教學設計范文

  篇一:《兩小兒辯日》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課文《兩小兒辯日》的教學設計范文

  一、知識目標

  1、掌握下列詞字句的讀音和意思

  東游、故、去、車蓋、盤孟、探湯、孰為汝多智乎

  2、了解相關文學常識知識。

  二、能力目標

  1、培養學生流利地朗讀古文的能力,并達到熟讀成誦。

  2、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分析理解故事所深含的道理。

  三、情感目標

  1、學習孔子謙虛謹慎、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體會學無止境的道理。

  2、引導學生體會《兩小兒辯日》中所體現的古代勞動人民認識自然,探求真理、敢于思考,大膽質疑的求真美。

  【學法引導】

  1、這則故事生動活潑,又蘊含著深刻的道理。教學中,指導學生利用注釋和工具書掃清字詞障礙,然后在加強誦讀訓練的同時,指導學生復述故事,并結合印發練習引導學生進行討論,以加深對內容的理解。討論時,學生可能會從不同角度有不同的理解,只要言之有據,言之成理,就給予肯定,這樣可以開闊學生的思路,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

  2、文中涉及的有關科學常識、歷史典故等,教師將有關材料印發給學生。

  3、掌握“東游、故、去、車蓋、盤孟”等詞語的意思。

  【重點、難點及解決辦法】

  1、重點是朗讀短文,并理解故事所深含的道理。指導學生在熟讀基礎上復述故事情節,同時指出自己對此事的看法。

  2、難點是《兩小兒辯日》的思想內涵。

  解決辦法:將短文中三者的言行與復雜的科學知識作比較,體會古人對知識的執著探索精神。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具學具準備】

  1、涉及的科學常識、歷史典故、課后堂練習等打印資料。

  2、多媒體課件

  【師生互動活動設計】

  1、指導學生反復朗讀文章。

  2、引導學生自行疏通文章,達到能夠復述的程度。

  3、指導學生分角色朗讀文章,力爭達到當堂背誦.

  4、在對故事內容加深理解的同時,引導學生闡述故事所說明的道理,鼓勵學生暢所欲言,從多種角度有所感悟,如:兩小兒喜歡探索,精神可嘉;兩小兒認識事物的角度不同,結果就不一樣;孔子能正確對待小孩提出的問題,不知為不知,實事求是.

  5、課后擴展:安排一節語文時間活動,表演《新編兩小兒辯日》.

  【教學步驟】

  1、文學常識及字詞讀音。

  2、熟讀理解文章。

  3、分析故事所深含的道理。

  4、再次研讀課文,繼續深入探討,加深對文章蘊涵道理的理解。

  5、理解掌握課文的基礎上,進行創作實踐,進一步提高認知水平。

  【教學過程】

  一、導語

  同學們學習歷史都知道,春秋戰國時期有一位大學問家──孔子,他博學多聞,懂得很多深刻的道理,但現在有這么一個問題,連孔子這樣的大學問家都無法判斷解決,這是個什么樣的問題呢?現在我就帶大家到《列子·湯問》中去看看孔子是如何被難倒的.

  多媒體出示課題──《兩小兒辯日》

  二、整體感知

  1、解題

  ⑴ 初讀題目能獲悉什么信息?

  ⑵ 兩個小孩在爭論關于太陽的什么問題?

  2、大家課前初看課文,感覺遇到了什么困難?你打算用什么方法解決?

  困難:難讀,有些詞語難理解.

  解決方法:多讀,書讀百遍,其意自現;結合注釋讀明白;理解大意讀通順.(多媒體顯示“方法指導”)

  3、分別范讀,掃清生字障礙,讀通讀順課文

  4、在理解的基礎上試著復述課文

  5、解析課文

  ⑴ 兩小兒在爭論太陽的什么?(太陽大小、太陽冷熱、太陽遠近、其它??)(多媒體出示“問題”)

  ⑵ 文中多次出現“一兒曰,一兒曰”,請給兩小兒取名,理解爭論的內容,觀點是什么?有什么理由?(多媒體出示)

  初出 日中

  小兒甲: 近(大如車蓋) 遠(小如盤盂)

  (以太陽大小判斷離人遠近)

  小兒乙:遠(滄滄涼涼) 近(熱如探湯)

  (以感覺冷熱判斷離人遠近)

  結果:孔子不能決也。

  三、朗讀背誦,深入探討

  1、分角色朗讀:旁白、小兒甲、小兒乙

  2、探討:(多媒體出示問題)

  ⑴ 對于兩小兒辯日,孔子這么大個學問家也不能決也,說明什么?孔子不能判斷解決,那你們能判斷解決嗎?

  教師提示:說明了知識無窮,學無止境,再博學的人也會有所不知,應該實事求是的道理。根據現在的科學知識判斷,早晨中午太陽是一樣的距離。(參考所發資料)

  ⑵ 讀了這個故事,你還得到哪些啟示?(從不同角度探討)

  從兩小兒辯斗的角度:人的感覺與太陽離地球的遠近是兩小兒爭論的話題,這是個比較復雜的問題,涉及知識面很廣,古人不可能完全給予解釋。但他們發現了這種自然現象,并努力尋求正確答案,這種多角度思考,探求真理的精神確是難能可貴的。

  從“孔子不能決”的角度:宇宙是無限的,知識無涯,學無止境,人不能盡知,應當實事求是,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

  3、再次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四、創作實踐

  假如你是“孔子”,當然你是掌握了現代科學知識的“孔子”,你會對這兩個小孩說些什么呢?請大家發揮你們的聰明才智,編寫《新兩小兒辯日》,并且嘗試表演。

  注:① 分旁白、孔子、一兒、另一兒,四人小組合作練習創造性表演。

  ② 組織交流,一小組表演,其他同學做評委。

  五、總結

  通過本課學習,希望同學們能夠掌握一些自學文言文的知識,這樣不僅能游弋于古典文學的海洋,而且能汲取營養,學習古人的優秀品質。

  六、布置作業,拓展遷移

  1、熟讀背誦課文,復習重點文言實詞的讀音和意思。

  2、拓展遷移《莊子刺虎》(印發資料)

  板書設計:

  初出 日中 小兒甲: 近(大如車蓋) 遠(小如盤盂) (以太陽大小判斷離人遠近) 小兒乙:遠(滄滄涼涼) 近(熱如探湯)

  (以感覺冷熱判斷離人遠近)

  結果:孔子不能決也。

  篇二:兩小兒辯日教學設計

  教材分析:

  《兩小兒辯日》是小學六年級下冊的一篇文言課文。文章講的是古時候兩個小孩憑自己的直覺,一個認為太陽在早晨離人近,一個認為太陽在中午離人近,為此,各持一端,爭執不下,就連孔子這樣博學的人也不能作出判斷。這個故事既滲透了要主動認識自然、探求客觀真理,并大膽質疑的科學態度;也說明了知識無窮,學無止境,再博學的人也會有所不知,應該實事求是的道理。

  設計理念:

  文言文是我國傳統文化的寶貴遺產。借助《兩小兒辯日》這篇文章,學生將初步感受到文言文的語言特點,產生學習文言文的興趣,了解祖國悠久燦爛的文化,增強學習祖國語言文字的信心,并為今后學習文言文打下基礎。

  教學目標 :

  1.初步感受文言文的特點,產生學習文言文的興趣。

  2.根據課后注釋理解文章內容,并反復誦讀課文,產生自己的獨特感受,力爭達到“熟讀成誦”。

  3.感受兩小兒的聰明可愛及孔子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體會學無止境的道理。在教法上準備通過有效的誦讀解讀古文的意思,感受古文的意韻,品味古文的特質。

  教學重難點:

  1.在疏通文意的基礎上,讀出古文的韻味。

  2.理解孔子實事求是的學習態度和兩小兒勤于動腦,大膽探索真理的精神。

  教學準備:

  教師準備:多媒體課件。

  學生準備:預習課文。

  教學課時: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引題、釋題

  1、“辯”字入手,導入課題。

  由“辯”字引導學生說出本課的辯論者是“兩小兒”,辯論的對象是“日”從而揭示課題。

  師:同學們,中國的文字是世界上最美也最有趣的文字,大家看黑板,兩個辛之間加

  上一個言字旁?是個什么字?(師板書“辯”字)來我們用它來組詞。區分“辯、辨、辮”。

  師:今天我們要學習一篇關于辯論的古文,同學們都預習過了,現在告訴老師,

  文中辯論者是誰?辯論的對象是什么?

  2、齊讀課題。說出課題的意思。并引導學生體會文言文的特點“簡”。

  師:簡,文言文行文簡練。我國古代重要典籍大多是用文言寫成的,其中許多不

  朽的作品歷來以簡約精練著稱。

  二、探究閱讀方法,初讀感知

  1、討論歸納學習文言文的方法。

  師:面對如此行文簡練的文言文,同學們都有哪些方法來學習它,來理解它?

  2、學生自讀課文。

  師:接下來請同學們用自己熟悉的學習古文的方法來自讀課文,看看你自己能讀

  懂些什么。注意讀準字音,有不懂的地方標記下來,在接下來的講解中重點聽。(出示課件中自讀提示。)

  3、指名讀全文,問其讀后的感受,有何困難,引導學生讀古文要注意停頓得當。 師:一曲完畢,現在,哪位同學來給大家讀一讀課文?

  師:在讀的時候與白話文相比有何感受?有什么困難嗎?

  師:文言文在古代是沒有標點符號的,現在你們看到課本上的標點符號都是后人自

  己加進去的,讀文言文要注意兩點,一要慢,二要停頓的當。這樣才能讀得通順流暢,讀出古文的韻味。現在請聽老師是怎么讀的,老師讀的時候在什么地方停頓了,注意用單斜線標記出來。

  4、教師范讀,指導學生找到停頓點,感受文言文的節律,讀出節奏。(出示課文 停頓點課件)

  5、學生自行練讀一分鐘后齊讀正音。

  三、精讀課文,深入讀思,加深理解,疏通文意

  1、學習第一段,由學生說出整句話的含義,在理解文意后,達到熟讀成誦,重點引導學生理解“游”和“斗”,使學生分辨出“說”和“辯”的區別,從生活積累中感受“辯斗”的'氣勢,為語感訓練作準備。

  師:孔子東游,游是什么意思,是游玩的意思嗎?

  師:見兩小兒辯斗。我們知道,辯的意思是?那為什么還要加個斗字?從這個斗

  字,你們可以看出什么?

  師:辯論和說話一樣嗎?

  師:回想平時你們在和別人爭辯的時候是用怎樣的一種語氣?

  師:所有同學把課本合上,跟我背“孔子東游,見兩小兒辯斗,問其故。

  小結:多好,把文言文的意思弄懂后,很容易就可以根據意思背誦出來,文言文也

  不是很難,消除學生學習文言文的畏難情緒。

  2、學習二至五段,引導學生弄清兩小兒“辯斗”的內容,分清“辯斗”的觀點和理由。

  (1)師:下面請同學們完成兩項任務。(課件出示)

  第一,用不同的符號畫出兩小兒“辯斗”的內容;

  第二,看看兩小兒的觀點分別是什么?又各自說出了什么理由呢?

  (2)師引導學生弄清兩小兒辯日的觀點及理由,兩小兒針對太陽在不同時間與地球距離的遠近擺出截然不同的觀點,指導學生用肯定的語氣讀出兩小兒各持己見、互不相讓的態度。重點講解“車蓋、盤盂”,并通過觀看實物圖片使學生更直觀理解。

  師:誰來說說兩小兒的觀點?(板書總結)

  師:兩小兒的觀點剛好怎么樣?一個遠,一個近?相反,好,大家再來讀讀第二、

  三段,感受一下這種反差,注意讀出爭辯時認為自己是對是那種肯定的語氣。 小結:

  師:原來啊,兩個小孩在爭論太陽早晨和中午哪個時候離人近,哪個時候離人遠。

  那么他們又各自擺出了什么理由呢?一兒曰。。。

  師:第一個小孩的理由是什么?誰來用自己的話說說?

  師:你在古裝電視節目中見過車蓋嗎?是什么形狀的?有多大?給大家比比?(課件出示車蓋圖片)

  師:那盤盂是什么?古代盛水的器具。有多大?比給我看看?

  (課件出示盤盂圖片)

  師:一個小孩說了,太陽剛升起來的時候像車蓋一樣大,而到了中午的時候只有

  盤盂那么小,平常我們再看東西的時候是“近大遠小嗎?”這個小孩說的有道理。來,我們把自己當成這個小孩,讀讀他的話。

  (3)兩小兒根據各自的感覺、體驗提出理由證明自己的觀點,反駁對方的觀點。兩段句式、結構一致,都以反問句式結束,應注意反問句的讀法。其中“大如車蓋”“如探湯”應重讀,“如盤盂”“滄滄涼涼”應輕讀,使之讀起來有對比的語調,形成兩峰對峙,爭辯不下,亟待解決的高潮。重點講解“滄滄涼涼、探湯”,體會日初出滄滄涼涼、日中時如探湯的感覺。

  師:另一個小孩的理由又是什么呢?誰來說說?

  師:滄滄涼涼是種什么感覺?在什么時候會感覺到滄滄涼涼呢?

  什么叫探?誰來做做探的動作?

  湯是什么?是我們今天吃飯時喝的湯嗎?

  師:現在大家試想自己把手伸進滾燙的熱水里,然后把那個動作做出來。

  師:感覺到燙了嗎?好,現在帶著剛才想象到的感覺,我們來一起讀讀這個小孩說的話。一兒曰:。。。。

  師:另一個小孩說了太陽剛出來時清清涼涼的,到了中午的時候熱得如同把手伸進熱水中,大家再想想,冬天我們烤火的時候是“近熱遠涼”嗎?這個小孩說的也有道理。

  師:所以這個小孩說得也有道理。

  四、創設學習情景,誦讀表演

  1、用白話文進行辯斗。

  師:既然大家覺得兩個小孩說的都有道理,就請各位同學把自己當成其中的一個小孩,同桌間用自己的話來辯論辯論,注意辯論時的語氣。(同桌練習,后指名初辯,后學生評議。)

  師:誰覺得自己最像文中的小孩?

  2、用文言文進行辯斗。

  師:白話文辯得不錯,那要是用古文來一次,效果一定更好。怎么樣,先同桌試一試。(同桌練習,學生推薦兩名同學辯論。)

  3、全班“齊辯斗”。男女色分角色辯斗。

  4、小結明理,引導學生體會兩小兒善于觀察。 得出觀察角度不同,看一個問題出發點不一樣,而結果不同。

  師:太陽是遠是近,兩小兒各有不同的結論,其根據是什么?

  師:兩小兒為什么會有不同的看法?

  師;從兩個小孩身上你們看到了什么?

  五、學生簡介孔子,課后明理

  1、學習第六段。引導學生體會孔子實事求是的態度。

  師:在兩小兒的辯論形成兩峰對峙,爭辯不下之時,孔子來了,兩個小孩問道,

  “孔先生,你說我們兩個到底誰說的對呀?”孔子能判斷嗎?能決斷嗎?文中怎么說?

  師:孔子不能決也,同學們,你們來說說你們了解的孔子?

  師:孔子這個古代博學多才的大家,面對兩個小孩的問題,他是什么態度?

  師:同學們,宇宙無限,知識無窮,學無止境啊,如此博學的孔子也有難解的問題,所以天下有沒有所有事情都知道的人?

  師:沒有,因此,我們要像孔子學習。

  師:在2500年前的孔子不能決也,你能說出正確的答案嗎?太陽離地球的遠近到

  底如何呢?(出示課件太陽地球圖片)

  2、學習最后一段。兩小兒見孔圣人不能裁決,笑曰:“孰為汝多知乎?”,這句話也采用反問句式,讓學生重點理解兩小兒對孔子的態度,明確兩小兒的笑并無譏諷之意,指導學生讀出活潑、輕松的語調,以表現小兒的天真可愛。

  師:兩小兒見孔圣人不能裁決,就笑了說:“孰為汝多知乎?”,“熟為汝多知乎?”孰是什么?為是什么?汝是什么?多知又是什么?連起來就是?

  師:兩小兒的“笑”是怎樣的笑呢?

  師:一起讀出小孩的活潑、天真可愛的語氣。

  六、辯日小結,誦讀全文。

  師:這篇課文我們就講完了,從這學習到了在生活中要善于觀察,在求知時要實

  事求是的,最后請同學們帶著對兩個小孩的佩服,對孔子的敬仰,在優美的古琴聲中再讀一遍課文。

  七、板書設計:

  10、兩小兒辯日

  一兒 一兒

  日初出 近(大)遠(涼)

  日中 遠(小)近(熱)

  孔子不能決也 實事求是

  篇三:《兩小兒辯日》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學會“盂、孰、汝”3個字,會寫“盂、孰”2個字。

  2.根據課后注釋疏通全文,了解故事內容。

  3.理解重點詞句,領悟課文所表達的意思。

  4.指導學生朗讀、背誦課文。

  5.體會兩小兒善于觀察,善于思考、善于質疑的品質,懂得認識自然,探索客觀真理,要敢于獨立思考、大膽地質疑。

  6.感悟宇宙無限,知識無窮,再博學的人也會有所不知,學習是無止境的。

  教學重點:正確、流利地朗讀、背誦課文;理解課文所寫的事情和其中蘊含的道理。

  教學難點:參考注釋讀懂每句活的意思。

  課時安排:一課時。

  教學準備

  1.生字新詞卡片。

  2.搜集有關太陽離我們遠近的科學資料。

  教學過程

  一、談話激趣,導入新課

  我們中華民族是古老的民族,有著悠久的文化,我們有舉世聞名的古代“四大發明”,有著無數的善于觀察,勤于思索、勇于創造的古代科學家、發明家。我們的古人是有著無窮的聰明智慧的。你聽,有兩個古代的小孩兒,他們在為太陽爭論起來了。

  二、初讀課文,讀正確流利

  1.教師范讀課文。

  2.學生初讀課文,指出朗讀有困難的地方。教師幫助解決。

  3.再讀課文,讀正確流利。

  三、結合注釋,疏通文意

  1.學生自學。

  ⑴先找出不理解的詞、句,在文中記下來。

  ⑵通過看注釋、查字典理解它們的意思;如果還有不理解的就記下來。 ⑶小組內交流討論:講自己對詞和句子的理解,再連起來說一說課文的內容;對不理解的地方共同討論解決。

  2.全班交流,理解大意。

  ⑴學生匯報自學結果,老師對難理解的詞句或學生理解有誤的地方給以點撥指正。

  ⑵能把每句話的意思連起來,說說課文的內容。

  ⑶在理解課文內容的基礎上,有感情地朗讀,還可以分角色讀;通過讀來展示自己對課文的理解。

  3.教師點撥。

  ①孔子東游,見兩小兒辯斗,問其故。

  辯斗:辯論,爭辯。其:他們(指兩小兒)。故:緣故,原因。

  句意:有一天,孔子到東方游學,看到兩個小孩兒在爭辯,便問他們爭辯的原因。

  ②一兒日:“我以日始出時去人近,而日中時遠也。”

  以:認為。去:距離。日中:正午,中午。

  句意:一個小孩兒說:“我認為太陽剛出來時離人近一些,而中午時離人遠一些。”

  ③一兒以日初出遠,而日中時近也。

  句意:另一個小孩認為太陽剛出來時離人遠,而中午時離人近。

  ④一兒曰:“日初出大如車蓋,及日中則如盤盂,此不為遠者小而近者大乎?”

  及:到。盂:古代盛飲食的圓口器皿。為:是。乎:是文言助詞,表示疑問。

  句意:第一個小孩兒說:“太陽剛出來的時候像車上的篷蓋一樣大,到了中午卻像盤子一樣小,這不是遠的時候看起來小而近的時候看起來大的道理嗎?”

  ⑤一兒曰:“日初出滄滄涼涼,及其日中如探湯,此不為近者熱而遠者涼乎?”

  滄滄涼涼:形容清涼的感覺。探湯:把手伸到熱水里去。湯,熱水。 句意:另一個小孩兒說:“太陽剛出來的時候有清涼的感覺,到了中午卻像把手伸進熱水里一樣暖和,這不是近的時候感覺熱而遠的時候感覺涼的道理嗎?”

  ⑥孔子不能決也。

  決:裁決,判斷。

  句意:孔子也不能判斷誰是正確或錯誤。

  ⑦兩小兒笑日:“孰為汝多知乎?”

  孰:誰。汝:你。知:同“智”,智慧。

  句意:兩個小孩兒笑著說:“誰說你的知識淵博呢?”

  四、再讀課文,理解內容

  1.文章的主要內容。

  孔子在路上遇到兩個站孩兒在爭論太陽什么時候離人近,什么時候離人遠。雙方各有根據,爭執一下,連孔子也無法裁決。

  2.文章層次。

  第一段(第1自然段):寫孔子看見兩小兒在爭辯,向他們詢問原因。

  第二段(第2—5自然段):重點敘述了兩小兒是怎樣爭辯的。第一層(第2、3自然段):寫兩小兒各自的觀點。

  第二層(第4、5自然段):寫兩小兒各自的理由和依據。

  第三段(第6、7自然段):寫孔子和兩小兒的態度。

  3.再讀課文,體會辯斗過程。

  (1)對于太陽在不同時間、距離地球遠近這一問題,兩小兒提出了兩種截然不同的觀點,并且都從日常生活中找出有力的證據來證明自己的觀點是正確的,他們誰也不讓準,最后請孔子裁決,可博學的孔子卻也無法作出判斷。看來,這是一場勢力相當的辯斗,讓我們用朗讀再現當時兩小兒辯日時的精彩。

  (2)分角色指名朗讀課文。

  (3)學生分組分角色再讀課文。

  ①師:兩小兒都找理由來證明自已的觀點是正確的。(生讀)

  ②師:兩小兒毫不相讓,據理力爭。(生讀)

  ③師:兩小兒越爭越激動,堅持己見。(生讀)

  (4)師:兩小兒你爭我辯,雙方相持不下,只好請博學的孔子來裁決,但出乎他們意料的是,孔子這么有學問、有智慧的人卻也不知道這個問題,當孔子不能決也時,兩小兒便情不自禁地笑曰——(生齊讀最后兩小兒說的話)。

  四、明理啟智,引導探究

  1.讀了這篇課文后,你明白了什么?

  (1)學生暢所欲言。

  (2)教師歸納。故事體現了兩個小孩兒善于觀察,說話有理有據,以及孔子實事求是的態度。

  2.引導探究:在兩千多年前,圣人孔子無法裁決的問題,到了科學技術迅猛發展的今天,你能否為兩小兒的說法做一個公平的裁決呢?讓他們心服口服。

  從科學角度來說,文中兩小兒的說法都是不對的。因為實際上,早晨與中午的太陽距離地球的遠近是一樣的。(具體理由略)

  六、課堂小結

  大自然充滿奧秘,看似平常的自然現象都蘊含著豐富而有趣的科學知識,只要我們善于觀察,善于發現,用心思考,努力探究,大自然就會帶給我們許多驚喜、許多收獲,你會感受到我們的身邊處處有科學,我們一直與科學為伴。

  七、作業設計

  l.比一比,再組詞。

  辯() 盂

  () 孰()

  辨() 孟

  () 熟()

  2.背誦課文內容。

人人狠狠综合99综合久久,欧美日韩国产精品中文,极品精品国产超清自在线,人人澡欧美一区
日韩精品在线观看国产精品 | 亚洲午夜成人福利 | 午夜美女福利视频 | 亚洲天天做日日做天天射 | 午夜国产欧美理论在线播放 | 日韩精品亚洲日韩精品一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