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級語文上冊《幸福是什么》教學設計
四年級語文上冊《幸福是什么》教學設計1
【內容分析】《幸福是什么》是保加利亞作家埃林.彼林寫的。是一篇有趣的童話故事。故事講三個牧童在智慧女兒的指引下去尋找什么是幸福。十年后他們通過自己的經歷明白了幸福要靠勞動,要靠很好地盡自己的義務,做出對人們有益的事情。
【教學目的】
1.在預習的基礎上,借助拼音認識6個生字。
2.讀懂課文內容,能用自己的話說說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么事。
3.受到熱愛勞動、樂于助人的教育,聯系生活實際懂得幸福的含義。
【課型】新授課【課時】第一課時【教學重點】了解三個牧童對幸福各有怎樣的體會,從而懂得真正的幸福是什么。
【教學難點】理解智慧的女兒兩次話語中的深刻含義。
【教學方法】講授法、自主學習法。
【教學過程】一、 導入新課。
利用多媒體播放出音樂《幸福拍手歌》,教師與學生一起歌唱拍手。導入課題,展現問題——幸福是什么。
展現課件,總結幸福的種類是多樣的,可是幸福到底是什么?今天我們就通過《幸福是什么》一課來尋找答案。
二、 檢查復習情況。
檢查生字詞,挑選一名“小老師”帶讀,幫助糾正,適時表揚。
講解生字詞。
三、 初讀課文,感知大意。
同學們,我們已經掃除了課文中的生字障礙,現在我們一起去課文中尋找幸福吧!全班快速的默看課文,邊看邊思考,本課講了一個什么樣的故事?(課件展示問題)
(學生舉手回答問題)
看來同學們的自學能力真的很強。本課講了三個牧童在智慧女兒的指引下去尋找什么是幸福。他們經過自己的努力明白了什么是幸福的故事。(課件展示)
四、 細讀課文 體會幸福
同學們思考一下,這篇童話主要是用了什么樣的記敘手法?(事情發展順序)有哪位同學能夠告訴我,事情發展順序要去怎么交代事情呢?(起因、經過、結果。)很好,那么同學們思考一下,第幾段到第幾段是交代事情的起因的.?第幾段到第幾段又是交代事情的經過與結果的?
第一部分:
同學們仔細閱讀課文,第一部分的起因是什么?(學生回答。)那么他們挖井的過程心理狀態是怎么樣的?(引導學生說出高興、興奮。)而挖井的目的又是什么呢?大家都在課本上找一下答案。(教師總結。)
在挖井后他們遇到了誰?說了什么,分別又做了什么決定?
第二部分:
那么幸福究竟是什么呢?三個牧童弄懂這個問題了嗎?
“三個青年快活地看著這一切。”說明了什么?(分析小井旁邊發生的變化。引導學生回答出三個青年快活是因為他們已經懂得了幸福的含義。)
三個青年最后明白的“幸福”是什么?請同學們在文章中用波浪線畫出來。邊畫邊思考:他們是怎樣弄明白的,都做過了些什么,結果又是怎么樣的?
(分析第一個牧童)第一個牧童在是十年內發生了怎樣的變化?(變成了醫生。)他是否懂得了幸福的含義,為什么?(學生舉手回答治病救人。)(教師總結,同時讓學生表演怎樣治病救人,病人反應又是怎么樣。)
(分析第二個牧童)第二個牧童在是十年內發生了怎樣的變化?(做過很多工作。)他是否懂得了幸福的含義,為什么?(學生舉手回答幫助別人。)(教師總結,同時讓學生思考做過很多不同工作的時候是怎么幫助別人。)
(分析第三個牧童)第三個牧童在是十年內發生了怎樣的變化?(變成了農夫。)他是否懂得了幸福的含義,為什么?(學生舉手回答耕田養人。)(教師總結,情景演繹農民種田。)
第三部分:
在他們聊天的時候,誰出現了,說了什么話?(“幸福要靠勞動,要靠很好地盡自己的義務,做出對人們有益的事情。”)
在這里的“義務”我們應該怎么理解?“義務”就是應盡的責任。例如,作為學生,應盡的責任就是好好學習;作為子女,應盡的責任就是孝順父母。總之,把自己應該做的事情都做得很好,就是智慧的女兒說的“很好地盡自己的義務”。
這三個青年都明白了:因為他們都用自己的雙手做出了對別人有用的事。這就是智慧女兒叫他們尋找幸福的目的。
(課件展示)來,咱們一起來讀一讀這段話。
最后我們按照事情發展的順序捋一下文章的脈絡,做一下總結。
拓展:
對于幸福這個詞,原本你是怎樣想的,現在又是怎樣想的?【作業處理】完成小狀元。【板書設計】第一個牧童——醫生——治病救人
第二個牧童——很多工作——幫助別人 勞動、做有意義的事情
地三個牧童——耕地——養活他人
四年級語文上冊《幸福是什么》教學設計2
【學習目標】
1、認識“彼、鍬、權”等6個生字。
2、理解課文,懂得“幸福要靠勞動,要靠很好的盡自己的義務,做出對人們有益的事情。”
3、嘗試合作表演課文內容。
【教學重、難點】
理解課文,懂得“幸福要靠勞動,要靠很好的盡自己的義務,做出對人們有益的事情。”
【教學時數】
1課時
【課前準備】
1、預習課文,注意讀準字音。
2、向身邊的人訪談對幸福的理解。
3、搜集關于幸福的名言警句,拓展對幸福的認識,加深對課文的理解。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有的童話在故事的講述中會讓我們體會到一個道理,比如《巨人的花園》,我們學完后懂得了一個什么道理呢?(快樂應當和大家分享。)今天我們要學的童話,故事也很動人,讀完后也會讓我們知道一個道理,那是一個什么樣的道理呢?
2、板書課題并讀題:幸福是什么
二、初讀課文
1、讀連接語,請學生說說連接語中提出了哪些要求。
(a、想想文中三個小孩是怎樣尋找和認識幸福的;b.說說自己對幸福的理解。)
2、帶著連接語中的問題自讀課文。
3、自讀課文后學習文中的生字詞。
三、交流討論
1、請同學復述故事,理清故事的基本情節。
2、表演故事,深化對故事情節和人物對話的理解。
3、引導學生體會交流學習以后的收獲。學習了這個故事后,你有什么收獲呢?(“幸福要靠勞動,要靠很好地盡自己的義務,做出對人們有益的事情”這句話的理解是重點。)
4、聯系親身經歷和課前做的訪談談自己對幸福的理解。
四、拓展交流
老師出示自己收集到的和幸福有關的名言警句,學生讀后,老師做簡要點評,然后引導學生互相交流各自課前收集的和幸福有關的名言警句,學生交流時也可以談自己的,感受。
1、今天,我們共同經歷著幸福的時刻,在共同擁有中,我們細心回味著什么是幸福?下面請用最精辟的話說說你對幸福的理解。
2、齊讀“幸福要靠勞動,要靠很好地盡自己的義務,做出對人們有益的事情。”
五、布置作業
1、《黃岡》第10課
2、同步閱讀
【板書設計】
10、幸福是什么
第一個青年(醫生):幸福是給病人治病,幫助他們恢復健康。
第二個青年(消防隊員、花匠):幸福是勤勤懇懇工作,勞動沒白費。
第三個青年(農民):幸福是耕地種麥,養活了許多人。
智慧的女兒:幸福靠……
老 師:幸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學 生:幸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警 察:幸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后反思】
本課的教學,我按照以下策略來完成:緊抓提示,凸顯重點 ;注重預習,培養自主; 巧妙組織,簡化教學 ;略中顯精,領悟方法;內外結合,拓展積累。體會最大的是略讀課文就是要逐步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可以大膽地進行嘗試。
四年級語文上冊《幸福是什么》教學設計3
教學目標:
認識6個生字。
讀懂課文內容,知道什么是幸福,受到熱愛勞動、樂于助人的教育。
能把課文演一演。
教學重點:
初步形成自己的幸福觀。
演課本劇。
教學難點:
初步形成幸福觀。
理解文章內容。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1.這篇是閱讀課文,主要由同學們通過自學來讀懂。現在就請大家自己讀讀課文,看你能讀懂什么。
2.學生交流,并談談自己的幸福觀。
3.認讀生字。
二、學習新課。
(一)了解文章內容
1.牧童們開始時,認為幸福是什么?(不知道)
2.牧童們后來認為幸福是什么?(讓學生根據自己對課文內容的理解自由發言。)在這個過程中,他們做了什么?
注:引導學生讀13到22自然段。
3.小結:正是因為他們從自己的勞動中感受到了幫助人的快樂……
4.智慧的女兒是怎樣回答三個牧童的?(她肯定了三個牧童的體會,指出:幸福要靠勞動,要靠很好地盡自己的義務,做出對人們有益的事情。)知道什么叫 “很好地盡自己的義務”嗎?(“義務”就是應盡的責任。例如,作為學生,應盡的責任是好好學習;作為子女,應盡的責任是孝順父母。把自己應該做的事情都做得很好,就是智慧的女兒說的“很好地盡自己的義務”。)
5.反復讀:智慧的女兒的話:幸福要靠勞動,要靠很好地盡自己的義務,做出對人們有益的事情。
建議:引導學生聯系實際來理解。
6.談談你的幸福觀,并以名言的方式概括成一句話。
注:根據以往的教學經驗,學生在此環節上的積極性比較高,教師在這里要采用多種方式充分激發學生的興趣,爭取出彩。
(二)演課本劇
1.分角色朗讀。
建議:在這個過程中,要對學生的眼神、語氣作指導,為演做好準備。
2.學生排練,教師巡視。
3.匯報演出。
三、作業布置
閱讀自己喜歡的童話。
四、本課小結
(根據當時情景而定)
板書設計:
10*幸福是什么
(靠勞動 盡義務 有益的)
幫助別人 有用的 養活別人
幸福的
【四年級語文上冊《幸福是什么》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小學語文上冊教學設計02-24
人教版四年級上冊語文教學設計03-29
四年級上冊《幸福是什么》同步試題12-28
四年級語文上冊《題西林壁》教學設計12-22
幸福是什么教學反思05-18
《幸福是什么》教學反思05-17
幸福是什么教學反思05-15
小學語文幸福是什么教案03-03
四年級上冊語文課文《觀潮》的教學設計11-11
四年級語文上冊題西林壁教學設計模板1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