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土高原的區域發展與居民生活教學設計
一、教學目標
1.運用地圖,說出黃土高原的地理位置及范圍。
2.了解黃土高原的地貌特征,分析黃土高原水土流失嚴重的原因。
3.運用資料,了解黃土高原綜合治理的主要措施及成效。
二、教學過程:
(一)、黃土高原的自然環境
位置范圍:課件展示
氣候:黃土高原以溫帶季風氣候為主,氣溫年較差較大,降水集中,多暴雨。
過渡:黃土高原黃土廣布,加上降水集中的氣候特征,會形成怎樣的地貌特征呢?
課堂活動:
展示幾幅黃土地貌的圖片
歸納:黃土高原黃土結構疏松,裂隙較多,缺乏植被保護,在降水集中的夏季,尤其是暴雨期間,容易遭受侵蝕。長期的流水侵蝕和搬運,黃土高原呈現出如今溝壑縱橫的地表形態,形成獨特的黃土塬、黃土梁、黃土峁等地貌類型。
課堂小結活動:教師展示下表,讓學生根據所學知識完成下表。
自然要素主要特征
地形 氣候 河流 植被 土壤
過渡:黃土高原獨特的自然特征,使得該地生態十分脆弱,水土流失嚴重。
課堂活動:引導學生完成P.100“活動”。
(1)黃土高原的水土流失以7—8月最為嚴重,其產沙量一般占年產沙量的80%以上,且往往又是幾場暴雨造成的。想一想,這是為什么?
(2)黃土高原水土流失嚴重,對當地和河流下游地區影響很大,主要表現在哪些方面?
(3)黃土高原每年流失大量土壤。引起水土流失的原因,既有自然原因,也有人為原因。
議一議,黃土高原為什么會成為中國乃至世界上水土流失最為嚴重的地區?
歸納:黃土高原成為中國乃至世界上水土流失最為嚴重地區的主要原因:
自然原因——地勢較高,起伏較大;降水集中,多暴雨;植被覆蓋較差;黃土結構疏松,多裂隙。
人為原因——人類不合理地利用土地資源,導致植被破壞。如過度開墾、過度放牧、過度樵采、不合理開礦等。
課堂活動:展示黃土高原過去人地關系惡性循環示意圖,加深學生對黃土高原生態環境問題的人為原因的了解和理解。
(二)、傳統生活方式的轉變
教學過程:
黃土高原傳統生活方式
主食 佐食 民居 交通工具
課堂活動:想一想,黃土高原地區居民為什么過去以小麥和雜糧(小米)為主食?想一想,山西人喜食醋與當地地理環境有何關系?
歸納:黃土高原多旱地,適宜種植小麥和雜糧,因此居民多以小麥和雜糧為主食。以面食為主食,常用醋來調味,有助于消化,飲用水堿性較重,多食些醋,有利于身體的酸堿平衡。
課堂活動:閱讀P.101“窯洞”材料,根據黃土高原的自然環境,說一說,為什么窯洞是當地人們較適宜的居住選擇?
食物結構以小麥和雜糧為主食,咸菜、辣椒為佐食,食物結構簡單民居傳統窯洞,居住條件差交通或通信方式常以馬車、驢車作為交通工具,對內對外聯系不便。
歸納:現在,黃土高原居民的食物結構日趨豐富,魚肉蔬菜四季不斷;越來越多的居民住進新窯洞,或搬到整潔舒適的高樓房,人居環境也在不斷改善;修建了許多鐵路和公路,信息網絡進入了千家萬戶,對內對外聯系更加便利。
(三)、區域發展與生活質量提升
教學過程:
引導:區域發展包括區域的生態環境發展和社會經濟發展,我們首先來了解黃土高原生態環境的發展狀況。
課堂活動:引導學生讀圖8—72、8—73,閱讀P.103“高原綠了,農民富了”材料,完成下列任務。
(1)說一說,黃土高原的生態發展了哪些變化?
(2)想一想,黃土高原的生態環境改善對當地居民的生活有何影響?
歸納:經過多年的不懈努力,黃土高原的生態環境環境有了顯著改善,經濟社會發展水平不斷提高,人民的生活質量明顯提升。
課堂活動:引導學生回顧黃土高原水土流失嚴重的主要原因,根據原因并結合課文,說一說,黃土高原采取了哪些有效措施來治理水土流失的問題?
引導:學生回答后,教師通過語言和板圖來說明治理水土流失措施的`基本原理,如坡耕地改造水平梯田、打壩淤地等。
課堂活動:引導學生完成P.104“活動”。
歸納:黃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措施:
(1)宏觀措施:①控制人口增加,生態移民;②壓縮農業用地,建設基本農田;③擴大林草種植面積,建設防護林;④改善天然草場植被;⑤搞好礦區的土地復墾。
(2)微觀措施
小流域綜合治理:
①工程措施——平整土地;緩坡修筑水平梯田;打壩建庫,攔泥蓄水;
②生物措施——營造護田林網;封坡育林、育草;
農業技術措施——建設林糧間作、果糧間作的生態農業體系,改善灌溉方式,節約用水。
過渡:黃土高原地區經濟的發展也是提升居民生活質量的重要保證。
課堂活動:閱讀課文,說一說,為了發展黃土高原地區的經濟,當地采取了哪些措施?
歸納:黃土高原充分利用當地資源優勢,因地制宜地發展工農業。利用能源優勢,建設了山西煤炭基地、陜北煤炭與油氣基地,現已成為國家最重要的能源基地。在條件相對較好、人口密集的區域,實施城市化發展與生態環境保護同步的戰略。
西部大開發和一系列的開放開發措施(2009年設立關中—天水經濟重點開發區,2011年設立西安咸陽國家級高新區,2012年設立國家級蘭州新區),促進黃土高原地區更進一步發展。
三、板書設計
第五節 黃土高原的區域發展與居民生活
一、自然地理概況
1、位置和范圍
2、地表形態
2、傳統生活方式的轉變
1、傳統生活方式
2、生活方式的轉變
三、區域發展與生活質量提升
四、課堂小結
這節課我們學習了黃土高原的位置和范圍、地表形態等自然地理特征,了解了自然環境和發展對人們生活方式的影響以及由此帶來的轉變。
五、課堂練習
【黃土高原的區域發展與居民生活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黃土高原的區域發展與居民生活教學設計范文01-22
區域農業發展教學設計03-30
區域農業發展教學設計范文03-30
《黃土高原》教學設計01-29
《黃土高原》教學設計范文04-14
區域活動的教學設計07-17
地理黃土高原教學設計(精選3篇)03-06
區域農業發展的教案12-09
黃土高原的教學反思0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