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翻轉課堂教學設計
作為一位優秀的人民教師,很有必要精心設計一份教學設計,教學設計是一個系統設計并實現學習目標的過程,它遵循學習效果最優的原則嗎,是課件開發質量高低的關鍵所在。那么教學設計應該怎么寫才合適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小學翻轉課堂教學設計,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小學翻轉課堂教學設計1
一、教材分析
《數字與信息》是蘇教版義務教育小學數學第八冊綜合與實踐活動的教學內容。主要結合電話號碼、門牌號碼、身份證號碼等具體的實例,引導學生通過觀察與思考、調查與交流,初步了解數字編碼的有關知識,體會用數字編碼描述信息的思想方法,感受數字編碼在日常生活中的廣泛應用。
教材分“提出問題”“比較分析”“設計方案”“拓展延伸”四個環節安排活動。“提出問題”環節,主要結合具體的實例,引導學生初步了解數字編碼的特點; “比較分析”環節,主要結合身份證號碼,幫助學生體會用數字編碼表達信息的方法;“設計方案”環節,主要引導學生以全校同學為主體,討論并設計為全校同學 編號的方案;“拓展延伸”環節,主要引導學生到生活中找一些用數字編碼表示信息的例子,說說它們各表達了什么信息。
最后,教材引導學生討論用數字編碼表達信息有什么好處,通過上面的活動,有哪些收獲和體會,幫助學生體會用數字編碼表達信息具有準確、簡潔、便于檢索等特點,并進一步梳理活動過程中獲得的認識與經驗,感受數字編碼的應用價值。
本課教學重點是:組織學生分析數字編碼現象,了解生活中一些常見的數字編碼的含義及方法,探索發現身份證等編碼基本知識,學會分析和獲取其編碼信息,解決 一些簡單的生活中的數字編碼問題。本課教學難點是:正確理解數字編碼的方法,發現身份證等編碼信息及基本編碼方法,正確、合理、靈活和科學地自主編制一些 生活中的數字編碼問題。
二、達成目標發掘
《數字與信息》教學課時為一課時,遵循先“讀”(碼)后“編”(碼)的編寫體例,讀和編在同一課時內完成,體現出讀編并重的特點。但從四年級學生的認知水 平分析,若以先讀后編的路徑展開教學,郵政編碼、身份證號碼的復雜性可能只會讓學生關注到編碼的含義,而忽視蘊含其中的編碼方法。如果無法通過編碼方法架 起橋梁,那么讀和編必然是脫節的,是無法達成培養學生編碼的意識和能力的教學目標的。
基于以上認識,筆者將本課時達成目標分解為課前自主學習和課堂自主學習兩個部分。課前自主學習達成目標設定為:
1、通過對生活中數字編碼現象的觀察、研究和分析,發現一些常見的數字編碼信息;
2、了解身份證號的編制方法及構成含義,能解析和判斷身份證所反映的出生日期、性別等信息。
課堂學習達成目標設定為:
能進行圖書“索書號”(二級)的編碼,運用所學數字編碼描述信息的方法解決真實情境中的實際問題。
這樣的設計,將教材的先讀后編、重讀輕編調整為邊編邊讀、以編為主,以引導學生為圖書編制“索書號”為主線,凸顯了“數字編碼是一種解決問題的需要”的數學思想方法,實現了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的統一。
三、課前準備
(一)自主學習任務單的設計
自主學習任務單是微課程教學法三大模塊中的第一模塊,供學生課前自主學習使用。我從“達成目標、學習任務、方法建議、課堂學習形式預告”四個方面作如下設計:
達成目標:觀察生活中的數字編碼現象,發現一些常見的數字編碼信息;了解身份證號的編制方法及構成含義,能解析和判斷身份證號所反映出的相關信息。
學習任務:找一找、查一查、寫一寫生活中的編碼;填一填一家三口的`身份證號,分析其構成含義。
方法建議:查找資料、對比發現。
課堂學習形式預告:第一環節:交流自主學習成果。第二環節:解讀身份證號含義。第三環節:設計方案,編制“索書號”;第四環節:展示質疑,全班評價。課堂學習形式的預告,使學生自主學習與課堂學習銜接起來,形成目標管理。
(二)教學視頻設計
教學視頻是幫助學生完成自主學習任務單給出的學習任務的配套學習資源。本課視頻有兩個組成部分。
第一部分:感悟數字組合含義,了解數字編碼現象,使學生感受數字編碼傳達信息功能。
視頻展示:由“1”“1”“0”3個數字組成的數,可以表示數量的多少,也可以表示排列的順序,還可以是“報警電話”這一特殊的電話號碼。從而讓學生直觀感受數字編碼傳達信息的功能。
然后,讓學生完成自主學習任務一:先寫一寫自己學校所在地的郵政編碼及本市固定電話區號,再想一想自己還知道哪些編碼,舉例寫出一個具體的編碼。
第二部分:解讀身份證,領悟數字編碼信息的意義,使學生學會采集數字編碼所傳遞的信息。
視頻中,教師系統講解身份證號“地址碼”“出示日期碼”“順序碼”“校驗碼”的構成,揭示“合理”“簡潔”“唯一”等編碼原則。用微視頻系統解讀身份證號構成含義及相關編制原則,替代了教師原本在課堂上需要講解的內容,凸顯了“微課程教學法”得天獨厚的優勢。
從實際情況來看,學生課前觀看微視頻,學習興趣高,自主性強,自由度大,體現了個體差異性。結合“自主學習任務單”課堂學習形式的預告——先交流自主學習成果,然后解讀身份證號構成含義,在掌握編碼方法的基礎上編制索書號,最后展示質疑,讓學生帶著個體的思考走入課堂,使得課堂學習深度得以拓展。
四、課堂教學
(一)設計思路
上課伊始,先進行課堂檢測,讓學生找到生活中的編碼,重溫自主學習已經掌握的學習內容;然后,鼓勵學生解讀本班同學代表的身份證號,開展進階學習;接著, 以“我給好書‘身份證’”的探究活動為主線,開展項目學習,為班級圖書角的新書編寫“合理”“簡潔”“唯一”的“索書號”;最后,以小組為單位展示本組編制的“索書號”,其他小組進行評價、提問或者質疑,這是要求學生分析、綜合梳理探究成果,分享經驗,取得成就感的重要環節。而且,有可能有質疑產生,那會起到培養學生發現問題能力的功效。
(二)教學過程
1、課堂檢測
請學生從課堂檢測紙中找到編碼,圈出來,并填空。
學生獨立從課堂檢測題中找到火警電話、門牌號碼、車牌號碼、股票代碼、車次、座位號、票號、身份證號等編碼。完成后,和組內同學交流,看看大家意見是否一致。
全班交流,統一認識,針對問題比較集中的火車票上的編碼明確:在一張動車火車票上,至少有“車次”、“座位號”、“檢票口”、“身份證號”、“票號”等六處編碼。
2、進階練習:我有“火眼金睛”
上課前,將每個小組組內其中一位成員的身份證號碼寫在黑板帖上。請同學們用你們的“火眼金睛”,解讀這4位同學的身份證號碼信息。
(1)學生獨立完成后,小組匯報。
(2)匯報后,驗證:請4位同學依次起立確認。
(3)引導發言學生問問同學們:還有沒有什么問題?或者有沒有補充?
3、自主探究,質疑展示:我給好書“身份證”
(1)出示項目學習內容:按中國圖書館分類法(簡稱“中圖法”)為班級“圖書館”內的新書編寫索書號;
(2)鼓勵學生質疑:看了要求,你有什么問題想提出來?
(3)介紹“中圖法”、“索書號”;
(4)編寫分類號。
每人一本圖書,請給它編一個分類碼(二級),即“身份證”。
第一次展示:報告小組成員協作討論、探究發現圖書基本分類的過程,具體說說本組的書屬于哪一類,對應的分類號是多少。
(5)編寫班內流水號
師:如果說,剛才編寫分類碼是體現規范的話,那接下來為圖書編制班內流水號,就要發揮大家的個性了!
學生先獨立編制班內流水號,然后跟組內成員討論協商,大家集思廣益,完善本組圖書的流水號。
第二次展示:匯報本組制定的方案,展示依此方案編寫的流水號。在展示交流過程中,生生互動,質疑討論“表示年份的數字用4位數好還是2位數好?”“班級信息放進編碼后,該如何處理?”“怎么體現流水號的唯一性?”等問題,不斷加深對編碼方法的認識。
4、全班評價
評價下,自己這節課學得怎么樣?評價下老師呢?冷靜思考,哪些地方可能還有不足,或者你還有什么建議?
5、課后活動,了解其他編碼知識。
(1)研究郵政編碼的信息及編制方法。
(2)了解條形碼的有關知識及編制方法。
五、教學體會
(一)組織實踐活動,經歷“做數學”的過程
新課程標準強調:數學教學應引導學生通過實踐、思考、探索、交流,獲得知識,形成技能,發展思維,學會學習,促使學生在教師指導下生動活潑地、主動地和富 有個性地學習。因此,在教學實踐中,教師要給學生搭建探究的舞臺,強化過程意識,讓學生經歷“自主探索——舉例驗證——得出結論”的探究過程。首先,通過 完成《自主學習任務單》上的任務,產生任務驅動,促使學生自主學習、自主探究;接著,借助微視頻的學習,結合學生解讀自己一家三口身份證號的信息,讓學生 驗證猜想;最后達到完善結論。
同時,數學教學也是數學活動的教學,是師生之間、學生之間交往互動與共同發展的過程。在讓學生編寫圖書索書號的過程中,教師始終堅持引導學生根據自己的體 驗,用自己的思維方式自由地、開放地去探索新的知識;在優化索書號的過程中,教師沒有越俎代庖,而是讓學生自由討論,在思想的碰撞中交往互動,達成共識, 共同發展。
(二)創設生活情境,獲得“用數學”的體驗
隨著學生生活經驗和知識背景的不斷豐富,他們更多的關注周圍的人和事,有進一步了解現實世界、解決實際問題的欲望。因此,在本節課的教學過程中,在學生認 識了身份證號碼編碼的特征,掌握了其編碼的結構和意義之后,適時地加入了“我有‘火眼金睛’”——解讀身份證號信息、“我給好書‘身份證’”——編制圖書 索書號這兩個環節,通過“看一看”、“想一想”、“議一議”等活動,讓學生利用已掌握的知識解決問題。這種緊密聯系學生生活實際、學生關注和感興趣的實 例,大大激發了學生的求知欲,使得學生感受到數學就在自己的身邊,與現實世界密切聯系。
(三)進行恰當評價,培養“愛數學”的情感
學生素質中最重要的態度、情感、意志等個性品質的培養大多是在學習活動過程中逐步實現的。實踐活動倡導“讓學生去經歷”,強調學生活動對學習數學的重要 性,認為學生的實踐、探索與思考是學生理解數學的重要條件。我們可以這樣說,實踐活動的價值并不僅僅體現在活動結束時所獲得的某種有形的成果,更體現在活 動過程中易于被人們所忽視的一些無形的東西,如情感體驗等。教師在這節課的教學過程中,既關注學生知識與技能的理解和掌握(如是否理解郵政編碼的結構和含 義,能否找出有明顯錯誤的身份證號碼等),更關注他們情感與態度的形成和發展(如是否積極主動地參與學習活動,能否找到有效解決問題的方法等);既關注學 生數學學習的結果(如知識理解的對或錯、完成任務的優或差等),更關注他們在學習過程中的變化和發展。在全面考察學生學習狀況的基礎上,激勵學生的學習熱 情,讓他們真正“愛”上數學。
總之,在這節課的教學中,教師以“新課程”標準為指導,嘗試“微課程教學法”,為學生的數學學習創設了廣闊的空間與時間,鼓勵學生在探索中不斷發現,經歷 “做數學”的過程;在交流中不斷碰撞,獲得“用數學”的體驗;在思考中相互接納,培養“愛數學”的情感。讓學生體驗到進步的快樂、成功的喜悅,實現智力與 能力的共同發展,促進了學生的全面發展。
小學翻轉課堂教學設計2
教材分析:
本課內容由5條關于團結合作的諺語組成,這幾條諺語通俗易懂,給人們啟示也很深刻。如“一花獨放不是春,百花齊放春滿園”都可以作為我們的座右銘,用來時時提醒自己,教育自己。
學習目標:
1、學習本課8個生字,兩條綠線內的2個字只識不寫,認識偏旁羽字頭,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2、通過看圖、識字寫字、誦讀韻文,認識冬季的物候特征,讓學生感受到 冬天雖冷仍充滿著勃勃生機和生活情趣,培養學生不畏嚴寒的頑強意志。
3、留心觀察校園生活,體會校園生活的多彩多姿。
教學重點、難點:
識記10個生字是本課的重點。
對5條諺語的理解是本課的難點。
教學過程:
一、導入,學習第一行
秋姑娘舞著黃葉剛剛飛走,冬爺爺就悄悄地向我們報到了。 請小朋友們豎起小耳朵仔細聽一聽,張大眼睛認真看一看:你聽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多媒體演示)
1、冬天到了,大片大片的雪花紛紛揚揚地飄落下來,樹上白了,屋頂白了, 地上也白了。這真是一場(大雪 )。誰來讀好這個詞語。
2、西北風呼呼地刮起來了,刮得那么猛。誰來讀好這個詞。(北風) 這兩個詞語連起來讀,誰會?(指名讀,男女生讀)
3、小朋友,你們想過嗎?冬天為什么會刮北風,下大雪呢?其實,是因為有一股強冷空氣襲來,它帶來了北風,帶來了漫天大雪,氣溫也明顯下降。我們把這股冷空氣稱為寒流。誰來讀好這個詞語。
(指名讀)
4、這三個詞語連起來誰會讀了?
5、誰會用其中的一個或者兩個或者三個詞語說一句話?
[教學評析:教學起始階段,設計針對性強的情境導入新課,會激起學生強烈的求知欲,形成良好的心理狀態。]
二、學習第二行
1、就在這樣一個冰天雪地的世界里,許多樹上的葉子隨風飄落,可還有一些樹,他們卻并不怕冷,依舊披著綠衣傲然挺立,還有一種植物竟然開出了鮮艷的花朵。請小朋友到圖中找一找,你發現了誰?
蠟梅花的花瓣經過霜打雪染,它的表面就象涂了一層蠟,非常美,因此,人們稱它為“蠟梅”。齊讀:蠟梅
2、寒流過后,許多花都凋謝了,可蠟梅卻一點也不怕冷,他們迎著寒風展開了笑臉,顯得那么勇敢! 我這里還有一首詩《蠟梅花》,請仔細讀一讀。
3、除了蠟梅,你還發現了誰?
竹子一年四季都是綠色的,它還有一個好聽的名字叫“翠竹”。誰愿意讀好這個詞?
你喜歡“翠竹”嗎?說說理由。把你的喜歡之情讀出來!
寒流來了,可翠竹卻并不怕它,它的葉子還是綠的那么可愛,它的身子站得還是筆直,多么勇敢的翠竹啊!齊讀:翠竹
4、你還發現了誰?
這些松樹也有一個好聽的名字,叫“蒼松”。齊讀。
蒼松長得那么高,一年四季都是那么綠,寒冷的冬天里,盡管身上披上了厚厚的雪棉襖,可還是站得那么直,它們象翠竹一樣勇敢! 誰來讀好這個詞。和小朋友們一樣,我們的陳毅元帥也非常喜愛這些勇敢的蒼松,曾經寫下了這樣的詩句來贊美他們:“大雪壓青松,青松挺且直。”讓我們一起讀一讀。
5、這三種勇敢的植物放到一起,誰會讀?
6、除了這幾種植物以外,你還知道哪些植物也是身披綠衣,傲然挺立的?
三、學習第三行
過渡:寒流來了,植物們在外面迎著北風和大雪抗爭,可小動物們呢,它們有的早已飛到了溫暖的南方,有的已經早早的躲進了洞里。瞧!這些動物們在洞里干什么呢?隨生回答依次出示詞語。自由讀讀這些詞語,邊讀邊想想它們過冬時的樣子。指名讀,開火車讀。
動物們有的躲到了洞里甜甜地睡上一覺,有的在洞里美美地吃著早已準備好的糧食,它們可真會享受啊!齊讀。
除了這三種動物外,你還了解哪些動物也是這樣過冬的?
四、學習第四行
寒流來了,植物們卻并不怕冷,動物們也選擇了適合自己的過冬方式,那么,孩子們又在干什么呢?
瞧!他們坐上了雪橇,唱著歡樂的歌,一起來到了郊外。他們去郊外干什么呢? 隨生回答依次出示詞語,齊讀。
小朋友們在郊外滑著雪,溜著冰,跳著繩,他們你追我趕,玩得可高興了。雪地里回蕩著他們歡快的笑聲,回蕩著他們清脆的歌聲。再自由讀讀這些詞語,要求讀好聽。
指名讀,開火車讀。 在寒冷的冬天里,你喜歡選擇怎樣的生活方式?
五、整體感知
學了這四行詞語,我們了解了寒流過后,北風呼呼地刮起來了,大雪漫天飛舞,在這樣一個寒冷的季節里,一些植物,如(蠟梅、翠竹、蒼松)卻不怕冷,傲然挺立。一些動物,如(蟒蛇、螞蟻、刺猬)早早地躲進了洞里。孩子們也并沒有被嚇倒,他們玩起了(滑雪、溜冰、跳繩),過得那樣開心,那樣充實。
1、自由讀讀這四行,要求每一行都讀準,讀好。
2、誰能美美地讀好這四行詞語,舉手的一起讀。
3、我把拼音擦掉了,你們會讀嗎?齊讀。
【小學翻轉課堂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小學信息技術翻轉課堂教學課件04-11
小學語文趣味課堂教學設計五篇01-04
《背影》課堂教學設計10-30
背影課堂教學設計10-27
小學英語課堂教學設計三篇02-15
課堂教學目標設計論文03-14
李商隱《嫦娥》課堂教學設計10-31
《化石吟》課堂教學設計11-21
化石吟課堂教學設計09-07
課文《觀潮》課堂教學設計11-06