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價格和行程問題》的教學設計范文(精選5篇)
作為一名為他人授業解惑的教育工作者,編寫教學設計是必不可少的,借助教學設計可使學生在單位時間內能夠學到更多的知識。怎樣寫教學設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價格和行程問題》的教學設計范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價格和行程問題》的教學設計 1
教學目標
知識技能目標:
1、使學生通過具體的生活事例理解“單價、數量、總價”“速度、時間、路程”的實際含義。
2、初步理解“單價、數量、總價”“速度、時間、路程”之間的數量關系。
3、初步培養學生運用數學語言,術語表達數量關系的能力,并能運用數量關系解決實際問題。
過程與方法:通過小組合作、交流、探討,探索知識間的內在聯系,激發學生自己探求知識的欲望,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精神,促進學生抽象思維模型的建立。
情感態度:在引導學生探索知識的過程中,使學生明白“數學就在我們身邊,數學能解決很多實際問題”,從而對數學產生濃厚的興趣。
學情分析:
學生已掌握了三位數乘兩位數的計算方法,并能熟練地進行計算。另外,在生活中,學生對單價、數量、總價以及速度、時間、路程等數量有了一些較為淺顯的認識,在教學時,根據學生已有的這個知識基礎,可放手讓學生通過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活動,經歷從實際問題中抽象出價格和行程問題中的數量關系式,并應用這種關系解決問題。
教學重點:
理解“單價”“速度”等概念,掌握常見數量關系。
教學難點:
構建數學模型:“單價×數量=總價”“速度×時間=路程”。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知
師:同學們,你們去商場購過物嗎你們乘過車嗎?你們可知道在購物、行路這些事情里蘊含著豐富的數學知識嗎?今天這節課我們就一起來學習有關的數學知識。(板書課題)
二、自主交流,合作探究,獲取新知
(一)、教學例4
1、理解“單價、數量、總價”的概念
師:星期天,小明和爸爸一起去商場買東西,商城里的東西真是琳瑯滿目呀!可是他在購物的時候遇到一個難題,我們一起去幫幫他好嗎?
師:(出示教材第52頁例4(1)的內容),請大家認真讀題,思考如何列式(生答),為何用乘法?(生答)。用同樣的方法學習第52頁例4(2)的內容。
師:那誰又知道,這兩道題有什么共同的特點?都是求怎樣的問題?
生1、都是已經知道每件商品的價錢。
生2、還知道買了多少件商品,最后算……
師:回答的很好,每件商品的價錢,叫做單價;買了多少,叫做數量;一共用的錢,叫做總價。誰能說出例4中兩個題目中的單價、數量和總價各是什么?
師:誰能舉例說明什么是單價、數量、總價?
生1:(舉例)……
生2:(舉例)……
2、掌握“單價、數量、總價”之間的數量關系。
提問:你知道單價、數量和總價之間的關系嗎?
學生匯報:我們發現“單價×數量=總價”。(教師板書)
提問:請同學們根據這個關系想一想,如果知道總價和單價,可以求什么?怎樣求?
追問:如果知道總價和數量,可以求什么?怎么求?
(根據學生的回答板書:總價÷單價=數量,總價÷數量=單價)
及時小結:在單價、數量和總價里,只要知道其中的兩個量,就可以求出第三個量。
(二)教學例5
1、建立“速度、時間、路程”的概念
師:逛完商場后,你們建議小明和爸爸該坐什么交通工具回家呢?
(學生各抒己見)
師:說起交通工具,這兒還有一道有趣的問題,我們一起來看看。
(多媒體出示教材第53頁例5主題圖)
師:你如何列式?為什么這樣列式?(生答)
師:這兩個問題都有什么共同點?
生1、都知道每小時或每分鐘行的路程。
生2、還知道行了幾小時或幾分鐘,求一共行……
師:人們為了方便,把一共行了多長的路,叫做路程;每小時(或每分鐘等)行的'路程,叫做速度;行了幾小時(或幾分鐘等),叫做時間。
指出:上面汽車每小時行70千米,叫做汽車的速度,還可以寫成70千米/時,讀作70千米每時。
2、掌握“速度、時間、路程”之間的數量關系。
提問:你知道速度、時間和路程之間的關系嗎?
學生匯報:我們發現“速度×時間=路程”。(教師板書)
提問:請同學們根據這個關系想一想,如果知道路程和速度,可以求什么?怎樣求?
追問:如果知道路程和時間,可以求什么?怎么求?
(根據學生的回答板書:路程÷速度=時間,路程÷時間=速度)
及時小結:在速度、時間和路程里,只要知道其中的兩個量,就可以求出第三個量。
3、鞏固練習
指導學生完成教材第53頁“做一做”第2題,指名回答。
(三)鞏固練習
1、出示“典題精講”
學生獨立完成。
集體交流時,先讓學生說說自己的解題思路,再說說自己是如何解答的。
2、出示“學以致用”
學生獨立完成,指名交流。
(四)全課總結
通過本節課的學習,你學會了什么?跟大家談談你的收獲!
老師也希望大家能學以致用,用我們所學的知識去解決實際問題,好嗎?
板書設計
價格和行程問題
單價×數量=總價
總價÷單價=數量
總價÷數量=單價
速度 × 時間=路程
路程÷速度=時間
路程÷時間=速度
《價格和行程問題》的教學設計 2
一、教學目標
1. 知識與技能目標
(1)使學生理解價格問題和行程問題中的基本數量關系,能夠熟練運用公式解決實際問題。
(2)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提高學生的邏輯思維和數學運算能力。
2. 過程與方法目標
(1)通過實際問題的引入和分析,讓學生經歷從具體情境中抽象出數學模型的過程。
(2)引導學生進行小組討論和合作學習,培養學生的團隊協作能力和交流表達能力。
3.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1)讓學生體會數學與生活的緊密聯系,增強學生對數學的興趣和熱愛。
(2)培養學生嚴謹認真的學習態度和勇于探索的科學精神。
二、教學重難點
1. 教學重點
(1)掌握價格問題和行程問題中的.基本數量關系及公式。
(2)能夠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
2. 教學難點
(1)理解價格問題和行程問題中數量關系的本質。
(2)靈活運用公式解決復雜的實際問題。
三、教學方法
講授法、討論法、案例分析法、練習法。
四、教學過程
1. 導入新課(5 分鐘)
通過展示一些生活中的購物場景和出行場景的圖片,引出價格問題和行程問題。提問學生在購物和出行中會涉及到哪些數學問題,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好奇心。
2. 講解價格問題(15 分鐘)
(1)介紹價格問題中的基本概念,如單價、數量、總價。
(2)給出具體的例子,引導學生分析其中的數量關系,得出總價=單價×數量的公式。
(3)通過練習題讓學生鞏固對價格問題公式的理解和運用。
3. 講解行程問題(15 分鐘)
(1)介紹行程問題中的基本概念,如速度、時間、路程。
(2)給出具體的例子,引導學生分析其中的數量關系,得出路程=速度×時間的公式。
(3)通過練習題讓學生鞏固對行程問題公式的理解和運用。
4. 小組討論與案例分析(10 分鐘)
(1)將學生分成小組,給出一些綜合性的價格和行程問題案例,讓學生進行討論和分析。
(2)每個小組選派代表進行發言,分享他們的解題思路和方法。
(3)教師對學生的討論結果進行點評和總結。
5. 課堂練習與鞏固(10 分鐘)
布置一些價格和行程問題的練習題,讓學生獨立完成。教師巡視指導,及時糾正學生的錯誤。
6. 課堂總結(5 分鐘)
(1)回顧價格問題和行程問題中的基本數量關系和公式。
(2)強調解決實際問題的方法和步驟。
(3)對學生的學習表現進行評價和鼓勵。
五、教學反思
通過本節課的教學,學生對價格問題和行程問題有了更深入的理解,能夠熟練運用公式解決實際問題。在教學過程中,小組討論和案例分析環節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培養了學生的團隊協作能力和交流表達能力。但是,在教學中也發現部分學生對復雜問題的理解和分析能力還有待提高,需要在今后的教學中進一步加強訓練。
《價格和行程問題》的教學設計 3
一、教學目標
1. 知識與技能
(1)理解并掌握價格問題中的單價、數量、總價之間的關系,以及行程問題中的速度、時間、路程之間的關系。
(2)能夠運用這些關系解決實際問題。
2. 過程與方法
(1)通過實際問題的分析和解決,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和問題解決能力。
(2)引導學生進行小組合作學習,提高學生的合作意識和交流能力。
3.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讓學生體會數學與生活的緊密聯系,增強學生對數學的興趣和熱愛。
(2)培養學生嚴謹認真的學習態度和勇于探索的精神。
二、教學重難點
1. 教學重點
(1)掌握價格問題和行程問題中的數量關系。
(2)運用數量關系解決實際問題。
2. 教學難點
理解數量關系的本質,并能靈活運用。
三、教學方法
講授法、討論法、練習法、案例分析法。
四、教學過程
1. 導入(5 分鐘)
(1)展示一些生活中的購物小票和交通場景圖片,引出價格問題和行程問題。
(2)提問學生在日常生活中遇到過哪些價格問題和行程問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2. 價格問題講解(15 分鐘)
(1)介紹價格問題中的基本概念:單價、數量、總價。
舉例說明:一支鋼筆 5 元,這里的 5 元就是單價;買了 10 支鋼筆,10 就是數量;總共花了 50 元,50 元就是總價。
(2)引導學生發現單價、數量、總價之間的關系:總價 = 單價×數量。
(3)通過實例進行練習,如:已知蘋果的單價是 8 元/千克,買了 15 千克,求總價是多少?
3. 行程問題講解(15 分鐘)
(1)介紹行程問題中的基本概念:速度、時間、路程。
舉例說明:汽車每小時行駛 60 千米,這里的 60 千米/小時就是速度;行駛了 3 小時,3 小時就是時間;一共行駛了 180 千米,180 千米就是路程。
(2)引導學生發現速度、時間、路程之間的關系:路程 = 速度×時間。
(3)通過實例進行練習,如:小明騎自行車的速度是 15 千米/小時,騎了 2 小時,求他行駛的路程是多少?
4. 小組討論與案例分析(10 分鐘)
(1)將學生分成小組,給出一些綜合性的價格和行程問題案例,讓學生進行討論分析。
案例:小李去超市買了 5 本書,每本書 20 元,然后他以每分鐘 80 米的速度走回家,走了 15 分鐘。問小李一共花了多少錢?他家離超市有多遠?
(2)每個小組選派代表進行發言,分享他們的解題思路和方法。
(3)教師對學生的討論結果進行點評和總結。
5. 課堂練習(10 分鐘)
(1)發放練習題,讓學生獨立完成。
練習題目包括價格問題和行程問題的各種類型,如已知單價和數量求總價、已知路程和速度求時間等。
(2)教師巡視指導,及時糾正學生的錯誤。
6. 課堂總結(5 分鐘)
(1)回顧價格問題和行程問題中的數量關系。
(2)強調解決實際問題的方法和步驟。
(3)鼓勵學生在生活中多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問題。
五、教學反思
通過本節課的教學,學生對價格問題和行程問題有了更深入的理解,能夠較好地掌握數量關系并解決實際問題。在教學過程中,小組討論和案例分析環節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合作意識。但也發現部分學生在理解復雜問題和運用數量關系時還存在一些困難,需要在后續的教學中進一步加強針對性的練習和輔導。
《價格和行程問題》的教學設計 4
一、課程背景
隨著社會的快速發展,價格和行程問題逐漸與我們的日常生活息息相關。在生活中,家長常常需要幫助孩子計算物品的總價、運輸費用,以及旅行所需的時間等。在數學課堂中,引導學生掌握價格和行程問題的解法,不僅有助于提高他們的數學素養,還能培養他們的實際應用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
二、教學目標
1. 理解價格和行程問題的基本概念;
2. 掌握價格和行程問題的常用公式及解題思路;
3. 能夠獨立解決與價格和行程相關的實際問題;
4. 培養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加強邏輯推理和計算能力。
三、教學內容
1. 價格問題
概念:商品的單價、數量及總價關系。
公式:總價 = 單價 × 數量
例題:某種水果的單價為5元,購買了3千克,求總價。
2. 行程問題
概念:行程、速度和時間的關系。
公式:路程 = 速度 × 時間
例題:一輛車以60 km/h 的速度行駛,行駛2小時,求行駛的路程。
四、教學過程
1. 導入新課
提問:假設我們去超市購物,買了幾種水果,如何計算總價?
引導學生討論生活中的價格問題及行程問題,引發學生興趣。
2. 講授基礎知識
通過PPT展示價格和行程的概念、公式及例題。
在黑板上詳細講解公式的推導,幫助學生理解實際意義。
3. 課堂練習
設計幾道簡單的題目,讓學生進行集體討論,老師巡回指導。
例如:
1. 如果一瓶水的價格是2元,買5瓶水總共花多少元?
2. 一輛車以80 km/h 的速度行駛,行駛3小時,求行駛的路程。
4. 應用實例分析
提供與學生生活相關的實際案例,例如,組織一次班級短途旅行,計算費用和行程時間。
學生分組討論,完成“制訂旅行計劃”任務,包括預算總花費和預計行程時間。
5. 總結與反思
通過師生互動,總結知識要點,詢問學生對價格和行程問題的理解。
強調解決實際問題的思路和方法,以培養學生運用數學知識的.能力。
五、教學評價
1. 課堂小測:通過設計幾道價格和行程問題的小測驗,檢查學生對知識點的掌握情況。
2. 小組互評:讓學生相互交流組內的旅行計劃,評估方案的合理性和計算的準確性。
3. 家庭作業:布置與價格和行程相關的生活題目,讓學生在實際中運用所學知識,提高他們的應用能力。
六、教學反思
在本節課之后,教師應反思學生的學習狀況及課堂氛圍,思考如何更有效地引導學生進行思考和討論。同時,關注不同學生在問題解決過程中的表現,積極調整今后的教學策略,以期達到更好的教學效果。
《價格和行程問題》的教學設計 5
一、教學背景
價格和行程問題是數學應用中常見的問題,涉及到基本的乘法和推理能力,同時也是學生日常生活中經常遇到的實際問題。通過這節課的學習,學生將能夠掌握相關公式,并能夠運用這些知識解決實際問題。
二、教學目標
1. 知識與技能
理解價格和行程問題的基本概念和公式;
學會運用總價=單價×數量和路程=速度×時間的公式進行問題求解。
2. 過程與方法
通過實例分析,培養學生的分析、推理能力;
組織小組討論,增強學生的合作與交流能力。
3.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培養學生的實際應用意識,增強對數學與生活聯系的認識;
鼓勵學生積極參與,提高學習興趣。
三、教學重點與難點
重點:價格和行程問題的基本公式及其應用。
難點:多步計算與綜合應用。
四、教學準備
教具:PPT演示文稿、黑板、白板、計算器。
材料:價格清單、地圖、旅行計劃書。
五、教學過程
1. 導入新課(5分鐘)
提問:大家在超市購物時是如何計算總價的?旅行時是怎樣算出所需時間的.?
引導學生分享日常經驗,激發對本節課的興趣。
2. 新授內容(20分鐘)
價格問題講解:
解釋基本概念:單價、數量、總價。
提出公式:總價 = 單價 × 數量。
舉例說明:某個商品的單價是20元,買了5個,求總價。
行程問題講解:
解釋基本概念:速度、時間、路程。
提出公式:路程 = 速度 × 時間。
舉例說明:一輛車以80 km/h的速度行駛了3小時,求路程。
3. 課堂練習(15分鐘)
設計幾道相關練習題:
1. 一次購物中,某商品的單價是15元,買了4個,求總價?
2. 一輛車的速度是90 km/h,行駛了2.5小時,求行駛的路程是多少?
學生獨立完成后,分組討論答案,教師巡視,解答疑問。
4. 應用實例分析(15分鐘)
以一次旅行為例,組織學生進行小組活動,制定一個旅行計劃:
預算總費用:選擇出行方式、餐飲、景點門票等,計算總體費用。
設計行程時間:根據出發點和目的地的距離及速度,估算所需時間。
各組分享計劃,鼓勵全班同學進行評價與討論。
5. 課堂總結(5分鐘)
統一歸納本節課學習到的公式和解題方法。
強調價格和行程問題在生活中的重要性,鼓勵學生思考如何在日常生活中應用所學知識。
六、課后作業
布置相關練習:設計一個家庭購物清單,計算總花費,并選擇一個短途旅行,制定預算和預計行程。
七、教學反思
在課后,教師要反思學生的學習情況,觀察他們的參與度和理解程度。根據課堂反饋,調整教學策略,以期更有效地幫助學生掌握價格和行程問題的解法。記錄學生在應用相關知識進行實際問題解決中的表現,發掘他們的潛力,鼓勵他們日常生活中主動應用數學。
【《價格和行程問題》的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行程問題》教學設計(通用10篇)10-30
行程問題教學反思02-27
有趣的行程問題的數學日記11-28
有趣的行程問題的小學數學日記08-17
基本行程問題訓練題02-27
行程問題應用題及答案07-18
教學設計(6和7的加法解決問題)03-31
工程問題教學設計03-02
《烙餅問題》教學設計03-25
工程問題教學設計05-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