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做一個鐘擺》教學設計范文
作為一位無私奉獻的人民教師,編寫教學設計是必不可少的,教學設計是把教學原理轉化為教學材料和教學活動的計劃。教學設計應該怎么寫才好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做一個鐘擺》教學設計范文,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做一個鐘擺》教學設計 1
設計思路:
“做一個鐘擺”是教科版《科學》教材五年級下冊第三單元“時間的測量”第7課。在第6課中學生通過研究擺,已經認識到擺錘重量與擺動快慢無關,擺繩長度與擺動快慢有關,擺繩越長,擺動越慢,擺繩越短,擺動越快。本節課將緊緊結合第6課的學習內容來探究擺長怎樣影響擺動快慢。教材重點啟發學生通過測量與比較的方法來認識擺的擺動快慢規律,發現擺長越長,擺動越慢,擺長越短,擺動越快的規律后能動手做出一個1分鐘擺動60次的鐘擺。同時通過測量分析的活動,培養學生的小組合作能力、動手操作能力和整理信息、分析數據的能力,促進學生思維進一步的發展。
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
1、擺的擺動快慢與擺長有關。
2、同一個擺,擺長越長,擺動越慢,擺長越短,擺動越快。
過程與方法
1、通過研究認識到擺長影響擺動快慢。
2、用測量與比較的方法研究擺的擺動快慢規律。
3、對鐘擺不斷地調整,做個1分鐘擺動60次的擺。
情感、態度、價值觀:
1、認識到仔細觀察,善于思考,準確測量,積極動手的重要性。
2、小組分工明確,樂于合作、交流和討論。
教學重點
擺長是指固定點到擺的重心的距離。擺長越長擺動越慢,擺長越短擺動越快。
教學難點
物體重心的認識,以及一個擺重心的高低影響擺動快慢。
教學準備
1、學生實驗準備:寬1.5cm長30cm的木條、硬盤中的強力片狀小磁鐵、一元硬幣、鐵架臺、帶孔的細金屬桿、細線、夾線夾,實驗記錄單。
2、教師實驗準備:寬1.5cm長30cm的木條、硬盤中的強力片狀小磁鐵、一元硬幣、鐵架臺、帶孔的細金屬桿、細線、夾線夾、課件。
教學過程
一、復習:擺長與繩長的關系。
1、復習上節課內容,擺的快慢與什么因素無關?又與什么因素有關?
(板書:擺的快慢與擺錘重量、擺幅大小無關,與擺繩長短有關,擺繩長,擺得慢,擺繩短,擺得快。)
2、上節課我們用兩個擺線長度相同,擺錘長度不同的擺做實驗,你發現了什么?
3、為什么擺線長度相同擺錘短的擺擺動的速度快呢?(擺的長度不同)
4、課件展示,讓學生認識有規則形狀的物體的重力中心所在,即重心。 擺長不等于擺線的長度。擺長是指擺線的固定端到擺錘的重心的距離。
有規則形狀的物體的重心就在物體的中心。
5、出示寬1.5cm長30cm的木條,讓學生判斷木條的重心大致在什么位置。
6、在黑板上畫一個窄長方體,讓學生畫出重心的位置。
7、小結: 兩個擺線長度相同,擺錘長度不同的擺擺動的速度不同,是因為這兩個擺的擺長不同。
二、探究擺長怎樣影響擺動次數
1、出示用 寬1.5cm長30cm的木條做的兩個擺,擺線的頂端用夾線夾夾住,把夾線夾固定在有孔的`金屬桿上。其中一個擺的下端掛了重物(磁鐵和硬幣)
2、猜測:這個擺的擺動快慢一樣嗎?
3、學生組裝實驗裝置。實驗驗證。
4、交流分析,為什么兩個擺擺動的快慢不同呢?
5、得出結論兩個擺的擺長不同,所以擺的快慢不一樣。擺的總長度不等于擺長,擺長是指擺線的固定端到擺錘的重心的距離。由于擺錘上加了重物,擺錘的重心改變了,擺長也改變了,擺的快慢也就會跟著改變。
(板書:擺長等于擺線的固定端到擺錘重心的距離。)
6、分組實驗:研究改變重物在擺上固定的位置是否會影響擺動的快慢。
7、匯報分析實驗數據,得出結論。
(1)各組匯報實驗數據,教師匯總。
(2)分析實驗數據,看看有什么規律? 讓學生發現硬幣位置不同,擺錘的重心就會改變, 擺的快慢也會改變。
(3)小結并板書:
(擺的快慢與擺長有關,擺長長,擺得慢,擺長短,擺得快。)
三、制作“鐘擺”
1、揭題。(板書:做一個鐘擺)
2、討論:現在要做一個1分鐘擺動60次的鐘擺,應該怎樣調整擺長?
通過上面的實驗,你認為應該怎樣調整硬幣的位置能使擺1分鐘擺動60次。
(讓學生參考實驗時的數據進行預測)
3、 你能經過分析,估計一下如果要制作一個一分鐘(即60秒)擺動30次的擺,這個擺的擺長應該要多長?然后試一試,看看自己的估計是否準確。
4、分組實驗。
5、交流實驗結果。(擺長大約是25cm)
6、對學生活動進行評價。
7、做一個鐘擺
擺長等于擺線的固定端到擺錘重心的距離。
擺長 擺的快慢
長 慢
短 快
《做一個鐘擺》教學設計 2
教學目標:
1、情感目標:通過多樣的教學活動以及對文章的學習,教育學生如何樹立自信心,引導學生對美好人生的追求。
2、知識目標:把握文章中語言特點及修辭手法的運用。
3、能力目標:體會文章親切、自然的文字風格。
教學重點、難點:
通過多樣的教學活動以及對文章的學習,教育學生如何樹立自信心,引導學生對美好人生的追求。
教學準備:
1、組織學生寫出對同桌的評價,只寫優點。
2、收集有關自信的名言或廣告詞。
教學時間: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
最近老師收到了一封信,信中有位學生向老師傾訴了內心的苦悶與疑惑――在家里,幫助家人做家務的時候經常會越幫越忙,受到訓斥;在學校,由于成績不理想,覺得同學們瞧不起自己,故意疏遠他,自己常常感到很孤獨。結尾他向老師詢問自己是不是一無是處,沒有希望。
教師:有類似心理狀態的同學請舉手(借此掌握學生心理狀態的大致情況。)
出示心理測試題,請同學自測:
1、我覺得自己有不少優點。()
2、我喜歡在課堂上回答問題。()
3、與陌生人相處,我很少局促不安。()
4、我的小伙伴很喜歡和我一起玩。
5、無論學什么,我覺得自己經過努力,一定能學會。
6、我常常對自己的表現很滿意。
7、我比較容易成為別人的朋友。
8、我知道有些人不太喜歡我,但我并不為此而擔憂。
9、每次坐在考場上,我總是信心十足。
10、如果我做了件傻事,我會同在場的人一起大笑,不覺得有多難堪。
11、我心理覺得我會成為一個很棒的人,
12、盡管我還有不少毛病,但我肯定能改掉。
師統計結果:有這么多的同學對自己充滿信心,相信你們一定能做一個最好的自己。
板書課題:做一個最好的你
師:這是一篇議論文,與我們以往不同的是開始說自己的觀點,用事實證明自己的觀點是對的。
二、探究學習
(一)學習第一部分
1、指名讀第一自然段,說說讀明白了什么?
師:作者列舉了容貌美麗卻依然“灰心喪氣”的這一怪現象,引出自信對人的重要性這一觀點。
2、羅森塔爾的試驗是怎么做的?快速讀2—3自然段,說一說。
師:大家注意羅森塔爾說的這句話“其實,我對這些學生一無所知,完全是隨意挑選的。”進一步印證了自信心的神奇作用。
師:用事實開頭,運用一正一反兩個例子表明自己的觀點,增強文章的說服力,同時設懸念,引人入勝。
(二)學習第二部分
1、羅森塔爾的實驗做完后,得到了什么結論,在第四自然段中找。這個結論對你有什么啟發?
2、怎樣才知道自己有沒有信心,我們看第二部分的測試題,看看這些是剛才的測試題,哪一條選否了,為什么?決定怎么做?
師:我們看第5自然段的調查結果,哪些句子采有了修辭手法,什么手法?
師:向學生推薦一些可以調查自己自信心情況的測試題。
(三)怎樣才能樹立自信心呢?我們看第三部分。《做一個最好的你》教學設計
1、指名個人讀,有幾種方法?
第7自然段采用了什么修辭手法?
2、為記住這些方法,老師編了兒歌:
你拍一,我拍一,自己喜歡自己哩
你拍二,我拍二,做好小事很重要。
你拍三,我拍三,自己喝彩勇向前。
你拍四,我拍四,堅持一下敢沖刺。
3、在你失去信心時你是怎樣做的?
(姚明的故事、高紅的故事……)
(四)結尾的部分
1、文章用詩一樣的語言作結尾,誰愿意讀一下?注意詩的韻律。
2、這部分采用了什么修辭手法?
3、學生試著仿寫
范例1:
如果不能成為鮮花,那就當一片綠葉。
如果不能成為詩人,那就當一個愛好者。
如果不能成為偉人,那就當一個平凡者。
范例2:
如果不能成為大廈,那就當一個基石。
如果不能成為大雁,那就當一個小鳥。
如果不能展翅飛翔,那就默默行走。
三、總結:
送同學們一句話:
“自信是風,能帶我們飛翔,自信是浪,能詮釋我們的胸懷”。
我們的'生活等待我們去學習,我們的未來等待我們去創造,可這需要我們有一顆愉快而且充滿自信的心,需要我們堅信自信的自己將格外引人注目、格外的美!祝愿同學們,每個人都擁有各自的美麗人生,像那條小路、那條小魚、那顆星星,永遠做一個最好的你!
四、教學資源:
課外閱讀畢淑敏的《我很重要》。
第二課時
一、羅森塔爾的實驗得出了什么結論?對你有什么啟發?
二、聯系身邊的所見所聞,進一步深化認識。
1、你知道哪些有關自信的廣告詞,分析一下它們好在哪里。
2、說說你知道的相關名言警句,并談談你的認識。
三、互找優點,激發自信。
1、拿出課前寫好的同桌的優點,交給同桌,并真誠的告訴他(她),他(她)其實很優秀,可舉例說明。
2、此時此刻,你想說什么?拿起筆,寫在“我的視角”里。
四、別出心裁――發散思維
自信是一種美好的品質,是我們取得成功的必須條件。可是,不加分析,盲目自信,就會變成自負、自滿,這就會給我們帶來害處。
討論:過分自信――自滿、自負,帶來的害處。
(可借鑒“望洋興嘆”、“龜兔賽跑”、“馬謖失街亭”等故事來說明。)
五、自由談本節課的收獲。
《做一個鐘擺》教學設計 3
【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擺的擺動快慢與擺長有關,同一個擺,擺長越長擺動越慢,擺長越短擺動越快。
過程與方法:在真實情境中研究擺長如何影響擺的快慢;在不斷嘗試中,調制出每分鐘擺動30次的鐘擺。
情感、態度、價值觀:認識到細心觀察和準確測量的'重要性;體會制作鐘擺的樂趣。
【教學重點】
在真實情境中研究擺長如何影響擺的快慢。
【教學難點】
調制出每分鐘擺動30次的鐘擺。
【教學準備】
學生自帶計時表(小組)、鐵架臺、棉線、一根寬1厘米長30厘米的木條、稍大金屬片。
【教學過程】
一、引入:
1、復習上節課內容,擺的快慢與什么因素有關?
2、閱讀課本P62上圖和文字,并作出預測。師出示上節課的實驗單擺再次演示。
3、小結:擺長不等同與繩長。
二、擺長怎樣影響擺動次數:
1、師出示金屬圓片,問:假如把它固定到木條上,這個擺的擺動快慢會變化嗎?為什么?
2、學生小組實驗,把金屬片固定在底部,三次實驗記錄15秒內擺動的次數。記錄表見課本P62。
3、反饋數據。
4、思考:我們觀察到了什么變化?怎樣解釋這種變化呢?
5、師問:金屬圓片在木條上固定的位置不同,對擺的快慢有影響嗎?
6、小組三次實驗并記錄金屬片掛在上、中、下處時,15秒內擺動的次數。
7、反饋數據。
8、解釋變化原因并小結。
三、做個鐘擺:
1、提出要求:利用剛才的材料,我們能做一個每分鐘正好擺動30次的鐘擺嗎?
2、板書課題:做一個鐘擺。
3、小組嘗試調整制作。
4、請成功的小組展示鐘擺。
板書設計:
做一個鐘擺擺的擺動快慢與擺長有關,長則慢,短則快。
每分鐘擺動30次
【《做一個鐘擺》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做一個鐘擺》教學反思08-07
做一個鐘擺教學反思08-07
《做一個鐘擺》教學反思08-07
關于《做一個鐘擺》的教案設計06-20
《調整鐘擺》教學設計范文07-19
《做一個鐘擺》教學反思4篇08-16
《做一個鐘擺》教學反思(4篇)02-12
做一個鐘擺評課稿06-14
《做一個自信的人》教學設計07-02
做一個社會的人教學設計0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