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夾竹桃》教學設計(通用10篇)
作為一名優秀的教育工作者,常常需要準備教學設計,教學設計是把教學原理轉化為教學材料和教學活動的計劃。你知道什么樣的教學設計才能切實有效地幫助到我們嗎?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夾竹桃》教學設計,歡迎閱讀與收藏。
《夾竹桃》教學設計 篇1
文本解讀
季羨林先生的散文,清新如六月甘泉,流暢如潺潺細流,自然如皓月清風。在《夾竹桃》這篇文章中,季先生在爭奇斗艷的萬花叢中選擇既非名貴、又不嬌艷的夾竹桃作為吟詠的對象,正寄寓了他的追求和趣味。透過《夾竹桃》一文,不難看出季先生淡然的生活態度與脫俗的生活情趣,他欣賞夾竹桃在平平常常外表下的兢兢業業、頑強持久。文章以清新淡雅、樸實自然的風格將人帶入美的境界。
《夾竹桃》一文,層次分明,意境美好,情趣雋永。文本描繪了在萬紫千紅、五彩繽紛的花季里,夾竹桃的可貴的韌性和花影迷離的動人情景,表達了作者對夾竹桃的喜愛之情。在教學過程中要引導學生寄情文本,賞析感悟,去感受夾竹桃可貴的韌性,感受語言文字的美,從而進一步感受季羨林先生的情趣。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第四、五自然段。
2.品味、賞析語言文字,感受夾竹桃可貴的韌性以及給人帶來的幻想,體會作者對夾竹桃的喜愛之情。
教學重難點
引導學生通過品讀語言文字,從字里行間感受夾竹桃的特點,以及作者對它的喜愛之情。
教學課時兩課時
第一課時
一、畫面激趣,揭示課題
1.課件展示夾竹桃圖片,說說自己觀察后的感受。
2.夾竹桃因為葉片像竹,花朵如桃,因此有了這個富有詩意的名字。我國當代著名教育家、語言學家季羨林先生對夾竹桃情有獨鐘,寫下一篇優美的文章——《夾竹桃》。
3.揭示課題,弄清“夾”的意思和讀音。
設計意圖:由于大部分學生對夾竹桃沒有感性的認識,利用媒體直接呈現夾竹桃的形象,不僅能有效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欲望,而且利于學生首先從直觀上把握夾竹桃的樣子,為學文服務。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師范讀課文。
2.聽了朗讀,你對夾竹桃有什么感受?
設計意圖:美文需要誦讀,教師聲情并茂地范讀就是一種很好的教學情境,不僅能讓文本語言第一時間浸潤學生心靈,還讓學生對文本有了一次整體感知的機會。
三、再讀課文,交流感受
1.自由朗讀課文,要求讀通讀順。
2.指名朗讀課文,注意正音。
3.聯系課文內容,交流學習字詞。
(1)出示一組花名,朗讀花名,談感受:
迎春花桃花海棠榆葉梅丁香鳳仙花石竹花
雞冠花五色梅江西臘夜來香玉簪花菊花
師:這些花很美,給人眼花繚亂之感,在大自然的舞臺上,你方唱罷我登場。
(2)出示一句話:
夾竹桃不是名貴的花,也不是最美麗的花,但是對我來說,它卻是最值得留戀最值得回憶的花。
師:三個“最”字讓你感受到什么?(感受到夾竹桃的樸實,作者開篇直抒胸臆,表達出對夾竹桃的情有獨鐘。)
設計意圖:讓“夾竹桃”在令人目不暇接的繁花中間亮相出場,給學生形成視覺、情感上的強烈沖撞,能有效地激起學生走近夾竹桃、了解夾竹桃的閱讀期待。
四、品讀片段,感知形象
1.默讀描寫夾竹桃樣子的段落。
2.畫出描寫夾竹桃花的語句,交流讀后的感受。
3.閉上眼睛,想象“火上有雪,雪上有火”的情景,感受夾竹桃花的奇妙、有趣。共3頁,當前第1頁123
4.課件再現夾竹桃圖片,欣賞畫面,朗讀片段。
設計意圖:用語言文字先在學生心中畫出“夾竹桃”的形象,再用圖片加深“夾竹桃”的印象,在品析、欣賞、玩味的過程中,“夾竹桃”的形象開始根植于學生的內心。
五、出示詞句,指導書寫(略)
第二課時
一、談話導入,激發興趣
1.我們走進了季羨林先生筆下的夾竹桃的世界,了解到在季先生的心中,始終蓬蓬勃勃、潑潑灑灑地盛開著兩盆夾竹桃,是什么原因令季先生對它們情有獨鐘呢?
2.這節課我們就進一步走近這兩株花,感受它的韌性以及給我們帶來的幻想。
設計意圖:“課的第一錘要敲在學生的心靈上,激發他們思維的火花。”抓住文本“關鍵處”設疑,可以把學生引入學習情境。
二、潛心品讀,感受韌性
1.怎樣認識“韌性”這樣的字眼?
2.哪一小節寫了夾竹桃的韌性?劃出能表現夾竹桃韌性的語句。
3.自由讀,交流:哪些詞句打動自己,從中體會到什么?
(預設一:“悄悄”、“一聲不響”——夾竹桃生命最燦爛的時刻,卻悄悄地不聲不響地開放,多么樸實謙遜啊!)
(預設二:“一朵花敗了,又開出一朵,一嘟嚕花黃了,又長出一嘟嚕。”——這是美的接力,生命的接力。夾竹桃沒有衰敗,只有爛漫,她用美麗延續著美麗,生生不息,多么蓬勃的生命力啊!)
4.朗讀,初步感受夾竹桃雖不張揚卻生生不息的特點。
5.創設語境,反復誦讀,深入感受夾竹桃的韌性。
(1)哪些詞語寫出了夾竹桃花期之長?
(2)夾竹桃花期之長用了三個短語來表現——“在和煦的春風里,在盛夏的暴雨里,在深秋的清冷里”。讀書時,我們要將短句讀長,將短語的內涵讀豐富,展開想象體會夾竹桃的可貴韌性。
教師引讀:
在和煦的春風里,生命萌發,萬物生長,快瞧,在一墻之隔的大門內——
在盛夏的暴雨里,花自飄零水自流,可是,你不曾想到,在一墻之隔的大門內——
在深秋的清冷里,颯颯西風滿院栽,令人驚嘆的是,在一墻之隔的大門內——
6.小結:許多花只美麗一季,惟有夾竹桃卻始終如一,從春到秋,一直默默地、毫不倦怠地開放,生命之歌如此嘹亮,不能不令人贊嘆。
7.學生練習背誦片段。
設計意圖:緊扣“韌性”這一中心字眼,通過讓學生默讀、劃重點詞句、品析語言文字、感情朗讀、背誦等環節,充分感受夾竹桃韌性的可貴。學生反復誦讀夾竹桃默默開放、生生不息的語句,在對語言文字的涵泳、品味中,學生既感悟到夾竹桃可貴的品性,又體會到語言文字的豐富與美妙,從而增加積累,提高運用語言文字的能力,也受到了人文的熏陶。
三、自主交流,豐富想象
1.月光下的夾竹桃是怎樣的迷人而富有詩意?
2.自主閱讀課文。
3.交流:皎月當空,銀輝傾瀉,站在夾竹桃的下面,你看到了什么?聞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看到了——花朵模糊,葉影參差,花影迷離。
聞到了——濃濃烈烈,花香襲人,“花氣襲人渾欲醉”。共3頁,當前第2頁123
想到了——花影奇妙,像一幅地圖,像水中的荇藻,像一幅墨竹……)
4.一學生配樂朗讀作者幻想的語句,其余同學閉上眼睛想象。感受作者想象的豐富,花影的美妙。
5.月光給夾竹桃鍍上了朦朧的色彩,作者奇妙的幻想給了夾竹桃靈動的、詩意的韻味,美哉,夾竹桃!不能不愛,夾竹桃!
6.感情朗讀、背誦片斷。
設計意圖:教學“幻想”這一片段時,讓學生在觸摸語言文字后,展開想象,調動學生豐富的閱讀體驗去看、聽、聞、想,把課堂變成一個個性的、靈動的、詩意的空間。
四、 總結升華,體會寫法
1.課文第三自然段主要寫什么?哪些詞語寫出了每個季節群芳爭艷的情景?
2.出示四字詞語:
花團錦簇滿院生輝
五彩繽紛美不勝收
熏透庭院迎風怒放
花開花落萬紫千紅
讀著這些詞語,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3.這些花或以色彩爭春,或以芳香誘人,花開花落,給主人帶來了快樂,然而這段內容與夾竹桃沒有關聯,為什么作者卻花費這么多的筆墨?
(醉翁之意不在酒,這樣寫是為了對比襯托夾竹桃的可貴的品質。)
4.總結。
正因為季羨林先生對夾竹桃如此喜愛,對夾竹桃有如此獨特的感受,所以他被人們稱為“夾竹桃知己”。季羨林在《夾竹桃》原文中寫道:好多好多年,我就在這樣的夾竹桃下面走出走進。最初我的個兒矮,必須仰頭才能看到花朵。后來,我逐漸長高了,夾竹桃在我眼中也就逐漸矮了起來,等到我眼睛平視就可以看到花的時候,我離開了家。過了許多年,走過許多地方,我依然不能忘懷那兩盆夾竹桃。
設計意圖:對作者花費筆墨描寫其他花用意的揣摩,對比襯托寫法的滲透,作者原文的介紹,這些環節的設計,符合高年級學生的閱讀特點,更符合語文學科的性質定位。因此,這樣的設計能讓學生有所得,有所悟,提高語文能力。
《夾竹桃》教學設計 篇2
教學目標
1、通過具體語言材料,理解夾竹桃最值得作者留戀和回憶的原因,體會夾竹桃的妙處,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
2、啟發想象,理解月光下的夾竹桃葉影參差,花影迷離,體會作者的描寫方法。
3、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最后兩個自然段。
4、認識本課7個生字,會寫13個生字。
教學重難點
讓學生從文本的字里行間去揣摩、感受夾竹桃的“可貴韌性”和“花影迷離”,品味課文的語言特色,從而體會作者對夾竹桃的喜愛之情。
教學時間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出示畫面,引導觀察
1、同學們,這節課老師給大家帶來兩盆花,請看大屏幕,這兩盆花,給你留下了什么印象?(學生從根、干、枝、葉、花幾方面描述。)(用直觀的教學激發后進生的學習興趣,烘托課堂氣氛,使后進生入情入境)
2、你們知道它的名字嗎?這美麗的花有個富有詩意的名字叫“夾竹桃”。請大家討論一下,人們為什么叫它“夾竹桃”?(因為葉片像竹,花朵如桃,因此得名。)
3、我國當代著名教育家、作家季羨林先生對夾竹桃情有獨鐘,他曾專門為夾竹桃寫了一篇優美的文章,今天我們就來學習。(板書課題)
二、抓住重點,整體感知
1.自由輕聲朗讀課文,做到讀準字音,認清字形,畫出不理解的詞語和句子。(降低難度,使后進生能夠積極參與)
2.默讀思考:作者為什么寫夾竹桃?
學生朗讀第一自然段,指出:夾竹桃不是名貴的花,也不是最美麗的花;但是,它卻是我最喜愛的花。
3、“我”為什么最喜愛夾竹桃?
學生朗讀最后一自然段,把握文章的中心句:“有這樣的韌性,能這樣引起我的幻想,我愛上了夾竹桃。”
三、精讀品味,讀中感悟
(一)自讀自悟——感受“韌性”的可貴(后進生積極參與,充分調動了他們學習的積極性)
1、“夾竹桃的韌性”是我愛上夾竹桃的原因之一。課文哪幾個自然段寫了夾竹桃的韌性?(第四、五自然段)
2、默讀第四、五自然段,畫出最能表現夾竹桃的韌性的句子。
3、在理解的過程中,指導朗讀。重點抓住以下幾點:
(A)在和煦的春風里,在盛夏的暴雨里,在深秋的清冷里,看不出什么特別茂盛的時候,也看不出什么特別衰敗的時候,無日不迎風弄姿。
(B)從春天一直到秋天,從迎春花一直到玉簪花和菊花,無不奉陪。
(1)這兩句主要講了什么?
這兩句主要講了夾竹桃生命力頑強、花期長。
(2)體味“無……不……”和“無不”的作用。
(3)練習用“無……不……”和“無不”造句。
(4)指導朗讀:你想怎樣讀這兩句話?
(5)師生合作,對比朗讀:
看到大家讀得這么好,老師也想參與進來,可以嗎?
師生合作讀課文的第五自然段。
4、課文的哪個自然段寫了院子里的其它花?(第四自然段)
課文重點寫了夾竹桃,為什么要用一個自然段來描寫“一年四季,花開花落,萬紫千紅”的景象呢?
5、學生朗讀第五自然段最后一句反問句,明確反襯的作用。
(1)作者為什么要用反問句?(加強語氣)
請大家再讀這句話,讀出反問的語氣。
(2)小結:作者通過描寫一年四季的花開花落襯托出夾竹桃的花期之長、始終如一,寫出了夾竹桃的“韌性。
5、我們感受到了夾竹桃頑強的韌性,誰能用你的朗讀表達出你的感受?
通過指名讀、評價讀、賽讀等多種讀書方式,進一步體會夾竹桃的可貴韌性。
(二)自主學習品味“幻想”的樂趣。(后進生人人參與,找到了學習的樂趣)
過渡:通過剛才的學習,我們深刻地感受到了夾竹桃可貴的韌性,其實夾竹桃的妙處還不止于此,月光下的夾竹桃更是引發了作者許多的幻想。
1、課文哪幾個自然段寫了作者的想象和幻想?(第三、六自然段)。
2、默讀第三自然段,思考:“我為什么覺得這景象十分奇妙,十分有趣?”
(1)現在我們一齊推開季羨林老師的家門,領略一下季老師家夾竹桃的豐姿。請同學們閉上眼睛,聽老師朗讀,你看到了怎樣的夾竹桃。
(2)聽了老師的朗讀,閉上眼睛聽的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3)是啊,這燃燒著熱情的紅和那冰清玉潔的白,融洽地開在一起,這景象讓作者感到奇妙、有趣。
3、作者對夾竹桃的想象不止于此,指名朗讀第五自然段,思考:
月光下的夾竹桃為什么會引起作者的幻想?引起了作者的哪些幻想?
(1)組織學生匯報交流。
(2)多么美妙的夜晚!請你用朗讀將我們領入情境中去好嗎?
(3)朦朧的月色下,夾竹桃花影迷離,葉影參差,濃濃烈烈的花香襲人,作者頓時陶醉了,產生了許多幻想。
齊讀。
看哪些同學進入了情境。
(4)月光下的夾竹桃你覺得還會像些什么呢?請你仿照文中的句式,也來插上想象的翅膀,寫一段話。
出示:我幻想它是------,它居然就是------。
我幻想它是------,我眼前------。
我幻想它是------,我就真看到------。
學生交流。
(5)師引導朗讀:月光下的夾竹桃的黑影雖是平淡無奇,但在作者的奇思妙想下變得意趣盎然了。這么美的語言要不要再來讀讀?
四、回歸整體,感悟贊美
1、既不名貴,又非最艷麗,卻成了最讓人留戀,最值得回憶的花,這就是夾竹桃,讓我們記住它的韌性,記住它帶給我們的美好幻想。下面,讓我們再一起讀讀這一句話。(出示:有這樣的韌性,能這樣引起我的幻想,我愛上了夾竹桃。)
2、同學們,你們愛上夾竹桃了嗎?你有什么感受?
五、作業設計:
1、背誦最后兩個自然段。
《夾竹桃》教學設計 篇3
一、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2、學會本課6個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會用“無……不”“無不”造句和給句子換說法。
3、學習作家卡片,理清文章結構,初步了解作者對夾竹桃特殊的情感。
二、教學重點:
理解生字新詞,會用“無……不”和“無不”造句和給句子換說法。
三、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1、同學們,當老師說到“春天”,你會想到些什么?
2、有哪些花是你比較喜歡的?為什么?
3、大家知道這種花嗎?(板書課題:夾竹桃)點一組學生讀題目,覺得他們讀得對嗎?
“夾”有兩種讀音:jia jia 為什么在這兒讀“jia”,兩讀音如何區別?(學生查字典理解意思)
【呈現的問題】環節3在課堂上查字典,并逐個意思用自己的方式去理解了(結合動作、生活實際去理解等)本意是想通過這一環節學習據義定音的方法和復習前面一字多義,但在此環節就耗時十分鐘,導致后面時間不夠,整堂課的時間分配不合理了。
〖改進設計〗師:“夾”在字典上有兩種讀音,為什么在這兒讀“jia”?
師:我查了一下字典“夾”的讀音有五種解釋(小黑板出示據義組詞)
4、齊讀課題,從名稱上來看,你能想象這是一種什么樣的植物?
5、讓學生觀察書上的圖,說說夾竹桃的樣子。
6、教師總結介紹:夾竹桃的故鄉在印度伊朗,15世紀作為一種高雅的觀賞植物傳入我國,在我國的長江流域以南一般都露天栽培,北方一般為盆栽。因為它的葉片像竹,花朵如桃,故而得名。它的葉、花、皮有毒,可制作除蟲劑,他還有“綠色吸塵器”的美稱。
【呈現的問題】這三個環節的設計有些重復,而且學生不太會說,導致了課堂的冷場和時間的浪費。
〖改進設計〗師:齊讀課題,說說你對夾竹桃了解多少?(即:交流課前收集的資料教師做適當的補充就行。)
7、過渡:我國當代著名語言學家季羨林先生對夾竹桃情有獨鐘,并為它寫下了一篇美文。(齊讀課題)(板書:季羨林)
8、對季羨林了解多少?請學生自由說。再學習“作家卡片”。齊讀“作家卡片”。
教師補充:這樣一位文學巨獎、國學大師于20xx年7月11日去世,有人這樣形容他的離去“整個人文界都像是經歷了一場地震。”他的離去時全世界人民的巨大損失。但他的美文值得我們好好品味。
【呈現的問題】教師補充的環節放在這兒很是突兀,破壞了課堂的氛圍。
〖改進設計〗這個補充在此可以去掉,或放在第二課時的最后面。
二、初讀課文
預習展示
① 自由讀文。注意讀準“自主學習單”上的生字新詞,試著用自己的方式表達理解,用帶點的詞造句。
② 把你認為該注意讀音的字,多讀幾遍。點名做小老師領讀。
③ 在小組內用自己的語言理解詞義。不理解的在班上提出來,大家共同解決。
④ 小結解詞的方法:在理解詞語時,除了我們慣用的借助詞典外,還可以利用書上的插圖、聯系上下文理解;或是用動作輔助理解,還可以聯系生活實際理解等。
⑤ 再讀詞語,把你覺得應該注意寫法的字提出來,幫助大家共同記憶。
重點學習的詞組“無……不……”“無不”
① 讀準短語。聯系課文的句子,說意思。回憶“不”的變音規則。
② 這樣的句子我們稱它為“雙重否定句”(板書),它一般表示的是肯定的意思。
③ 出示例句,練習給句子換個說法,意思不變。
例1:王小華刻苦鉆研數學,成績優異,參加《小學生數學報》知識競賽,無一次不名列前茅。
例2:大家聽了勞動模范的報告,無不激動萬分。
【呈現的問題】在句子練習中,所呈現的句子例子比較單一,練習的效果善未完全達到。
〖改進設計〗所給句子可以給一個雙重否定句改肯定句,再呈現一個肯定句改雙重否定句的,從而達到舉一反三的效果。
④ 自由用“無……不……”“無不”造句,并請別的同學給你的句子換個說法,句義不變。
【呈現的問題】在造句中,學生對“無不”應用還是比較自如的,而對“無……不……”就應用不夠靈活了。尤其是無與不之間填什么詞比較困難。
〖改進設計〗造句前,還可以設計一個鋪墊,在無與不之間,省略號可以填什么詞?如“無處不”“無人不”“無時不”“無刻不”等等,再讓學生選擇造句。坡度緩了,難度自然而然就減輕了。
3、自主探究
①快速讀課文。要求:正確、流利地讀課文,找找哪幾個自然段是圍繞課題直接描寫夾竹桃的?
②嘗試給課文分段,談談分段的理由。
③練說課文的主要內容。
4、資料搜集
①季羨林老先生一生愛花,他家的院子里也總是長滿了花,都有哪些呢?你想用哪些詞來形容這些花呢?(領讀詞語)
②齊讀第三小節,概括主要內容。
③季老家常見的花可謂是應有盡有,季老家的院子里,一年三季,花開花落,萬紫千紅,然而季老對夾竹桃卻有著獨特的情感,再默讀課文,用“——”劃出直接表現季老對夾竹桃情感的語句。(板書:留戀、回憶、愛)
④齊讀第1和6自然段。
4、課堂小結:這份留戀、這份回憶、這份愛,讓季老情不自禁的寫下了課文。(齊讀課題)
【呈現的問題】因為前面的時間安排不太合理,此往后未能在課堂上完成,這是本課的缺憾。
三、達標檢測(見自主學習單)
四、再讀課文,自主質疑。
1、自讀本堂課學習目標,對照要求,看看是否達到了目標。
2、再讀課文,找找有哪些地方是自己不能理解的,寫下來,爭取讓它成為我們下節課學習的目標和重點。
《夾竹桃》教學設計 篇4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能找出直接描寫夾竹桃的句子,體會作者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2、憑借具體的語言材料,懂得作者為什么愛上了夾竹桃,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
3、學習作者對比,聯想的寫作方法。
4、學習用:"無…不…無不…"造句.
教學重點:
感悟夾竹桃花期和花影所呈現出的可貴韌性和奇幻動人。
教學難點:
引導學生體會文本對比、映襯手法的作用,從中感悟夾竹桃可貴的韌性。
教學準備:
夾竹桃圖片,以及相關語段的幻燈片。
教學程序:
一、導入
羅丹有句名言: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對美的發現。在我們生活中,每一種植物都有可能是一幅畫,請看大屏幕。請同學們觀察一下這些花的葉,花朵都有哪些特點?人們把這種花起了一個富有詩意的名字"夾竹桃"。今天就讓我們一同來欣賞當代教育家季羨林課寫的一篇有關夾竹桃的文章。板書題目。齊讀課題。請同學們自由朗讀課文。思考:作者為什么寫夾竹桃?
二、通覽全文,抓住主旨
1、作者為什么寫夾竹桃?(夾竹桃不是名貴的花,也不是最美麗的花,但它對我來說,卻是最值得留戀最值得回憶的花。)
2、作者是怎樣愛上夾竹桃的呢?你能用課文中的話來回答嗎?
"這樣的韌性,又能這樣的引起我許多的幻想,我愛上了夾竹桃"。
出示并組織讀該句,從中提挈出關鍵詞、靈魂詞--"愛",板書。作者愛夾竹桃的什么呢?板書。
三、品讀課文
(一)韌性
1、課文哪一自然段直接描寫了夾竹桃的韌性?畫出你認為最能體現夾竹桃韌性的句子。哪兒讓你感受最深?細細地品味,在書旁做一做簡單的批注。
2、學生自由讀課文
3、提到"韌性"你想到了哪些詞語?(不屈不撓、頑強不屈、能屈能伸…)那么夾竹桃的`韌性又體現在哪呢?學生自己朗讀體會
4、同學們,我們交流一下。哪些地方讓你感受最深?
(1)"一朵花敗了,又開了一朵,一嘟嚕花黃了,又長出一嘟嚕。"(夾竹桃默默綻放,常年不敗,不張揚。):
過渡:默默無聞的夾竹桃總是連續不斷地競相開放著。能通過你的朗讀來體現嗎?指名讀
一朵接一朵,一茬接一茬,從不間隙,確實讓我們感受到了它的韌性。我們一起來讀一讀。
(2)在和煦的春風里,在盛夏的暴雨里,在深秋的清冷里,看不出有什么特別茂盛的時候,也看不出有什么特別衰敗的時候,無日不迎風吐艷。
A、談談你的感受(夾竹桃生命力頑強,一年三季充滿生機,花期長。)
B、能通過朗讀把你的感受表達出來嗎?
C、"無.不"能不能換一種說法呢?(每日都)比較句子,體會雙重否定的作用
用"無…不"造句。(無時不、無人不、無法不)
(3)"從春天一直到秋天,從迎春花一直到玉簪花和菊花,無不奉陪。"
A、談談你的感受,一直、一直、無不:開花時間長。這是別的花無法與之相比的。
B、換一種說法。造句。
C、指名讀句子
5、小結:不論天氣變化,還是季節更替,夾竹桃依舊迎風吐艷。它們不張揚,不倦怠,不搶眼,而生命之歌卻是那樣嘹亮,這是多么可貴的韌性呀!齊讀第四自然段。
6、是啊,"這一點韌性,同院子里那些花比起來,不是顯得非常可貴嗎?"這句話是什么意思?(反問句改陳述句)
7、院子里其它的花又如何呢?請三人分角色讀第三自然段。其他同學邊聽邊想,通過她們地朗讀,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樣的場景?
(1)多美的庭院,讓我們美美地把這一段讀一讀。(齊讀)
(2)對比朗讀:春天,迎春花…夾竹桃…夏天,更是滿院生輝…夾竹桃…秋天,玉簪花…夾竹桃…一年三季,雖萬紫千紅,卻又花開花落。唯有夾竹桃,在和煦…
8、是啊,夾竹桃不僅花期長,而且生命力強。它不與其它花爭芳吐艷,而是默默地開放。同學們是不是已經喜歡上了夾竹桃呢?讓我們再來看季老先生喜歡夾竹桃的另一個原因吧。
(二)幻想
1、過渡夾竹桃的妙處還不止于此,月光下的夾竹桃就像一劑催化劑,引發了我許多幻想。
自由讀一讀課文的第五自然段,說一說月光下的夾竹桃為何能引起"我"的幻想?引起了作者產生哪些幻想,選擇你最感興趣的一種幻想去讀一讀。
2、月光下的夾竹桃為何能引起"我"的幻想?
①指名回答。
②誰能用朗讀將我們領入情境中去。
3、如此葉影參差,花影迷離,如此精妙絕倫、生動有趣的幻想,確實令人著迷,作者又是如何將它們寫得這么美的呢?(體會排比句的運用)
4、如此花影還能讓人產生哪些幻想呢?現在,讓我們在音樂的引領下也寫一寫自己獨特的想象。學生配樂想象,書寫。
5、通過大家的幻想,這婆娑的花影越發的令人神往。
這樣的夜晚,這樣的花香,你站在它下面,早已醉倒在這花香中了,讓我們帶著這份沉醉,把心中的感覺美美地讀出來。
配樂朗讀月光下的夾竹桃
三、總結全文
夾竹桃平凡,卻具有頑強而持久的韌性;夾竹桃默默無聞,毫不張揚,卻始終如一,卻持之以恒,這就是作者眼中的夾竹桃,老師和大家也對夾竹桃有了敬意之感。讓我們通過朗讀來表達這種情感吧。出示:這樣的韌性,又能這樣這樣引起我許多的幻想,(引讀)我愛上了夾竹桃。
四、課堂延伸,拓展閱讀
(一)在總結課文的基礎上,補充了解下列內容:
不僅季羨林喜歡夾竹桃,古代也有許多文人墨客有對夾竹桃的描述。出示:詩句
(二)布置課外閱讀季羨林先生的散文集《二月蘭》。
《夾竹桃》教學設計 篇5
教學目標:
1、學習本課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會用“無……不”、“無不”造句。
2、學習課文第三、四自然段,品味課文的語言,著重體會夾竹桃可貴的韌性,感悟作者喜愛夾竹桃的原因,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
3、感受課文運用對比手法襯托出突出夾竹桃的韌性。
教學重點:
憑借具體的語言文字,感悟夾竹桃的可貴韌性,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
教學難點:
抓住重點字詞體會夾竹桃的韌性。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揭題,讀題:
1、出示圖片,老師給大家帶來一種美麗的植物,仔細觀察它的葉子、花,看哪位細心的同學能有所發現。(葉子像竹,花朵像桃)。
2、它夾雜了竹和桃這兩種事物的特點,所以人們給它取了個富有詩意的名字——夾竹桃。(齊讀課題)注音:jiā。很有特色的名字,再讀課題。
二、初讀課文,理清條理。
1、夾竹桃不是名貴的花,也不是最美麗的花,但是對我說來,它卻是最值得留戀最值得回憶的花(引讀第一自然段),這是為什么呢?
請同學們自由讀課文,想一想作者最留戀的是什么?
2、交流板書: 花的色彩、花的韌性、能引起我許多的幻想(或花影)。
3、所以作者愛上了夾竹桃(出示最后一個自然段)。
4、男同學讀開頭這一自然段,女同學讀結尾這一自然段。
5、這樣的開頭與結尾在寫法上就叫(互相照應、或首尾呼應)。
如果我們寫作的時候也能用上這樣的方法,定能使你的習作內容更清楚,結構更完整。
三、學習課文第三、四自然段,感受夾竹桃的“韌性”。
有人愛梅,如王冕,他愛梅花貞潔自守的品格;有人愛菊,如陶淵明,他愛菊花素雅高潔的特點,而季羨林獨愛夾竹桃,夾竹桃最可貴之處是什么?(韌性)
1、請同學們細讀課文的第四自然段,從字里行間去體會一下夾竹桃的韌性。
2、學生自由讀,批注。
3、交流。
重點語句:
(一)“然而,在一墻之隔的大門內……又長出一嘟嚕。”
1、引導學生抓住“又……又……”來體會夾竹桃的韌性。
2、通過“悄悄地、一聲不響”體會夾竹桃默默無聞的品格。
3、指導朗讀這句話。(帶著喜愛、贊美的語氣)
(二)“在和煦的春風里,在盛夏的暴雨里……無日不迎風吐艷。”
1、這是一個雙重否定句,改成陳述句,比較在語氣上更強烈。
2、想象,夾竹桃在溫暖的春天里,迎著和煦的春風開放,在盛夏的暴雨里,迎著什么開放?在深秋的清冷里又迎著什么開放?
引讀。
3、它盛開的僅僅是鮮艷的花朵嗎,還在向我們展示什么?
4、再讀這個句子,大家應該有不同的感受。
(三)“從春天一直到秋天,……無不奉陪。”
1、這也是雙重否定句,改成陳述句。
2、夾竹桃陪伴過哪些花?
3、引出第三自然段。
春天、夏天、秋天、分別陪伴過誰?
4、這么多花,美嗎?從哪些詞語中看出?
5、學到這兒,老師有疑問,這個自然段寫了這么多花,卻只字未提夾竹桃,這是為什么?
(對比、襯托出夾竹桃花開三季,頑強。)
6、反復朗讀。
(四)、比較兩個否雙重定句的不同之處,根據材料,用上“無……不”、“無不”說話,體會語氣更強烈。
(五)、這一自然段中還有一句話,也有這樣的表達效果。找出第四自然段的最后一句話,指名改成陳述句,朗讀出對夾竹桃可貴的韌性的贊美。
小結:同學們,學到這兒你對夾竹桃可貴的韌性有了新的認識嗎?
齊讀這一自然段。
四、簡介季羨林生平,以“韌性”為點,人、景合一。
為什么季羨林獨愛夾竹桃呢?讓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季先生的簡介,或許能找到一些答案,靜靜地看,用心讀,你會有哪些感受?(投影出示)
五、讓這堅強而美麗的花朵永遠開在我們心中,練習背誦第四自然段。
《夾竹桃》教學設計 篇6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會用“無不”和“無不”等詞語造句。
2.有正確、流利、感情地朗讀課文,并背誦課文四、五自然段。
3.憑借具體的語言文字,體會作者對夾竹桃的喜愛之情,培養審美情趣。
4、學習文本對比襯托手法的運用。
教學重難點:
學習文本對比襯托手法的運用,體會作者對夾竹桃的喜愛之情。
教學過程:
一、讀課文,回顧預習收獲。
同學們,我們昨晚已經預習了課文《夾竹桃》,這節課就讓我們跟隨當代語言學家季羨林先生,一同走進他家的那方夾竹桃世界吧!——《夾竹桃》(學生齊讀課題)。讓我們再來朗讀一遍課文,回顧一下預習收獲。(學生朗讀課文,教師巡視)
二、檢查預習
1、師:通過預習,你發現讀音、字形方面有什么需要提醒大家注意的?
2、你們觀察得很仔細,有一雙會發現的眼睛!那老師來考考大家!誰來領讀黑板上的詞語?邊讀邊糾正,然后齊讀一遍。(出示:榆葉梅、熏透、凄清、荇藻、飛蛾、乍起、參差、一嘟嚕、玉簪花)
3、師:字詞關過了,那課文主要寫了什么呢?
三、品味語言,發現方法。
(一)提出問題,學生自學并組內交流。
師:作者為什么愛上了夾竹桃?下面,我們就來探究這個問題。請同學根據自學提示進行學習。
1、默讀2——5段,用“()”標出直接描寫夾竹桃的語句,抓住能體現夾竹桃特點的詞語,邊讀邊想象,讀出你的感情,讀出你的體會。
2、瀏覽3段,想一想,這段的內容與夾竹桃有什么關聯,能否刪去?
3、背誦自己喜歡的語句。
4、小組內交流學習收獲。
(學生自學、交流,教師巡視、指導)
(二)集體匯報交流。
師:剛才老師發現同學們自學得非常認真。下面我們按課文順序來交流我們的學習收獲。
品讀花色的“奇妙有趣”
1、紅色的花朵使我想到火……宛如雪上有火,或火上有雪。(板書:花色“奇妙有趣”)
2、師:是呀,火雪不容,但紅白花開,卻相映成趣。的確奇妙有趣!
3、誰能通過朗讀把這幅奇妙有趣的美景展示出來!(指導朗讀)
感悟花期的“可貴韌性”
1、第一句:“然而,在一墻之隔的大門內,夾竹桃卻在那里悄悄地一聲不響,一朵花敗了,又開出一朵,一嘟嚕花黃了,又長出一嘟嚕。”
①(生談體會:默默綻放,不張揚,不起眼,從不與百花爭艷,接連開放。)
②同學們體會的很好,怎樣讀才能讀出我們的感受呢?請同學們自己練讀,指名讀。
③指導朗讀后齊讀。(“悄悄地一聲不響”要讀得輕柔些,而“又開出、又長出”要讀得重些。)
2、第二句:“在和煦的春風里,在盛夏的暴雨里,在深秋的清冷里,看不出有什么特別茂盛的時候,也看不出有什么特別衰敗的時候,無日不迎風吐艷。”
①(生談體會:生命力頑強,一年三季充滿生機,花期長。)
②“無日不迎風吐艷”是什么意思?為什么不說“每天都迎風吐艷”?試著自己讀讀這兩句話有什么不同。(雙重否定,語氣更加強烈,更能體現夾竹桃可貴的韌性。)
③不管怎樣的季節,怎樣的環境,夾竹桃都始終如一,迎風吐艷。多么頑強的生命力!你能讀好它嗎?(要讀出不同季節不同環境的堅強)各自練讀,男女生分讀。
④師引導后齊讀(出示):在和煦的春風里,夾竹桃——(無日不迎風吐艷);在盛夏的暴雨里,夾竹桃——(無日不迎風吐艷);在深秋的清冷里,夾竹桃——(無日不迎風吐艷)。
3、第三句:“從春天一直到秋天,從迎春花一直到玉簪花和菊花,無不奉陪。”從這句話里你又品出了什么?
①(生談體會:花期長)
②“無不奉陪”“無不”是什么意思?“無不奉陪”呢?(又一次用了雙重否定,強調了不管什么季節夾竹桃都一一奉陪,突出了花期之長,沒有哪一種季節性的花可以與之相比,又一次表達了作者對夾竹桃韌性的贊美。)
③指讀,齊讀。
④出示:讓我們也來練一練。練習用“無……不……”和“無不”分別說個句子。
⑤小結過渡:夾竹桃的花期真長呀,所以作者不禁感嘆道——齊讀本段最后一句。
4、第四句:“這一點韌性,同院子里的那些花比起來,不是顯得非常可貴嗎?”
這一句運用了——反問。語氣比陳述句更——強烈,更能表達作者的——感情。讓我們再一起來讀出反問的語氣,讀出其中的感情!
5、作者說,夾竹桃的這一點韌性,同院子里那些花比起來,顯得非常可貴。(板書:花期韌性可貴)院子里的花又是怎樣的花呢?生讀第三段。
6、真美,讓我們一起欣賞一下院子里的花。(出示:展示十四種花)
7、小院的美景可用文中的哪些詞形容呢?(一百幾十個字,寫了十四種花,卻沒有一個字寫夾竹桃的。)
8、課文題目是夾竹桃,作者卻把小院里的花寫得這么美,是不是離題了?(這樣寫,其實是將其他的花跟夾竹桃作對比,襯托夾竹桃的花期之長。
9、細細品味,我們不得不佩服季老先生的獨具匠心:寫百花,只為一花。同學們,我們描寫一種事物,可以象第四段那樣直接描寫,也可以像第三段那樣進行對比襯托描寫,從而突出事物的特點。
10、讓我們再讀一讀這句反問句。
想象花影迷人的“幻想”
1、夾竹桃的妙處還有什么呢?(板書:花影迷人的“幻想”)
2、月光下,一團模糊的花朵竟引起了作者這么多的幻想。讓我們也閉上眼睛,邊聽邊想象一下月光下的夾竹桃吧。(配樂讀)
3、奇妙的幻想,你記住了嗎?自己試著填一填。(出示:)
我幻想它是地圖,它()。()是亞洲,()是非洲,()是大海。碰巧有幾只(),這就是遠渡重洋的()。我幻想它是水中的荇藻,我眼前就真地展現出()。夜蛾飛過,()就是游魚。我幻想它是一幅墨竹,我就真看到()。微風(),(),這一幅畫竟變成活畫了。
4、你幻想它是什么?
(三)總結課文,升華感情。
1、于是,作者愛上了夾竹桃,齊讀最后一段。(板書:愛)
2、至此,我們也明白了作者開頭所寫,齊讀第一自然段。
3、這樣,首尾——照應,我們在寫作中也可以運用這種結構方法,使我們的習作結構嚴謹、完整,進一步突出主題。讓我們合作再來讀這兩段。
四、作業:
1、讀一讀季羨林的《夾竹桃的傳說》,看一看它與課文有什么不同。
2、背誦課文4、5自然段。
3、寫一寫:請你試著描寫一種植物,抓住它的特點運用對比襯托的方法寫具體。
《夾竹桃》教學設計 篇7
教學目標:
1、引導學生閱讀課文,在自讀自悟中,感受夾竹桃花的花色“奇妙有趣”和花期之長“韌性可貴”的特點,以及月光下的花影引起的美妙幻想。
2、品味課文的語言,感受作者對夾竹桃的喜愛之情。
3、借助畫面,感受意境,指導誦讀。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
1、由題導入:夾竹桃既不是竹也不是桃,而是一種花。可是這種花,葉像竹花像桃,所以就有了一個富有詩意的名字——夾竹桃。
2、當代著名語言學家、散文家季羨林先生對夾竹桃情有獨鐘。在他的筆下夾竹桃是什么樣的呢?讓我們一起走進他的家園,解一解他與夾竹桃濃濃的情結。
二、合作探究
1、(出示第二小節):自由讀,指讀,說說夾竹桃給你留下什么印象?
2、指導朗讀:這小節抓住花的顏色來寫,寫出了夾竹桃的奇妙有趣。誰能讀出夾竹桃的奇妙有趣?
3、課文還有哪節寫夾竹桃花的?組織自讀第4小節:夾竹桃又給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4、交流:
①……又開出……又長出
②……無日不迎風吐艷
③……無不奉陪
5、指導朗讀:讓我們帶著敬佩之情去欣賞她。
6、作者是愛花之人,院子里雖然沒有什么名貴的花,常見的花卻是應有盡有。同學們想走進季老先生的家園去一飽眼福嗎?請同學們細細品讀第3小節,待會兒老師要來考考你。
7、交流:
①列舉了多少種花?
②課件出示14種花,讓學生認識。
③誰能用一些成語或詩句來贊美這美麗的景象?
④真不愧為“學界泰斗”!聽著他如數家珍般的介紹,讓我們也愛上了他家的小花園。感情朗讀。
8、可是我們知道夾竹桃才是他的最愛。第3小節極寫三季的花景,卻沒有一個字提到“夾竹桃”,你是怎么理解的?
9、帶著敬佩之情再次感情朗讀第4小節(女生讀,男生欣賞)
10作者愛夾竹桃,愛它奇妙有趣的花色,愛它可貴的韌性,更愛月光下的夾竹桃。月光下的夾竹桃妙不可言。那妙在何處呢?指讀第5小節
11、交流:
①妙在何處?
②老師配樂朗讀,學生身臨其境,說說會產生怎樣的幻想?
③再讀:是什么引起我的幻想?
12、現在你能不能幫老師解開作者與夾竹桃的情結(作者為什么對夾竹桃情有獨鐘?)
13、感情朗讀第6小節
三、拓展延伸
1、讀完了全文,你覺得作者是個怎樣的人?
2、出示作家卡片,自讀
3、延伸:生活中愛花、養花的人很多,養花讓他們的生活充滿情趣,而且他們在與花的交流中陶冶了情操,提升了生活品位。在這里老師再向大家推薦一篇關于花的文章:老舍的《養花》。希望同學們通過讀這兩篇文章后也愛上花,愛上養花,讓花把你的生活點綴得更加燦爛!
板書:
花色 奇妙有趣
夾竹桃 花期 韌性可貴
花影 參差迷離
《夾竹桃》教學設計 篇8
一、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引導學生閱讀課文二、四、五自然段,在自讀自悟中,感受夾竹桃特點,品位課文語言。
3、憑借具體的語言材料,懂得作者為什么愛上夾竹桃,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
二、教學重點
感受月光下的夾竹桃帶給作者的幻想,培養審美情趣。
三、教學準備
多媒體
四、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新課
1、今天老師帶領同學們一起來學習一篇課文《夾竹桃》。
2、下面請同學們把書打開,大聲的把課文讀一遍,注意:讀準字音,讀通句子。學生讀,老師巡視。
3、課文讀完了,誰告訴老師,作者愛不愛夾竹桃。(愛)(老師板書:愛)
4、出示課件。課前老師找了些關于夾竹桃的資料。指名讀資料。老師引導(夾竹桃就是這樣一種植物,而且課文第一自然段也說:夾竹桃不是名貴的花,也不是最美麗的花。但為什么對作者來說,它卻是最值得留戀最值得回憶的花呢?)知道為什么嗎,文中有一句話,找找看。
5、出示課件(夾竹桃)這樣的韌性,又能這樣引起我許多的幻想,我愛上了夾竹桃。齊讀這句話。韌性知道什么意思嗎?(柔軟而結實)課文中是指夾竹桃的花期非常長。
二、學習課文主要部分四自然段。
找出描寫夾竹桃有韌性的自然段。
1、交給同學們一個任務,同學們能勇敢的接受嗎?我就知道同學們會接受,老師相信你們的能力。
2、出示學習要求:(很簡單)
(1)說說夾竹桃的韌性(即夾竹桃的花期長);
(2)讀出夾竹桃的韌性。(提示:為了更好的說出夾竹桃的韌性,可留意課文第三自然段。)(同學們都下位找你的好朋友去交流討論,可以兩個人一組,也可以幾個人一組。老師只強調一點,別浪費時間就行。好了,開始。)
3、學生自學,老師巡視。
4、全班交流
(1)說出夾竹桃的韌性。(抓住一些關鍵的詞如:又開處又長出看不出也看不出無日不?無不奉陪等等)老師適時進行表揚。
(2)讀出夾竹桃的韌性。(選擇一句你認為最能體現夾竹桃韌性的話,讀給大家聽。)
學生讀,老師相機進行指導。
A:然而,在一墻之隔的大門內……又長出一嘟嚕。(老師覺得你不僅讀出了夾竹桃的韌性還讀出了夾竹桃其他的品質,因為老師覺得你注意了悄悄地一聲不響。如果你再仔細的讀,你會讀出夾竹桃其他的好品質,特別注意一下悄悄地一聲不響)再讀一遍。
B:在和煦的春風里……無日不迎風吐艷(學生進行評價:他讀得怎樣。)
C:從春天一直到秋天……無不奉陪(老師覺得你從……一直從……一直無不讀得挺到位的。)
D:這一點韌性……非常可貴嗎?(最后感情再強烈一些效果會更好,你再試試。)
(3)齊讀這一自然段。
三、老師引讀導入第五自然段。
師讀:這一點韌性,同院子里那些花比起來,不是顯得非常可貴嗎?那院子里的其它花怎么了,再給兩分鐘時間同學們認真讀一下課文第三自然段,知道其它花怎樣了吧。這一點韌性,同院子里那些花比起來,不是顯得非常可貴嗎?我愛上了夾竹桃了。
(板書:韌性)
1、配樂范讀課文第五自然段。
2、是什么引起了作者的幻想。用書中的話說。
(它把影子投到墻上……可以引起我許多幻想。)(葉影參差花影迷離)
老師覺得當時的環境也對作者的幻想產生了積極的影響,同門們想想看,當時該是一幅怎樣的環境。
3、指名說。
老師渲染。(是啊,在皓月當空的晚上,四周靜悄悄的,作者來到夾竹桃下,花朵是一團模糊,但是夾竹桃濃郁的香氣卻彌漫四周,看著墻上參差的葉影和迷離的花影,聞著濃郁的花香,作者不由得產生了許多幻想。
4、自由讀課文,作者產生了哪些幻想。
5、出示課件。指名學生讀。
A:我想它是地圖,它居然就是地圖了。(作者的想象力是多么的豐富啊,把爬過的小蟲子當成是遠渡重洋的海輪了。作者還幻想到什么?)
B:我想它是水中的荇藻,我眼前就真地展現出了一個小池塘。
C:我幻想它是一幅墨竹,我就真看到一幅畫。
6、作者在這樣的環境里,產生了那么豐富,奇特的幻想,下面我們也該好好的讀讀課文,領略那其中的美妙。先請同學們自己練讀。
7、請一位朗讀水平較高的同學來讀。
(這位同學,問你一下,在你馬上投入的朗讀這一段的時候,你對我們有沒有什么要求,比如,你可以要求我們都把眼睛閉上,靜靜的聽你讀,邊聽邊展開豐富的想象。要嗎)
(另外老師這有一段音樂,也可以借給你用用?)
8、學生配樂師范朗讀。
9、讀完后,音樂繼續,(同學們別把眼睛睜開,靜靜的聽,靜靜的想,你的腦海中肯定也會產生許多幻想。)(想好的同學把眼睛睜開,輕輕的打開本子,把你幻想到的景象寫在本子上。)
10、交流寫的幻想。(出示課件:省略號)
11、夾竹桃這樣的韌性,又能這樣引起我許多的幻想,我愛上了夾竹桃。
(板書:讓人幻想)
四、除此以外夾竹桃還有什么讓作者留戀、回憶的地方嗎?
文中還有一句話,寫出了作者留戀,回憶夾竹桃的原因,找到了嗎?(在課文第二自然段)
我的心里覺得這景象十分奇妙,十分有趣。(板書:奇妙有趣)
這是怎么回事呢?同學們輕聲的讀讀課文第二自然段。
現在知道怎么回事了吧?
出示課件指名讀課文。
其實這一處也是作者的幻想。
五、老師總結
夾竹桃不是名貴的花,也不是最美麗的花,但因為它們的顏色奇妙有趣,因為它們有韌性,花期長,因為它們能帶給作者許多奇妙的幻想,所以作者愛上了夾竹桃。
好了,這節課我們就學到這,留給同學們三道課后作業。
六、布置作業
1、有感情地背誦課文四、五自然段。
2、思考:課文主要寫作者喜歡夾竹桃,為何第三自然段要寫那么多其它的花?
3、收集關于夾竹桃的資料,進一步了解夾竹桃。
《夾竹桃》教學設計 篇9
教材分析:
《夾竹桃》是蘇教版第十一冊中的一篇課文。這篇課文以優美的語言、比襯的手法,描繪了在萬紫千紅、五彩繽紛的花季里夾竹桃的可貴韌性和花影的有趣動人,字里行間流露著作者對夾竹桃的喜愛之情。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第四、五自然段。
2、會用“無……不……”和“無不”等詞語造句
3、憑借具體的語言材料,懂得作者為什么愛上夾竹桃。
4、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體會作者對夾竹桃的喜愛之情。
教學重難點:
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作者對夾竹桃的喜愛之情。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導入:
有這樣一種花,她靜靜地、默默地綻放,開得潑潑灑灑,充滿無限生機。它就是夾竹桃。(出示夾竹桃圖片)看了這些圖片,你想說——
二、我們都驚嘆于它的美麗,著名語言學家季羨林家也種著兩盆夾竹桃,一盆紅色,一盆白色,它們在眼里是怎樣的景象呢?看課文插圖,復習第二自然段,相機板書:景象奇趣。
這位語言學家對這兩盆夾竹桃有著怎樣的感情呢?快速瀏覽課文。
交流,相機示句:
“夾竹桃不是名貴的花,也不是最美麗的花,但是對我說來,它卻是最值得留戀最值得回憶的花。”
“這樣的韌性,又能這樣引起我許多的幻想,我愛上了夾竹桃。”
請大家輕聲讀讀這兩個自然段,能從中讀出問題來嗎?
(學生自讀、思考后發言)“這樣的韌性”——是指怎樣的韌性?第一自然段說“夾竹桃不是名貴的花,也不是最美麗的花”,但為什么是作者最留戀的花?第六自然段說“能引起我許多的幻想”——為什么夾竹桃能引起“我”許多的幻想?有哪些幻想呢?我的問題是:“我愛上了夾竹桃”——“我”為什么愛夾竹桃? “我”愛夾竹桃的什么呢?
師:你們邊讀課文邊思考,所以能從課文中讀出問題來。那怎么解決這些問題呢?(讀書!讀課文!)
師:好啊!就請大家認準自己感興趣的問題,從課文中找到相應的內容,讀讀書、劃句圈詞,相信你一定能悟出問題的答案來的。(學生帶著自己的問題自行讀書,研究問題,個個認真投入,相互之間討論熱烈,學習的興致很高。)
三、品讀課文:
(一) 韌性
問:課文哪句話提到了夾竹桃的“韌性”?
1、出示:“這一點韌性,同院子里的花比起來,不是顯得非常可貴嗎?”
提到“韌性”你想到了哪些詞語?(不屈不撓、頑強不屈、能屈能伸……)
2、(出示第四自然段)輕聲朗讀第四自然段,畫出你認為最能體現夾竹桃韌性的句子。再讀讀畫的句子,細細品味,把自己的心得體會寫在旁邊。
3、先別急著告訴大家,先與同桌交流交流,看誰體會得深。
4、集體交流。
a第一句: “然而,在一墻之隔的大門內,夾竹桃卻在那里悄悄地一聲不響,一朵花敗了,又開了一朵,一嘟嚕花黃了,又長出一嘟嚕。”
(1)談體會。(默默綻放,一點兒也不張揚,常開不敗。)
《夾竹桃》教學設計 篇10
教學目標
1、運用學過的方法,認識本課生字,并能規范書寫。
2、能運用查閱工具書或聯系上下文等多種方法,理解本課生字、新詞。
3、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抓住文中一些精彩段落引導學生體會想象。
教學重點
理解課文內容,感受語言的優美。
教學準備
教師:生字、詞卡片,夾竹桃的錄像或掛圖。
學生:向別人了解夾竹桃的有關特點。
教學時間
2課時
教學過程
一、談話激趣,引入新課
1、出示夾竹桃圖片,引導學生觀察,然后交流對夾竹桃的顏色、樣子等的看法。
2、孩子們介紹得真不錯,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欣賞一篇文章(板書課文題目),看作者筆下的夾竹桃是怎樣的
二、自學課文,討論交流
自學方法提示:
1、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自由讀課文,借助拼音認識生字,讀通課文。
2、運用學會的方法和喜歡的方式自學生字和理解詞語。
3、讀課文,試著說說每段的意思。
4、質疑:提出自己不懂的問題。檢查交流自學情況。
三、研讀課文,理解內容
根據學生自學質疑的情況采用以自讀自悟交流討論為主,教師相機點撥為輔的教學方法進行教學。
1、自讀第2段后說說你讀懂了些什么,還有什么不明白。如:本段中融洽一詞在這兒指紅白兩色的夾竹桃互相襯托,交相輝映,不抵觸;宛如是好像的意思。
2、研讀第3段后,說說自己是怎樣理解這一點韌性,同院子里別的花比起來,不是形成一個強烈的對比嗎這一句話的。讓學生各抒己見,充分發表看法,深入理解夾竹桃的韌性所在,認識夾竹桃的特點。
3、閱讀第4段。引導學生理解夾竹桃的妙處還不止如此這一過渡句的作用。抓住妙處還不止如此聯系上下文分析理解。勾畫出描寫作者想象的句子,反復誦讀,交流一下自己的體會。再看課件或夾竹桃的圖片,鼓勵學生像作者那樣想象一下,并鼓勵學生學著作者的語氣描述一下自己所產生的美妙的想象。
四、體會感情,指導朗讀
1、讀課文最后一段,說說體會到作者怎樣的感情。
2、從課文哪些地方還能體會作者愛夾竹桃的感情?勾一勾、讀一讀、背一背。
3、有感情地朗讀全文,背誦自己喜歡的段落。
五、指導書寫生字
1、比較記憶洽恰、宛婉。
2、書寫時注意區別衰哀。
六、完成課后練習
1、課后第3題。
①先讀詞語,再工整地抄寫下來。
②鼓勵學生任選兩個詞造句。
2、小練筆。
①先回憶作者抓住事物特點,描寫夾竹桃的方法。
②鼓勵學生仿照課文說出自己喜歡某種花的理由。
③再把自己喜歡的理由寫一寫。
【《夾竹桃》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夾竹桃教學設計08-04
《夾竹桃》的教學設計10-24
關于《夾竹桃》的教學設計07-10
夾竹桃優秀教學設計12-25
課文《夾竹桃》教學設計02-04
《夾竹桃》教學設計與反思12-09
《夾竹桃》教學設計優秀案例07-15
關于《夾竹桃》教學設計的范文07-09
課文夾竹桃的教學設計范文1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